平常道

第11章


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所以聪明者多英年早逝,而智者无忧,故多长寿。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连苏格拉底都无知,可见智慧有多难! 
  覃贤茂点评: 
  萧然兄这篇《关于聪明与智慧的箴言》,锦心绣口,字字玑珠。 
  难得糊涂,这句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滥调陈词。萧然兄于此翻空出奇,另立高论。 
  世上之人,多数会自诩为聪明,自诩为智慧,其实要能真正得到智慧,难于上青天! 
  佛学中的智慧,另有一个名称,叫做般若。 
  当然,般若这个名词,又比智慧之意丰富了许多。 
  佛学中所说的般若,通常是指那种超凡脱俗了悟生死的大智慧,那是智慧的根本。 
  萧然兄断论,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有点类似的意思。 
  所谓聪明只是人世间的小智慧,而真正的大智慧,那是与修道、悟道、解道有关。   
  还没有拿起,谈何放下(1)   
  许多人一上来就追求放下,就想超脱,我看很难。原因就是你省略了重要的步骤,太想走捷径。你手里空空,哪有放的东西?本来就赤条条,哪来脱的东西?(提要) 
  超脱和放下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何谓超脱?能放下。如何做到放下?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如何修,前提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要拿得起。如果本来就没有拿起来,你有什么可放的? 
  中国文字很有趣,你看超脱二字,首先是超,然后才是脱,其实也是先拿后放的意思。 
  历史上最超脱、最放得下的莫过于释迦牟尼,人家贵为王子,可以说已经“超”到最高境界,说脱就脱,拦都拦不住。所以他是大彻大悟的佛。 
  中国最超脱的人我首推顺治,如果顺治帝真的最后是出家而不是死于天花的话。为什么?就因为人家已经把江山都拿起来了,还能那么轻易地放下,那也是要大智慧的。 
  近一点的榜样是弘一法师。按说大师出家前,拿起来的份量也不轻,名利都相当了得。能决然放下,的确也是高人。 
  而许多人一上来就追求放下,就想超脱,我看很难。原因就是你省略了重要的步骤,太想走捷径。你手里空空,哪有放的东西?本来就赤条条,哪来脱的东西? 
  这其实是今人修行的一个重大误区,以为万念放下,就能解脱,其实没有先拿起来这个先决条件,直接去放,太难了。 
  一难在于,“空放”最后很可能“放空”。以为自己一切都能放下,其实是从来没有拿起过。这样的修行,一旦世俗的诱惑找到你,你那个境界马上就像冰雕遇到春天,转眼就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出家人,本来还参禅打坐得起劲,也小有收获,可后来一不留神成了“大师”,名利拿起来了就再也放不下,于是重新退转回俗人。对于“空放”者,真正能做到名利找上门来都不去拿,那才是境界。而达到这样境界的,万里挑一。 
  二难在于,如果我们两手空空,也不是没得放,只是这个放可能比放掉江山还难,那就是放下自己,即舍己。 
  别以为你把钱财、名利看淡,不去争就是放,这差得远。因为,那些根本就不是你的。放下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怎么能称为放呢?对于两手空空者,只有身体、生命是自己的,要放也应该放这些宝贝,你能做到吗? 
  释迦牟尼前世修行可以舍身饲虎,莫说这个境界,就是为了救别人的性命,让你捐点“零件”我们做得到吗?当遇到沉船,我们能把生的希望——救生圈——心甘情愿地让给陌生人吗?做不到这一境界,千万别说自己已经万念放下,那不过是骗人骗己而已。2007-03-30 
  评论: 
  超脱与放下,超越了自我,才能放下世俗。 
  从古至今,所有能放下人们眼中世俗的,不论是释迦牟尼,还是顺治帝,他们无非是超越了自我,站在一个不被世人(常人)理解的高度,做出一些在世人(常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事情。那是他们内心真正放下了,所以超脱了。 
  我想,我们这些俗人只有羡慕的份了! (尘) 
  “空放”最后很可能“放空”。是啊,什么也没有,放什么呢?还是先奋斗吧。 (华子) 
  “别以为你把钱财、名利看淡,不去争就是放,这差得远。因为,那些根本就不是你的。放下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怎么能称为放呢?” 
  所以,我们为了达到超脱的境界,要先去争财,争名?哪怕是不择手段? (匿名) 
  覃贤茂点评: 
  还没有拿起,谈何放下!只是这个题目,就已经非常的精道。 
  萧然兄的这句话,我将之引申为:还没有入世,谈什么出世。 
  论佛谈禅,在青年人当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一种时尚,我曾称之为另一种小资情调。 
  说得不那听一点,随便什么人,半大不大的青沟子娃娃,人生都还没有好好经历过,他怎么能够去理解真正的禅悟境界呢?   
  还没有拿起,谈何放下(2)   
  谈禅论佛,真的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在这里勉为其力,顺着萧然兄的这些禅话文字,杂七杂八的插嘴说几句,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勉强和学力不够。 
  之所以不揣浅漏,实在是因为和萧然兄这二十多年来的友谊之情! 
  毕竟曾经和萧然兄有一段相同的少年,相同的青春! 
  现在,也是相同的年纪,相近的参悟。 
  我觉得,和萧然兄,还是有许多话可以说的。   
  如果蚂蚁会思考(1)   
  ——谈人智力的局限性 
  所谓智者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伟大的智者则可以知道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苏格拉底说自己是无知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提要) 
  人的智力有极限,因此人类不可能洞悉一切真理。人类所谓真理只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真理。 
  比如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穷尽我们的智力,我们也难以知道宇宙之外是什么,之前是什么,如果你一直问下去的话。 
  然而,人又是具有很强思考能力的动物,有“打破砂锅”的癖好。而一味地问下去,结果只能有二:归于上帝和精神错乱。牛顿包括爱因坦等智者的确是“人精”,他们被追问折磨得无法承受的时候,回归了上帝,没有发疯。相反,尼采太自负,太把自己当超人,结果只能进入疯人院。 
  人的智力可能是目前地球生物中最高的,我们只能说可能,千万别自信到认为一定。因此,从其他动物身上,我们其实可以印证生物思维的局限性。比如一只蚂蚁,它的生活半径大约百米左右。如果我们能够和它交流,你问它北京市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蚂蚁也许会疯掉。因为生物的思维跨度与它活动的半径成正比。 
  人类的活动目前还超不出太阳系,可是我们已经开始想象宇宙,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你再要问宇宙之外是什么,其实就是蚂蚁之于北京市。 
  如果宇宙不是像上帝一样,是一个终极概念,宇宙之外就不能是虚空,宇宙之前也不可能是虚空。因此,其实现代科学,所有关于宇宙的探索,大爆炸理论也好,膨胀理论也好,其实都可以当神话或童话,其意义并不大。当一种游戏吧!世界和宇宙如果说最正确的一句话那就是不可知。既然不可知,怎样的理论都是无所谓对错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是了。从经济学角度看,一部《红楼梦》让几代人有了饭碗,同样,宏大的宇宙更可以让无数代人有饭吃,仅此而已。 
  别以为我们今天的科学的成果已经让我们越来越相信可知论的正确。我们今天的科学进步其实本质上和牛顿时代甚至苏格拉底时代没有区别。许多人惋惜牛顿作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最后回归上帝,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智者。 
  所谓智者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伟大的智者则可以知道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苏格拉底说自己是无知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与无边的宇宙以及宇宙之外的虚空作为参照,人的智力其实和蚂蚁一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