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47章


  驻守寿州的刘仁赡让后周军队见识了南唐人的顽强,任凭李谷在城下狂轰滥炸,仍旧是坚守城池,指挥若定。李谷郁闷不已,在寿州城下过完了显德三年悲伤的春节后,等来了御驾亲征的柴荣。
  在寿州城下命士兵填堑壕、驾云梯的柴荣体会到了李谷的无奈,如果奥本海默在公元10世纪并且正好认识柴荣,我相信周世宗就算把全国的佛像都熔了铸钱,也愿意造一个原子弹将寿州平掉的。
  强攻之下的寿州城池岿然不动。
  屡攻无果的柴荣见刘仁赡有勇有谋,打算收归己用,遂于两军临阵时亲自劝降,刘仁赡给出的答案是一箭射来,掉在柴荣面前。柴荣暗吃一惊,后退一丈,继续劝降。
  顽强的刘仁赡甚至在自己的儿子眼看城池守不住了打算偷偷出城投降时将其抓回,大怒,斩首示众。不过弹尽援绝的寿州仍然在历时一年之后被攻破,此时的刘仁赡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部将瞒着他开城投降,周世宗也受感动,追封其为彭城郡王。
  后人写诗称赞刘仁赡曰:
  义发孤城赖一心,辕门斩子定三军。
  可怜生死淮流断,长使英雄泪满襟。
  而退守清流关的皇甫晖、姚凤,则很快就碰到了穿着五彩的军服、在赵普带领下抄近路赶过来的赵匡胤,后面的战事曾经由挨得夹?斯诺详细讲过,需要复习的话可以翻阅斯诺的作品——《将星,照耀大周》。
  可惜李璟手下像刘仁赡这样的大将太少了。
  攻破寿州之后的周军在柴荣率领下势如破竹,连续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急忙上表柴荣打算割地求和,柴荣不允,累计夺得十州之地。李璟无奈,又恐后周军渡江南下,只好在五月再遣使献庐、舒(今安徽合肥、潜山)、蕲、黄(今湖北蕲春、黄州)四州,承诺以江为界,纳贡称臣,后周共得14州、60县,柴荣遂罢兵休战。
  战事结束是在公元958年。
  这一年的李璟有点忙,因为这一年他忙着改了三次年号。
  被战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李璟年初的时候改元“中兴”,以保大十六年为中兴元年,希望换了年号的南唐能再度兴起,到了三月,眼看战事吃紧,中兴无望,李璟又改年号为“交泰”;到了五月与柴荣言和之时,又去掉南唐年号,改为显德五年,日后用中原年号遂成为惯例,直到太祖开宝七年(974)才加以改变,不过彼时的南唐皇帝李煜见自己已经被逼上绝路,宋军压境之时,李煜下诏和大宋决裂,放弃“开宝”年号,使用干支纪年。
  看着柴荣引兵归去的背影,李璟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奈。
  不过很快李璟就不用再为这事夜不能寐了,因为不久柴荣就亲征北上伐辽,旋即在瓦桥关生病,随后病逝开封。
  消息传到南京,李璟听到柴荣死讯时长长舒了一口气,在你折腾的时候,我经历了当皇帝最惨的体验,人还在,领土没了。现在该我扬眉吐气了,哈哈,可怜的柴荣,你却经受了当皇帝比我们更惨的体验——领土还在,人没了。
  高兴了不到半年的李璟听到从中原传来的消息,刚刚平静下去的心又荡起涟漪,原来当年那个令南唐守军闻风丧胆的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竟然在柴荣死后当上了皇帝。
  李璟不敢马虎,所以接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就赶紧派人准备好礼物北上,终于赶在二月二十六号抵达开封,赶上赵匡胤的生日“长春节”,成为第一个从法理上承认北宋地位的国家,并且随后在南唐采用宋太祖的建隆年号。
  然而李璟的日子并没有因为千里迢迢给太祖祝寿而变得好过一点,不久以后就发生了赵匡胤亲征扬州、李重进自焚的故事,并且李重进造反之前还向南唐发来求救信,请求共同出兵。当赵匡胤平定李重进之后,刚写完“小楼吹彻玉笙寒”的李璟身上一寒,他知道,自己美好的日子过不了很久了。于是李璟派爱臣冯延鲁借犒军之名渡江来到宋营打探风声。贵为南唐五鬼之一的冯延鲁时任南唐户部尚书,其兄冯延更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曾留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好句。
  赵匡胤在收了冯延鲁送来的酒肉并跟其针对刚刚结束的战事做了一番交流之后,突然声色俱厉地问:“你们国主为什么竟敢跟大宋的叛臣相勾结?”
  冯延鲁定了定神说:“我知道陛下现在想骂我,但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了解了我之后,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赵匡胤哭笑不得。
  冯延鲁说:“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您光知道我们国主跟李重进有过书信交流,却不知道我们还曾经商量一起造反呢!”
  赵匡胤暗暗擦汗,心想我真想把你拍到墙上,抠都抠不出来。
  冯延鲁继续解释:“李重进当初派人向南唐请求救兵时,他派来的使者就住在我家里。李国主让我告诉使者:‘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混得不得志,造反是必须的,但要分时候。’陛下刚当皇帝时,人心未安,你就应该跟着李筠一起造反。可当时不采取行动,如今人心已定,你却要以区区扬州之地,数千名疲弊之卒对抗朝廷万乘之师,就算韩信、白起复生帮你打工,胜算也是为零,我南唐虽然兵多粮足,也不敢出兵相助啊。所以最终我们没有帮忙,李重进才落了个自焚的下场啊。”
  赵匡胤见冯延鲁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打算再来一会儿硬的,于是说道:“尽管如此,部将都劝我乘胜过江,打到南京去,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冯延鲁果然不愧李璟钟爱的“五鬼”之名,接下来的回答颇有水平:“陛下英明神武,亲率大军前来,我们江南蕞尔小国,哪里敢对抗天威?不过江南虽然国弱,可是国主也是有先主留下来的几万亲兵的,发誓与国主同生共死,您要是不怕牺牲几万将士,杀过去倒也没问题;不过长江风大浪高,万一您攻城不克,到时撤退又不方便,也多少有点麻烦啊。”
  赵匡胤讪笑一番:“跟你开个玩笑罢了,你还当了说客。不过知道你们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啦!”
  这次外交上小打小闹的胜利并不是南唐对打不赢的对手的唯一一次强硬,当年柴荣派了使者前来南京访问国事交流文化时,作为身上流淌着文化血脉的李昪传人,李璟也曾经在这场“文斗”中占尽了便宜。
  当时柴荣派来的使者,名叫陶谷。
  这位陶谷先生因为创造了两个著名的俗语而名留千古,其中一个是日后面对宋太祖的不提拔,郁闷而写在墙上的“依样画葫芦”,另一个是这次出使吴越期间留下的“一蟹不如一蟹”。这位出使南唐的翰林学士陶谷并没想到此行会留下一段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并且经过后世江南才子唐伯虎的诗画相配,让“陶谷赠词”这一典故留传千年。
  如下故事出自宋人文莹所撰《玉壶清话》,《宋史?陶谷列传》中并没有此段记载,因此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虽然徒步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文人李璟的治国方略,但是本人不能对它的真实性负责。
  李璟派出接待陶谷的是升州太守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青州(今山东)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博学善文,工书法。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受株连,遂于924年左右伪装成商贾,在好朋友李谷的帮助下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
  偷渡成功的韩熙载在当时的吴国并未得到重用,但这个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在随后与老友的来往通信中仍然豪气勃发:“江南若相我,长驱以定中原。”大意是说:如果我到那边做了宰相,率兵平定中原那是分分钟的事。李谷也是牛皮爱好者,给出的答复是:“中原苟相我,下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后来投奔后周的李谷果然成为世宗手下重臣,韩熙载也在李璟手下混出了名堂,当上了升州太守。
  看到周世宗马上要派陶谷南下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了,熟悉陶谷秉性的李谷赶紧写信告诉韩熙载,说陶谷“骄而喜奉,宜善待之”,意思是:陶谷骄傲自大、喜欢被人奉迎,你可不能把他惹毛了。
  此时还不会画葫芦的陶谷到了江南,果然是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作风,不但平时不苟言笑,就算是到了酒桌上也是摆出一副冷面孔。虽然韩熙载事先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和李璟君臣面对这么一个糟老头还是觉得郁闷不已。
  不过偷渡客韩熙载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看人还是有点火眼金睛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告诉亲朋:“我看这个陶谷可不是什么好人,表面看上去是西门豹,其实内心就是个西门庆,你们看着,我有办法让他露出原形。”随后韩熙载与李璟商议一番,只消如此如此,必可大功告成。
  在徒步看来,接下来君臣二人采取的策略集三十六计中欲擒故纵、以逸待劳、反主为客、笑里藏刀、美人计、装纯计等高深计策于一炉,实在是居家旅行、坑蒙拐骗之必备良计,将孙子兵法发扬光大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可称“李氏兵法”。
  于是当陶谷研究完了《六朝书》之后就被韩熙载安排住进了驿馆,除了偶尔韩熙载会派人过来问候一下,平时陶谷连个鸟影都见不到,无聊了只能听听窗外的夜莺啼鸣,看看地面的蚂蚁爬来爬去,甚至晚上还要忍受凄凉的猫的叫声,悲惨情状不见得好过一个和尚。
  陶谷虽然不是柴荣跟前的红人,但是哪里有过这样漫长而孤单的独处生活,可是没有皇帝的诏令,陶谷就算寂寞得发芽也不敢说提前回去,再说交流文化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1000年前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两三个月是交流不到什么经验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