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喊了人一起上去围观,以为香孩儿从此要变成死孩儿了——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赵匡胤竟然马上又腾身而起,骑上马绝尘而去,而接下来这匹马就被驯服了。
如果有人把这段故事换个主角跟我讲起来,说不定要被我骂成扯淡。然而此事出自正史,《宋史?太祖本纪》曰:“(太祖)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于是本人决定做一个仔细的考证。
考证过程非常简单,高中的物理的知识就足够,因为我们只需要算出马的运动速度,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
1966年6月9日,在英国一次比赛中,一匹赛马用1分31.8秒跑了1英里,速度相当于每小时63.1千米,这是一个相当官方的数字。我们就假设马的时速是63千米,折合17.5米/秒。当然,赵匡胤骑的是烈马,速度应该不低于此值。
然后,我们只需要把水平方向的冲击变成竖直方向的受力,这个问题就很好想明白了——“跳楼”你总是听说过吧。一个脑袋以17.5米/秒的速度撞门,和以同样的速度着地,体验是可以打等号的。经过简单换算可知,以17.5米的秒速着地的物体,自由落体的高度约15.3米,相当于一个物体从6层楼的高度掉下来,而且这需要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发生,而且注意是脑袋着地。
如果宋史如此描写,那么很可能我们现在就有一个形容人福大命大的俗语了——“天上掉下个宋太祖”。与之相比,“强项令董宣”的故事就显得无比平淡了。
顺便说一句,数百年后,英国一个著名人物闲来无事,读到《宋史?太祖本纪》的时候,产生了和我一样的疑虑。为了验证以17.5米/秒的速度着地的物体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力,他爬上6楼,扔下了手中的苹果,仔细计算之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和重力加速度常数。如你所知,这个著名人物叫做牛顿。
行文至此,我为编著《宋史》的脱脱感到万分的遗憾。如果他写到这里的时候不是一笔带过,而是采取同牛顿和我一样严谨的科学态度加以论证,那么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将会提前400年。
而另一件大事是说,赵匡胤和一个玩伴在土房子里赌博,忽然看到屋外来了很多麻雀啄斗,两个人就跑到外边捕捉麻雀,土房子随即倒塌。《宋史》的记载是:“又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
人们的理解是上天派了麻雀来向赵匡胤示警,这个故事的发生也许确有其事,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无逻辑可循的。
波澜不惊的生活日复一日,转眼间到了944年,赵匡胤已经18岁。18岁的徒步还处在单独跟女孩子讲一句话就会脸红的阶段,而赵匡胤已经在父母的张罗下,要娶贺景思之长女贺氏为妻了。如果历史正常发展下去,结婚后的赵匡胤不久就要做父亲,也许继承父亲的官职,入身行伍;也许会在一场不出名的战斗中被流矢击中,命运如同五代的舞台上无数失去性命的甲乙丙丁;也许从此在家开荒种地,挥舞着镰刀、锄头,担负起养活妻儿的使命,七老八十的时候蹲在墙脚晒晒太阳,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发出一声无奈而悠长的叹息。
如果历史如此平淡地发展,本书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于是命运给赵匡胤设计了一个醍醐灌顶的场景——只有让赵匡胤从安于现状的惫懒中走出,我才能从叨叨絮语中开始真正的叙说。
曹三公子在《流血的仕途》一书中研究了李斯从一个安于现状的普通青年觉醒的过程:身为粮仓管理员的李斯,有一次上厕所,发现粪坑里面几只老鼠正不无哀怨地吃着粪便,见有人来,吓得惊惶逃窜。而他所管理的粮仓里面的老鼠,却捧着存粮大吃大嚼,看到来人的时候,逃跑的脚步都轻盈而矫健。李斯感叹,同样都是老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于是做了一个实验,将两地的老鼠分别抓来,然后易位而养,三天之后,他来检查实验成果。当他发现曾经的仓鼠现在也开始咀嚼粪便、曾经的厕鼠则留给自己一个潇洒逃跑的背影的时候,他明白,它们的地位和生活习性完全交换了。
此情此景,李斯不由百感交集,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进而明白“鼠在所居,人固择地” 。
于是李斯毅然辞去了看管粮仓的公务员的职务,赶去兰陵拜荀卿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日后和秦王嬴政一起缔造了伟大的秦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时代,历2000年,虽身死而名不灭。
赵匡胤觉醒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与贺氏的婚宴上摆了几十桌酒席,客人开怀畅饮,觥筹交错,各式菜肴不断地从厨房端出。然而这时候厨师突然发现,接下来要上的一道菜缺了原材料,于是赵母喊儿子,“香孩儿,快去超市买几十斤螃蟹回来!”
于是赵匡胤直奔超市,接下来他看到了令他惊讶万分的一幕:在超市里,他看见一只五花大绑着的螃蟹从每斤一个铜钱的水箱里往每斤一个半铜钱的水箱里爬,赵匡胤突然泪流满面,你太TM有上进心了!
两年后,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的赵匡胤离家出走,为后世留下“唐宗宋祖”的不朽传说。
第二章 千里走单骑
公元946年,契丹南侵,后晋出帝石重贵被俘,成立仅仅11年的后晋灭亡。皇帝及家人被掠至契丹,20年后受尽屈辱客死异乡。
947年正月,消灭了后晋的契丹王耶律德光用中原皇帝的仪仗领兵进入开封,在崇元殿穿上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同时将契丹改国号为“辽”,自己也变成辽太宗。不过仅仅过了几个月就水土不服要回北方,在路上就死掉了。
二月,刘知远在晋阳称帝,五月出兵攻陷开封,以之为都建立后汉。同年夏,赵匡胤决定离家出走,在这个乱世开辟自己的舞台。
我一直试图勾勒出赵匡胤离家出走是在怎样一个时刻,我想,那一定是在一个落日熔金的午后,门前池塘边树上的知了发出疲倦的吟唱,隔壁老张的狗在墙根下吐着舌头,甚至屋子里经常见到的小强也突然消失不见了踪影。贺氏看着这个似乎突然间陌生起来的丈夫,满眼不舍。然而赵匡胤决绝的眼神告诉家人,他的这个决定是不容更改的。于是他收拾了行囊,在乡亲们或迷惑不解或惊讶艳羡的眼神中,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征程。
多年以后,有一首歌是这么写的——事实上,当年贺氏站在桥头的柳树下对着丈夫远去的方向望眼欲穿,心里默默念着的文字也应该是如此:
轻轻地,我将离开你,
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
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
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
虽然迎着风,虽然下着雨,
我在风雨之中念着你。
没有你的日子里,
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地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赵匡胤离家出走的第一站,是投奔父亲的故友,在湖北复州当防御使的王彦超,希望这位叔叔能看在父亲的面子上,给自己谋一个差事。王彦超在《宋史》上被赋予的评价是 “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贤士也。当看到面有菜色的赵匡胤风尘仆仆地走进自己宅第的时候,这位王贤士叔叔颤抖着双手抚摸了一下赵匡胤饱经风霜的脸,然后吩咐手下人拿出几贯铜钱,挥手,送客。
至于所送钱的数量,《宋史》上无论是《太祖本纪》还是《王彦超列传》都没有记载,朱学勤等编著的《中国皇帝皇后百传》之《赵匡胤》中,说给钱的具体数额是十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折合现今人民币约6000元。
关于这个数字,本人做如下补充:公元1016年,薛田被朝廷派往四川益州担任管理财政的转运使,任上建议国家设立纸币管理机构,由国家发行交子。《宋朝事实》记录了他奏请的理由:“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大意是说钱币太重,不方便携带,建议政府发行纸币。这一方面说明宋初的十贯钱大约重60余斤,一方面证明这位王叔叔捧着60多斤的钱币送客,还是相当……给力的。
多年以后,昔日的流浪汉赵匡胤已经变成宋太祖赵匡胤,防御使王彦超也变成了中书令王彦超。皇帝半真半假地于酒酣之时问他:“卿曩在复州,朕往依卿,卿何不纳我?” 王彦超后退一步跪下磕头,很机敏地回答说:“当时臣一刺史耳!勺水岂能容神龙乎!使臣纳陛下,陛下安有今日?”
酒桌上的结局是“上大笑而罢”,酒后的王彦超精神可没那么放松。他越想越后怕,连夜写了一份谢罪表,第二天呈给赵匡胤,请求退休。不过最后此人仍官至永兴军节度使,那当然是后话了。
杯具了的赵匡胤选择了继续投靠故人,这次选择的是随州刺史董宗本,也是父亲赵弘殷的老朋友。南下途中有了6000元本钱的赵匡胤突然赌兴大发,碰到一帮赌徒在街上赌钱,赵匡胤想用这几贯钱赢个路费好继续前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