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真命天子赵匡胤的赌运显然不怎么好,赌徒们欺负他是外地人,一看他要赢了,就拳打脚踢,赵匡胤武艺虽好,怎奈双拳难敌四手,连本带利被抢个精光。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也就这么没了。
接下来,赵匡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投奔王彦超不成,现又赔了仅有的盘缠,接下来投奔董宗本的路程简直是讨着饭去的,如果读者对此没有直观印象,敬请参照2010年犀利哥成名照。衣袂飘然的犀利哥,简直就是当年赵匡胤落魄形象的再生。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路南下的赵匡胤终于被叔叔董宗本接纳。董叔叔和先前的王叔叔对自己的待遇截然不同,但是董宗本年轻气盛的儿子董遵诲却瞧不起寄其檐下的赵匡胤,没给他很多大礼,倒是给穿了不少小鞋,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弄一些问题羞辱他。吃别人的饭,嘴巴自然硬不起来,受了委屈的赵匡胤,在史书上的表现是“太祖每避之”,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宋史?董遵诲传》记载,董遵诲曾经问赵匡胤:“每见城上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赵匡胤笑而不语。时间一久,赵匡胤看待这里也没前途,于是只好向董宗本告辞,奇特的是,随着赵匡胤的离开,董遵诲所曾经看到的紫云也随之消散了。
赵匡胤只在随州待了半年。对比他当初信心满满地投奔董宗本时候的踌躇满志,离开那一刻的赵匡胤无限失落——这种满怀希望之后的失落难以用语言描述,设想一下那种查看新信息却是10086的感觉,那种听到门铃却是收牛奶费的感觉,那种QQ上线啊咳啊咳却是广告的感觉,那种接到电话却是平安保险的感觉——赵匡胤就是这种感觉。
尽管如此,赵匡胤依旧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他继续奔波。
13年后,备受欺侮的流浪者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子承父业的董遵诲成了禁军骁武指挥使,变成了赵匡胤的部下。与前面在王彦超身上发生的故事情节相似,赵匡胤召见董遵诲,董遵诲不可避免地惶恐不安,等待着大祸临头,与董遵诲有过节的部下乘机上告他十余件罪状,使董遵诲感到了末日的来临。不过没想到赵匡胤不但对新恨旧怨一概不问,反命他出镇通远,担负戍边重任,甚至还用重金将他流落到幽州的老母亲赎回,又给了大量的赏赐。赵匡胤以德报怨,使董遵诲感激涕零,尽心报恩,于是安边御敌,屡建奇功。随后赵匡胤又提升他为罗州刺史,甚至特意解下自己身上的“真珠盘龙衣”予以赏赐,使满朝文武无不对赵匡胤的海量敬服得五体投地。
以德报怨,大丈夫也。
离开董宗本后,赵匡胤继续前行,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在路上再也不敢找人赌钱了,每日发挥西天取经的唐僧精神,专心致志赶路。一日路经襄阳,时已傍晚,见到路边出现一座古寺,饥渴难耐的赵匡胤随即叩门而入。
古寺内有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老道士在中国古代史中扮演了朱瑟里诺的角色,往往不但能知前世后世,而且只需看看某人的脸就能预测未来,端的是灰常厉害,而且预测往往奇准无比——我的理解是不准的都被从史书中删除了。
此时老和尚看到进来的赵匡胤,虽然面黄肌瘦,却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尽显阳刚之气,惊诧之下和尚脑子里面的预测机器立即开动,知道此人日后了不得,急忙热情地准备斋饭,殷勤招待。第二天赵匡胤请辞之时,老和尚送出门外指引其一路向北,并赠白银十两,口占一偈:
“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
又得了6000元盘缠的赵匡胤继续兴奋上路,他心里对和尚的话未必有多大的认同,心里的喜悦估计大部分来自银两而非那16个字。辛老师当年的教鞭除了教会赵匡胤认识这些字,恐怕还不足以让他明白它们连在一起时暗含的深意。
再经数日奔波,赵匡胤来到商丘。无心观看景致的他突然见路旁有一高辛庙,不由眼前一亮,心里一动。高辛氏是上古帝喾之号,相传是皇帝之曾孙,尧帝之父。商丘系高辛氏所居之地,所以高辛庙在所有的庙宇中规模最大,香火最旺。
回顾自己这一年多来的经历,赵匡胤渐渐有了力不从心之感,觉得改造世界的难度似乎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想。古语有云:混得好的多半相信自己,混得不好的大致相信神灵——威武如宋太祖者,也未能免俗。于是此时落魄的赵匡胤跨进庙门,打算占卜一下自己的命运。
当时占卜所用的器具叫做杯珓,是用两个蚌壳或像蚌壳的竹片做成,掷在地上,根据其俯仰以占卜吉凶,一仰一俯为吉,其他为不吉。这种场景在今天的天桥、巷尾仍时有可见,不过属于城管的驱赶对象。
虽然本人很不喜欢刘谦表演时候的故弄玄虚,不过此时本人也只能像他一般说出这么一句:请看,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只见赵匡胤取过杯珓,目光虔诚,手里轻摇,心里默默祈祷高辛氏保佑他当个小校,祈祷差不多了,“哗”,杯珓落地,仔细一瞧,两片皆俯,阴杯,不吉。难道是自己祈祷的官职太小,神灵不允?于是赵匡胤再次摇动,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当个大校,再看,仍是阴杯。再摔,照旧。于是接下来的赌注渐渐加高,官职也从承宣使加到节度使,得到的结果却是次次相同,阴杯。
赌神赵匡胤怒了,他抓着杯珓,看着面前微微含笑的高辛氏像,心底懊恼,寻思,难道你觉得我能做天子吗?杯珓落地,大显灵光,正是一俯一仰,“圣珓”也。
赵匡胤大惊失色。他想起了时速63千米的烈马,想起了土屋外扑愣愣的麻雀,加上如今算卦算出来的天子之命,赵匡胤的手开始抖了。
很多书上言及此处,都写到赵匡胤得知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之命后兴奋得手舞足蹈,仰天大笑出门去,在我看来,这是因为赵匡胤没有学过初等数学。说到底,这个算卦不过是个概率问题:每次出现两片皆俯(阴杯)或两片皆仰(阳杯)的概率各是1/4,出现一俯一仰的概率是1/2,那么赵匡胤所卜之卦出现的概率大约是1/1024,合0.09%——约等于买排列三的彩票一次就中的几率——徒步为了验证运气是否比赵匡胤更好,没事就去买排列三,一年下来却连一毛钱也没中过。
徒步朋友纳兰行者思及此事,以《鹧鸪天》为律,填《宋太祖》一阙,以壮其行,词曰:
鹧鸪天?宋太祖
黄龙身披菡萏出,廿载尘世静蛰伏。
一朝别却红颜去,千里单骑正孤独。
崎岖路,坎坷途,江湖跌宕惯沉浮。
世人焉知池中物,犹是他年宋太祖!
第三章 双龙会
公元948年,22岁的赵匡胤精神上惨遭两位故人叔叔羞辱,肉体上被若干赌徒无赖荼毒,只有高辛氏庙里面的神灵给了他继续奋斗的勇气。
算卦之后不久,他就来到邺都(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赵匡胤眼看这个与辽国接壤的后汉北部边陲的重要军事基地耕耘繁忙、买卖兴隆、酒楼林立,心中感叹,吟出几个句子,日后被柳永拿来形容繁华的杭州,写入著名的《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赵匡胤见了繁华的邺都大街,按捺下心中“进去喝一杯”的冲动,转而思考一个哲学命题:同样是汉室之地,洛阳、邺都差别咋就这么大呢?镇守这里的枢密副使郭威安民有方,一定是个明主。同时心中一动,想到老和尚给自己的偈语“遇郭乃安”,难道这就是老和尚给我指的北方知遇?
翻了翻钱袋,赵匡胤心下怅然,想到老和尚赠送的16字箴言已经被忘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是老和尚资助的6000元也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暗叫惭愧惭愧。此时刚好看到前方不远处的郭字帅旗,于是入营求见。
此时的郭威也正野心勃勃,招兵买马,打算为后汉多立功勋,报答老皇帝刘知远的知遇之恩。这一天,正在处理政事的郭威被手下禀告,门外有一青年求见。当郭威推开帐门,看到这个脚踏一双破鞋、背靠一个门框的青年的时候,心底下涌起一句日后被余秋雨用来描写开封的话—— “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气宇非凡”。
郭威看到赵匡胤生得高大威猛,心中欢喜,言谈中又得知小赵武艺非凡,一套“太祖长拳”使得虎虎生风——这时候似乎叫小赵长拳更加合适。兴致勃勃的郭威对“太祖长拳”好奇之心颇浓,于是让赵匡胤现场演示一番,接下来发生的对话是这样的:
郭:耍几下!
赵:耍几下!
郭:耍出一招虎虎生风!
赵:耍个虎虎生风!
郭:耍出一招一日千里!
赵:耍个一日千里!
郭:耍出一招恍如隔世!
赵:耍个恍如隔世!
如果你对这段对话很熟悉,说明你曾看过《五代史》,如果你对这段对话不熟悉,那么,呃,说明你没看过……《让子弹飞》。感谢周润发和杨万楼,“虎虎生风”、“一日千里”、“恍如隔世”,多么简洁生动地描述了赵匡胤此前此后的生命历程。
简单的面试之后,郭威将赵匡胤收归麾下,成为一名亲兵。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