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陷阱

18 前传:四月谎言[二]


2.
    倘若,他调转视线,望向右边。
    他会发现同样穿湛蓝色校服的她,她坐在窗边,头靠在玻璃上,眼神迷惘。
    陆媛第一次做公车,对一切充满好奇。
    车子有明确站点,每一站都有人下车,然后另一些人上车,她会觉得是在暗示,她的人生与不同的人相遇,然后一部分人离开,换成另一些人,她很好奇,车子终点站在那里。
    天空散落雨水敲打在潮湿玻璃上,雨水形成大片雾气,她素白手指划过蜿蜒水渍,画面形成卷曲螺旋,线条粗犷稚气,宛如孩童般天真。
    路段拥挤,红灯时间长久。
    司机有些无聊的看反光镜,说,公车这么脏,那孩子在干什么?
    他顺着司机手指方向望去,白色雾气玻璃上大束螺旋形花纹伸展,宛如绽放空中的烟火。
    司机有些不解,他问,小女孩画的是烟花?
    白然暗笑,喃喃自语说,我不需要神,但受苦难的我,却不得不需要一个超越于我的事物,那就是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司机被莫名奇妙的话弄得烦躁,瞥见反光镜里,他用手指划过耳畔,司机瞬间反应过来,说,割耳朵,梵高。
    他生于1853年,生前仅卖出一张画,荷兰印象派大师,梵高。
    广为人知。他精神异常,长期需要弟弟资助生活困顿,割下自己的耳朵,躺在阳光充沛麦田里,用左轮抢射击腹部,捂住伤口躺在床上,直到血液流尽。
    三天后,死去。
    这并不是顺利的死法,异常痛苦,被抢射击的腹部血液蔓延,宛如他逐渐冷却麻木的神经,他选择对自己最残忍的方式来结束,蔓延痛苦。
    他是异类,并不畏惧死亡。
    白然不是。
    他自认为自己很普通,拥有人的感情,对死有深刻畏惧。玻璃窗外蓬勃大雨,雨水落下深深浅浅的轨迹,雨滴落在玻璃窗是有迹可循,人也是。
    他并不关注梵高,却酷爱天文。
    在NASA上看到报道,美国太空总署与欧洲总署联合宣布,二月哈勃望远镜从遥远宇宙深处拍摄到恒星影像,耐人寻味与荷兰印象画家梵高的《星月夜》极为相似。
    评论末尾写道,观测者莫不会心一笑,赞叹大自然神秘的艺术呈现。
    他清楚记得那段文字原因,人的视线狭隘,抬头望向浩渺天际繁星的模样,不如一位癔症患者的想象。
    那件事情告诉他,凡事不可妄下判断。他不确定在玻璃上画《星月夜》的女孩,如他一样的凡人,还是异类。
    每个人都有软肋,他的软肋大概是,不想看有人死在他面前。公车终点停在城郊墓园,女孩不上学跑来墓园的理由,足够让他做出自己都感到惊人的决定。
    公车终点停在城郊墓园,颇有暗示地方让她心惊。
    而后,向她走来少年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他神色坦然站在离她不远不近地方,刚好三米。
    母亲教她,人与人之间保持三米的社交距离,它有个更好听名字,礼貌距离。
    母亲说,你年纪还小,有很多东西要学,不可以丢陆家颜面。她教她各种规矩,以此来面对纷繁错杂的世界。随着年龄增长,成了一种束缚。
    有时她会恶毒的想,她是母亲手中的傀儡,母亲以此来帮助自已对抗爷爷,和她无力阻止孤寂婚姻。
    这么想的时候,她又痛恨自已薄情古怪的性格。
    所以,决定逃离。
    时不时,他会抬起手腕望一眼时间,他有事要做。她更加不明白,他跟着她的原因。
    最后,他忽然走进她,站在一丈的地方,向她伸手。
    是右手。
    她没有挣扎任由他,带她向前走。
    她拂过脖子上十字项链,她是基督徒。
    右手对她有特殊含义。
    上帝耶和华之右手,他的仁慈,意味给与。
    墓地。
    仿若一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独自与城市纷扰喧嚣隔离,自成一体。
    她听他说,任何东西都要经过漫长时间,才会被人知道。
    巴赫在1722年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那时还没有钢琴,150年后古诺依据巴赫第一卷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谱写了《圣母颂》。
    她思绪,在大提琴悠扬婉转的曲调里游走,浮现联翩。
    传闻。人死后,会轻22克。
    22克,人类灵魂重量。
    她视线穿越大理石层层叠叠的墓碑,每一块石碑后面都藏匿着一个灵魂。视线再望得深远一点,穿过绿树和灰白色石碑,山林尽头最高处,某个家族陵墓里,有她许久未见的人。
    她的父亲。
    她忽然想问他,你是否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
    长久沉默,他反问她,看不见的东西,是否存在?
    她摇头说,我不知道。
    我一直迷惘,胆小,甚至逃离的勇气也没有。
    他教她,逃离并不需要勇气。
    逃离,只是无法面对自身的懦弱。看清自身的缺陷,并且正视,才是勇气。
    他手微微屈伸,拂过她耳际旁边,靛蓝色发带落下,漆黑长发刹那散落她肩膀。
    她微一怔,神情呆滞。
    他笑,偶尔,放松神经的感觉,会很不错。
    抚摸发梢,她观望镜中自己。
    她一直是拘谨而死板的人,每天把发辫梳理一丝不苟,少有自由散漫,随意潦草落在肩膀。
    她想,来一次彻底而疯狂的旅行。
    她掏出书包里宣传单,对他说,展览今天结束,我很久之前就想去,你愿意陪我去?
    他们坐车到城市中心,车窗外绿树成荫,途径一条漫长道路,到达某处隐秘博物馆。
    馆内安静凉爽,中式古老家具散发厚重色泽。
    她指着那张色泽青绿重峦叠嶂山水画作,向他介绍。
    《千里江山图》。
    少年王希孟聪慧,早年被选拔进入翰林书画院,北宋绘画界最高学府学习。
    他十几岁开始学徒生涯,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由太监掌管宫廷服務机构。他在图画院做学生,开始并不顺利,宋代皇帝和贵族喜爱富丽堂皇、精工细致‘院体画’,他只是临摹前辈‘院体’学生之一。
    他又是幸运的。
    遇到北宋最有名文人皇帝,他的老师宋徽宗赵佶。
    他看中他,亲自教导点墨笔技,他用半年时间细致描绘,山涧、飞泉、庐舍、水榭、长桥、苍松、修竹。如豌豆大小人物,动作不一极富趣味,他们捕鱼、驾船、赶路、闲游。一笔一画,万顷碧波。
    他少年得意,点画晕染均一丝不苟,在单纯青绿色间以赭色衬托,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
    完成画作那年,他十八岁。不久早逝,此后再未有关他的记述。
    说完,她眼神寂寞。
    他问,谁告诉你?
    她说,我父亲很喜欢中国传统。
    每逢假期他都会带我来。小时候我一度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博物馆和图书馆。他走了以后,关于他一切东西都被收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来这里。
    他那时经常对我说,如果你在十八岁之前,找到自己要去做的事情,会很幸运。
    他拍她肩膀,说,你父亲说的对,年代很重要。
    王希孟少年早逝,现在看来是一种幸运,他的时间停留在人生最辉煌一刻,不用像他的老师宋徽宗那样,经历后期坎坷多难的靖康之耻。
    慢慢想,比起王希孟,你还有四年时间。
    走出博物馆那一刻,他忽然伸出手,说,带你去一个地方,你从来没去过。
    后来她想,她顺便更随陌生人上车、下车,简直疯狂。
    车子开进隧道,窗外逐渐黑暗,她开始一场不自知的旅行中,寻找安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