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第8章


希望你今后能自爱、自重啊!”
  刘邦一听,还以为吕公是因为他没送礼钱、骗吃骗喝,所以讽刺他,但吕公下面的话打消了他的疑虑。吕公说:“我有一个女儿,还没有出嫁,我愿意让她给你做个操持家务的奴婢。”
  刘邦这时已经结婚,但还是大喜过望,不但白吃白喝,还拣了一个小妾回来,哪个大丈夫没有个三妻四妾?吕公是县令的贵客,对自己如此看重,更让他沾沾自喜,自以为与众不同,将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就这样,刘邦迎娶了吕公的二女儿吕雉。
  提起旧事,刘邦问起吕公来,“当年我们初见时,我身无分文,却谎称贺钱一万,你非但不责备,还将女儿许配给我,究竟是为什么呢?莫非真的是因为我的面相大富大贵?”
  吕公笑道:“看相这回事虚无缥缈,不足为信,不过是一些人拿它来混口饭吃罢了!我之所以看好你,是因为你那日虽然身无分文,却敢于高坐堂上,面对县令、县丞、县尉这些自己的上官,丝毫没有拘谨胆怯的表现,依旧谈笑自若、气象不凡,所以觉得你的胆识过人,胸怀鸿鹄之志,将来必成大器。又打听到你为人重义气,交游广阔,豪气干云,这才是我看重你,将娥姁(xǔ,吕雉的小字)许配给你的原因。
  “在他人看来,你不是安分守己的良家子弟,但我不想女儿嫁给一个没有出息的庄稼汉,要嫁就嫁给你这样敢想敢干、不受陈规陋习拘束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敢于出头,将来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娥姁的心愿,所以她一直待字闺中,直到三十岁才找到意中人,嫁给了你。那日我让她从旁观察过你,她也觉得你不是等闲之辈,所以这桩婚事并非我自作主张。”
  刘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宴会之后,我又找人了解了一下你的情况,有两件事坚定了我将娥姁许配给你的决心。一件是你年少时的偶像是信陵君,足见你志向不凡;另一件是你当年在咸阳见到始皇帝时,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此也!’这种气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年少轻狂,信口开河而已!”
  “不过,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当年的志向会消磨殆尽,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所以,我对你说的有关面相的话,就是想激发你的豪情,鼓舞你的胆气,让你重新振作起来。你是否记得有一位老人曾在田边为你们一家四口看相的事?”
  “记得。那日我告假回家,吕雉带着刘盈和他的姐姐在田间劳作,有一个老人从旁经过,向吕雉讨水喝。吕雉不仅给了他水,还给了他一些吃的。这位无名老人就替吕雉看相,说:‘夫人是天下的大贵人啊!’吕雉又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人看了刘盈之后,说:‘夫人显贵要靠这个男孩!’我到达的时候,老人刚刚离开,我便去追,让他给我也看看。老人说:‘夫人和孩子的面相都与你相似,你的面相贵不可言。’这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加上您先前给我看的相,所以更加坚信将来会有一番作为。难道那位老者是因为吕雉给了他水和食物,所以信口开河,说几句讨人喜欢的话吗?”刘邦问道。
  吕公哈哈大笑,说:“那位老者正是我的好友,也是以看相为业,那日正好从沛县经过,前来探望我。我就请他帮我演一出戏,再鼓舞一下你的心气。这件事连吕雉我都是瞒着的!”
  刘邦也放声大笑起来,“老人家真是用心良苦啊!如果没有您巧妙安排,再三给我打气,我哪里会有胆量加入反秦的行列,又哪会有今天这番作为呢?”
  忽然,刘邦想起一件事来,问吕公:“那日,我到周围的村庄去宣传‘约法三章’,在人群中似乎看到过您,您那时就到了吗?”
  吕公点头说:“正是我,不过我看你忙于公务,就没有出来与你相见,自己也想到咸阳城中逛一逛。一路走来,发现你封存府库、安抚百姓、维持秩序、‘约法三章’,将士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关中百姓对你非常爱戴,纷纷盼望你做新的秦王。”
  吕公非常到位地拍了刘邦一顿马屁,让他心里非常舒坦,没有再追问下去。
  翁婿二人聊得非常尽兴,吕公又说了一些老家和路途中的情况,才各自回去就寝。
  4、大秦雄师
  大漠之上,秦王子婴的密使、也是帮他诛杀赵高的亲信韩谈屹立在自己的帐前,眼前是浩浩荡荡的大秦雄师,黑色的旗帜、黑色的戎衣,锻造精良的铠甲、兵器,坚不可摧的战车,身姿矫健的骏马,汇成了一股黑色的洪流,散发出死神的气息。身后的营帐一望无垠,绵延几十里。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韩谈不负重托,日夜兼程地奔波在长城内外和茫茫大漠上,将已经瓦解的帝国北疆兵团重新召集了起来。当年,这支三十万人的兵团驰骋大漠,威慑匈奴,保卫着帝国的北部边疆。扶苏和蒙恬遇害后,兵团失去了灵魂和领军人物,陷入四分五裂当中,赵高和胡亥心怀疑虑,索性将这支大秦雄师遗弃在塞外,任它自生自灭,在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帝国生死存亡的时刻,也不愿让北方兵团返回关中,平定叛乱。他们为了个人的私欲,埋葬了大秦帝国。
  现在,这支兵团在秦王子婴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准备为了保卫关中大地、秦国的故土而浴血奋战,那是秦人的历代祖先和父老乡亲、妻子儿女生息的地方。虽然人数只有十万,是这支大军出征时的三分之一,但他们都是北方兵团的精英,即便被当权者遗弃在荒凉的大漠,也没有土崩瓦解,而是靠着坚韧的意志和严格的军纪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随时准备着为大秦帝国再次投入战斗。
  韩谈注视着从面前走过的一个个整齐威武的方阵——步兵方阵、骑兵方阵、战车方阵,身体里的血液开始沸腾,他从士兵脸上坚毅的神情中看到的是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勇气。秦始皇训练出来的大军从来都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韩谈相信,这支大军一旦踏上直道、开赴关中,所过之处一定是血流成河,没有人能够阻挡这股铁流,至于反秦的那些乌合之众,不过是一盘散沙,在这样的铁甲军团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他想起自己派出的密使,应该已经到了咸阳吧,不知他能否把消息顺利地送到子婴的手上。大秦雄师蓄势待发,只等秦王子婴一声令下。
  咸阳城内,夜色已深。在关押子婴的一所宅院里,有间屋子还亮着灯光。子婴和王后没有入睡,夫妻二人相对而坐,默默地想着心事。
  “韩将军那边还是没有消息?”王后低声问道。
  子婴点点头,旋即又安慰王后:“你不要担心,韩谈忠心耿耿,办事得力,一定会不辱使命,把北疆兵团重新召集起来,杀回关中,赶走这些叛贼。”
  王后摇摇头,“我不是担心韩将军完不成使命,而是担心大王的安危。我们现在是羊入虎口,生死完全操纵在叛军手里。大王一旦有个闪失,秦国就复国无望了。”
  子婴迎着王后那充满忧虑的眼神,内心一阵酸楚。本来他们一家四口,生活美满,但这一切都被遍地烽火打乱了。时局动荡,作为秦国的宗室成员,他们也跟着担惊受怕。但那时,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能静观其变。自从被赵高拉上秦王的位置,子婴和家人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焦虑当中,内有权臣赵高虎视眈眈,外有反秦叛军步步逼近,那种滋味就跟被人按在火炉上烤一样。
  后来,虽然成功铲除了权臣赵高,但大秦帝国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叛军打到了家门口,自己只好献出国玺,暂时做了一个亡国之君。虽然最后的希望还在,复国的准备工作在秘密进行,但自己被关押在这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可能性命不保。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王后的担忧是情理之中的事。
  子婴走过去,抚摸着王后的肩膀,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她:“我不会有事的,也不会让你跟两个儿子有危险。我们一定要复国,把叛军赶出关中,否则,就算是死,我也无颜去见始皇帝和列祖列宗。”
  王后用埋怨的口气说:“铲除赵高之后,你为什么要坚持留在咸阳?那时跟韩将军一起启程去北方该多好啊!不管能否复国,都不用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受叛军的侮辱。”
  子婴摇摇头,说:“我不能走,如果我这个秦王跑掉了,叛军很可能在咸阳大开杀戒泄愤,我之所以留下来,就是想给关中父老多争取一些生机,让他们少受一点罪。这也是我这个不中用的秦王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如果我抛下自己的百姓,独自逃生,听由叛军残害他们,即便我能捡回一条命,苟且偷生,这辈子也将永无宁日,受到良心的谴责。况且,我们随着韩将军逃走,目标太大,一旦暴露行踪,被叛军盯上,他也就无法完成使命,复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将失去了。我留在咸阳,可以吸引叛军的注意,让他们忽略北方的动向,为韩将军争取时间,让他有机会召集大秦雄师,打回关中。”
  “可是,你是秦王啊,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复国还有什么意义呢?”不管子婴怎么安慰,王后的内心还是无法平静下来,她不像子婴,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可以为秦国牺牲一切,她想的只是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子婴苦笑了一下,面对深爱自己的妻子,讲那些大道理、崇高的理想、神圣的使命,有什么意义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