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公主

第103章


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宫中万木葱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鼓簧宫是帝王鼓簧作乐之处。奇华殿就在玉堂殿近侧,专门用以陈列外国奇物及外国使者献给汉天子的礼品,如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狮子、宝马等,奇珍异宝,充塞其中。神明殿为祭祀仙人之处,高五十丈,上有九室,以象九天;室中常置九天道士百人,以便随时和神仙通话。在台上正中,巍然屹立着一巨大的铜铸仙人,其手掌前舒,大有七围;掌上托着一直径达二十七丈的大铜盘,盘中有一巨型玉杯,用以承接露水,因而称为承露盘。
  前殿北边还修了一个范围宽广的人工湖——太液池,将建章宫点缀得更加美丽宜人。池中建筑完全是仿照传说中的东海仙境来布局,筑有三座假山,分别名之以瀛洲、蓬莱、方丈,以象征传说中的三座神山[5]。池中起有渐台,高二十余丈。池北岸有人工雕刻的石鱼,长三丈,高五尺,西岸则有三只石鳖,各长六尺。池边长满了雕胡、紫箨、绿节之类的植物。因为环境优美,池中鱼鳖成群,池边沙滩上鹧鸪、鹩鹊、鸿鹚等水鸟布满充积。
  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刘解忧又笑道:“你不知道,我临出发前,皇上在建章宫太液池上的渐台设宴送行,忽然有大批黄鹄飞落太液池中,景象壮观,令人叹为观止,而且是京师里从未见到的那种黄鹄,在场群臣无不振奋,皇上大喜,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吉兆[6],这是上天在昭示这次和亲乌孙一定能够马到功成。”
  她兴致很高,谈笑风生,脸颊上不时露出两个圆圆的可爱的酒窝。但不知怎的,话到这里,再也难以掩饰内心的凄凉,笑意渐渐淡了下去。又想起了刘细君所作的那首广为传唱的《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些远道而来的黄鹄,兴许就是刘细君的精魂所化吧。一缕香魂,最终还是返回了故乡。那么她呢?是不是也要客死他乡,才得以化身黄鹄,返回故乡?
  今夜无月,只有灯影绰约。刘解忧盛装坐在那里,身影映在青灰红的帷幔上,像是一片薄薄的剪影。灯光并不明亮,但李陵可以感觉她的明眸正闪烁着光芒,像晶晶亮的星星。她也正打量着他,他的浓眉,他的微耸的颧骨,他那象征坚忍不拔的方方的下巴。
  忽然,毫无征兆地,刘解忧起身奔近李陵,仿佛穿过了苍茫的时光,越过了辽阔的荒野,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她在他背后跪了下来,从后面抱住了他,将头靠在他健壮的肩膀上。
  侍立在一旁的几名宫女急忙退了出去。
  李陵一动不动地席坐在原处,仿若石化了一般,但心中却噙满莫名的哀愁。他跟解忧从小相识,至今已近二十年,似乎从来没有这般靠近过。他甚至可以清楚地闻见她发梢上的香气,不禁有些恍恍惚惚起来,喃喃问道:“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一定要选你和亲?”
  刘解忧一时心意彷徨,犹豫要不要告诉李陵真相。其实皇帝并没有直接下诏强行选她做和亲公主,而是先召她去了未央宫,告诉她道:“像刘细君那样美貌的宗室女子多得是,可朕不要她那样没有担当的。朕原先选中她,是因为她是董仲舒的义女,以为她知书达理,可没有想到她终究还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女子,只关心她自己的情感,关心她自己的命运,嫁到乌孙后除了日夜悲叹哭泣,没有做过任何对大汉有益的事。与乌孙结盟是国之大事,绝不能让匈奴人占了上风,所以朕这次要选的是聪明智慧、深明大义的大汉公主,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朕也不想勉强你,以免你会重蹈刘细君的覆辙,所以先召你来问你个人的心愿。解忧,你愿意做一位大汉公主和亲乌孙,助朕完成共击匈奴的使命么?”刘解忧只微微迟疑了一下,便朗声答道:“愿意,臣女一定不负陛下重托。”刘彻大喜过望,当即下诏封她为楚国公主,为她设置官署。
  刘解忧答应得爽快,心中却还是有所起伏,这自然是她心中一直有李陵的缘故。此刻她悲情流露,也不是想要抗拒皇帝交付的使命,只是为不能见到心爱的男子如此伤心难过。是她自己选择了和亲这条路,在她内心深处,总觉得是自己抛弃了爱人,抛弃了誓言,抛弃了承诺。她嘴唇翕张了几下,艰难地道:“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李陵看不见她潮红的双颊,但清楚地听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和咚咚的心跳,只觉得鼻子发酸,闭上了眼睛,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案上红烛,红焰荧荧,似灭未灭,令人心惊。
  次日一早,刘解忧一行动身出发,继续西行。李陵因要处理紧急军情,连夜赶往边塞,竟是连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
  昔日大将军卫青率兵大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皇帝刘彻诏令灾民迁徙新秦中地区屯耕,由朝廷供给口粮、衣物、种子和耕牛,兴开渠引水灌溉之先。数年之内,这块往日人口稀少的地区出现了“冠盖相望”的繁荣景象。然而朝廷接连对匈奴用兵,大批丁壮被征发往前线,田园荒芜。民间有童谣唱道:“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谁为诸君鼓咙胡。”
  看尽沿途人丁凋零景象,刘解忧心头愈发沉重,她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使命重大。强烈的责任感暂时冲淡了她与心爱的男子从此将天各一方的伤怀,她决意要竭尽全力完成皇帝交付的任务。
  跟随楚国公主一起出玉门关的还有使者车令率领的出使大宛的求马队伍。自张骞通西域以来,有汉使者出使大宛国,得知当地有一种汗血宝马,能够日驰千里,大宛国人十分珍爱,视为国宝,并千方百计地防止被别国得到,将所有宝马藏匿在贰师城中。正如中原极力阻止丝绸制造技术外传一样,大宛珍惜国宝,也是人之常情。但汉家天子刘彻爱马成癖,听说汗血宝马的种种神奇之处后,对其梦寐以求,所以特意招募使者出使大宛。车令本是民间一莽夫,因仰慕昔日张骞建殊勋于域外,主动应征,由于其人孔武有力,被皇帝相中,拜为使者,携带一千斤黄金及一匹纯金打造的真马大小的金马前去大宛,万里迢迢,只为换取汗血宝马。
  跟车令满心渴求建功立业相比,刘解忧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她已经做好了承担使命的准备,但想到从此将与心爱的男子关山远隔,望断天涯,从此只能在梦中相会,她还是会忍不住地心痛。直到出了玉门关后,从所未见的塞外风光才将她的郁郁情怀一扫而光——
  玉门关位于敦煌的西北方向,是通往西域必经的关隘。这里新修建了防御匈奴的长城,城墙自东沿着刀锋般的山脊奔驰,蜿蜒向祁连山延伸,障墙、城台、烽燧交替起落,雄浑壮美。这样,汉代长城的规模远远超出了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盐泽,工程浩大前所未有,雄关胜迹,壮比山河,充分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豪迈与坚韧。
  这段长城修建得十分艰巨。修筑墙往往要就地取材,但当地干旱,黄沙土没有黏性,很难筑成高墙。后来修城的民夫偶然发现田鼠的洞非常牢固,仔细观察后发现田鼠是将吃过的葡萄皮、细柳枝与沙土混在一起筑窝。民夫便照猫画虎,用细红柳枝、沙蒿、芦芭及拌了酿过酒的葡萄皮混上沙土,再用打夯的办法,铺一层,筑一层,终于修起了一丈多高八尺多厚的沙土城墙。著名的玉门关也是用这种跟田鼠学来的办法修成,城墙上的砖群刻有文字,清晰地记载着民夫们的辛苦及斑斑血泪。
  玉门以西,则是茫茫荒漠,很少有人烟。苍穹浩浩渺渺,戈壁一望无际。一簇簇灌木似的红柳错落生长在黄褐色的沙石上,开着紫红色的小花,没有胭脂露染的瑰丽,没有丽质天成的芬芳,没有人播种,没有人耕耘,没有人浇灌,甚至没有人欣赏,却以赤骨铮铮的顽强给这片荒凉得震撼人心的大地带来几许柔韧,几许飘逸。
  偶然可以见到成群的野驴和胆小的羚羊,表情生动,神韵活灵活现。还有一种周身泛着古铜色光泽的野骆驼,发狂地奔驰而过,腾起阵阵沙雾。有汉军意图捕捉一头当做坐骑,策马奋起直追,却是始终未能追上。
  出玉门关一百三十里有石崖,崖上有泉水名悬泉水,水流细如指柱,淌流不尽,但只能流出一里之远。然而奇特的是,当来取水的人马多时,泉水出水即多;人马少时,水流又变得细小,如同有灵性一般,令人叹为观止。
  辽阔的戈壁,广袤的天地,热烈奔放的生命,无所羁绊的自由,连人的心胸也跟着豪迈了起来。古今俱失,天独斯人。当人微小得如一粒尘埃时,往往能够发现更为广大的世界,世事往往奇妙如斯。
  戈壁过后便是白龙堆沙漠,因沙梁纵横高大、沙土发白、蜿曲如龙而得名,莽莽数百里,一直延伸到西域楼兰国境。
  刘解忧曾听不少人讲过沙漠的景象,无非是沙如雪、月如霜之类,可只有亲眼见到沙漠时,才会发现它的华贵与雄奇——沙丘跌宕起伏,仿若凝固的波涛,静静地卧在金灿灿的阳光下,发出柔和的光芒。那种浩浩荡荡的博大胸怀,那种悄然无声的沉静气度,令每一个第一次见到的人都惊叹不止。轻风拂过沙梁,梳理出一道一道的纹理,仿若精美的织锦。而当风暴来临时,大风骤起,仿佛张牙舞爪的怪兽,扑过来与黄沙进行殊死搏斗,肆虐狂乱,蓦然间黄尘滚滚,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天地间变为一片混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