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王朝

30.一个玩笑引发的血案


今天上午没有什么时间发文章,下午总算抽出了三点以后的空档为大家写出这一篇大约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在淝水之战结束之后,对门阀士族隐忍了十几年的司马曜开始逐渐剥夺谢安的权利,他让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担任录尚书六条事,而在淝水之战结束不久,桓冲病逝,这就更加让本身就被皇权削弱的门阀士族遭到了灭顶之灾。门阀士族的太原王氏趁机挑拨皇帝和谢氏的关系,谢安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和皇帝都下去了,便在太元九年(384年)自动提出到北方征战,次年的四月辞职到广陵隐居,八月病逝。
    司马道子顺利成章的成为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谢安完了,谢玄也觉得不能再北府之中久待,加上自己的北伐失败和身患疾病,便在太元十二年正月接触兵权,被朝廷封为会稽内史,在一年后,这位谢氏宗族也死了。而谢玄所掌握的三个州郡,青州和兖州被司马恬所夺,徐州被司马道子所夺取。
    谢玄的死去标志着谢氏家族的荣耀不在,也标志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司马曜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从317年到389年(谢石死去),魏晋门阀掌握了七十二年的政权,最终被一个青年皇帝完全的收回。
    尽管司马曜实现了亲政,“威权己出“,但他显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司马曜与其弟司马道子一起沉湎酒色,把宫廷搞的乌烟瘴气,又信奉佛教,宠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然而,在司马曜和司马道子“酣歌为务“的表面下,兄弟之间却潜藏着深刻的矛盾,从而形成了太元后期的“主相相持“格局。主相相持直接表现为外戚太原王氏内部的矛盾,即司马曜王皇后出身的王恭一系和琅玡王妃出身的王忱、王国宝一系之间的斗争。太原王氏虽继陈郡谢氏而兴,但既无人才亦无事功,不足以制约皇权并维持政局的平衡,只有分别依附司马氏而贪图门户利益。这与此前的门阀政治格局已大不相同。司马道子成为宰相后,权势越来越大,袁悦之更劝司马道子专揽朝政,王恭乃请司马曜杀袁悦之。司马曜托以它罪杀袁悦之于市中,“既而朋党同异之声,播于朝野矣“。主相之间的矛盾由于袁悦之被杀而公开化了,这是太元十四年(389年)十一月的事。
    太元十四年(389年)六月和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镇江陵的荆州刺史桓石民和镇京口的青、兖二州刺史谯王司马恬相继死去,对上下游的争夺遂成为主相相持的焦点。江陵、京口两藩分别为王忱和王恭所得,到太元十五年(390年)八月,司马道子又以其同党庾楷为豫州刺史。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王忱病死于荆州刺史任上,激起了司马曜夺回荆州的努力,东晋政局又为之一变。司马道子欲以王国宝继其弟刺荆州,司马曜自然不乐见荆州这块肥肉落入司马道子手中,他迅速采取行动,不经司马道子所控制的吏部铨选,以“中诏“任命心腹近臣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与此同时,司马曜还任命“以才学文章见昵“的郗恢代替以老病退的朱序刺雍州,镇襄阳。透过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司马曜在主相相持中占了上风。
    司马曜的皇后是“嗜酒骄妒“的王法慧,她在太元五年(380年)去世,此后司马曜未再立后,而是宠幸淑媛陈归女和张贵人。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二十日,司马曜在后宫清暑殿中与张贵人一起喝酒。司马曜喝高了,对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年近三十,美色大不如前,又没生孩子,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找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张贵人听了后内心妒火中烧,而烂醉如泥的司马曜毫无察觉,玩笑越开越厉害,张贵人遂起杀心。她先让司马曜周边的宦官们也喝醉,等司马曜和宦官们纷纷醉倒睡去后,她召来心腹宫女,乘司马曜熟睡之际,用被子把睡梦中的司马曜给活活捂死了。
    随后,张贵人谎称皇帝于睡梦中“魇崩“。中书令王国宝深夜前来,叩打禁宫的大门,打算进去替皇帝撰写遗诏,被王恭之弟侍中王爽阻止。而当时司马道子(已徙封会稽王)也终日声色犬马,由其子司马元显执政,这对父子原本就站在司马曜的对立面,正当主相相持中被司马曜一方压制,对司马曜之死求之不得,因而对张贵人不予追究。皇太子司马德宗即位,是为晋安帝,晋安帝的智力残疾程度甚于晋惠帝,自然也不会追究父皇之死。
    史学家吕思勉怀疑司马曜以酒后戏言而被张贵人所弑乃真凶散布的谣言,但他被宫人弑杀应属无疑,从而暗示司马曜之死很可能是司马道子父子及其党羽王国宝等人策划的阴谋。
    就算是吕思勉再怎么怀疑,司马曜的驾崩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那么这个王朝接下来的路又会如何走呢?
    请看下一讲:真正的低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