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

第155章


尽管这次内战并没有出现激烈战斗就结束了,但是,其对内政外交的恶劣影响却相当严重。由于双方的敌对行动,农业特别是色雷斯地区的农业生产因为持续的军事调动而被迫中断,各地正常的经济生活都陷于停滞状态。中央政府的权力,甚至在那些根据和约归属老皇帝的地区都完全得不到保证。塞萨洛尼基总督、安德罗尼库斯二世的侄子和首相塞奥多利·迈托奇特斯[99]的女婿“上等大贵族”约翰·帕列奥列格(John Palaeologus)决定脱离帝国。他的计划得到首相的两个儿子的支持,他们控制着斯特鲁米卡和迈尔尼克两地。当约翰·帕列奥列格向其女婿、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迪康司基(Stephen Decanski)求援,并亲自前往其斯克普杰的宫廷时,形势就变得异常危险。在这危急关头,帝国政府匆忙让步,封授其恺撒称号,但是,他于1327年到达塞尔维亚人宫廷后不久即去世了。在小亚细亚地区,土耳其人继续进行征服活动,布鲁萨被围困陷入大饥荒,被迫于1326年4月6日[100]向奥斯曼(othman)的儿子奥康(Orchan)投降,后者将这个城市当作其首都,后来当作奥斯曼的墓地。因此,它被奥斯曼王朝视为圣城。
  同时,两个皇帝之间的战争再度于1327年春季爆发。此次,南斯拉夫地区的各王国更加积极地干预拜占廷帝国内部的冲突。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战争与分裂皇家和帝国的斗争结合在了一起。由于安德罗尼库斯二世与塞尔维亚统治家族保持着长期的联系,因此,他与塞尔维亚人结盟;而安德罗尼库斯三世与保加利亚沙皇米哈伊尔·西斯曼(Michael Sisman)结盟,后者解除了与其前妻、塞尔维亚国王的妹妹的婚姻,转而与小安德罗尼库斯的妹妹、其前任国王的遗孀塞奥多拉结婚。幸运再度光顾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绝望的局势使帝国民众怨声载道,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却使小皇帝赢得了更大的支持,因为他慷慨许诺,在城市和农村到处赏赐特权。马其顿地区支持老皇帝的派别采取的任何行动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塞尔维亚国王进行援助都来不及。
  马其顿地区的全部拜占廷领土都接受了小安德罗尼库斯的权力,塞萨洛尼基本身也承认了其权力。而后,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离开自己的部队,此时这支军队在西纳迪努斯率领下,正驻扎在离君士坦丁堡不远的地方,他与坎塔库震努斯一道来到塞萨洛尼基,在此他作为皇帝于1328年1月受到隆重欢迎。即便在首都城内,反对势力也越来越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安德罗尼库斯二世一直在考虑进行新一轮和谈的可能性。正当此时,保加利亚沙皇米哈伊尔·西斯曼突然改变了态度,向他派出保加尔人和鞑靼人组成的援军。这使老皇帝重新燃起希望,与此同时,也打乱了小安德罗尼库斯进一步的活动。他威胁加利诱,设法说服保加利亚沙皇召回已经派出去的部队,同时,积极与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同党秘密接洽。1328年5月24日,他顺利挺进首都,没有进行任何流血冲突就控制了整个局势。他废黜了自己的祖父,但允许他继续居住在宫廷中一段时间。只是在两年后,小安德罗尼库斯的支持者才强迫老皇帝进入修道院,后者成为这里的修道士,名叫安东尼,1332年2月13日去世。
  随着安德罗尼库斯三世(1328~1341年在位)登基,新一代掌握了权力,这一代人的代表性人物就是约翰·坎塔库震努斯。他在最近几年曾是反叛运动的真正领导者,此时他则控制了政府。他具有政治上的敏锐性,是超越当代人的领袖和战士,比侠义勇敢但不稳妥的皇帝还优秀。安德罗尼库斯三世以充沛的精力统管着全局,并非没有取得一些成功,但却是坎塔库震努斯指导着国家的全部政策。随着内战的结束,皇帝到处慷慨许愿,对帝国造成巨大破坏的时期也过去了,安德罗尼库斯三世和坎塔库震努斯夺取了政权,因此,也要担负其应有的责任。在很多方面,他们沿袭了刚刚倒台的那个政府的政策。但无论如何,内战的许多恶果是无法修复的。财政需求压力甚至变得更大,在内乱时期,金币“伊颇皮隆”的价值再度下降。然而,新政府在司法改革方面显示出更突出的优势。
  图67 13世纪建立的西蒙纳斯·配特拉修道院,建于330多米高的山岩上,希腊北方阿索斯圣山上有很多这类修道院,大都建筑在悬崖险峻之处,体现着拜占廷宗教观念的深刻影响  拜占廷司法腐败一直臭名昭著,因此,安德罗尼库斯二世早就打算进行司法制度改革。1296年,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由12名法官和8名教士或元老等级的贵族组成的法庭,如同最高上诉法庭,以确保司法过程的公正。但是,其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新设立的法庭信誉不足,其活动被终止。1329年,安德罗尼库斯三世设立了新的司法局,由4名成员组成,两名教士两名俗人。这4名“罗马人的最高法官”()拥有权限广泛且权力极大的多种权力,他们监管整个帝国的司法活动。但是,安德罗尼库斯三世注定要对他任命的最高法官万分失望。仅仅到了1337年,他们中就有3人被指控犯有腐败罪,并遭到罢免流放。这个重要的司法制度后来被继续使用,甚至沿用到帝国灭亡。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发生了许多变化,以适应日常司法活动的需要。4名最高大法官并不总是出庭地方司法审判,后来人们就认为他们中只要有1名法官代表他们全体做出审判就足够了,他将以他们4人的名义做决定。14世纪中期以后,帝国不同部分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司法体制的过度集权化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变化。除了君士坦丁堡设立的几名罗马人最高法官外,也设立了地方大法官。后来在塞萨洛尼基、莫利亚和利姆诺斯都设立了各自的大法官。教士广泛地参与司法管理机构是帕列奥列格王朝时期的重要特征。教会对帝国司法体制的影响日益加强,他们除了参加帝国最高法官法庭的活动,即通常有两名教士参加外,还有教会法庭由大教长直接控制,该法庭与帝国法庭合作,通常支持后者的审判或与之共同审判。但是,偶而也出现不同审判。在危机时期,教会法庭则完全取代帝国法庭。[101]
  外部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地区持续扩张,塞尔维亚人在马其顿继续扩张,以及希腊人和拉丁人独立小国进一步衰落。拜占廷帝国尽管在塞尔柱人帮助下也能在希腊北方地区和爱琴海上取得一些胜利,但是它仍然绝望无助地抵抗着奥斯曼人和塞尔维亚人。能够特别显示出新政府政策特征的因素,并使之可圈可点的是,坎塔库震努斯与像拜占廷帝国一样受到奥斯曼王朝扩张威胁的塞尔柱苏丹国的合作。另一方面,新政府极力摆脱与热那亚人订立的盟约,以便获得其航海和商业政策上的独立。加强帝国海军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为此,造船就成为皇帝安德罗尼库斯及其“大总管”约翰·坎塔库震努斯必须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由于国家收入根本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坎塔库震努斯和其他大贵族慷慨解囊,捐献他们的财产,以加强舰队建设。[102]结果,国家及其军队和海军力量在财政上就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帝国的大人物了。
  塞尔维亚王国势力的增强驱使拜占廷帝国和保加利亚再度相互携起手来。拜占廷内战末期时,安德罗尼库斯三世与其保加利亚女婿之间的不和,确实曾使双方边境地区的抢劫、征战摩擦不断。然而,和平很快就重新恢复了,双方达成了反对塞尔维亚的联盟。即便如此,这个联盟仍然没能促使拜占廷帝国与保加利亚人联合行动。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的确出兵挺进到塞尔维亚边界地区,但是,在其真正发动攻击以前,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于1330年7月28日在维尔布兹德(或称库斯坦迪尔)爆发决战。当皇帝听到其盟友遭到失败的消息后,立即撤军。保加利亚全军溃败被歼灭,沙皇米哈伊尔·西斯曼本人则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胜利的塞尔维亚国王恢复了其妹妹安娜和她的儿子伊凡·斯蒂芬在特尔诺沃的王位,而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的妹妹塞奥多拉被迫仓皇出逃。[103]
  维尔布兹德战役标志着巴尔干半岛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它决定了争夺马其顿地区的斗争,奠定了塞尔维亚人霸权的基础,欧洲东南地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就在他的掌控之下。安德罗尼库斯三世设法确保其帝国至少在一个方面能从其保加利亚盟友的失败中获得利益。他借口为其妹妹塞奥多拉报仇,出兵占领了保加利亚-拜占廷帝国边境地区的几个要塞,还夺取了颇有争议的港口城市迈森不里亚和安奇亚鲁斯。与此同时,保加利亚也发生了一次变动,不久塞尔维亚也发生了变动。保加利亚大贵族驱逐了安娜及其儿子,拥立沙皇米哈伊尔·西斯曼的侄子伊凡·亚历山大(Ivan Alexander,1331~1371年在位)为沙皇。塞尔维亚贵族也起义反叛,推翻国王斯蒂芬·迪康司基,扶植其子斯蒂芬·杜珊(Stephen Dusan,1331~1355年在位)为国王。这两个斯拉夫君主后来实现了长期的和平,斯蒂芬·杜珊还与沙皇的妹妹海伦娜(Helena)结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