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也就是说,和平安定的时间长了,人口就会大幅度增长,开支也会大幅度增长。一是军队越来越庞大,二是官场越来越臃肿,三是宗教越来越兴盛,这些都要增加费用。何况富裕起来以后,要求也不同于前。不但官员的排场越来越大,就连民众的生活也渐渐奢侈,财政岂能不成问题?
与此相反,行政的效率则越来越低,国家的活力也越来越少。因为承平日久,忧患全无。朝野上下,慵懒疲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熙宁年间的情况便正是如此。五个宰相副宰相,除王安石生气勃勃外,曾公亮老气横秋,富弼称病求退,唐介不久辞世,赵捊锌嗔欤比朔泶趟嫡馕甯鋈烁蘸檬巧喜∷揽唷U庵帜浩脸恋淖纯觯⒎谴笏翁赜校涫狄彩撬小鞍倌昀系辍钡耐ú?
因此每到王朝的鼎盛时期,动乱的烽烟便已悄然升起,帝国的丧钟也已悄然响起,只是大家看不见也听不见。他们看见听见的,是形势大好,是歌舞升平,是“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但等到“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时,就后悔莫及了。大唐便是这样。
宋神宗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局。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引卢策所言,宋仁宗皇祐年间,国家财政收入三千九百万,支出一千三百万,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宋英宗治平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四千四百万,支出八百八十万,占收入的五分之一。而到了神宗的熙宁年间,收入虽达五千零六十万,但支出也是五千零六十万,竟占收入的百分之百。如此说来,赵顼的国库,岂不等于是空的?
一、变法迫在眉睫(2)
支出增长的原因很多。按照《宋史·食货志》的说法,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辽夏威胁,长期作战,岁费弥加。这一条其实包括两项,即“军费”和“岁费”。所谓“岁费”,就是大宋每年送给辽国和西夏用来购买和平的钱。这些钱,不但年年要给,而且不断增加。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除非能把辽国和西夏灭了。不过宋王朝显然没有这个能耐,不被他们灭掉就是万幸。但买来的和平并不可靠,所以军费和岁费一样,也是有增无减。
二是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这同样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你不可能不让人口增长,更不能不让皇亲国戚、凤子龙孙们生儿育女。于是只好相应增加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增加职务和官位。结果“禄廪奉赐,从而增广”。
其三就是制度问题了。宋代实行的,是中书、枢密、三司各自为政的制度。中书就是中书省,管行政;枢密就是枢密院,管军事;三司就是户部、度支、盐铁,管财政。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早在宋仁宗至和年间,谏官范镇就看出了这个制度的问题。范镇上疏说:“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结果,国库早已空虚,枢密院却还在招兵买马(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人民早已贫穷,财政部还在横征暴敛(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省知道民众的情况,却无法制止枢密院的征兵和财政部的聚敛。当然没有办法的。因为这种制度,原本就是为了削减相权加强皇权,哪个皇帝肯改?
实际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本身就有问题。从皇祐到熙宁,不过二十年光景,财政收入就增加了百分之十二以上。在当时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哪有这样的速度?显而易见是加重人民负担所致。支出的增长速度就更成问题,竟达百分之三十八以上!如此入不敷出,王朝哪里还能支持得住?
何况神宗还是个志向非凡的人。他自幼便痛心于对辽国和西夏的屈辱退让,焦心于国家的财政紧蹙和朝廷的萎靡不振,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自己的王朝振作强大起来。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问题是,到哪里去找既敢于改革又善于理财的人呢?
他想到了王安石。
二、时势造英雄(1)
王安石也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
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满腹经纶,他在二十二岁那年,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他,既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有上窜下跳结交权贵,为自己谋取高位。从宋仁宗庆历二年到宋英宗治平四年,二十五年间王安石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宋史·王安石传》说他“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这个志向和这些思考曾促使他给仁宗皇帝上过万言书。史家认为,这份万言书其实就是他后来实施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万言书交上去以后就没有了下文。王安石明白,改革时机未到。于是,他一次次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继续在地方官任上韬光养晦,并种他的试验田。王安石谢绝这些任命也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舆论,是“以金陵(即王安石)不做执政为屈”。朝廷也屡屡“欲俾以美官”,只怕他不肯接受(惟患其不就也)。有一次,官府派人将委任状送上门去,王安石照例不肯接受,送信人只好跪下来求他。王安石躲进厕所里,送信人则将委任状放在桌上就走,却又被王安石追上退还。在王安石看来,做不做官,以及做什么官,都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不能做事,那就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在宋神宗承继大统之前,王安石确实更愿意做地方官。他考中进士以后,曾分配到淮南当判官。照规矩,任期期满后,可以通过提交论文的方式,在京师谋一个体面的官职(许献文求试馆职)。王安石却不这样做(安石独否),又调任鄞县当县长。在鄞县任上,他“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实实在在地为民办事。更重要的是,他还“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这其实就是他后来变法的预演了。这样一来,当改革变法时机成熟时,王安石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准备。
正因为如此,当王安石与宋神宗君臣相遇时,他就能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了。熙宁元年四月,神宗问王安石,要治国,何为先?王答:“择术为先”。神宗又问,你看唐太宗怎么样?这时,身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居然回答说,要做就做尧、舜,做什么唐太宗呢?这当然很对神宗的胃口。不过这时神宗还很犹豫。他还要继续考察,看看这个口出狂言的中年人究竟是不是自己寻觅已久的人选。直到王安石已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熙宁二年,在君臣双方一次金殿对策后,宋神宗才下定决心,锐意革新,厉行变法,并由王安石来主持这项工作。
神宗的决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道理之一,就是王安石志虽大而才不疏。在这次金殿对策时,神宗曾问王安石,说大家都说你只懂理论(但知经术),不懂实践(不晓世务),是不是这样?王安石回答说,理论原本就是指导实践的(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只因为后世所谓理论家都是庸人,这才弄得大家都以为理论不能用于实践了。这很在理,也是实情,但神宗仍不放心,又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至此,君臣二人的思想完全取得了一致。宋神宗圣意已定:改革变法,非君莫属。王安石也当仁不让: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王安石没有说假话。只要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不难看出他的新法不但有道理,而且也是可行的。王安石的新法可分为四类。一是救济农村的,如青苗法、水利法;二是治理财政的,如方田法、均税法;三是二者兼顾的,如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四是整饬军备的,如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这些新法,如果不走样地得到实行,神宗皇帝朝思暮想的富国强兵、重振朝纲,就不再是梦想。
就说免役法。
二、时势造英雄(2)
免役法是针对差役法的改革。差役也叫力役、徭役、公役,其实就是义务劳动。这是税收(钱粮)以外的征收,本意可能是为了弥补低税制的不足,也可能是考虑到民众出不起那么多钱粮,便以其劳力代之。但这样一来,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老百姓就不但要出钱(赋税),还要出力(徭役),实在是不堪重负。事实上宋代的力役,种类也实在太多。有保管公物之役,有督收赋税之役,有追捕盗贼之役,有传递命令之役,不胜枚举,人民群众自然也就不胜其烦。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麻烦在于,正如《宋史·食货志》所说,“役有轻重劳逸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因此承平日久,便“奸伪滋生”。有钱有势的缙绅人家服轻役或不服役,沉重的负担全部落在孤苦无告的贫民身上。这些人平时都有终日忙碌的生产劳动,服役太多,则生计无着。于是,为了规避重役,一般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怕评为大户人家);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怕评为人多之户)”。他们“或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单丁免役)”;甚至铤而走险,“不得已而为盗贼”。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当然都十分不利。
王安石的办法是改“派役”为“雇役”,即民众将其应服之役折合成“免役钱”交给官府,由官府雇人服役。
小说推荐
- 燕云怅恨录
- 有人资材超凡入圣,修得超人武功,便妄图以力压人,驱使天下英雄 有人连遭惨变,却始终认为人活世上,自由自在才是第一要义,若不能自家做自家的主,则生不如死 此两人如水与火难于共处,必至全力拚斗,至死方休 作者:枭笑生所写的《燕云怅恨录》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枭笑生连载中
- 最新章:159........ 山中一夕话 03
- 大汉帝国雄风录(秦汉三国)
- 大汉帝国雄风录(秦汉三国》作者:燕小七为了曾经的信仰与荣耀,为了昔日的帝国与雄风,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汉景帝末年的故事,历史是否会因为他的到来而产生改变 卫青,李广,程不识名将如云 公孙弘,张汤,田汾谋臣如雨 一代大帝汉武刘彻,北击匈奴三千里 时新派,改造派,守旧派大时代的风云如此壮阔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8章
-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 看主角叶墨,带着帝国系统重生在三国,如何扶大汉于将倾 医人何须杀人,大汉战旗飞扬 作者:叶家十二所写的《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叶家十二完本
- 最新章:第五九一章:以身定计,天下太平(大结局)
-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 逆转国势,碾压诸侯,镇压叛乱,开疆辟土,复兴大秦帝国,推动文明进程,一切都从公元前207年底开始。斩赵高,宰胡亥,逆转国运!挽救华夏文明精华,挽救诸子百家经典,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论什么道,王道、霸道?碾压!碾压刘帮,碾压项羽,碾压过后再说孔孟之道 作者:马帮1所写的《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无
- 穿越架空马帮1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6章 秦帝国崛起(终)
- 三国之帝国文明
- 两个现代屌丝男坐飞机去马来西亚旅游,倒霉地遇到飞机失事,醒来时两人已经失散,原来他们穿越到了东汉末年 穿越也就算了,主角居然附身在韩玄身上,这个战5渣,每天在为怎么这个乱世英雄辈出的年代生存下去而发愁 作者:冷剑情所写的《三国之帝国文明》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冷剑情连载中
- 最新章:终章 万邦来朝
- 三国之刺客帝国
- 英雄辈出,战争不断…他因意外来到三国,因为他的出现,三国便有了不同于历史的走向…何去何从,委身刺客,还是奋起抗争,大时代的改变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作者:四关所写的《三国之刺客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四关完本
- 最新章:第512章 龙归故里(大结局)
- 从国风开始,打造娱乐帝国
- 平行世界的夏国,娱乐产业空前繁荣 女团、综艺,脱口秀、西洋乐器,几乎掠夺了观众的所有目光 明星宗洋媚外,以会唱外文歌沾沾自喜,以能和外国明星合作为荣 蓝湛,就重生到了这样一个乌烟瘴气的世界 因为无知,所以抵触。这世界,令人心寒 没人经历过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的坚持 没人感受过戏曲那能将人心
- 都市言情沙默连载中
- 最新章:第555章 大结局
- 重生隋炀帝:打造史上第一帝国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作者:李家老二所写的《重生隋炀帝:打造史上第一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李家老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无人能及的穿越者
- 法国国王的秘密
- 《法国国王的秘密》作者:莫里斯·勒布朗译者:傅佳法国国王的秘密或者亚森·罗平的真实身份亚森·罗平的藏宝处的空心岩柱真的是空的吗?罗平是否确有其人?他与莫里斯·勒布朗到底有何关系?十五世以来未被解开的一系列谜团是什么?欲知详情,请看本篇 作者:所写的《法国国王的秘密》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
- 侦探推理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