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第60章


岳飞之死,大家同仇敌忾。狄青之冤,又有几人知晓?狄青之死比岳飞更惨、更令人无语凝咽。岳飞毕竟还是死于奸臣之手,人们找得着痛骂的对象,可以一吐胸中块垒。狄青死于欧阳修、文彦博这些千古名臣之手,文彦博把“朝廷疑耳”这几个字说得正气凛然,声若洪钟,让人欲哭无泪,有冤难伸。杀害岳飞还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狄青被贬则不需要任何理由,当年韩世忠责问秦桧,“莫须有”何以服天下?谁人曾问文彦博,“朝廷疑耳”又如何服天下?
  如果狄青不死,必会有更大的贡献。狄青死后,北宋再无良将。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逐个考察宋代的将帅,为出身行伍而官至枢密使的狄青所感动,认为他出身行伍而名震中外,一生始终谨慎,性格深沉,富有智慧谋略。宋神宗亲笔撰写祭文,派使者到他家中御赐贡品祭祀,并下令取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表达求贤若渴之情。怎奈斯人已去,空怀余悲!
  宋朝不是没有名将,而是名将多不得善终,这也是为什么为宋一朝总被外敌欺侮的重要原因。宋朝造反的武将很少,在重文抑武的制度之下,武将成不了气候,在还“未萌”之时就已经被清除了。狄青和岳飞都是如此,只不过岳飞是明杀,狄青是阴死。岳飞之死有其不得不死的大背景,而狄青则完全可以不死。
  从杨业到狄青再到岳飞都是被“疑”所杀,杨业因为监军的一句“岂非有他志”走上不归路,狄青因“朝廷疑耳”不得善终,岳飞则是在“莫须有”的罪名之下被处决,这些名将在功成名就之后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又都有着相同的下场,被疑即必死,没有什么道理好讲,被怀疑有罪就是有罪,只能认罪。不仅仅是宋,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大体如此,这就是中国式的法律精神,不是疑罪从无,而是疑似从真,怀疑你有罪你就有罪,没罪也是有罪,在防患于未然的大旗之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便成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更让人为之动容的是,欧阳修屡次构陷狄青并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或恩怨。欧阳修的人品同他的文品一样堪称完美,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弹劾狄青,完全出于崇高的信念,他坚信这么做最符合国家利益,最有利于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一代名臣无端构陷一代名将,一代名将被一代名臣所不容,这是宋朝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如果宋朝也有廉颇与蔺相如般的“将相和”,宋朝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1] 作者为张永廷。
  |附录2 宋代武将官阶
  政和以前,宋代的武将官制设九品52阶,每品中有正从之分,相当于现在的正职和副职。
  太尉为当时的武阶之首,属正二品第1阶。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
  左武大夫 东上哱门使 正六品 13 ;
  右武大夫 西上哱门使 正六品 14 ;
  正侍郎 正七品 15 ;
  宣正郎 正七品 16 ;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
  翊卫郎 正七品 22 ;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哱从七品 24 ;
  左武郎 东上哱门副使 从七品 25 ;
  右武郎 西上哱门副使 从七品 26 ;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哱从七品 41 ;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
  |附录3 《女论语》
  《女论语》仿《论语》而作,采用问答的形式写成,论述了古代女子所应遵守的规范,明清时被编入《女四书》,分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以及守节共十二章。
  第一:立身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第二:学作
  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苎,粗细不同。
  车机纺织,切勿匆匆。看蚕煮茧,晓夜相从。
  采桑摘拓,看雨占风。滓湿即替,寒冷须烘。
  取叶饲食,必得其中。取丝经纬,丈疋成工。
  轻纱下轴,细布入筒。绸绢苎葛,织造重重。
  亦可货卖,亦可自缝。刺鞋作袜,引线绣绒。
  缝联补缀,百事皆通。能依此语,寒冷从容。
  衣不愁破,家不愁穷。莫学懒妇,积小痴慵。
  不贪女务,不计春秋。针线粗率,为人所攻。
  嫁为人妇,耻辱门庭。衣裳破损,牵西遮东。
  遭人指点,耻笑乡中。奉劝女子,听取言中。
  第三:学礼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
  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
  问候通时,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
  备办茶汤,迎来递去。莫学他人,抬身不顾。
  接见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当知女务。
  相见传茶,即通事故。说罢起身,再三辞去。
  主人相留,相筵待遇。酒略沾唇,食无义箸。
  退盏辞壶,过承推拒。莫学他人,呼汤呷醋。
  醉后颠狂,招人怨恶。当在家庭,少游道路。
  生面相逢,低头看顾。莫学他人,不知朝暮。
  走遍乡村,说三道四。引惹恶声,多招骂怒。
  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
  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第四:早起
  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
  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
  摩锅洗镬,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
  安排蔬菜,炮豉舂姜。随时下料,甜淡馨香。
  整齐碗碟,铺设分张。三餐饱食,朝暮相当,
  莫学懒妇,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犹未离床。
  起来已宴,却是惭惶。未曾梳洗,突入厨房。
  容颜龌龊,手脚慌忙。煎茶煮饭,不及时常。
  又有一等,哺缀争尝,未曾炮馔,先已偷藏。
  丑呈乡里,辱及爷娘。被人传说,岂不羞惶。
  第五:事父母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
  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
  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
  若有不是,改过从长。父母言语,莫作寻常。
  遵依教训,不可强梁。若有不谙,细问无妨。
  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
  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
  衣不解带,汤药亲尝。祷告神祇,保佑安康,
  设有不幸,大数身亡,痛入骨髓,哭断肝肠,
  劬劳罔极,恩德难忘。衣裳装殓,持服居丧。
  安理设祭,礼拜家堂。逢周遇忌,血泪汪汪。
  莫学忤道,不敬爹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