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生活笔记 医生的一天

第15章


有人问及胆囊用处不大,又容易产生结石,为何不预防性切掉它。对这一愚蠢的问题,郎老师不屑回答,但他反问我们同学,胆囊切除术中最要注意避免的并发症是什么?我抢答道“胆总管损伤”。他赞赏地朝我笑笑。我很得意回答出了他讲课的内容。那时,我多盼望在暑假回家的火车上碰上个胆绞痛的,或临产的,我可以在听到广播后,应声而起,抢救病人,像电影中一样,赢得掌声。 
  转眼,实习结束了,我给内、外、妇、儿科的老师都留下了好印象,数个科室都想留我,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普外科,跟随了郎教授,只因为他欣赏我最早。 
  外科手术是一种艺术,同样的手术刀下,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人单刀直入,切病灶如探囊取物,有的人则迂回作战,拖泥带水。手术室的护士常常看到上台的排班,即可根据主刀医生判断是否可以按时下台,吃上中饭。郎教授是前一种。 
  作为年轻的住院医生,每天都盼望能有可手术的病人收到自己管的病床上。一天,一个体重90公斤,年近50岁的女病人被收到我的病床上。我仔细查阅了她的病史,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已有数年,B超显示“胆囊炎、胆石症”。我背诵着“3F”的诊断要点“女性、肥胖、40岁”,她的情况与教科书上描述的几乎一样。太棒了,我可以按“胆囊切除术”的思路准备了。通过问诊得知,她是老知青,父亲是老八路,她现在经营一个水果摊,她邀请我手术后到她的摊上,给我最新鲜的水果。 
  术前准备顺利。手术前一天,她的全家人都来到 
  医院,我将准备好的格式化的《手术知情同意书》放在他们面前,逐条念给他们听:“麻醉意外、术后感染、胆总管损伤……”老父亲特地问我胆总管损伤的涵义,我告诉他,肝脏产生胆汁后,通过胆总管排到胆囊储存,进食后,胆囊将胆汁排到肠道帮助消化,有的病人解剖变异,手术切除胆囊时不可避免地伤及胆总管。他问到后果,我答道,需要修补或吻合,插一个“T”形管子,挂至少半年瓶子。老人紧锁着眉头,颤抖而坚定地在病人家属的位置签上了名字。 
  早晨,我同卫生员一起将病人挪上手术室的推车,插好了胃管的病人不安地望着推车旁的我及走廊的 
  天花板,无助地进入了手术室。 
  麻醉效果很好,我和进修医生切开病人的腹壁,暴露好上腹的器官,初步探查没有肿瘤,胆囊内有多发性结石。郎教授此刻洗手上台,我向他简单作了汇报。郎教授检查了手术野情况,像大学三年级时一样,表扬了我。 
  胆囊已暴露,郎教授用血管钳提起胆囊底,我用电刀将胆囊从肝脏的胆囊床小心地分离开。到了胆囊颈,或许是我太慢了,郎教授随口说了一句“你怕她痛啊”,用一把直角钳穿过组织,套起了一个管状物。我不自主地嘟囔“不会是胆总管吧”。郎教授命令我下剪子,“剪”,他用血管钳敲了一下我的组织剪,这是不耐烦的信号。我犹豫,但还是剪断了钳子间的组织。下一步就是切除胆囊,但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拎起的胆囊连着近端的胆总管——胆总管被切断了。郎教授哀叹一声,几乎瘫了,护士忙搬来凳子,让大汗淋漓的教授坐下。 
  “怎么搞的,你为什么不看清楚就剪?”他懊恼地埋怨我。在手术台上是不能争辩的,我理解他,快六十岁了,一世英名。何况现在的医患关系又不正常。“知情同意书签字了吗?我看看。”他清醒了一下问道。护士拿过展开的病历,他舒了一口气:“叫钟主任。” 
  钟主任德高望重,素有清道夫之誉,虽已退休,但在此种紧急时刻常被唤来。我利用此间隙沿胆囊管向下分看个究竟,真像教科书上画的一样,胆管与胆总管并行了3厘米。“解剖变异!”我脱口喊道。郎教授从凳子上蹦起来,仔细地看了一遍,舒了口气。 
  钟主任到了,听完对解剖变异的反复解释,他查看了手术野,像有经验的NBA教练,重新组织了进攻。胆切掉了,胆总管断端被拉近,从远端套入“T”形管作支撑,端端吻合。从手术角度看这一补救无懈可击。临出手术室,郎教授叮嘱我“要强调解剖变异”。 
  我抱着病历,陪着卫生员推着病人向外走,焦急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家属拥了上来,超长的手术时间,已让他们意识到不祥的信号。“医生,顺利吗?”我回答病人没有危险,但手术较复杂。我让他们在办公室等我。 
  已是下午5点了,虽然一天未吃饭,但一点无饿意,还有点反胃。办公室内已有七八个家属,我尽量避开他们的目光,盯着病历,尽管我还未写手术记录。我指着知情同意书中的那一条,告诉他们解剖变异,不幸的事发生了,钟主任上台做了个完美的补救。母亲老泪下流,叹息着女儿的命苦。老母亲向我复述着,女儿十几岁就下乡插队,回城后工作时间不长就因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又因病痛离婚。老父亲打断了老伴的哭泣,说道:“哭什么哭,人不是好好的吗?人家医生一天还没吃饭呢。”老父亲转向我说:“你们辛苦了,转告郎教授,别着急。”我呆了,本准备挨家属围攻的。老人起身用颤抖的手拉起我,说:“快去吃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望着这位老八路,眼泪在眼中打转。 
  在电话的那一端,郎教授也惊呆了,他再也没让我强调解剖变异,我们讨论起下一步如何让病人尽快恢复的治疗方案。 
  病人下地走路了,同病房的病人都陆续拔掉了“T”形管,只有她,还每天提着连接管子的瓶子,在病房里走动着。我加倍精心地为她治疗,呵护着那根救命的管子。郎教授从此委靡,有的医生护士在他背后指指戳戳。病人的老父亲又来了,他拍着同龄的郎教授:“兄弟,人人都有走麦城的时候,放下包袱,需要我们做什么?” 
  郎教授每天亲自同我一起护理那根管子,没有感染,非常通畅。半年后,我们一起将管子夹住,九个月后,拔掉管子。一年后,病人和老人抬来一大筐苹果和一面“遇险不惊,救死扶伤”的锦旗。她兴奋地告诉我,是我和郎教授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的胆绞痛消失了,可以天天设摊,并扩大了生意。由于生意好,离她而去的丈夫也回来帮忙了。 
  我不知所措,又一次热泪盈眶。 
  病人及其家属的宽容和理解给了我们第二次职业生命,让我们几位医生从消沉中解脱出来。 
  你们是我的天使。     
  第五辑 医生的一天   
  住院总医师的一天   
  ◆irheuma 
  http://chenzhu.91sqs.com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五。我头天晚上忙到凌晨1点才睡,早晨7点半了才很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不过一想到明天就是周六,终于有半天时间可以休息了,心情顿时好了很多。早会后照例跟随主任查房,然后处理医嘱,安排床位上的各种穿刺检查,上午的时间就这样飞快地过去了。下午有两个预约好的门诊病人要来做唇腺活检,所以中午吃完饭就赶紧躺到值班房的床上了。 
  下午做完唇腺活检回到病房,看到护士站的黑板上又挂了两张会诊单。可能因为快到年底的原因吧,最近全院几乎每个科室的病房都爆满,这半个月我也每天都能收到会诊单,最多的一天竟然有五个。“还是去会诊吧,这样晚上就不用出去,可以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看看书了。”我心里这样想。 
  晚上吃完饭回到病房和二线班交完班,得知下午病房来了四个新病人,走廊里已经加了六张床。和往常一样我向一线值班医生问了一下:“病房巡视过了吗?新病人有没有需要处理的?”那天晚上是一个轮转医生值班,他说:“都还好,有一个新病人是前几天刚刚才出院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Felty综合征,这次又出现了明显的关节痛,门诊查了血常规,白细胞7000。”我看了一眼病历,很快想起来了。这个病人虽然我没有直接管过,但印象还是很深的,上次住院期间就是反复粒缺,多种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效果都不好,后来普外科和血液科会诊建议患者切脾,但家属不同意,出院的时候白细胞仍只有1000。我来到病人床头看了一眼,立即感觉不对劲,咦?怎么皮肤巩膜这么黄,精神状态也欠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诉全身疼痛。呀,这个病人比较重,我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有什么感染呢?病人家属告诉我:她前两天耳朵流脓,在乡下诊所吊了水,也没什么好转,今天感觉精神不好,老说全身关节痛,还有点发烧。我马上喊来值班医生:“这个病人以前白细胞从来没超过1000,今天在门诊查是7000,而且现在明显黄疸,前两天有外耳道流脓史,可能合并败血症了,赶紧查血培养、肝功能、凝血相,晚上就开始抗感染治疗。”交待完毕后,我回到值班室。刚坐下没五分钟,病人家属就神色慌张地跑过来:“陈医生,我妈上完厕所回来怎么没反应了,你快来看看。”我立即飞奔过去,发现病人神志已经丧失,听诊心音也消失了,立即心肺复苏抢救,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反复推注。抢救持续了半小时,可始终无奇迹发生,家属也同意放弃了。 
  睡下来时已经夜里11点半了,忙碌的一天结束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