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太后催:“别哭了,快说,不然我就死了,再也听不到了。”
赵匡胤只好回答:“我能当上皇帝,都是你和咱死去的爹积下来的德啊。”
太后纠正:“不要来些假话套话,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早逝,儿子年幼。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将来千万不能让小孩子继承皇位。如果你去世时儿子还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光义。”
太祖点头称是。
杜太后于是随即命赵普拿来纸笔,在病床前写好誓书,封存。
后人对此多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事后赵光义拿出来糊弄人民大众所扯的谎,用以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还以赵匡胤去世之时,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据来证明此事之离谱。
本人的看法是,这故事毫无疑问是瞎掰,具体理由日后还会讲到。但徒步却不以为这是为了糊弄百姓。这么简单的谎能骗得过宋朝人吗?
而从事后赵匡胤立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几乎确认了其储君的身份,而不立两个儿子为太子来看,也降低了赵光义拿这个蹩脚的谎言骗骗老百姓的可能。
所以,徒步以为,母亲病榻前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就算未曾以书面形式留下金匮之盟的誓约,也必定在言语上有过类似柔软的表达。回过头去,看看300多年前旭日初升时玄武门前的那场喋血厮杀,是否可以说,此时胸怀宽大的宋太祖,是真正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
乾德元年(963)五月,赵匡胤命人增修京城宫殿,落成之日,太祖端坐大殿,令人将各门依次打开,只见宫殿各门各廊都是纵横分明,端正通豁,毫无曲径通幽之腻,太祖满怀感慨地对左右说:“此如我心,小有邪曲,人皆见之。”
诚如其行!
第十五章 和平演变
头年秋天夜宴之后,赵匡胤一直忙于精兵繁政的实践,当然闲暇之余也不忘读书。《将星,照耀大周》曾有记载:当年跟着柴荣攻打南唐的时候,赵匡胤就除了每日演练“太祖长拳”,还带着好几箱子的书,每晚读到夜深。如今不用打仗,读书更显方便,赵匡胤时常勉励自己:一天不读书,赶不上小赵普。
这天晚上赵匡胤努力读书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成语,不但意思不解,甚至还有一个字不认识,叫做“假道伐虢”。于是急忙求助赵普。
赵普也不认识,赶忙翻出《康熙字典》——不对,是《说文解字》,研习了一番,然后给太祖上了一会儿课。
赵普告诉赵匡胤,这个你也不认识、我也不认识的字,念“国”,是春秋一个国家名。“假道伐虢”,就是借条道把虢国给灭了。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虞、虢二国为靠近晋国的邻邦,唇齿相依。晋国早有吞并他们的野心,于是先用名马、宝玉买通了虞公,虞公允许借道攻打虢国,还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三年后,晋献公又向虞国借道,还是攻打虢国。大臣以“铺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相劝,让虞公联虢抗晋,不要借道,虞公不听。到了腊月,晋军灭虢国后胜利班师,将晋国军队驻扎在虞国,然后乘其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顺手将虞国消灭。
赵匡胤听完,抚掌感叹:这故事太有意思了,咱们有机会实践一下不?赵普面有难色,说陛下您也太真性情了,刚刚这字还不认识,我翻了半天词典才查出来,你听完就要实践啊?
赵匡胤遗憾地摇摇头,那咱们再等等吧。
出乎君臣意料,他们很快就等到这个实践的机会了。
此刻的赵匡胤和赵普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个看似偶然的学习成语的机会,竟拉开了历时15年的统一战争的帷幕。从此,从淮河到黄河,从长江到珠江,这片四分五裂的广袤疆土重归一统,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可堪与大唐并列的盛世即将称雄于世。
提供实践机会的是南方的荆南、武平两个小国。
从地图上看,荆南、武平两国相邻,南北接壤、东迄南唐、西至后蜀、南临南汉,极有战略价值。两国加上北面的宋朝,刚好成一块夹心三明治,面积狭小的荆南政权,就是三明治中间的那块馅。
荆南这块始创于924年的馅,创建者名叫高季兴。
后梁开平元年(907),高季兴因为协助朱温灭敌立下战功,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不过当时荆南所辖的十州为邻道侵夺,只留下江陵一城,好比今天派你当湖北省长,归你管的却只有荆州市,其他武汉襄樊什么的都是别人的地,高季兴的郁闷可想而知。
不过高季兴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
到任后,他招集流散兵民,网罗士人,安抚百姓,积蓄力量,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趁着中原纷扰不休的机会,偷偷当起了老大。不久之后朱温挂了,中原政权归了李氏后唐,高季兴遂于后唐同光二年(924)三月被李存勖加封南平王,正式建立了荆南政权,都府设江陵(今湖北江陵),辖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之地,过上了不怎么有人管的皇帝日子。
不过荆南先天条件太差,地狭力弱,又四面被围,好比遗传基因不良的孩子,再怎么发育也是比人差一截,建立政权后国力贫瘠,偶尔甚至要靠劫个道赚点外快,日子过得紧巴巴,跟北汉有得一拼。
爱折腾的高季兴深知自己被四面夹击的处境,归纳出一句箴言:想致富,弄地皮。其实这点古今亦然,你看看如今赚钱的企业,有几个不是买了土地来搞房地产的——所以高季兴想方设法扩大地皮,先后与后蜀孟氏、后唐李存勖、南楚马殷等打仗无数,有胜有败,可是效果不佳,几年下来领土未见扩大,脑袋倒是大了不少。
到了后唐天成三年(928),高季兴突然不折腾了,因为他于这年的十二月病死江陵,子高从诲即位。
高从诲面临的国际形势跟他老爹一样,采取的方式却跟高季兴的四面交战不同,高从诲的世界观是:只要有好处,我就抱大腿,无论粗与细,管他腿归谁。
于是我们看到,石敬瑭夺位之后,高从诲立刻上表祝贺石敬瑭;几年以后,石敬瑭的爸爸耶律德光灭了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高从诲又拜倒在耶律德光的膝前;等日后刘知远崛起,高从诲又赶紧向刘知远套近乎,不过刘知远称帝后,许诺给高从诲的好处一个也没兑现,愤怒的高从诲随即和刘知远撕破脸皮,转向南唐和后蜀称臣。
过了几年高从诲突然醒悟,这些小国每年发下来的赏赐对比于中原皇帝所发,就像如今小公司的年终奖对比于中石油,数量、质量差别都很大。于是在刘知远死后,高从诲又在后汉乾祐元年(948)六月,遣使向后汉谢罪,打算重向后汉称臣。此时还没上演少年天子杀人故事的刘承祐脾气还很好,没和高从诲多计较,就和荆南和好了。
由于胡乱抱大腿,江湖人称高从诲“人尽可夫”,并且送他一个外号“高赖子”。不过对于夹心饼干里面的馅来说,有什么比生存下来更重要呢?高从诲时常安慰自己:你看石敬瑭年年都跪拜比自己小11岁的爹,我可比他有气节多啦。没事的时候高从诲与部下喝酒、猜拳的时候都这么喊:
“人在江湖漂(啊),早晚要挨刀(啊)。
混得好不好(啊),大腿都抱牢(啊)。
输了,喝酒!”
混了二十年的高从诲死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十月,长子高保融袭位,不久郭威称帝,建立后周。高保融是一个很老实的人,不敢像长袖善舞的老爹那样朝秦暮楚,于是赶紧向郭威称臣,一心一意事周。等到柴荣成为周世宗,后周国力越发强大,横扫南北,已有一统中原之势;高保融早已从各个渠道得知赵匡胤率军打仗之时匹马既出、敌军万夫不当的英雄事迹,对后周更是点头哈腰,年年上贡。日后柴荣攻打淮南,高保融还帮忙出人出力;及至赵匡胤称帝,高保融更是到了一年三贡的地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提心吊胆啊。
到了建隆元年(960)八月,高保融也不用再提心吊胆了,经过多年操劳,他也病死了。
高保融死的时候,长子高继冲才17岁,由于担心儿子年幼,做馅很容易被人抓去吃掉,于是改由兄弟高保勗做荆南主,后被赵匡胤封为南平节度使。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故事情节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如果将这个故事加上高保融的妈和一个书记一个铁盒,那么荆南版的“金匮之盟”很可能就要先于北宋版诞生了。
新上任的高保勗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高保勗是高从诲第十子,自小就深得父亲喜爱,据说高从诲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只要保姆抱着小保勖站在他面前,高从诲就能立刻转怒为笑,所以荆南百姓给高保勗起了个外号“万事休”。这点和前文提到的蹈火而死的李筠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筠性格暴躁,但每当发怒要杀人的时候,只要他的母亲在屏风后面喊他一声,李筠就会很快消气,赦免将要被杀之人。本人对此非常不解,但是前述记载皆见诸正史,真实性不容置疑。
深受父亲宠爱的高保勗虽然长大后身体不佳,体弱多病,却颇有治世之才,高保融治荆南时,能以弹丸之地存活20余年,也少不了高保勗很多功劳。
但做了荆南一把手的高保勗突然性格大变,其后的所作所为非常令人不解,本人翻了不少资料,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后的高保勗,那就是:
高保勗是一个低俗的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