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第39章


深陷包围中的楚军,在韩信三军的分割包围之下,军阵大乱,无法做有组织的抵抗,几乎全军溃灭。史书上一句话,十万楚军将士,战死者八万。可以想象战况之惨烈。
六 乌江自刎
垓下之战,楚军惨败,钟离昧所统领的前军和项羽所统领的中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万楚军将士,生还者不到两万人。苦战突出重围的项羽,退守垓下,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大获全胜的联军,将垓下的楚军营垒团团围困。
项羽一生,身经百战,从未吃过败仗,大规模的野战,最为得心应手,宛若有神助,用兵或如巨石滚下高山,或如狂风席卷落叶,从未失过手。垓下之战,是项羽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仗,败战后困守孤城,也是他一生中从来未曾有过的屈辱体验。
史书上说,项王统领残部,以垓下城为要塞,修筑营垒坚守,兵员缺少,粮食耗尽,联军的包围圈重重数层。项王郁郁不安,外出巡视军中防务,听到联军营垒中传来阵阵熟悉的楚歌[12],大惊失色,自言自语道:“难道楚国都已经被汉军攻占?为何汉军营中有如此之多的楚人!”
心情沉重的项王夜不能寐,起身在军帐中闷闷饮酒。项羽的爱妾称为虞姬,一直跟随在身边,项羽的爱马叫做乌骓,多年最爱乘骑。英雄失路,望眼前美人托身无所,想帐外骏马奔走无路,禁不住慷慨悲歌,心中满腔的郁结,竟然和着汉军营中飘来的楚歌唱了出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词大意说,英雄盖世力能拔山,时运不济宝马顿足,宝马不行无可奈何,虞姬啊虞姬,你将何从?
据说,伤感欲绝的虞姬,起身为项王楚舞,和歌唱道: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意思是说,汉军已经攻占了楚国,营垒之外尽是楚歌。大王顿挫失意,贱妾也无心生存。
歌词或许是后人的假托,却合于情理。项羽与虞姬对词和声,同歌数阕。英雄一世的项王,禁不住潸然泪下,左右侍从,无不痛哭失声,没人能够抬起头来。
当晚半夜,项羽带领八百名近卫骑士,出垓下城,突破汉军的包围圈,径直南下而去。天亮,汉军统帅部方确认突围的是项王,刘邦当即命令骑将灌婴统领五千骑兵追击,务必要擒杀项羽。
项羽一行急急南下,过浍水,渡淮河,八百骑士只剩下百余人。进入阴陵县(现安徽定远县西北)境内,迷失了方向。向当地一农夫问路,农夫指点说:往左走。项羽一行左去,结果陷入沼泽地区,方知受骗上当。待到项羽一行走出沼泽时,灌婴骑兵已经追赶上来,尾随不舍。
项羽为了摆脱追兵,不顾人疲马乏,强行军往东而去,进入东城县(现安徽定远县东南)境内时,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抵达四山[13](现安徽全椒、和县间),项羽遥望身后滚滚而来的汉军旗帜烟尘,自忖难以脱逃,于是登山集结二十八位骑士,感慨说道:
“我自起兵以来,至今已经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吃过败仗,这才霸有天下。然而眼下竟然困穷于此,这是上天要亡我,而不是征战的过错啊!今天,我决死无生还意,愿为诸君痛痛快快作最后之战。一战溃围,二战斩将,三战夺旗,愿为诸君,连胜三战。愿使诸君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而不是征战的过错啊!”
于是项羽如往日临战,口授军令,部署二十八骑整装受命。他分二十八骑为四队,每队七骑,各向一方做环形布阵。他久久地观察地势,静静地等候汉军的到来。汉军骑兵聚拢,将项羽一行团团围困,里外数重,水泄不通。
项羽手指山坡下旌旗晃动的汉军,从容地对部下说:“我领一队先行,首先为诸君斩一敌将。”然后远指东方吩咐道:“看清楚了,那里有三处高敞地,你等三队由另外三个方向驰入敌阵,突围后分别抵达三处高地,等候我的到来。”话音未落,项羽一声高呼,率领二十八骑突入汉军军阵。楚军的突然行动,使汉军猝不及防,队列被打乱,军阵被撕开,项羽趁势斩杀敌将一员。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叫做杨喜的汉军骑士迎面与项羽撞个正着,被圆睁双眼的项羽一声怒吼,马受惊,人失态,掉头一阵狂奔,跑出几里地外。
战况如项羽所言,四队楚军骑士,分别冲开汉军军阵,抵达项羽指定的三处高地。一时乱了阵脚的汉军骑兵,在灌婴的指挥下迅速重振队列,再次实施包围,由于不知道项羽在何处,于是分五千骑兵为三队,分别包围三处高地。此时的项羽,意气风发,统领两队骑士驰下第一座高地,又突入汉军骑阵,溃围直奔第二高地而去,途中斩杀汉军骑士数十人。抵达第二高地会合后,项羽趁汉军还来不及重振队列,率领三队骑士驰下高地,再次冲开汉军军阵,斩杀汉骑兵高级将领——骑都尉一人,抵到第三高地。四队骑士顺利会合,查点人员,仅仅损失了两名骑士。
乌江
2007年9月,我追寻项羽败退的踪迹,出垓下渡淮河,过阴陵去东城,一直到乌江。乌江是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进出长江的船只常在这里停泊,因为是船舶商旅往来的交通要地,秦帝国以来,政府在这里设有亭部,负责邮政交通和治安管理,如今依然是河道纵横的水乡。
项羽自负地问道:“今日之战,如何?”
二十六名骑士同时下马,俯伏项王马前齐声回答道:“如同大王所言。”
于是项羽统领二十六骑突围一路向东南而去,抵达东城县乌江亭地界(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乌江是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进出长江的船只常在这里停泊,因为是船舶商旅往来的交通要地,秦帝国以来,政府在这里设有亭部,负责邮政交通和治安管理。
项羽抵达乌江,乌江亭长已经整船靠岸,等待良久。亭长对项羽说:“渡过长江,就是江东地区。江东虽然不大,也是地方千里、居民数十万之地,足以一隅称王,愿大王迅速渡江。眼下乌江,唯臣下有船,纵使汉军追兵到来,也是无船不能渡大江。”
此时的项羽,心境澄明,来去已定。他难得一笑,回答亭长说:“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想当初,八千江东子弟随我渡江西进,到如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不弃,仍然以我为王,我又有何脸面去见他们?纵使江东父老兄弟默默不言语,我项籍岂能问心无愧啊!”
项羽一声长叹,继续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厚道长者。我这匹乌骓马,五岁正当年,我骑此马所向无敌手,曾经一日驰行千里,不忍杀死,赠送与你。”
项王谢绝了渡江的请求,待到乌江亭长船载乌骓马离岸远去,项王命令部下下马,将战马放生,二十六人手持盾牌刀剑步行,背靠乌江,相倚集结成三面环阵,以必死之心,静候结束生命的最后一战。
汉军第一阵抵达,两军开始接战……
二十六位楚军勇士,如何在项羽的统领下,置身汉军的重重包围圈中,与数千精锐骑兵殊死决战,史书无言,已成绝笔。伟大的司马迁,只以其神奇的史笔,为世人留下项羽之死的最后身姿言语。
血战中的项羽,已经身负十余处创伤,突然间转身不动,望着眼前一位汉军骑将喊道:“来人可是旧友吕马童?”
突然被项羽直呼其名的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的目光,侧身面对身边的战友王翳,手指着项羽说:“这就是项王!”
项羽继续喊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我的头。我成全你!”说完挥剑自刎,享年三十一岁。
汉军将士,蜂拥而上抢夺项羽的遗体,数十人相互蹂躏残杀而死。最后,郎中骑王翳夺得项羽的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夺得项羽遗体的一部分,带回刘邦军大营,经过验证,确切无误。
按照刘邦颁布的军令,五位斩杀项羽的骑士分享千金万户的封赏,都受封最高爵位为列侯,从此载入史册。
七 垓下行
2007年8月,我追随项羽足迹到垓下,行色匆匆。从徐州楚都出发,走曹村,过符离,下蕲县,村村镇镇,都是历史地名。到灵璧县,访虞姬墓,一步一步走进那段历史[14]。
垓下在哪里?古往今来,多说在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我去韦集镇,在一望无际的淮北原野上,寻得一块小小的石牌“垓下遗址”,由灵璧县人民政府所立。石牌在路北,无声无息,默默藏身于田地树丛里。路南开阔,平地中有连绵突起的土丘,传说是垓下之战死难将士的埋骨冢。小河中摸鱼的农夫对我说道:“进去过,是古墓,砖石砌成的,有壁画。”想来,当是东汉墓。
于是去固镇县,刚刚得到消息说,在濠城镇垓下村发掘出古城,可能是垓下城遗址。垓下村在沱河南,古城遗址毗邻沱河,四面围有夯土城墙,城门四开,引沱河水环绕作护城濠,是一处淮河平原上难得的完整古城址。古城堆积的文化,从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至今依然保留着封闭聚居的村落形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垓下城在洨水南。沱河应当就是古代的洨水,打开随身携带的《水经注图》对比,纸上实物,田野书斋,一种物我契合的欢愉,由河水浸润而来,由城址生发开去,穿透纸背,踅入心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