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公主

第121章


  李陵一军刚好被围困在两山之间。他命兵士效仿当年大将军卫青创下的阵法,将武刚车环绕起来当做营寨,自己则率领士兵出营外列阵:前排步兵持戟、盾坚守,后排射手持弓弩射击。匈奴军见汉军人少,便直接正面攻击大营。李陵道:“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亲自挽弓,等到敌人蜂拥近前,才下令击鼓。汉军千弩齐发,匈奴士兵应弦而倒。残兵见汉军弩箭厉害,气势受挫,急忙往山上撤退。李陵亲自带领步兵追击,击退了匈奴的进攻。此战下来,竟然杀死数千敌人。
  匈奴且鞮侯单于见李陵能够以寡退众,大惊失色,立即召集左、右贤王,征发八万骑,前来追捕李陵。李陵孤军不利,而援军迟迟未至,只得且战且走。由于全部是步兵,没有马匹,始终无法摆脱匈奴骑兵的追击。连续多日作战后,汉军死伤惨重,未死者几乎人人身上带伤。李陵不愿意抛弃伤员逃命,下令将伤势沉重、无法动弹者装到车上,勉强可以行动的负责推车,伤势略轻的则继续作战。
  但汉军意志消沉,始终提不起士气,李陵不由得起了疑心,召来校尉韩延年商议。韩延年虽然因父荫封成安侯,但一直是李陵的部属。
  李陵道:“我军士气少衰,鼓声不起,我怀疑军中藏有女子,校尉君可有听到风声?”韩延年不直接回答,只道:“将军既然有此疑虑,何不立即封营搜索?”
  李陵见韩延年答得含糊,目光闪烁,疑心更重,遂亲自带人在军中大车上搜索,居然当真搜出了数名妇人。
  这些妇人原是盗贼家属,受牵连被迁徙边郡,充做苦工。边塞生活极为艰苦,士卒们大多是青壮年男子,血气方刚,偏偏军营又不准携带家眷,士卒们遂将精力发泄到这些戴罪的妇人身上,正如当年昭阳公主逃到右北平郡之初的遭遇一样。李陵为人亲厚,爱护士卒,在军中声誉很好,他体谅士卒们正是精血旺盛之时,对这类事也只是佯作不知,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士卒们胆子越来越大,干脆将妇人乔装打扮成军士,藏在军营中,方便随时交欢取乐。这些妇人本该戴着铁钳和脚镣,从事修建城墙等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多有累死、饿死者。但跟了士卒后,再也不用劳作,也不必戴上刑具,常常还能吃上酒肉,代价不过是用身体取悦一帮如狼似虎的男子而已,遂也乐得从命。此次出征,更有胆大妄为的军侯因为一日也离不开妇人,力主瞒过主帅,将她们带在军中。一干妇人早被整治得服服帖帖,只知道曲意迎合众士卒,好保住性命,丝毫不敢声张。李陵心思全在战事上,居然对妇人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之事一无所知。
  真相大白后,李陵大怒,下令将这些妇人在军前斩首。妇人们登时放声大哭,不断哀告饶命。士卒们内心有愧,不敢出声求情。还是亲信侍从管敢道:“而今大敌当前,匈奴人在后面虎视眈眈,这些女子手无寸铁,并不是真正的敌人。不如饶了她们性命,驱逐她们离开军中。”
  李陵丝毫不为所动,道:“若不杀她们,无以正军纪,我日后还如何率军作战?”喝令将所有妇人斩首。汉军士卒凛然而惊,再次与追兵交战时,一举杀死匈奴军三千余人,终于突破了包围。
  李陵随后引兵向东南撤退,沿着龙城旧道行军。匈奴自恃兵众,紧追不舍。李陵军很快再次被匈奴骑兵包围,被逼到一片大沼泽中时,四周长满了葭苇。匈奴兵顺风放火,想要将李陵的军队逼出来。李陵教手下兵士自己先烧葭苇,烧出一片空地,等到匈奴放的火焰烧到这里,已无可燃之物,火路被斩断,大火渐渐熄灭了。李陵以火对火,保全了全军将士。
  退到达南山下时,且鞮侯单于亲率大军赶到,将李陵一军包围在山谷中。且鞮侯单于立马山上,一心要擒住李陵,派儿子左贤王狐鹿姑率骑兵进攻。李陵率军在树林中接战,又杀死数千敌军,并且用威力强大的连弩仰射山上,差点射中且鞮侯,且鞮侯急忙下山退走。
  此处离汉边塞只有百里之遥,且鞮侯见汉军作战如此顽强,且一路往东南方向撤退,怀疑汉军在前方边塞埋有伏兵,李陵是有意引自己进入伏击圈,打算引兵撤退。匈奴诸将很是不平,劝道:“单于亲自率数万骑都消灭不了数千汉军,以后只会让汉朝瞧不起匈奴。前面多是山谷,还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原地带,让我们再攻打一次,如果还是不能攻破,再退兵不迟。”
  匈奴骑兵遂继续对李陵军发起进攻,两军一日战数十次,汉军又伤杀匈奴两千余人。虽然匈奴人一时攻不进汉军阵营,但汉军也无法突破匈奴人的重重包围。双方僵持不下时,且鞮侯心生怯意,准备撤军。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李陵的心腹侍从管敢偷偷出营,投降了匈奴。
  原来管敢早知道士卒在军中藏有妇人,其中一名女子更是他的相好。妇人们被李陵发现斩杀后,他怀疑是校尉韩延年偷偷告了状。汉军中马匹极少,只有诸将和李陵的亲信侍从有马,正好韩延年来找管敢,命他率侦骑出山谷查探敌情。管敢心中不满,当众顶撞了韩延年,不肯奉命。韩延年遂命士卒捉住管敢执行军法,当众打了他二十鞭。管敢愤怒难耐,居然出谷投降了匈奴,并泄露了机密军情,告诉且鞮侯单于道:“李陵军没有后援,箭矢也快用完了,只剩下李将军及成安侯韩延年麾下各八百人还能作战。单于只要派出精锐骑兵,用羽箭突击,就能一举攻破他们。”
  且鞮侯单于大喜过望,派出数千锐骑,各持强弓,绕到汉军前面,堵住了道路。李陵率部众拼死力战,最终箭矢用尽。
  汉军与匈奴作战,并非士卒比匈奴人更骁勇善战,主要是靠兵器上的优势。匈奴人不懂炼铁,兵器多是铜器,远远不及汉军铁器锋锐。尤其汉军强弩便于远距离攻击,能够有效地遏制匈奴骑兵。李陵以五千步兵抵抗匈奴八万骑兵,时间长达八天之久几乎每战必胜,这其中除了李陵善于用兵的原因外,主要还是要归功于汉军携带的强弩。然而箭矢一旦耗尽,汉军就再也无力抑制匈奴骑兵的反复冲锋,李陵一军最终被逼入峡谷中。
  尘土飞扬,烟云相连。一场天昏地暗的短兵交接后,山谷中尸山血海,双方士兵的尸体及马匹混杂在一起。有些死者的神态看起来只是刚刚入睡,有些却肢体残缺,甚至连头也没有。
  匈奴军虽然暂时退出山谷,却居高临下从山上投下礌石,截断了汉军退路,并且大叫道:“李陵、韩延年快快投降!”
  汉军被困在谷中,伤亡惨重,进退不得,只能束手待毙。
  李陵神色复杂地看着阵亡的部属的尸首,既有骄傲,也有厌恶,还有点愧疚。
  这是他李陵的过错么?若是天子肯拨给他几千骑兵,若是强弩都尉路博德肯如约来接应,若不是孤身奋战,他无论如何都不会陷入绝境,士卒们也可以活着回去的。可如果不是他在天子面前夸下海口,声称能以五千步兵横扫匈奴王庭,这些士卒也许不必死的。他们还年轻,还有机会回去家乡与家人团聚,还要娶妻生子。而现在,他们全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夜色悄然降临了,像黑烟一般,在山谷中弥漫,山峦逐渐变成了黑糊糊的轮廓,一钩残月升起在天边。深秋的深夜,如寒水一般凄凉。
  李陵矛盾交织,时而拔剑起舞,意气激昂,时而俯首叹息,神情沮丧。直到深夜,他依旧未卸下铠甲,徘徊在营帐外。营地中的汉军看见自己的主帅露出少有的沉重悲哀表情,也就肃静无言,整片山谷的气氛变得庄严肃穆。
  校尉李绪劝道:“将军能用少击众,威震匈奴。虽然眼下天命不遂,不妨暂寻生路,将来总可望归。不久前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后又逃亡回来,皇帝还是照样礼遇他。何况将军呢!”言下之意,无非是劝李陵不要再拼死与匈奴对抗,只要保全性命,即使是被俘虏,将来也总有机会归汉。
  李陵道:“不要说了!我如果不战死,就不是壮士。”携了佩剑,独自着便衣出营,想看看有没有机会趁夜色奇袭单于大营。然而峡谷前后灯火明亮,谷口已被大石堵住,要道有射手扼守,满山遍野全是匈奴骑兵,别说接近单于,就是摸进敌营都不可能。
  他见败局已定,遂回营召集余部,检点士卒,还有三千余人,但各人手中只剩空弓,无法再拒敌,不由得叹息道:“如果再有数十发箭,我们就能突围而出。可惜!如今已没有武器再战,等到天亮时,匈奴人会大举进击,我们不能就此束手就擒。待会儿由我和韩延年先趁天黑冲出峡谷,匈奴人看见黄、白主帅旗帜,必定全力追击。你们大家就各自散开逃命,运气好的话,应该有人能逃回边塞。”命校尉李绪将随军携带的地图、天子诏令、军情文书等焚毁。军士每人携带二升干粮、一大块冰,各走各路,分散逃走,约定突围后到遮虏鄣会合。
  随即击鼓拔营,李陵自己上马先行,与副将韩延年带领随从十余人,骑上军中仅有的马匹,趁夜色冒死冲杀出峡谷。行不到一里,到达一片胡杨林时,几千匈奴骑兵举火追到,将李陵等人团团围住。
  匈奴骑兵如潮水般涌过来,喊打喊杀声震山惊水。地面颤抖着,李陵座下的马匹也受了惊吓,他不得不使劲勒紧缰绳。箭矢如雨,韩延年身中数箭,双目眦张,在昏黑的夜色中,倒在了李陵脚下。
  李陵见匈奴人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而身边已无一个士卒,再无回天之力,当即长叹道:“无面目报陛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