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第54章


秦始皇逢盗兰池。
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十四岁。
秦始皇第四次巡游。秦将蒙恬伐匈奴。
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
十五岁。
秦将任嚣攻占南越。秦将蒙恬渡河筑长城。
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十六岁。母死,葬高敞地?
发五十万军民戍岭南。焚书。
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
十七岁,傅。游荡乡里,从人寄食,受南昌亭长妻之辱?
修直道。筹建阿房宫。处罚方士。
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
十八岁。垂钓,受漂母之食?
迁三万户至北河、榆中。
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十九岁。受胯下之辱?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七月,秦始皇死于沙丘。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二十岁。在淮阴静观时局之变。
二世巡游天下。陈胜、吴广起兵于大泽乡,各地响应,六国复国。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
二十一岁。加入渡江北上的项梁军。
二世杀李斯,赵高为丞相。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
二十二岁。为郎中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
赵高杀二世,秦撤除帝号。
前206年·汉元年
二十三岁。随项羽入关中。失望脱离楚国,随刘邦进入汉中。为连敖、治粟都尉,拜为大将,统领汉军出汉中攻克关中。围章邯于废丘。
秦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割天下为十九国。
前205年·汉二年
二十四岁。之荥阳援救刘邦败军,破楚军于京索之间。领军开辟北方战场,攻克魏国、代国。
刘邦军彭城大败,退守荥阳。
前204年·汉三年
二十五岁。背水之战,攻克赵国。迫使燕国归属。
刘邦与项羽拉锯对峙于洛阳—荥阳地区。
前203年·汉四年
二十六岁。破齐,大败齐楚联军,封齐王。拒绝武涉和蒯通三分天下的提议。
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广武涧。
前202年·高帝五年
二十七岁。领齐军援救刘邦,败楚军于陈。垓下之战,统领联军大败项羽。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都下邳。
刘邦即皇帝位。
前201年·高帝六年
二十八岁。之陈朝见刘邦,以谋反罪被拘捕带回洛阳,后赦免为淮阴侯,软禁于长安。
封子刘肥为齐王,封从兄子刘贾为荆王,封兄刘喜为代王,封弟刘交为楚王。
前200年·高帝七年
二十九岁。软禁于长安。
刘邦领军攻韩王韩信,被匈奴围困于平城。代王刘喜废为侯,封子刘如意为代王。
前199年·高帝八年
三十岁。软禁于长安。
汉与匈奴和亲。
前198年·高帝九年
三十一岁。软禁于长安。
废赵王张敖。徙代王刘如意为赵王。
前197年·高帝十年
三十二岁。软禁于长安。
代相国陈豨反。
前196年·高帝十一年
三十三岁。以谋反罪被杀,夷三族。
封子刘恒为代王。以谋反罪杀梁王彭越,夷三族。封子刘恢为梁王。封子刘友为淮阳王。封赵佗为南越王。淮南王英布反,兵败死。封子刘长为淮南王。封兄子刘濞为吴王。燕王卢绾逃入匈奴,封子刘健为燕王。
————————————————————
[1] 关于韩信的生年,史书没有记载。张大可、徐日辉著《张良萧何韩信评传》,结合史事和民间传说推断韩信生年为前228年,今从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汉与楚战,败于彭城。太公间走,见获于楚。项羽常置军中以为质。汉王遣辩士陆贾说项羽请之,不听。后遣侯公,羽许之,遂归太公。侯公之辩,过陆生矣。而史阙其所以说羽之辞,遂探其事情以补之,作《代侯公说项羽辞》。
汉王四年,遣辩士陆贾东说项王,请还太公。项羽弗听,贾还。汉王不怿者累日。左右计无所出。侯公在军中,而未知名,乃趋进而言曰:“秦为无道,荼毒天下,戮人之父,刑人之子,如刈草菅。大王奋不顾身,建大义,除残贼,为万民请命。今秦氏已诛,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家,皆得保完以相守也,其庆大矣。宜与太公享万岁无穷之欢。不幸太公拘于强仇,以重大王夙夜之忧。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大王诸臣,未有输忠出奇,以还太公之属车,蹈义死节,以折项羽之狼心者,臣恐天下有以议汉为无人矣,此臣等之罪也。臣愿先即辱国之诛。”汉王嘻曰:“吾惟不孝不武,而太公暴露拘辱于楚者,三年矣。吾重念天下大计,未获即死之,此吾所以早夜痛心疾首东向而不忘也。顾为之奈何?”侯公曰:“臣虽不敏,愿大王假臣革车一乘,骑卒十人,臣朝驰至楚壁,而暮与太公骖乘而归,可乎?”汉王慢骂曰:“腐儒,何言之易也。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若何言之易也!”
侯公曰:“待人以必能者,不能,则丧气。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则挫心。大王前日之遣贾也,恃之为必能之人,望之有必集之事。今贾乃困辱而归,是大王气丧而心挫也,宜有以深鄙臣也。且大王一失任于陆贾,乃遂惩艾以为无足使令者,是大王示太公之无还期,待天下为无士也。”汉王曰:“吾岂忘亲者耶,顾若岂足以办此?且项王阴忮不仁,徒触其锋,与之俱靡耳。”侯公曰:“昔赵平原君苦秦之侵,欲结楚从也,求其可与从适楚者二十人。盖择于门下也,食客数千,得十九焉,其一人无得也,最下客毛遂请行。平原君不择而与之俱,卒至强楚,廷叱其王,而定从于立谈之间者,毛遂功也。日者,赵王武臣见获于燕,以其臣陈馀、张耳之贤,择人请王,往者十辈,无一返者。终于养卒请行,朝炊未终,乃与赵王同载而归。此大王之所知者。臣乃今日愿为大王之毛遂、养卒,大王何慊不辱平原、馀、耳之听哉。”汉王曰:“善。”即饬车十乘,骑卒百人,以遣侯公。
侯公至楚,晨扣军门,谒项王曰:“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窃庆大王获所以胜于汉者。前日汉王遣使请之,而大王不与,至将烹焉,臣窃吊大王似不恤楚矣。”项王瞋目大怒,叱侯公曰:“若自荐死,乃欲为而主行说以侥幸也。且吾亲与人角,而获其父,固将甘心焉。今乃言无恤者,何也?”侯公曰:“臣以区区之身,备汉之使,而有谒于大王,故大王以臣为汉游说而忘忠楚也。大王试幸听之。使其言有可用,则楚汉之大利,两君之至欢,岂臣之私幸也。使其言无可用,则臣徐蹈鼎镬,以从太公之烹,盖未晚也。”
项王曰:“太公之不得归必矣,若将何言?”侯公曰:“夫汉王失职,怏怏而西,因思归之士,收豪杰之伍,举梁汉之师,下巴蜀之粟,并三秦,定齐魏,日引而东,以与大王决一旦之命,大王视其志,固将一天下,朝诸侯,建七庙,定大号,为万世基业耶?抑将区区徇匹夫之节,为曾参之孝而已者耶?且连兵带垒,与楚百战以决雌雄,乃有天下三分之二,大王军覆将死,自救不暇,凡所以运奇决胜为大王之勍敌者,在汉王与诸将了事耶?抑太公实为之也耶?虽庸人孺子固知之。然则太公,独一亡似人耳,不足为楚、汉之轻重。大王幸虏获之,而祸福实系焉,视其用之如何耳。得所以用而用之者强,失所以用而用之者亡。茍为失其所用,未若不获之为善也。大王所以久拘而不归者,固以要之。要之诚是也。且要而能致之,则权在我。要而不能致,则权在人。权之所在,以战必克。则要者,名也;归者,实也。大王苟不得志于名,当速收效于实,无为两失而自遗其患。是以臣窃为大王慎惜此举也。大王固尝置之俎上而命之矣,彼报之曰:‘必欲烹之,愿分羹焉。’且父子相爱之情,岂相远哉。方汉王窘于彭城,二子同载,推堕捐之,弗顾也,安知其视父不与子同也。太公之囚楚者,三年矣,彼诚笃于爱父,固将捐兵解甲,膝行顿颡楚之辕门,为之请一旦之命,今励士方力,督战方急,无一日而忘与楚从事,此其志在天下,无以亲为也。大王今不归之,以收其实,将久留之,以执其名,故曰似不恤楚也。”
项王怒气少息,徐曰:“顾吾所仇者汉王尔,其父何与耶?且汉王亲以其身投吾掌握者,数矣,我常易而释之,今乃曰东向必欲亡楚而后已,故吾深仇之,欲菹醢其父,聊快于一时,况与之归耶?”侯公曰:“辱大王幸赐听臣,臣请言其不可者。夫首建大义诛暴秦者,惟楚。世为贤明显名于天下者,惟楚。天下豪杰乐从而争赴者,惟楚。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所向摧靡,莫如大王。兵强将武,百战百胜,莫如大王。诸侯畏慑,惟所号令,莫如大王。割地据国,连城数十,莫如大王。大王持此数者以令天下,朝诸侯,建大号,何待于今。然而为之八年,智穷兵败,土疆日蹙,反为汉雌。大王尝自知其所以失乎?”项王曰:“吾诚每不自知,如公言焉,公试论吾所以失者。”侯公曰:“大王知夫博者事乎?夫财均则气均,气均则敌偶,然后胜负之势,决于一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