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238章


曾经跟他沾光的哥哥姜晦这回也跟着倒霉,吏部侍郎做不了了,被贬出长安出任春州(广东阳春市)司马。
他的其他亲友,有的被贬,有的被杀,家族的上空,一片漆黑。
姜皎最终没能迈过这次麦城,在去往钦州的路上,四十九岁的他悲愤而死。
如果姜皎还有来生,一定要记住一个真理:领导的秘密,知道的越少越好!第一次废后就这样无疾而终,王皇后迎来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刚喘息一会儿,无边的压力又扑面而来,因为现实没有任何改变,她依然无子,而武惠妃依然很红。
严格说来,此时的王皇后是有儿子的,不过不是亲生的,而是认养的。
王皇后认养的儿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登基称帝的唐肃宗李亨。
李亨的生母是杨妃,也是比较受宠的一个妃子,然而在李亨出生之后,也遭遇了与武惠妃一样的难题:孩子不好养。
李隆基找人给李亨相了面,认为他如果再跟着自己的生母,恐怕不太好养活,于是便改由王皇后抚养。
膝下无子的王皇后很疼爱李亨,她把他视如己出,关爱有加。
然而,李亨的出现并没有改变王皇后的处境,她依然尴尬,依然生活在武惠妃的阴影之中。
败局已定,除非她能创造奇迹,生一个儿子出来。
王皇后的眼红了,她想儿子快想疯了。
当一个女人想儿子快想疯的时候,做事也就不计后果了。
这时,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掺和进来,极其没有智商地掺和了进来。
他帮的是忙,不过是倒忙。
王守一给王皇后引荐了一个和尚,和尚的名字叫明悟,据称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有特异功能。
明悟先给王皇后普及了一下天文常识,教她认识了南斗星和北斗星,然后反复叮嘱,一定要按他教授的方法参拜这两颗星星。
接着,明悟又拿出了一块霹雳木。
所谓霹雳木,就是被雷劈过的木头,据说这样的木头有灵气,有法力。
明悟将霹雳木一分为二,每片都写上了天、地、李隆基,然后郑重地把这两片木头交给了王皇后。
明悟对王皇后说:只要佩戴上这两块木头,同时念我教给你的口诀,你就一定能生儿子。
口诀很简单:后有子,与则天比。
意思是,佩戴这个之后就一定会有儿子,跟武则天一样。
智商正常的人一般不会相信这个口诀,而王皇后却信了,因为她想儿子想疯了,智商也就不正常了。
不知不觉中,王皇后已经掉进了陷阱,而这个陷阱却是她和她的双胞胎哥哥一起挖的。
世间的秘密就跟女人怀孕一样,起初时不声不响,发展到最后,连卖菜大妈都知道了。
很快,王皇后的秘密就不算什么秘密了。
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连神仙也保不住她了,因为她踩了历代皇帝最忌讳的高压线:巫蛊、占卜。
开元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王皇后与李隆基的夫妻缘分到了尽头,皇后做不成了,被贬为庶人,等待她的只有冷宫残月。
双胞胎哥哥王守一也栽了进去,他不但没能帮成自己的妹妹,反而把妹妹推进了无法自拔的漩涡,而他一生的富贵也到头了,由太子太保被贬为潭州别驾。
潭州会是王守一的终点吗?做梦吧!他的终点在九泉。
就在去潭州的路上,李隆基派使节追上了王守一,传达了他的进一步指示:赐死。
皇帝就是这样,捧你时可以把你捧上九天,摔你时可以把你摔到九泉。
王皇后兄妹俩就这样倒了,跟他们一起倒的,还有一个原本算盘打得很精的人——张嘉贞。
两年前,张嘉贞一举两得,既卖了王守一面子,又迎合了李隆基的心思,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噼里啪啦。
两年后,张嘉贞两眼发黑,他被指控与王守一交结,这下户部尚书(他由宰相被贬为幽州刺史,又由幽州刺史做回户部尚书)也做不成了,直接被贬出了长安,出任台州刺史。
这就是投机的代价。
咫尺天涯被废的王皇后从此进入冷宫的岁月,从这时起,她的心已经死了。
一个人如果心都死了,活着也就没有意义了。
三个月后,王皇后郁郁而终。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皇后该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如果让她重新选择的话,她是宁愿当一辈子平平淡淡的临淄郡王妃呢,还是愿意当一个大起大落的王皇后呢?这个问题,或许适合每一个望夫成龙的女人。
在王皇后之后,武惠妃的日子越来越好。
开元十四年四月,武惠妃迎来了关键时刻:李隆基计划将她册立为皇后。
事有巧合,开元十四年四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张说罢相。
原本两件事并无交集,然而却莫名其妙的纠缠到一起,成了一个死结。
李隆基没有想到,立后比废后更费劲,当初废后时压力重重,现在重新立后,压力依然不减。
反对武惠妃立后的呼声很高,御史潘好礼是其中最起劲的一个。
他给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礼》曰:父母仇,不共天。
《春秋》曰:儿子不为父母复仇,就不配当父母的儿子。
陛下今天想立武氏为皇后,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况且武惠妃的堂叔武三思、武承嗣都是干乱纲常的奸臣,天下人共同厌恶。
平常百姓娶妻还讲究家庭背景,更何况天子。
再者齐桓公曾经说过:不能把妾当做妻。
妾就是妾,妻就是妻,即使妻的位置空缺,妾也不能递补,因为尊卑嫡庶已分。
如今外界都在盛传,册立武惠妃是前任宰相张说的主意,说张说想凭借此功复相,谣传未必可信,但陛下不要给人口实。
更何况如今太子李瑛并非武惠妃亲生,而武惠妃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武惠妃成为皇后,太子的储位就岌岌可危。
看完奏疏,李隆基长叹一声,本以为将武惠妃送上皇后之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想到,阻力还是如此之大。
看来,武惠妃的家庭背景成了她的负担,一旦立她为后,就很难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了。
难啊,难。
思考良久之后,李隆基放弃了将武惠妃立为皇后的想法,不过武惠妃却从此享受起了皇后的待遇,一切生活标准全都是皇后级别,在李隆基的后宫中,她是没有职称的皇后。
换作一般人,到这个时候也该知足了,然而武惠妃的欲望已经被勾起来了——母仪天下是她的梦想,她不想走了九十九步,却卡在了最后一步上。
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娘家的背景的拖累,注定她今生与皇后无缘。
武惠妃退而求其次,不再纠缠于皇后的名头,而是将精力转移到了自己的儿子李瑁身上——如果能把李瑁扶上太子之位,那么日后的自己不也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吗?为了这个梦想,武惠妃开始努力,这一努力就是十一年。
一度,她几乎接近了成功。
但,咫尺天涯。
第十二章 出现空缺
看守内阁清廉宰相开元十四年四月,红极一时的张说罢相,宰相之位再次出现空缺。
原本在武惠妃立后的问题上,坊间传闻张说卷入其中,然而传闻只是传闻,张说是否真的趟了浑水,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武惠妃最终没能当上皇后,传闻想借此复位的张说也没能重返宰相之位,于是两位新宰相登上了前台。
开元十四年四月九日,李隆基任命户部侍郎李元纮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一位新宰相产生。
五个月后,李隆基任命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杜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另一个新宰相人选确定。
至此,三位宰相——源乾曜、李元纮、杜暹各就各位,这就是新一届的宰相班子。
前面说过姚崇管不好身边的子女,张说喜欢收受贿赂,在个人小节方面,两位著名宰相都有污点,同他们相比,李元纮和杜暹在个人品行方面都堪称道德模范。
李元纮祖上原本不姓李,而姓丙,到他曾祖那一代,前半生姓丙,后半生姓李。
李元纮的曾祖叫丙粲,隋朝大业年间担任屯卫大将军。
大业末年,民变四起,隋炀帝杨广便派丙粲到长安以西地区平叛。
丙粲不辱使命,将长安以西二十四个郡一一安抚了下来,不过这时李渊已经攻进了长安城。
审时度势之后,丙粲举二十四郡向李渊归顺。
李渊大喜过望,便赐丙粲姓李,从此丙粲一脉就不再姓丙了。
到李元纮这一代,已经是改姓后的第四代了。
他们的前三代都在李唐王朝为官,李元纮的父亲还出任过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其能力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
不过李元纮并没有借父亲的光,他的成绩是靠自己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这一过程不仅艰难,而且凶险,因为他一直在跟豪门大户斗争。
李元纮的成名之作,是一桩轰动一时的民事纠纷案。
公元706年,李元纮担任雍州司户。
在任上,他遇到了一个难缠的民事纠纷案:太平公主和寺庙争碾硙。
碾硙,即当时的水磨,利用水流做为动力。
因为水磨有利可图,太平公主和寺庙互不相让,官司就打到了雍州府,司户李元纮成为官司的主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