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15章


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一句“固知汝必为人所教”,对张永德难当大任的失望之情,尽显无疑。
  一天时间不够建好一座罗马城,一天时间也不够形成对亲密战友的所有看法。只不过对那些相信柴荣会因为一块木头片子上的话而罢免自己二把手的人来说,如此鲁莽的柴荣岂不是跟徒步家隔壁的二愣子一样。
  退一步讲,就算病坏了的柴荣相信木板上的偈语是老天告诉他殿前都点检要取代自己登上帝位,那么最简单有效的根治之法就是直接废除此职,而不是换个人继续干——雄才大略如柴荣者,岂会想不出如此低成本高疗效的药方?
  六月十九日,39岁正值盛年的周世宗柴荣在其治国五年,文韬武略,立下不世之功后溘然长逝,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消息传出,举国同悲;出殡之时,百姓泣于市途。
  只是周朝的敌人听到柴荣死讯很开心,消息传到邻国时,南唐李璟、后蜀孟昶、北汉刘承钧、辽国耶律述律都长舒了一口气——睡王耶律述律甚至都难得地醒过来了——这人终于死了啊。他活着的时候,咱们经历了当皇帝最惨的体验,人还在,领土没了。现在该咱们扬眉吐气了,可怜的柴荣,你却经受了当皇帝比我们更惨的体验——领土还在,人没了。
  次日,7岁的梁王柴宗训在群臣的拥戴下,于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恭帝。
  不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升归德军节度使,驻地宋州。
  年仅32岁的赵匡胤于是变成了周朝军队的总司令,掌握着同时代最有战斗力、足以令所有邻国闻风丧胆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不曾让自己的海军陆战队员在两小时之内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却有能力在两个月之内攻陷任何一个敌国的首都。
  此后半年,军队的中枢机关和中央禁军的各级将领也陆续换成了赵匡胤的弟兄们:赵氏兄弟的故交慕容延钊出任殿前副都点检;“义社十兄弟”排行第五的王审琦出任殿前都虞侯;排行第三的石守信担任殿前都指挥使;小时候和赵匡胤一起在破房子里面赌钱而差点被一起埋在里面的玩伴韩令坤,担任侍卫都虞侯,他所空出的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的职位,则由高怀德出任;而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的,是张令铎——高、张二人,一年后与赵匡胤结为姻亲。
  非亲非故的军界领导,只有驻守淮南扬州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还有留守京城的副都指挥使,韩通。
  如果有一桌麻将,当你上家、下家、对家,都换成了想给你送钱的自己人,那么,这个麻将很快就要和了。
  很快,过年了。
  
第十章 国王的演讲
  过年前的赵匡胤,正在打这桌赌注很大的麻将。
  显德七年(960)大年初一,周朝上下都沉浸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到处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街肆间的酒楼或茶坊早已卸下紧闭了一夜的门板,门口悬着的红灯笼在晨光中依旧耀眼。开封的人民已经从柴荣离世的阴影走出,恭帝即位半年以来,朝中文武大臣尽力辅佐,虽无世宗在位时的文治武功,却也是循规蹈矩,家国安宁。张灯结彩的开封,虽然此时距离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问世的时间还有4年,但是从大街小巷的喧嚣锣鼓声中听来,春节的气氛已经足够热烈了。
  皇宫内也早已焕然一新。年轻的符太后与年幼的恭帝早已穿上盛装,在朝堂上迎接百官的朝拜。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翰林学士陶谷、副都指挥使韩通、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还有众多未具名者——他们怀着不一样的心态,却用同一样虔诚的表情,跪拜在君王的面前。
  好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
  然而接下来更令人难忘的事情发生了。
  早朝未罢,有紧急军情报上:北汉、辽国已组成联军攻打大周,数万军队正向镇、定二州(这名字选的,够镇定)杀到!
  镇、定两地,分别是今河北正定、定州,乃后周的北部边界。
  消息到来之前,大家都很镇定,听完军情汇报之后,都不镇定了。
  平静的朝堂马上变得纷乱起来,大家纷纷痛斥汉辽联军挑在这正月初一的大好日子出兵,破坏了新春佳节安宁祥和的气氛,咋不按常理出牌呢,却没有人想到去证实一下消息的真伪。接着各位热烈讨论应该由谁领兵出击,大家一致觉得,赵匡胤跟随柴荣南征北战期间,衣装个性,冲杀勇敢,让大家有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让敌人没安全感,于是三位宰相很快作出决议: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兵迎敌。
  担任禁军最高长官时已半年的赵匡胤很快作出战斗部署:禁军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领前军为先锋,先期北上;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随自己出征;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率兵在京协助副都指挥使韩通把守京城。
  真是一个快速出炉、完美无缺的战斗计划。
  然而正月初一的下午,整个开封却笼罩在一片不安宁的气氛中。“点检做天子”的流言又开始流传。
  据说赵匡胤也听到了这个流言,心理压力极大,于是打算回家跟家人做一下感情沟通,舒缓一下沉重的心情。谁知他刚刚把话讲完,就发生了一场令人惊骇的恐怖袭击,只见妹妹“面如铁色,引擀面杖逐太祖,击之”,并喝骂:“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未来的太祖挨了一棒子之后黯然而逃。
  另外据说此事后来传为美谈,甚至有人专门写诗赞曰:“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面杖壁上鸣。”900多年后被另一个伟大的女性引用,改成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更合词律,写入《鹧鸪天》。需要说明的是,就是赵匡胤的这个妹妹,不久之后嫁给了高怀德……我们一起为高先生默哀吧!
  眼睛一闭,一睁,大年初一、初二就过去了。
  正月初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按计划率兵出城北上,迎击汉辽联军的入侵。发兵之时,大军阵容规整,士气高昂,对百姓秋毫无犯,民心乃安。当天下午,队伍到了离开封40里的陈桥驿。
  此时,夕阳尚未西沉,天边落日昏黄。
  我没去过开封城北的陈桥,不知道此地在每年正月初三的下午,那里的太阳是不是真会出现类似于“平湖秋月”(在月圆之夜会出现的那种“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景,显德七年的大年初三,却是有人看到了。据说那一天,那里的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
  最先看到“两日并出”奇观的是“知星者”殿前司军校苗训,想必此人没学过现代物理,不知道直视太阳的时候,太阳光是能将视网膜烤焦的——当然还有同样没学过物理学的“门吏”楚昭辅,俩人开始对这个奇特的天文现象进行研究:你看天上,俩太阳一上一下,这是神马意思?
  很快整个军队都“看”到了这个只在后羿射日的传说中听过的奇观,“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开始议论纷纷,这究竟是神马意思?
  在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里,此时的赵光义一蹦一跳地跑到他哥面前,说:“大哥你以前不是教我唱过一首不押韵的儿歌吗?后两句是‘两日重光,囊木应谶’,那时候不懂,现在看,两日重光不就是现在天上两个太阳一起忽闪吗?那囊木应谶是不是木牌上的话要实现了啊?赵匡胤表示很有压力,说:”那都是哥跟你闹着玩的呢,你们聊,我先睡了啊。”
  千年后的徒步读史至此,表示相当牙疼,你们以为玩QQ吗?还两个太阳,32级了吧。
  此时的赵匡胤却不知所终,演义的故事毕竟不能当真。从后面的故事反推,他应该正与人开怀对饮,酣畅淋漓,同一时刻,北面的辽汉大军应该攻城正凶,鼓声如雷——当然,如果有的话。
  喝完酒的赵匡胤拥被而眠,一觉睡到天亮。后来斯诺问:“太祖,人生最爽的事情是什么?”赵匡胤答:“像我那会儿这样,喝点小酒,睡觉睡到自然醒。”
  天又亮了,赵匡胤醉酒醒来。他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正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将士持兵刃而立,场面骇人。赵匡胤还来不及问个明白,就有人手持一件黄袍,使出一招“流星赶月”,扑上前来,罩住赵匡胤,喊了一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外面群情激动,皆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大吃一惊,连忙退缩。
  赵普、赵光义、高怀德赶紧上前拦住:“老大,这些士兵已经喧嚣了一夜了,我们见您休息,没敢打扰。您素来爱兵如子,这次拥立如不应允,将士们必定落个大逆不道的罪名,死无葬身之地……为众人计,老大,你就从了我们吧!”
  大家一起下拜,高呼万岁。
  赵匡胤无奈,只好就命。他发现,这件黄袍相当合身,比郭威当年裹的旗子好多了。
  于是新任的皇帝走出房间,跨上他的战马,面对着周围群情汹涌的下属们挥了挥手,大家知道这是领导要发言的前兆,纷纷安静下来。赵匡胤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演讲。
  对于这段演讲,史上有着几种版本不同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写完《将星,照耀大周》的挨得夹?斯诺在该书成名之后并未立即回到美国,而是继续待在宋朝做一线记者,后来还出版了一些其他的著作,徒步在日后将会提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