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第7章


说罢,就转身巡营去了。
  望着项羽远去的背影,范增骂道:“死要面子,就是放不下你那贵族的身段!”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作为名门之后,心气高、自尊心强,也在情理之中。
  项羽闯关的消息传到霸上,刘邦也被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麾下的一干人等都聚集到他的大帐里,听候他的调遣,以防不测。
  樊哙急切地问道:“沛公,现在该怎么办?”
  刘邦吸了一口气说:“别慌,我想了想,这项羽和诸侯联军要入关,也不是什么过分要求,大家都是反秦义军,推翻暴秦后在秦国故地会师,处理善后事宜,是情理之中的事。项羽闯关,并不代表他要和我翻脸,把我从关中赶出去。以我对他的了解和过去的交情,他不会做得那么绝。现在的关键是和他周旋,让他履行怀王之约。”
  樊哙道:“我们和他在函谷关都打起来了,还不会翻脸?”
  刘邦摆摆手,说:“这件事我以后会跟他解释,随便找个借口,就掩饰过去了。你们现在要约束手下的将士,一定不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
  卢绾补充说:“要外松内紧,表面上不能剑拔弩张,以免给人口实,但私底下要加强戒备,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刘邦点点头。大家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散去了。众人离开后,刘邦才感到一阵阵的恐惧向自己袭来。在部下面前,他必须作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果他乱了方寸,手下的人就更慌了。但现在一个人独处,刘邦才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两支大军屯兵咸阳城下,自己的十万大军和项羽的四十万大军近在咫尺,彼此的关系虽然没到破裂的地步,但矛盾由来已久,稍有不慎,就可能点燃战火,招来灭顶之灾。这些日子围绕着他的胜利者的喜悦被形势的急转直下扫荡得一干二净。
  当初派兵把守函谷关,很多人反对,认为项羽带领的诸侯联军正在进军关中,这样做无异于向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挑战,会激起义军内讧。但刘邦固执己见,他是抱着侥幸心理试探一下,看这样做能否阻止联军入关。如果项羽坚持要进入关中,他也不会执意阻拦,放行便是。但他没想到,项羽的脾气这么暴躁,直接打进来了,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刘邦有种被别人踢开家门、登堂入室的感觉。但面对项羽这个庞然大物,自己显然不是对手,这口气只好暂且忍下了。
  刘邦在大帐内来回踱步,盘算着如何与项羽交涉,把这场近在眼前的危机化解掉。
  咸阳城内,神秘老者与酒肆老板又碰面了。“项羽进入关中了,听说在函谷关前与刘邦的守关部队还打了一仗,现在刘邦处境不妙啊!子婴召集的秦军主力整装待发,项羽的诸侯联军虎视眈眈,刘邦的实力最弱,腹背受敌。”
  老者眼望天空,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说:“子婴的计划我们不能泄露,但刘邦还是要帮他一把,项羽这个人的残暴是出了名的。如果将来由他做关中的主人,秦国百姓就要遭殃了。我不能坐视不理!”
  “您打算怎么做?”
  老者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现在关中形势错综复杂,几股力量纠缠角逐,到底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3、不速之客
  霸上军营,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的帐内。从函谷关逃回的亲信正在向曹无伤汇报当时的详细情况。“那英布作战非常勇猛,简直就是不要命,带头攀上城墙,我们根本抵挡不住。城外四十万大军,人山人海,就是踩也能把函谷关踩平了。这个项羽真是不好惹啊!大王怎么敢跟他作对?简直是以卵击石。”
  曹无伤没有说话,低头沉思。这名亲信跟随他多年,对他绝对忠诚,所以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他已经被项羽大军的气势彻底吓倒了,这种情绪传染给了曹无伤。
  见曹无伤沉默不语,他靠近了说道:“主公,我劝您早作打算啊!不要给刘季殉葬。以您的资历和功劳,他本该提拔和重用您的,但他却把您隔离在自己的亲信圈子之外,偏袒和重用自己人,处事不公。现在项羽入关,刘季危在旦夕,智者不立于危墙之下,我们何不借机改换门庭,保全自己的性命,顺带着谋取个好前程。”
  曹无伤抬起头,“你是说……”
  那名亲信点点头,“对,投奔项羽,把刘邦的底细告诉他,有了这份功劳,项羽应该会报答您的”。
  “这……”曹无伤对这种卖主求荣的事情还是有些犹豫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主公,现在形势千钧一发,容不得瞻前顾后,富贵险中求,在这种乱世中还讲什么道义,先保全自己再说啊!”亲信继续催促着曹无伤。
  曹无伤手里捏着一支箭,内心的斗争非常激烈,忽然拇指一用力,箭杆“嘎巴”一声折断了。“好!你去一趟鸿门,替我见见项羽,告诉他……”说到这,曹无伤又停了下来,表情凝重地思索着。那名亲信眼巴巴地看着他,等着下文,谁想曹无伤将断箭轻轻放在几案上,冲他摆了摆手,说:“你先回去休息,让我再想想。”那人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告辞退出。
  与此同时,刘邦的营帐中也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刘邦正在与刘交、卢绾、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商议对策,卫士进来通报:“有位老者求见。”
  刘邦不耐烦地摆摆手,说:“我现在有要事商议,没时间接待他,让他改天再来吧!”
  卫士出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了,“大王,那位老者说是与您的关系非同一般,一定要见您!”
  刘邦心里别提多气恼,现在生死攸关,命悬一线,从哪冒出这么一个捣蛋鬼,这不是添乱吗?萧何这时从旁说道:“大王,既然说是故人,还是见见吧!”
  刘邦冲卫士挥挥手,说:“让他进来吧!”
  没过多久,一位须发皓白的老者出现在大帐中。刘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表现得非常诧异,其他人看到这位老者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反应,睁大了眼睛,纷纷起立。
  刘邦连忙从座位上走出来,迎接老者,“岳父,您怎么来了?”
  其他人也连忙上前问候,“吕公”、“老人家,您好啊!”吕公频频点头致意,神色从容,颇有大家风范。
  刘邦请吕公上座,又问了一遍:“您不是在老家吗?怎么到关中来了?”
  吕公微笑着说:“贤婿诛灭暴秦,晋封关中王,我这个老汉也想来打打秋风啊!”
  刘邦苦笑道:“我这个关中王当不当得上还两说呢!现在项羽四十万大军强行入关,虎视眈眈,最不服气我当关中王的就是他。如果真的发生冲突,恐怕是玉石俱焚啊!您老人家还是赶快逃难去吧!”
  “在路上,我也了解了一些关中的形势。我知道你和项羽刚刚发生了一些摩擦,但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项羽这个人性情高傲、目中无人,你过去只是乡间的一个亭长,他则是楚国名将之后,他不把你放在眼里是很正常的。项羽自觉是反秦第一功臣,认为你率先入关是靠怀王庇佑,拣了便宜,所以他不服气你这个汉中王。以他现在的实力,消灭你的十万大军不是难事。但正因为他自负的个性,不屑于与你争斗,所以才不会大打出手。只要你放低身段,主动示好,项羽应该不会再咄咄逼人。”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看如何缓和与项羽的关系。”刘邦对这位老丈人一直很敬佩,觉得他眼光过人、深藏不露,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虽然吕公从来没有跟他谈起过自己的过去,但正因为如此,刘邦才觉得他的身世非同凡响。
  经过大家商议,决定先由刘邦写一封亲笔书信,送到项羽军中,解释彼此之间的误会,然后看项羽的反应,如果项羽愿意和解,再派人携带金银财宝和酒食犒劳诸侯联军。其他的事情等局面稳定之后再做打算。
  众人散去之后,刘邦命人端来酒菜,陪老丈人吃饭。刘邦一边向吕公敬酒,一边惭愧地说:“您老人家一来就陷入这种险恶的局面,让刘季实在很内疚。”
  吕公摆摆手说:“我当初看好你将来能成大事,说明我的眼光不错,你现在的成就足以名垂青史了。眼前的危机我相信你也能平安地度过去,只要过了这一关,你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当年,刘邦还是沛县的一个亭长,沛县县令与吕公是好友,吕公前来投奔,说是因为在故乡与人结怨,迁居沛县避祸。县令举办隆重的宴会来为沛公接风洗尘。
  这是当时的惯例,一个人做官之后,如果有亲友来投靠,总得想办法接济一下,俗称“打秋风”。但做官的人不想自己掏腰包,就举办接风酒宴,由来参加的宾客们送上礼金,算是给亲友的一份见面礼。所以,主持宴会的萧何定下规矩,礼金一千钱以上的坐堂上,一千钱以下的坐堂下。刘邦也想到宴会上蹭饭吃,但身上又没钱,便搞起了恶作剧,写了一张名片递上去,上面说:贺钱一万。
  萧何见了,骂道:这个刘季就喜欢吹牛皮,从来不办正事。但吕公不知底细,连忙到门口迎接,把刘邦引到了贵宾席就座。刘邦倒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坐到堂上,谈笑风生,神态自若,还与自己的上司和贵宾们开起了玩笑,动手动脚。他的这副做派更加引起吕公的注意,吕公偷偷地告诉刘邦,让他宴会之后单独留下来。
  客人们散去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替人看相,这些年不知道看过多少人的面相了,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