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第43章


王翳,秦帝国内史下邽县(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本是旧秦军郎中骑将,汉元年参加刘邦军团,属于淮阴侯韩信的部队,后来跟随将军灌婴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六年封为杜衍侯,一千七百户。
杨喜,秦帝国内史华阴(今陕西西安南)人,旧秦军郎中骑将,汉二年参加刘邦军团,属于淮阴侯韩信的部队,后来跟随将军灌婴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七年封为赤泉侯,一千九百户。
杨武,秦帝国内史下邽县人,旧秦军郎中骑将,汉元年参加刘邦军团,曾经参加攻击阳夏县的战斗,后来以都尉的官职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八年因功封为吴防侯,七百户。
吕胜,秦帝国内史地区人,旧秦军骑士,汉二年加入刘邦军团东出函谷关,后来以郎将的官职与他人共同斩杀项羽,汉七年封为涅阳侯,一千五百户。
这张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张个人档案表,明确记载刘邦军的功臣们参加革命的时间、地点、身份、所属、功绩等等内容。这种记录,是胜利后论功行赏的依据,不但可靠,而且古今中外通行。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惊人的事实:斩杀项羽的五位汉军骑将,都出身于秦帝国本土的核心区域——首都内史地区,都是旧秦军的骑兵将校,他们都是秦帝国灭亡以后,在关中地区加入到刘邦军团中来的[1]。
历史是淡化远去的海流,历史记载是水面泛起的浪花。古往今来活过死去的人何止数十百亿,在史书上留下姓名者能有几人?秦末汉初,人口大约在一千五百万到一千八百万之间[2],垓下之战,汉军六十万,楚军十万。七十万战士当中,六十九万九千九百人都是无名战士。七十万战士当中,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五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来,几率在十四万分之一,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偶然。不过,以十四万分之一的几率脱颖而出的五人,都是关中本土出身的旧秦军的将士,几率在百分之一百,这就绝非偶然了。
仔细追究下来,这五位秦军将士的身后,不但牵连着数十万旧秦军将士的命运,也关涉秦楚汉之间分合聚散、既争斗又承继的复杂关系,不得不分头一一叙说。
二 最后的秦军
秦始皇麾下的帝国秦军,曾经是当时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历经百战,名将辈出,在短短十数年间,彻底摧毁六国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秦帝国建立后,这支军队北上与匈奴军团作战,夺取了河套地区,将匈奴的势力驱赶到蒙古高原北部,移民建立九原郡。在南方,秦军越过五岭山脉,深入亚热带和热带山川丛林,征服广大的百越地区(现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移民建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秦帝国的军队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两部分。地方军是属于各地的守备部队,由各地征集,按各县各郡配置,由各郡县守尉指挥,数量不多,一般在当地驻守。中央军是秦军的主力,包括驻守关中保卫京师咸阳的卫戍部队和驻守边关要塞的野战部队。中央军也由各郡县征发,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秦征服六国,北击匈奴,南侵百越,主要都是由中央军担当。
秦末之乱爆发时,秦帝国军队的配置,除各地的地方军外,中央所属的主力军大概有四支。一支是征服岭南地区后留驻的南部军,一支是屯驻长城沿线的北部军,一支是新组建的中部军,再有一支是驻守关中的京师军。这四支秦军,在秦末之乱中命运各不相同。我们一一分别叙述。
(一)南部军
南部军是秦帝国征服和镇守岭南地区的军队,人数大约有十万人。南部军的第一任统帅是屠雎,第二任统帅是任嚣,第三任统帅是赵佗。
秦帝国出兵逾越五岭,征服岭南地区,在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左右。出征岭南,秦帝国究竟出动了多少军队,《史记》没有明确的记载。西汉时期编撰的《淮南子·人间训》提到,秦将屠雎领军五十万进攻岭南。《淮南子》是诸子杂说汇编,夸夸其谈的事情多,严谨的史事少。五十万大军南征的说法,大概也是游说之士的夸张。
当时,岭南地区还处在部落君长时代,没有完整的国家机构和组织严密的军队。面对这样的对手,秦帝国全面动员,以五十万大军征岭南的说法,很难令人相信。新近的研究认为,秦帝国南征军的数量,可能在八到十万之间,比较合于情理[3]。据史书的记载,随同秦军的南进深入,秦政府曾经数次向岭南地区移民,将五十万人数理解为秦南征军、后勤运送和前后移民的总人数,或许更合适一些。
秦末之乱爆发后,帝国东南的旧楚国地区反叛最为剧烈,秦与岭南的交通联系完全断绝。驻防岭南的南部军采取了安土保民的政策,封锁了五岭边界,断绝与北部地区的交通,完全没有介入秦末之乱的战争中。大约在秦二世三年(前207)末,南部军统帅赵佗宣布独立,建立了南越国。支撑南越独立建国的基本军事力量,就是南部军。
(二)北部军
北部军是秦帝国负责北方边境地区防务的军队,沿长城驻守,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特别是匈奴骑马军团的南侵。北部军的第一任统帅是蒙恬,第二任统帅是王离,总部设在上郡肤施县(今陕西榆林一带)。北部军数量最高时号称有三十万人。
关于北部军,史书的记载比较明确。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统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匈奴在河套地区的肥美牧地,设置九原郡,移民屯田,修筑长城要塞,建立了帝国北部边境最大的军事基地,常年驻重兵。北部军不仅直接面对匈奴的数十万骑马兵团,也是关中地区的北部屏障,重要性非同一般,军队的统帅蒙恬为内史,即兼任首都地区的行政长官,监军是皇太子扶苏。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李斯、赵高、胡亥伪造诏书送抵肤施,扶苏和蒙恬先后自杀,北部军改由副将王离统领,王离的副将是苏角和涉间。
秦末之乱爆发,北部军奉命内调参与平叛[4]。在王离的统领下,北部军主力渡过黄河,进入雁门太原地区,负责平定赵国和燕国地区的叛乱。北部军控制了雁门太原地区后,封锁井陉口,策反赵国大将李良,颠覆了武臣的赵国政权,进入华北平原,攻击在齐国支援下重建的赵歇赵国。这一段时期,北部军的主要交战对手是齐赵联军,主要战场是河北地区,数量有十余万人。二世二年九月,北部军一部秘密南渡黄河,与退守濮阳的章邯军会合,一举击溃围城的楚军,杀死了楚军大将项梁,取得了平叛战争中的重大胜利[5]。
濮阳大胜后,北部军乘胜攻战,将齐赵联军和赵王君臣围困在巨鹿,章邯也统领中部军主力渡河北上支援,拉开了巨鹿之战的序幕。不久,项羽统领楚军主力渡河北上,切断王离军和章邯军的连接,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在巨鹿城下大败秦军,大将王离被俘,副将苏角战死,另一位副将涉间烧身自杀,北部军全军覆没。
(三)中部军
中部军是秦政府在秦末之乱中新组建的军团,数量在二十余万左右,主帅是章邯,知名的重要将领有司马欣和董翳。
二世元年八月,陈胜部将周文攻入关中,秦都咸阳告急。京师军在戏水击败楚军稳住阵脚后,秦政府任命少府章邯为大将,征集关中地区的兵员,释放骊山刑徒,紧急组建中部军。不久,中部军击溃周文军,出关乘胜东进,逐一消灭陈胜军主力,攻克张楚首都陈县。平定了张楚以后,中部军进入魏国地区,攻克魏国首都临济,平定了魏国地区的叛乱。进而再接再厉,击败增援魏国的齐军和楚军,杀死齐王田儋。几经胜败反复之后,与北部军联手在濮阳作战,击溃项氏楚军主力,杀死了项梁。
消灭了黄河南岸各地的叛乱军主力后,中部军主力渡过黄河,攻占了赵国首都邯郸。然后,一面沿黄河设防,一面修筑甬道为围困巨鹿的王离军运粮,准备围点打援,在巨鹿一带聚歼六国援军。巨鹿大战,北部军全军覆没,章邯统领中部军退守河内安阳。二世三年七月,内外交困的章邯统领二十万中部军投降项羽。次年十一月,投降的秦军在即将进入关中的时候,军心不稳,遭到项羽所统领的联军突然袭击,被坑杀于新安。至此,中部军全军覆没[6]。
秦帝国的建立,靠的是秦军多年连续不断的征战胜利。与此相应,秦帝国的灭亡,也因为秦军主力逐一从战场上消失。南部军独立,北部军被歼灭,中部军投降以后,秦帝国灭亡的命运已经决定,二世三年八月,秦宣布放弃皇帝称号,恢复秦王的名号。秦的这项决定有两重意义,一是宣布秦帝国解体,二是希望秦国与六国并存。这个时候的秦国政府,最大的希望就是维持旧秦王国的存在,而支撑这个希望的物质力量,一是旧秦国的本土——关中地区——还在秦政府的手中,二是最后一支秦军主力部队——驻守首都地区的京师军——还完好无损。
京师军的去向,将决定秦国的命运。
三 秦军成为汉军主力
秦帝国的京师地区,行政上称为内史。秦的内史地区,大致东以函谷关为界,西到散关,北到萧关,南到武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是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