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312章


众所周知,唐朝中后期,宦官势力扶摇直上,不仅干预朝政,而且掌管禁军,实力大到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如果追查宦官掌握禁军的源头,始作俑者还是李亨,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则是李辅国。
李辅国在担任诸多官职的同时,还受李亨委托掌管北衙禁军,为了让李辅国工作方便,李亨特意给李辅国在宫中解决了一套住房。
这还不算,原本皇帝的敕令要由中书省发出,现在改了,由李辅国签字后才能发出。至于宰相和百官,他们离皇帝越来越远,有时政府发生紧急事务,他们都需要向李辅国奏报,然后由李辅国向皇帝奏报,最后皇帝的旨意再由李辅国向宰相和百官转达。
朝廷格局一旦到了这个地步,李辅国想不红都难。
同当年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一样,人一红自然就会有人主动凑上来,宰相李揆就是其中一个。明明李揆出身崤山以东的名门望族,与李辅国的李姓八杆子打不着,而李揆却不这样认为,他直接以李辅国的子侄自居,一见面便干脆利落地喊道:“五爹!(李辅国在家中排行第五)”
眼看李揆如此投入血本,百官干着急没办法,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喊一声“五郎”。“五爹”也好,“五郎”也罢,只说明了一个事实,李辅国很红。不久,李辅国的红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帝李亨居然给他操办了一门亲事。
在开元天宝年间,高力士曾经迎娶了一个小吏的女儿,开了宦官正式娶妻的先河,如今,李亨更上一层楼,他给李辅国选的人家,比高力士岳父家的门第高得多。
李亨选的是前任吏部侍郎元希声的侄孙女。经过这次联姻,元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李辅国妻子的叔叔一举进入高官行列,而李辅国的岳父则升任梁州长史。谁说只有读书改变命运?
婚姻也能!
太上皇搬家
爆红的李辅国在长安城中肆意地享受着胜利果实,心情不是一般地好,多年媳妇熬成婆,换作谁都会兴奋不已。然而,兴奋的李辅国也有不兴奋的时候,那就是遇到高力士时,在高力士那里,李辅国从没有找到舒坦的感觉,因为高力士依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在别人看来,李辅国已经是炙手可热的红人,而在高力士眼中,他还是当年的李静忠,当年那个不招人待见、四十多岁才当上马童的小宦官,仅此而已!
什么李辅国?你以为你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你还是李静忠!
同所有暴发户一样,李辅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在他发迹之前那些轻视他的人的认可,只有在那些人面前挺直腰板,李辅国这些暴发户才能真正有扬眉吐气的感觉。遗憾的是,在高力士的面前,李辅国始终找不到。李辅国不甘心,他不相信自己在高力士面前找不回面子,无论如何,一定要在高力士面前找回丢失多年的面子,一定!李辅国仔细分析了自己和高力士,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高力士只不过是两条狗,一条跟着李亨,一条跟着李隆基。现在一条想盖过另一条,根本的办法就是从主人身上入手,只要把主人身上的文章做足,那么战胜那只叫做高力士的狗,问题不大。李辅国说干就干,他要在李隆基、李亨父子身上做文章,只要把李隆基这个太上皇打落下马,那么高力士还能猖狂几天?
换作别人,一般不敢在李隆基、李亨的父子关系上做文章,而李辅国不是一般人,他知道李隆基、李亨父子关系中的软肋,那就是互不信任,相互猜忌。
尽管李隆基已经将传国玉玺交给李亨,但李亨对李隆基的猜忌从没停止,毕竟自己这个皇帝是“先上车后买票”,万一哪一天太上皇拿出一份“密诏”,自己的“皇帝”头衔可能就过期了。
李亨对李隆基采用了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他在暗中对李隆基有所监视,一方面他在李隆基的面前将仁孝进行到底。最典型的例子是,每逢李隆基驾幸华清池,李亨都会迎来送往,而且每次亲自为父亲牵马一百步以上。
父子俩在相互猜忌中营造着“父慈子孝”的局面,李隆基住兴庆宫,李亨住大明宫,李亨经常通过两宫之间的夹道去看望李隆基,而李隆基偶尔也前往大明宫看望李亨,甚至有几次,父子俩在夹道中不期而遇。
对于李隆基的物质生活,李亨也非常照顾,他安排陈玄礼、高力士、王承恩、魏悦、玉真公主以及宫女如仙媛在李隆基左右侍奉,皇家梨园弟子也陪伴在李隆基身边。总体而言,李隆基在生活水准方面前后差别不大,如果说有差别,也就是少了一个杨贵妃。
回到长安以来,李亨便刻意保持着与父亲之间的微妙平衡,只是他的心中依然充满忌惮,他的忌惮让李辅国有了空子可钻。李辅国决定斗高力士之后,便开始着手收集李隆基的“劣迹”,不久,“劣迹”积累成册。劣迹一:李隆基经常登临靠近大街的长庆楼,长安百姓路过时会抬头仰望,并且高呼万岁;劣迹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剑南道一位奏事官经过楼下时给李隆基请安,李隆基居然把他叫上楼,然后让玉真公主和如仙媛做东,设宴款待;劣迹三: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将军郭英乂等人路过楼下,被李隆基邀请上楼参加宴席。不一而足。看完李隆基的斑斑“劣迹”,李辅国微微一笑:“太上皇,你该下马了。”随后的一天,李辅国看似不经意地提起了话头:“太上皇居住的兴庆宫靠近街市,与外人的联系太多了,而且陈玄礼、高力士这些人很可能对陛下不利,当初跟随陛下到灵武郡的六军功臣都为此担心不已,所以最好还是把太上皇从兴庆宫迁入禁宫中居住吧!”
李亨听完,没有表态。李辅国一看李亨的表情,他得出了结论:默许!李辅国知道,李亨不仅猜忌太上皇李隆基,而且猜忌陈玄礼、高力士那些跟随李隆基到蜀郡的功臣,他的不表态就是默许,自己可以在他的默许下把这些人一勺烩了。
李辅国很快迈出了第一步。原本在李隆基的兴庆宫,有三百匹良马,李辅国传李亨“旨意”:牵走二百九十匹,只留下十匹。史书上对李辅国这次行为,称之为“矫诏”,其实,如果不是李亨默许,借他一万个狗胆他也不敢!眼看二百九十匹良马被牵走,李隆基无奈地对高力士说:“我儿用李辅国这个狗东西,恐怕他的孝心无法坚持到底了。”公元七六〇年七月十九日,李辅国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让李隆基搬家。
这一天,李辅国先假传李亨旨意:恭请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李隆基不疑有他,饶有兴致地踏上了游玩之旅。好心情一直保持到睿武门,这时突然出现五百名神箭手挡住了去路,李隆基大吃一惊,险些从马背上摔了下去。李隆基定了定神,问道:“来者何人?”这时,李辅国率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赶了过来,就在马背上对李隆基奏报道:“皇帝认为兴庆宫潮湿狭窄,特意请太上皇回宫中居住!”李隆基一下明白了,这是要逼自己搬家!李隆基正不知所措,高力士大声怒喝道:“太上皇足足当了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你想干什么!你给我下马说话!”也怪了,李辅国在高力士面前就是硬气不起来,他灰溜溜地下了马,站到高力士面前。这是习惯的力量。看看周围,李辅国回过味来了,绝不能在高力士面前示弱。李辅国冲高力士恶狠狠地骂道:“老家伙,真不懂事!”然而,李辅国还是不敢把高力士怎么样,他只能把气撒到别人身上,抬手一刀,砍死了高力士一个随从。高力士意识到李辅国有可能犯浑,便冲着五百神箭手高喊一声:“太上皇让我向大家问好!”五百神箭手毕竟受过传统教育,便一起将刀收进刀鞘,跪地高喊万岁。这一下,李辅国的气焰被打了下去,无论他如何鼓动,神箭手是不可能在太上皇面前撒野的。高力士转头对李辅国说:“李辅国,给太上皇牵马!”
李辅国恨得牙根发痒,又无法发作,只能乖乖地和高力士一起为李隆基牵马,一行人来到了李隆基的新居住地——甘露殿。李隆基一看甘露殿的护卫,心彻底凉了,这里居然只有几十个护卫,而且一看都是老弱病残。李隆基在心中问自己,这就是我最后的归宿吗?高力士走了过来,泪眼婆娑,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李隆基。李隆基拉过高力士的手,说道:“没有你,朕可能已经成了刀下鬼了。”李隆基说完,左右都流下了热泪,他们都没有想到,一个雄视天下五十年的太平天子居然要遭受这样的侮辱。
这时,李隆基倒反过来安慰大家:“兴庆宫是当年我做亲王时住过的地方,我数次想将兴庆宫让给皇帝,皇帝都没有接受。今天搬家,正好遂了我的心愿。”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连李隆基这样曾经高高在上的盛世皇帝,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太上皇不是皇帝,李隆基是最好的现身说法!在李隆基搬家九天后,李亨发布诏书,这纸诏书将李隆基晚年的精神寄托打发殆尽:宦官高力士流放巫州(湖南洪江);宦官王承恩流放播州(贵州遵义);宦官魏悦流放溱州(重庆綦江县);将军陈玄礼退休;如仙媛遣返回老家安置;玉真公主返回玉真观居住。
这六个人是李隆基晚年最重要的六个伴,也是李隆基的精神寄托,现在他们全部被勒令离开。在这六个人外,还产生了第七人,就是那个跟李隆基素未谋面却在安史之乱中无比忠诚的颜真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