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问题呢?
不难看出,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问题。这个问题常有人谈,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但多是老生常谈,不外是时光如流水,要珍惜呀,说得多了,人们也就麻木了,说了也是白说。
朱自清这篇文章的长处在于没有表面化,而是精雕细刻、写得微入毫发,从而提出了更深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类永远困惑的问题:时间,是个什么东西?
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生命,对时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动物的时间感是迟钝的,人一开始也如此。我们可以想象远古的人类祖先,完全依靠本能生活,没有时间感,没有紧迫感,没有什么生活计划,学习计划,没有什么作息表,日程表,完全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地生存着。你可以说那是原始,是蒙昧,但也可以说那是自然,是快乐,是幸福。
后来,人发现了寒来暑往,发现了春夏秋冬,发现了花开花落,发现了草木凋谢以后又会重新萌发,于是人类发现了大自然的节奏,也就是发现了大自然的运动规律。于是人就有了永恒的苦恼。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就知道人人要死,就知道有个东西叫末日,而且那一天早晚要来临。这是人生最大的问题,于是一切快乐都蒙上了阴影。
普通动物不知道死亡的必然,所以它们显得比人类天真自然,比人类淳朴健康。小孩不知要死,所以他快乐,那是真正的快乐,是大人永远羡慕的快乐。人生的第一问题,便是死亡。人知道了生命的长度,大多数也就是几十年,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依靠医学,平均寿命延长了,但能够活到一百多岁的还是很少。即使活500岁,在茫茫的宇宙里,也不过是一瞬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依靠科学,学会了计时,但正是科学,给我们带来了永恒的烦恼。人一出生便进入了死亡的倒计时。比如同学们都是十几岁,如果说你们风华正茂,说你们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会很高兴。但我如果说你们离死亡还有六十多年,意思是一样的,但你们会不高兴。各种哲学、宗教的观念都是在死亡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死亡,可以说也就没有了我们人类的文化。人要敢于面对死亡,说出死亡。鲁迅讲过,一个人家生了孩子,大家都来祝贺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当官,将来要发财,鲁迅说这些都是骗人的,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一个人说“这孩子是要死的”,这才是真理。
人们发明各种计量时间的器具,在物理学上,可以测量到十万分之一秒。在普通生活中,我们以一秒钟作为最小的时间单位。一秒钟,喀哒一下,便如同挖去你一块肉。我们一般以为死亡离我们还很远,好象一位客人,在几十年以后等着我们。实际上,人并不是到了遇到那位客人那一天突然死亡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死亡,每一秒钟,你体内都有成千上万的细胞死去,当然,同时也有一些细胞新生,新生的越来越少,死亡的越来越多,于是,你就越来越靠近死亡了。分分秒秒的你,都在变化。下课时的你与上课时的你已经不同了。听完我的讲课,你便又老了一点。时间问题是无数哲人、诗人、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面对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的古人并不太重视,中国人的本性基本上是乐观的,时间感不太强。近代从西方才输入了现代性的时间观念。我们中国传统的时间感是圆的,循环的,人可以转世投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从西方传来的时间感是线性的,一去不回头的,好象文章只有上篇没有下篇,不管你活得好坏,不管你活没活够,就这一把,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了。所以我们现代人与古代人感叹时间的方式不太一样。
时间无情,欢乐时不多,悲痛时不少,它就那样冷漠地、不受任何打动地,嘲笑着人类。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如何怎样战胜时间的问题,如何摆脱对于时间的苦恼的问题。是寻欢作乐?花天酒地,当大款,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或是寻找一份人间真情。是立德,是立功,还是立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文学家的任务不是替人选择,而是把这种感情形象化,变成一种审美对象。选择本身是各人自己的事。
我从生活给我的启发和一些好的书籍中得到的体会是,还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用生命的质量来战胜生命的短暂,(很佩服癌症协会的那些人。)用生命的高境界来战胜永恒。当然,这要在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之下。
我想,《匆匆》这篇文章所给予我们的,便是这些启发。
下面我们来细读一下。
先看文章的题目,《匆匆》。描述时间可以有很多词汇,也可以用缓缓,悠悠,为什么要用“匆匆”呢?这里已经体现出作者的时间观,在朱自清看来,时间是“匆匆”的,是快的,是急的。这个题目就给人一种速度感,还有一种过程感。你似乎能够看见时间以一种动态的面貌呈现在你的面前。
第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一句是个排比句,选择了三个似同实异的生命现象。描述的是一种循环的生命现象,令人感到亲切、慰藉。然后第二句马上提出一个对比,那些东西都可以重复,但只有时间不重复,“一去不复返”。这个第二句用了一个第二人称“你”,这是直接与读者对话,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切。最后是几个猜测式的追问。设想那时间可以被“偷”,可以“藏”,可以“逃走”,都增添了时间的形象感。我们看这开头的第一段,用一个排比,一个对比,加上一串追问,造成一种忧伤的节奏,但是这忧伤中又含着优美,因为它是思考中的忧伤,是寻觅中的忧伤。在清浅优美的文字中,朱自清举重若轻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表现出一种终极关怀。
第二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第一句中用了一个“他们”。这个“他们”是指谁呢?是父母?是领导?是老天爷?是上帝?我们中学里的语文考试常常采用标准答案的方式,什么东西都弄成标准答案。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什么都有标准答案,还要老师干什么?什么都弄成标准答案,说明我们很多老师的无能,也说明他们的蛮不讲理。这里的“他们”就是不确定的。正因为不确定,表现出朱自清对时间的“无把握感”。其实我们全人类对时间都是无把握感的。谁知道时间是怎么来的?是本来就有的,还是我们自己造的,是上帝设计的,还是我们的错觉?正因为不确定,生活才有了意义。假如什么都确定了,什么都知道了,人类也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了。但我们还是有一些东西是知道的。知道什么呢?朱自清知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八千多是多少?看上去很多,其实也就是二十多年。同学们,从你的手中,已经有多少日子溜去了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算你能活一百岁,也不过就是三万多天。也不过就是一千多个月。你一生中,也就能看到几百次“十五的月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匆匆》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当时朱自清24岁,也是一个非常年青的岁数,但他已经意识到“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节奏更快的时代,我们有朱自清那样敏锐的时间感吗?
“八千多日子”溜去了,应该是有觉察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朱自清下面用了一个比喻。“像针尖上……”这个比喻非常准确、形象。无声、无影,看不见,听不到。所以“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涔涔”是形容出汗,“潸潸”是形容流泪。出汗说明恐惧,流泪说明悲伤。所以这一段,写出了对于时间渐渐离去的悲恐之情。
第三段,“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第一句中,出现了“匆匆”二字。这是明确地点题了。说明题目的“匆匆”就是写时间的,就是写这去去来来的时间的。下面,以日子和“我”的关系,进一步把匆匆的日子形象化。我们都知道时间的可贵,但是怎样写出这个可贵,是非常不容易的。朱自清在这里,采用了以有形写无形的技巧。他笔下的日子,仿佛是可以看到的,仿佛是触手可摸的。
小说推荐
- 庆余年之我是庆帝的义子
- 慕容雪村穿越到了庆余年,成为了庆帝的义子,拥有系统的慕容雪村又会怎么在这个世界生存呢 作者:单身党党魁所写的《庆余年之我是庆帝的义子》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网游小说单身党党魁连载中
- 最新章:第24章
- 夫人,你讲讲理
- 沈书乐的人生目标很简单 拿着祖上留下来的财富找个悠闲的地方混吃等死。最主要的是,逃离掌控他的母亲 然而,就在他收拾好钱财准备跑路时,遇到了一个逃婚的姑娘 莫名其妙的是,姑娘看了他一眼,就亲了上来,夺了他的初吻 亲就亲了吧,她还跳河 又不是自己让她亲的,她至于这么想不开吗?自己出于好心救了她,没想到就
- 都市言情林笑笑的鱼连载中
- 最新章:361
- 火影世界不讲科学,讲忍学
- “质能守恒?对对对,我定量的查克拉可以创造出定量的忍术,不是质量守恒吗“但是同等数量的查克拉制造的火焰能量数值和同等的查克拉制造的雷电的能量数值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为什么会产生差别“这…有趣,你果然是个有趣的人啊,泷君”大蛇丸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嘴唇说到,动作有点恶心,但是还算可以接受“你也很厉害啊
- 网游小说鯃鱳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零九章:崩溃
- 名人演讲在清华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是中国近代新思想、新科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史以来,无数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都先后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和清华做演讲已经成了一种荣幸。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9章
- 名人演讲在北大
- 主编:和弦前言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是中国近代新思想、新科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史以来,无数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都先后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和清华做演讲已经成了一种荣幸。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4章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作者:陈寅恪_TXT下载简介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第五篇徙戎问题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第七篇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第八篇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第九篇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第十篇孙恩、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
- 我和孔雀东南飞
- 身为太子的他,流落民间,长大后只为考取功名。指腹为婚的妻子,居然是当朝太师之女 然而,他却有了婚配。他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美人,还是江山呢 不,这些他全都要 作者:南山记事郎所写的《我和孔雀东南飞》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南山记事郎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四章南华太和殿
-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
- (引语)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对于苏轼,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包括这些方面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
- 未知连载中
- 东京人不讲武德
- “师父说,传统功夫点到为止。意思是拼命殴打敌人的弱点要害,直到对方不省人事为止”魂穿东京,成为一个苦命的高中生 户口本只剩自己,无妹无房无存款,家住阁楼杂物室,吃完上顿愁下顿,到哪都被人欺负…当无数少年少女们在讴歌青春时,他的青春却是一副地狱绘卷 还好他上辈子刚学的「无限制格斗术,能受得了这种委屈“
- 都市言情白墨斩黑天连载中
- 最新章:md,我和大纲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