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6章


  面对掠夺之后的满目萧然,终有“感极而悲者”矣。当一个个悲惨的场景映入赵匡胤的眼帘,他暗下决心,这一幕绝对不能重演。10年后,他将是主角。
  劫城数日后,郭崇威、王殷报知郭威,“如果继续烧杀,偌大一个首都将要变成空城了,您在史书上将会留下类似于‘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那样的恶名!”郭威遂下令禁止烧杀抢掠,不听命令者斩,乱象遂止,只是开封早已不是开封了。您也许觉得郭崇威、王殷不应该知道“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个的确没错,但是徒步可没有理由不知道。
  这次随军回到京城,离乡三年之久的赵匡胤第一次到家看到了久别的母亲、妻子、弟弟,和已经两岁多的长子德昭。
  还记得四年前的吟唱吗?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地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如今,正是这样一个带着寒意带着杀气的冬季,我回来了,我不会让你们受到伤害。开封纵如地狱,也要让赵家得以保全。
  很多人以为造反大业至此,基本上算是大功告成,因为皇帝碰巧刚死了(天时),京城也攻陷了(地利),反对派在如此情势下也只得归顺听令了(人和),下一步只等着郭威做皇帝,那么我们大家都是开国功臣了,从此将和老大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个想法当然看起来不错,但是郭威很不满意。他决定率领众将入朝向李太后请罪,请求另立刘氏新君。就是这个李太后,数日前得到郭威大军到达封丘的信息时,强烈建议刘承祐下诏安抚,但是刘承祐被慕容彦超的壮语给壮了胆,杀掉郭威家属,酿成大祸。
  惴惴不安的李太后闻知此讯,大感欣慰,先皇的老部下,果然是尽忠之辈啊。这不,到手的皇位都不要,对我后汉如此眷顾,忠臣也!见到来拜的郭威,差点抱头痛哭。
  和李太后同样大感欣慰的还有河东节度使刘崇,因为郭威和太后商议的结果,是立刘崇之子刘赟为帝,即将做太上皇的刘崇没有理由不欣慰,于是按捺下让郭威担心的出兵除奸的计划,在山西太原的家里静候佳音。
  此刻刘赟的身份是武宁节度使,驻地徐州,郭威派去徐州传讯的是太师冯道——此“冯道”可不是彼“冯导”,在客串电影里面出场就死,而是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20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的高人也。如此高人,自然对郭威的心怀鬼胎心知肚明,他在去往徐州的路上慨叹:老夫生平撒了无数个谎,可是接下来这个谎,却集技术含量低与影响力大于一身,将注定青史流传。
  西进的新皇帝刘赟在路上,奔往京城打算即帝位;北上的郭威也在路上,奔往边境打算再次抵抗辽军。他们出发的时候,是腊月初一,那时的郭威已经向太后表明自己不会当皇帝的决心,请太后摄政数日以待刘赟,自己率兵北上。兵士虽有不满,但看着自己几天前抢来、现在装在兜里的银子,也就很快释然,毕竟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跟谁去。腊月初一的开封万里晴空,烧杀抢掠的火光已经平息,李太后看着郭威的部队缓缓开出城门,心情开朗如同头顶的蓝天,虽然儿子刚刚死去,可是未来毕竟还很光明。
  不过这次出征走得很慢,超出常规的慢。腊月初一出发,腊月十五才到达滑州(今河南滑县),118公里的路程,部队居然赶了15天,日均前进7.8公里,我怀疑后世的“十八相送”就是典出于此。这不像一个北上抗辽的队伍,倒更像一个观光旅游团,要知道当初进京上访的时候,同样的距离只花了两天时间。更要命的是,部队到达滑州后,皇帝刘赟的犒赏也已经到了,于是郭威命令大家就地休整,再休息几天,庆祝一下,搞个晚会,感谢新任皇帝陛下。
  古人曰:饱暖思淫欲。此话不假。得了犒赏又有休假的兵士和将领吃饱喝足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转而思考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我们攻陷京城,烧杀抢掠,罪行已经够大了;如今刘赟还没到首都,就已经有了对我们赏罚的权利,倘若成为国君,秋后算账,岂不是个个都是灭门之罪!”消息如雾般散开,很快传到郭威耳中,于是他命令立即停止休整,继续行进,赶赴澶州,专心抗辽。
  到了军队再次出发之时,将士们却不干了,他们有的爬上房顶,有的在身上浇上汽油,阻止军队前进,而且嘴里面都喊着同样的一句话——这句话不是“还我工钱”,也不是“不许拆迁”,而是“侍中当皇帝”!然后爬上房顶的准备下跳,浇了汽油的准备引火。
  而此时的郭威,正躺在农民房的小床上,面无表情。众人搬来梯子翻墙蹿进屋里,告诉郭威:大哥,当初你带领我们攻打开封,承诺让我们抢劫,现在新皇即将即位,咱们命悬一线,你却没事一样,这不行啊大哥!我们要你当皇帝啊!……后面是密密麻麻声援的兄弟,那些房顶上的兄弟,那些身上浇满汽油的兄弟……将民房团团围住,千言万语还是汇成那句话:“侍中当皇帝!”
  郭威反复推让。
  外面群情汹涌。
  郭威还是推让。
  如是者三。
  说时迟那时快,一名武艺良好的士兵眼疾手快,使出一招“流星赶月”,伸手扯下黄旗,分开人群扑到郭威近前,不由分说将郭威裹住,嘴里喊着:“这次你再也跑不掉了!”
  新皇帝诞生了!
  
第五章 仁者郭威
  郭威很满意,这些部下虽然笨了点,但终究明白了我的意思;黄袍简陋些倒也无妨,回去补一件好了,不,补两件,一件上班穿,一件当睡袍!诸位将领也很满意,此次不但性命无忧,而且拥立有功,人生第五大喜事即将到来:过完春节,加官进爵。俗话说功大莫若勤王,可勤王的功劳哪里比得上造一个新王?个中差别,如同缝补一件旧棉袄比之买一件新褂子。此时大家的心情就像买了日日涨停的超级牛股,梦里都能笑出声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他觉得,这个过程虽然完美,结局也差强人意,但是那件黄袍实在做工低劣、尺寸不合,穿在身上肯定不舒服,如果这段故事由我来导演,票房肯定会更好一点。
  这个人就是赵匡胤。
  生米做成熟饭后,郭威立即率兵返回京城。至于那些需要抗击的辽国军队,现在已经顾不上了,他们也许是例行抢劫——结束了自己会回去的。过年了,我们都要准备些年货,何况领土上只长草的辽国人?还是回开封办正事要紧。
  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正式登基,建大周朝,年号广顺,改后汉隐帝乾祐四年为广顺元年。除了大赦天下、封赏百官等新皇登基例行之事,郭威还颁布了新的经济政策,比如减免各地税收、厉行节约,明确规定“乘舆服御,宫闱器用,大官常膳,概从俭约。诸道所有进奉,只助军国之费,诸无用之物,不急之务,并宜停罢” 。还制定了更为人道的刑法条例,“罪人非判逆,毋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资”,强调“帝王之道,德化为先,崇饰虚名,朕所不取” ,同时给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平反(追封杨邠为恒农郡王、史弘肇为郑王、王章为琅琊郡王),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派人赶往宋州,将还在往京城方向蠕动的刘赟以保护之名扣留了。
  说来刘赟也真是爱排场之人,从徐州一路向西赶来,路上接见、慰问、谈话就没消停过,经常握住当地老农的手,亲切地问:“阿伯,生活怎么样,饭够不够吃,房子住得好不好?”老农回答:“好着呢,吃饭都是两文银子管饱,房子都住的66文一个月的廉租房,生活滋润得很哪!”刘赟很高兴,于是20多天的时间,当郭威率领大队人马从开封到澶州走了一个来回的时候,他老人家才从徐州刚走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距离徐州169公里),日均前行6公里。
  于是,剩下的100多公里路程刘赟不用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他被郭威从皇帝刘赟变成了湘阴公刘赟,随即被软禁在宋州,过完951年的春节不久就死掉了,准确来说是那年正月十六就死掉了。
  郭威称帝十天后,北方传来一个好消息,被忽悠了的河东节度使刘崇于正月十五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北汉。在此之前刘崇已经做好了当太上皇的一切准备,甚至将整个太原城装饰一新,只等儿子在开封称帝,自己就在太原大摆筵席好好庆贺一番,这下儿子被抓,前程缥缈,神马都成浮云,郁闷的刘崇只好干起了个体户,发誓跟后周不共戴天。至于前期装饰太原所做的工作,倒是恰好拿来做北汉集团开业典礼之用。
  不过因为北汉领土狭小,只相当于如今山西的中部、北部地区,且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唯一盛产的煤又卖不出去(说不定还不会挖),加上日后战事连连,世祖刘崇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倍感生存艰难。人说生活就是花8小时买菜然后做一顿饭吃掉,生存是花8分钟买包方便面泡了吃掉,可怜的刘崇几乎是顿顿都靠泡方便面充饥。
  至此,刘氏建立的“汉”系列帝国集团全部登上历史舞台,包括刘邦建立的西汉帝国,刘秀建立的东汉帝国,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帝国,刘(音演)建立的南汉帝国——同一氏族如此偏爱同一个名字,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奇观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