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诸葛亮 诸葛亮必败

第22章


之所以把诸葛亮的岳父错认成诸葛亮,是因为老先生吟唱: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现代白领的荒唐之极则在于迷信于欧化的文字。只要书中的语言缺少标点符号,读起来大喘气似的,就有人认为这一定是老外写的。殊不知国内很多研究生都已经熟悉了这样的行文方式。书商们喜欢找考过托福的学生来当“枪手”,因为这些学生长期受英语语法的影响,早已失去了母语的作文技巧,写出的文章非常拗口,却恰恰能够唬住那些崇洋媚外的人。   
  “隆中对”外来和尚的迷魂汤(1)   
  著名的“隆中对”是诸葛亮灌给刘备的迷魂汤,这碗迷魂汤使得刘备对诸葛亮这个外来和尚大加叹服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也使得后人对诸葛亮多了几分敬畏。 
  仔细分析“隆中对”,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着一些漏洞,比如强调“人谋”胜过“天时”,违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古训;再比如其分兵出击的战略,易造成被各个击破。但由于诸葛亮巧舌如簧般的描绘极具煽动性,使得刘备忘记了对诸葛亮言辞进行理性分析,从而糊里糊涂就被诸葛亮俘虏了。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隐藏着三个致命的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缺陷之一:重视“人谋”,忽视“天时、地利” 
  中国古代人打仗,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所提出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反倒狭隘的多。反映了诸葛亮潜意识中存在的忽视客观环境,夸大主观努力的思想。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刘备的确不具备恢复汉室的“天时”。诸葛亮提出以“人谋”来抵“天时”的口号,颇投刘备喜好。 
  缺陷之二:用兵太贪,实力分散 
  用兵打仗,最忌兵力分散。而“隆中对”恰恰就犯了这样一个兵家之大忌,提出“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错误主张。事实上,后来诸葛亮也坚定执行了这一错误路线,一方面让镇守荆州的关羽主动出击攻打樊城,另一方面组织汉中的大部队准备大举进攻曹操。结果由于兵力过于分散,导致荆州被孙权袭取,关羽也惨遭杀害。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毛泽东对“隆中对”的评价,他在谈到诸葛亮之败时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缺陷之三:对困难估计不足 
  在曹操、孙权、刘备、刘彰、张鲁这些军阀之间,刘备是实力最弱的一支力量,但刘备所怀的“恢复汉室”的希望最强烈。刘备所担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对皇室宗亲的概念将会越来越淡漠,而天命定数的观念却会渐渐占据人们的内心深处。诸葛亮向刘备描绘了一个“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美好未来,恰恰就是刘备最喜欢听的话。这一席话忽视了未来的斗争困难,却让刘备听得如痴如醉。可见,“隆中对”本身就是一副迷魂汤。 
  孔明临行时嘱付自己的弟弟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这足以说明他对未来的困难估计不足。等到他走出隆中的时候,才发现遇到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凭他的能力根本不能实现“隆中对”里的宏图大志。在他陷入与司马懿之间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隆中对”里所规划的内容已经变成了泡影,而“病死五丈原”也便成了他必然的宿命。   
  “隆中对”外来和尚的迷魂汤(2)   
  补注说明: 
  史学家对“三顾茅庐”的问题也有争议,虽然《三国志》认可了“三顾茅庐”的说法,但《魏略》和司马彪所著《九州春秋》均记载是诸葛亮先主动去求见刘备,而没有“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还有人猜测,可能是诸葛亮先去向刘备毛遂自荐,然后才是刘备的礼贤下士,主动邀请。只不过中国人还是更愿意接受“三顾茅庐”的说法,这大概说明中国人对雇主总是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借用外脑未必灵验   
  世界最著名咨询公司之一的麦肯锡公司,曾是国内企业家眼中的“世外高人”。国内知名企业实达集团就曾经以300万元请麦肯锡为实达设计营销方案。麦肯锡的专家给实达开出了管理改革“处方”:打散下属各个供产销自成体系的子公司,重组为集团统一整合的事业部制。由于这套西方先进管理方案似乎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它让公司变革历时半年,在实达内部被形容为“千人大换岗”,其直接后果是,长达半年的经营和效益大滑坡,直接和间接损失过1亿元。最终,实达只得调整回到原来的管理体制。 
  错用了麦肯锡的实达,与错用的诸葛亮的刘备一样,都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实达改革失败3年之后,其集团总裁叶龙与麦肯锡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望博和董事吴亦兵曾共同约见媒体记者,公开宣称:实达巨亏,并被ST,与麦肯锡甚至与叶龙都无关。 
  叶龙说麦肯锡的方案绝对是好方案,可惜他自己当年有些操之过急,把本应花1年时间做的事放在3个月内就完成,显然不太可能。叶龙还为自己辩解:虽然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集团层面最终没有全面推行,但这并不是一个巨大损失。因为通过这场变革,各个子公司都已经树立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识。麦肯锡公司也公开推卸责任,其北京分公司董事吴亦兵表示:“客户并不是病人,麦肯锡也不是医生,而更像是教练。”后来便有记者撰文质疑:教练训练的球员比赛时惨败球场,难道他就不该负任何责任吗? 
  就在国内企业家纷纷把麦肯锡供为“神仙”的时候,网上却开始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麦肯锡的笑话: 
  有一个老头,正在草地上放羊,忽然走来一个年轻人,年经人走到老头面前说:老先生,我可以为您服务,我将告诉您,您的这群羊有几头,作为酬劳您需要给我一头羊。老头还未作答,年轻人就开始了工作,年轻人用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链接上NASA的内部网,调动低轨道卫星,把卫星遥感成像的图片再通过软件分析,数十分钟后,年轻人再次走到老头面前:老先生,您的羊群共有763头。说完后他抱起一只羊就要走。 
  老头这时叫住了年轻人:“年轻人,如果我能猜出你就职的公司,你可不可以把酬劳还给我?”“可以。”年轻人答。“你是麦肯锡公司的。”老头说。年轻人很惊讶:“您怎么知道?”老头笑了:“因为你具有该公司咨询人员的所有特点啊,第一。你不请自来。第二。你告诉我的分析结果是我本就知道的。第三。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当年的诸葛亮如同现在的麦肯锡一样精明,只不过当年的刘备却不及放羊老头那样明白。所以,刘备的“羊群”最终被诸葛亮搞散了。   
  谁来考核“外来的和尚”?   
  诸葛亮仅凭“隆中对”中的一席煽情话语,就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自然引起了关羽、张飞的不满。《三国演义》编造了“火烧博望坡”的故事,让诸葛亮一出山就镇服了关张二人。实际上在后来的征战中,这二人也从来没有服气过诸葛亮这个“外来和尚”。所以有后人曾经怀疑,诸葛亮是为了除掉关羽这个“刺头”而故意不发兵援助荆州。按下这一历史悬案不说,我们先来谈一谈考核“外来和尚”的问题。 
  很明显,刘备对诸葛亮的任用缺乏必要的前期考察,也缺乏后续的绩效考核。客观评价诸葛亮,除了奔赴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外,几乎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成绩。但刘备却给了诸葛亮丞相兼军师的职位。这不能不说是刘备的重大失误。 
  为了掩盖用人方面的失误,刘备不得不为诸葛亮护短。在诸葛亮违背盟约而“三气周瑜”的过程中,刘备是诸葛亮的坚强后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