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241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这句话要应验了。
王君趠开始报复,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四个酋长进行各种限制,总之是想法设法找茬,让他们坐立不安。
眼看王君趠故意找茬,四个酋长知道这个死结已经解不开了,只能跳过他直接向李隆基告状。
与此同时,王君趠也上了一道奏疏:四个部落难以管理,并且私下有反叛的阴谋。
一边是告状,一边是奏疏,一时间李隆基也分辨不清,便派宦官前往河西调查。
接待宦官的是王君趠,这个优势注定他要赢了。
经过调查,四部落告状不实,王君趠所言极是。
李隆基相信了。
不久,李隆基下诏,做出了如下批示:瀚海大都督回纥酋长药罗葛承宗流放瀼州(广西上思县);浑部落酋长大德流放吉州(江西省吉安县);贺兰都督契苾部落酋长承明流放藤州(广西藤县);卢山都督思结部落酋长归国流放琼州(海南定安县);这就是四位酋长告状的代价。
看到这个结果,王君趠有一种复仇的快感,也正是这种快感,让他兴奋之余放松了警惕。
开元十五年闰九月,王君趠带领几十名骑兵轻装出发,去执行一个特殊任务。
在这之前,王君趠得到消息:吐蕃使节将在肃州(甘肃酒泉)过境,前往东突厥汗国。
王君趠决定设伏,让吐蕃使节有来无回。
在肃州,他果然等到了吐蕃出使东突厥的使节。
一个伏击,吐蕃使节团全军覆灭。
此时的王君趠并没有意识到,有来无回的名单里不仅仅是东突厥使节,还包括自己。
回军路上,一行人走到甘州南巩笔驿(甘肃张掖西南)时,伏兵四起。
领头的叫药罗葛护输,乃回纥酋长药罗葛承宗的侄子,他早就探听到王君趠的行踪,已经在这里等待多时了。
王君趠意识到遇到了苦主,求情是不行了,只能力战。
从早上一直激战到下午,王君趠的骑兵一个一个倒下,最后只剩下了王君趠一个人。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王君趠没有想到还得这么快。
包围圈越来越小,王君趠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之后,王君趠再也没能站起来。
复仇成功的药罗葛护输把王君趠的尸体拖到车上,然后架着马车准备往吐蕃境内跑。
跑到半道,唐军追了上来,药罗葛护输只好扔下王君趠的尸体,轻车逃亡。
王君趠这才落了个全尸,不至于死后继续受辱。
重建瓜州王君趠身死,朝野震动,由谁来顶替他的位置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李隆基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决定把萧嵩推上前台。
萧嵩,出身名门,贞观年间名臣萧瑀的曾侄孙。
萧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庸人自扰原创者陆象先的连襟,他俩娶的都是会稽人贺晦的女儿。
起初,萧嵩并不被人看好,跟他的连襟陆象先比,萧嵩差得有点远。
陆象先的父亲陆元方曾经当过宰相,而萧嵩的父亲则名不见经传。
在《旧唐书》里,甚至没有提到他的父亲,很可能连个官都不是。
当陆象先当上洛阳县尉时,萧嵩还没有走上仕途。
两相对比,萧嵩完全处于下风。
不过也有对萧嵩青眼有加的人,这个人自称有相面之术。
在看过陆象先和萧嵩的面相后,他对陆象先说: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
当时的人都不信。
十年之内,陆象先果然当上宰相,预言验证了一半。
开元十五年,萧嵩被李隆基推上前台,到了验证另一半预言的时候了。
临危受命,萧嵩被紧急从朔方节度使调任河西节度使,他必须在短时间内收拾王君趠留下的残局。
经萧嵩引荐,两个日后在唐朝历史上大放光彩的人进入了他的帐下——牛仙客、张守珪。
牛仙客原本是鹑觚县(甘肃省灵台县)小吏,凭借自己的才干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西节度判官,是王君趠的心腹之一。
萧嵩之所以重用他,看重的是他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和了解。
牛仙客没有辜负萧嵩的信任,很快就协助他稳定了局势。
接下来要看张守珪的表现了,他的任务也很艰巨。
提起张守珪这个名字,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但一提安禄山,就几乎妇孺皆知了。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安禄山的伯乐,正是张守珪!当然,现在的张守珪还顾不上发掘安禄山,刚刚升任瓜州刺史的他,需要尽快把瓜州城重建起来,不然吐蕃人卷土重来就麻烦了。
怕什么,偏来什么。
吐蕃人说来就来了,而且来的时候,瓜州城的重建工作才刚刚开始,多数地方刚刚支起了模板。
形势顿时紧张了起来。
城中的人虽然集合了起来,然而拿着武器,却都面面相觑:敌强我弱,拿鸡蛋跟石头玩儿命吗?张守珪一看大家的忧虑和士气,顿知不妙,便对众人说道:敌众我寡,而且又是在饱经疮痍之后,与吐蕃人斗,不能硬碰硬,只能智取。
随即,他命人在没被破坏的城楼上摆上宴席,做出饮酒作乐的样子,这一下就镇住了吐蕃人。
那时的吐蕃人,文明进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根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叫空城计的把戏。
看到张守珪饮酒作乐,他们便真的以为城里有了防范,徘徊了一会儿后,便往后退去了。
做贼的,心都虚。
这时,张守珪抓住机会,在其背后一阵猛攻,吐蕃人逃得更快了,这一出空城计大获成功。
顺便说一句,张守珪的空城计是真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却是假的——假如诸葛亮真的摆起了空城计,只需要一个探马,司马懿就能将这点伎俩彻底揭穿。
用计赶走吐蕃军队后,张守珪开始重建瓜州城。
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瓜州城很快就修复了。
在此之后,张守珪又把之前四散逃难的百姓找了回来,让他们重新开始在瓜州的生活。
经过他的努力,瓜州城终于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由此,张守珪也入了李隆基的法眼,他所在的瓜州也被破格升级为都督府,而张守珪则顺理成章地由瓜州刺史升任为了瓜州都督。
瓜州重建成功,河西的秩序恢复如初,这时河西节度使萧嵩又将目光投向了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他想在这个人身上做点文章。
萧嵩知道,悉诺逻恭禄乃吐蕃的第一名将,此人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如果这个人长期存在的话,必定是自己的强劲对手。
为了河西的安宁,就一定要把这个人除掉,而且最好是借吐蕃人自己的手将其除掉。
萧嵩启动了自己的计谋——反间计。
不久,流言在吐蕃境内广为散播:将军悉诺逻恭禄与唐朝勾结,将要在国内作乱。
流言的主角是悉诺逻恭禄,出品人则是萧嵩。
不出萧嵩所料,吐蕃国王果然上当,相信了这一流言。
要命啊!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是因为吐蕃国王的智商不够,要怪只能怪悉诺逻恭禄的功劳太大了,大到连国王都感到恐惧的地步。
历来,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结局一般都很惨。
悉诺逻恭禄没能躲过流言的中伤,他被信以为真的国王召见后,秘密诛杀。
从此,吐蕃军队的攻势开始减退,胜负的天平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
萧嵩拜相开元十六年,唐朝对吐蕃的战争节节胜利。
七月,吐蕃卷土重来,第一站选择了他们曾经取得大胜的瓜州。
吐蕃人没有想到,仅仅一年之后,瓜州就已经今非昔比。
在那里,吐蕃人非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张守珪打得满地找牙,最后狼狈逃窜。
紧接着,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也出动了,在青海湖南又给吐蕃军队一通痛击。
吐蕃士兵死伤惨重,牲畜被俘更是不计其数。
连续两次重大失利,并没有让吐蕃人吸取教训,很快他们又来了,双方在祁连城(甘肃省民乐县)遭遇。
严格说来,这是一场不十分公平的战争。
萧嵩的部队在祁连城上,居高临下。
吐蕃的军队在祁连城下,需要抬着头仰攻。
这还不算,萧嵩的部队整整四千人,而且清一色配有强弓。
强弓部队在祁连城上张开弓弦,一声号令,箭如雨下。
从上午八时,一直厮杀到傍晚,吐蕃军队头顶的箭雨一直下个不停。
只要不是少林寺铜人,没人受得了这个。
挺到最后,吐蕃军队顶不住了,一员大将被生擒,剩余士兵则作鸟兽散,逃入附近的山中。
这一夜,吐蕃士兵的哭声,震动了山野。
连续三场大胜的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兴奋到了极点: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胜,比当年王君趠还要大的大胜,一定要重赏。
李隆基这次毫不含糊,出手十分阔绰:封萧嵩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如此一来,萧嵩就凭借战功成了宰相,当年的神秘预言已经实现了一多半。
与萧嵩的节节攀升相反,同为宰相的李元纮和杜暹却一直在走下坡路。
这两个道德层面的好人确实不具备宰相之才,在他们任宰相的几年里,无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积累了不少疲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