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37章


可出身决定了他不但只能守着这块贫瘠之地,还得先后与柴荣、赵匡胤这两大强人为敌。
  他老爹留下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业呢?我整理了一下刘承钧每年要面对的北汉集团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十二州土地,地面的房屋、庄稼等附着物;约30万人口;约3万军队。
  固定投资:零。
  应收账款:零。
  税收收入:不详。
  流动资产:不详。
  然后再看负债:
  每年应付账款:辽国岁贡10万缗(折合10万贯,约6000万元人民币)。
  应付工资:俩宰相一宣徽使,12州长,年薪约4万贯(折2400万人民币),其他官员,按照官民1:200,官员平均月薪10贯计算,年支出18万贯(约1.08亿)。
  军费开支:数千万。
  社会保障支出:数千万。
  教育医疗等支出:数千万。
  简单罗列之下,基本可以看出,如果这是一个公司,那就是一个快要破产的公司。
  所以可以理解那几只钻进刘承钧家里的老鼠为什么流着眼泪出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刘承钧日后国家财政窘迫到了甚至要靠一个五台山的和尚的化缘所得来支撑的地步。
  这位五台山的高僧名叫刘继颙,是燕王(跟日后造反成功的燕王朱棣还是有差别的)刘守光之子,刘守光死后,家道败落,儿子就入了深山当和尚。可这位和尚头脑灵活,史载“为人多智,善商财利”,而且会讲《华严经》。《华严经》的具体内容徒步没有研究过,但是想必跟重庆缙云山那李一道长的水下闭气、全身通电的东西不是一个套路。所以刘继颙知名度很高,给他送香火钱的人也多,而刘继颙是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把辛苦念经的全部收入都拿来补贴了北汉财政。
  而且这位无私的和尚不光把自己的劳动收入捐献国库,还搞地质勘探,在团柏谷发现了银矿,带着老百姓“凿山取矿烹银”,甚至发挥五台山地处辽汉交界的优势,每年从辽国搞几百匹马交给刘承钧以补充北汉骑兵,号为“添都马”,成为北汉战马的主要来源,以一己之力,几乎撑起了北汉的半边天空。
  以上是刘承钧拮据生涯的部分写照。如果这个贵为天子的年轻人知道远在成都的孟昶正体验着那种奢侈到用珠宝装饰夜壶的泡妞生涯,一定感叹:“兄弟啊,你送得起女友一个2000欧的包包,我却只能送个2000欧的电阻;你送得起女友100W的跑车,我只能送个100W的灯泡。我为什么这么穷啊……”
  没人回答。
  徒步以为,这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天生命薄,五行缺钱。
  但这位缺钱的皇帝,对待叔父耶律述律可不像自己的老爹一样恭恭敬敬,事无巨细,全部上报,作风中颇有些显出特立独行。
  首先体现在对辽国的称呼上。刘崇在位期间,奉辽国皇帝耶律兀欲为叔父,虽然这位叔父比刘崇小了18岁,比石敬瑭父子的年龄倒差还大,但谁叫别人势大辈分高呢。951年耶律兀欲被杀,其兄耶律述律登上王位,是为睡王辽穆宗。刘承钧即位时,需上书辽国以得到承认,按照辈分,该喊耶律述律为爷爷,可是在送去的敕书中却自称“男”,也就是只承认比你矮一辈。耶律述律倒也不客气,不称“孙”,仍叫“儿”。写到这里的时候,逻辑一向很清楚的徒步也不禁要叹息,这个辈分真是太乱了。
  其次是年号。昔日刘崇称帝时,为了表明自己是继承兄弟基业,连年号也没改,仍然用刘知远的乾祐年号,建国的951年为乾祐四年。刘承钧即位后,操心钱的问题,也无暇顾及这些问题——当然,你吃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里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名字好不好听。
  上任三年多后,刘承钧得了空闲,才发现大伯刘知远定下的乾祐年号竟然被咱两代四个人(刘知远、刘承祐、刘崇、刘承钧)加一起用了十年,太节省了。徒步小时候经常看到老师念范文《我的妈妈》《我的奶奶》什么的,就很纳闷里面作者写自己妈妈、奶奶节约,一定写到她们把一件衣服穿了又穿,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这个乾祐年号,竟然比这破衣服还多用了一年。刘承钧虽然穷,但是换个年号还是换得起,于是北汉乾祐十年(957)正月,刘承钧下诏,改“汉乾祐十年”为“汉天会元年”。
  改年号这种事情,好比如今拿着身份证到派出所改个名,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是刘承钧改名的时候忘了通知一下他的派出所,这让派出所长、叔叔耶律述律非常不爽。
  接下来的事情是在联合李筠造反过程中发生的。
  李筠当昭仪节度使的时候,从显德二年到显德六年(955—959),连年骚扰北汉,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云、右玉)、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搞得刘承钧觉都睡不好。好容易柴荣死了,有机会跟李筠化敌为友,联合攻打赵匡胤,可出战没几个月,李筠就蹈火而死,自己的军队倒是只损失了几千人,可是派出去给李筠当监军的卢赞战死,后因卢赞李筠不和而被派去调解的宰相卫融竟被赵匡胤活捉。
  而在此之前,因为李筠坚持自己和赵匡胤的矛盾是周朝内部矛盾,所以就算联合刘承钧发兵,也不能牵扯到辽军;刘承钧也心疼请来外援的巨额出场费,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也就没通知自己的派出所长,耶律述律想这儿子越来越放肆了,跟人打架都不告诉老爹一声,账簿上再给记上了一笔。
  天会七年(963)七月,刘承钧又干了一件事情,把耶律述律彻底激怒了。
  那就是他把枢密使段常给杀掉了,当然又是没有提前通知派出所长。
  要说这枢密使段常也不坏,他是北汉的老臣,为人长于治事,甚至给刘承钧推荐了郭无为任宰相,得到郭氏辅佐的刘承钧才会“勤于为政、爱民礼士”,于是“境内粗安”,所以段常也算是于北汉社稷有大功之人。
  可这个有功之人不但不把自己当仆人,还当主人,该管不该管的事情一律要管,而且管到了刘承钧的床上。
  刘承钧看上一个女孩,打算册立为妃,征求大臣意见,枢密使段常认为此女出身低贱,恐怕贻笑邻国,于是加以劝阻。
  此女姓郭,父亲是个和尚。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总会想起《笑傲江湖》里面的仪琳和她爹不戒大师。
  与能制服万里独行侠田伯光的不戒和尚不同,这位作为郭姑娘父亲的和尚没有高强武艺,却有高强的医术,专治各种不孕不育症。某天和尚医生治好了一位寡妇的不孕症,生下一女,长大了如花似玉,就是刘承钧打算立为妃子的郭氏。
  既然遭受大臣反对,刘承钧立妃的打算只好落空,但这位郭氏从此忌恨段常,经常给刘承钧吹吹枕边风什么的,北汉天会七年(963)七月发生了一起谋反案,查来查去段常竟被认定为主谋,郭氏力主段常“心不善,留之必成国难”,于是在她的劝说下,刘承钧罢免段常的枢密使一职,派其出任汾州刺史,随后派人到汾州将其勒死。
  段常被勒死的消息传到辽国,耶律述律压抑多年的郁闷一起爆发,马上派使者送来措辞严厉的敕书,怒斥刘承钧擅改年号、擅助李筠、擅杀段常,一番教育之后,敕书的结尾写道:“我务敦大义,曲容瑕垢,父子之道,所不忍渝,尔宜率德改行,无自贻伊戚也。”就差说出“你再不悬崖勒马,老子就要不客气”这样的狠话了。
  刘承钧看叔叔真的发怒,生怕他一怒之下此后再也不管自己了,更怕他气急了派几千骑兵打过来,于是赶紧翻箱倒柜凑钱,把刘继颙带着老百姓在团柏谷风吹日晒煮出来的银子洗洗干净,派使者拿了,去辽国认错。
  送走使者的刘承钧也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这种等待的感觉很熟悉,三年前派出西行使者之后的李重进有过,一年后派出北上使者之后的孟昶也有过。区别在于他们的等待很快有了回音,无论是好是坏——可是刘承钧的等待毫无结果。
  于是他又派了使者挑着银子去认错。于是他又没等到回音。
  又派,又没回音。
  光是964年这一年,刘承钧就派了四批使者北上,可是无一例外都没回音。
  刘承钧真急了,于是狠了狠心,965年派出了豪华阵容,让王室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父亲的嫡孙、自己的大侄子刘继文出使。可是这位重量级的人物也照样被辽国扣了。
  被扣的使者一共达到16批。
  刘承钧束手无策,国内财政年年吃紧,唯一的靠山又是死活不肯给个消息——设想一下你高考完了两年却查不到分数是个什么心情——北宋却又闹得边境不宁,于是刘承钧日夜长吁短叹,睡不着觉了只好做俯卧撑。
  而赵匡胤在张永德的建议下,虽不出兵讨伐北汉,但经常派边境驻军到北汉境内骚扰种地的百姓,麦子青了踩你麦子,玉米黄了踏你玉米,就像深山里毁坏庄稼的猴子。百姓没法生存,于是成群结队逃到宋朝,毕竟这边种庄稼还能熬到秋收。
  所以这几年的史书上,时常看到北汉某将领带着多少人来投降,北汉多少农民拖家带口跑到宋朝境内之类的记载。
  (967年五月)乙巳,北汉鸠唐寨招收指挥使樊晖以寨来归。
  (968年正月)乙巳,北汉偏城寨招收指挥使任守恩等150人来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