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鸟女孩

第48章


因此她会想方设法地压抑自己,隔绝自己。
我们会进一步了解她的身世,她的过去,包括她与家人的关系。
米莉安的故事会只写两部吗?
其实如果需要的话,她的故事完全可以一口气讲完。你走进她的生活,经历一段悲摧的时间,一段沧桑巨变的时间,一段对于她的性格而言相当于里程碑式的时间,然后便离开,并确信她已经改变。至于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谁知道?
但于我而言,这个故事在我脑子里就是一个系列性的存在。不只是两本书,而是一系列的故事。米莉安的超能力可以做出延伸,比如她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有效阻止谋杀。因此就她的性格而言,有很多可能的发展走向。当然,我可以很轻松地让她恢复正常生活,也可以很轻松地让她再度崩溃,只要动动笔就可以了。但我总觉得把她作为一个系列故事的主角来写是可行的。
至少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我知道她的故事该在哪里结束。但现在米莉安·布莱克的故事离结束还早着呢,这一部没有结束,下一部也不会结束。
这本书的整体格调比较阴郁黑暗,虽然你在其中穿插了不少小幽默和俏皮话。但也有非常多的粗口和暴力成分,这些都反映了米莉安所处的生活环境。写这些的时候需要特别的精神状态吗?你对动作的描写非常到位,要想写出一个出色的搏斗场景,你需要画多少草图进行设计?
黑暗?粗口?暴力?我?得了吧。
这些我顺口就能来,有时候容易得简直让我感到不安。米莉安这个角色很容易代入,不过这种代入有时候并不会让人觉得舒服。比如,嘿,描写这个神经病女人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感觉就像穿上一件用鸟骨头、香烟和怪物的皮为我量身定制的衣服。
动作场面也是小菜一碟。但我不会事先设计动作。身为作者,本书对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磨炼机会,包括概括与设计,但我觉得把所有搏斗细节以画草图的方式展示出来作用不大。我通常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就像自己亲身去打架一样。
为了烘托搏斗场面,尤其你想表现其残酷和出其不意的一面,这时你就更要代入其中,现场演示出来,看看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以酒吧那一场为例,你停下来,考虑下一个动作,表演出来,再停下来,考虑下一个动作,如此下去。于是一个结果套着另一个结果,不管是出拳还是砸瓶子,连接到一起,便都一气呵成了。
当然,和其他场景一样,搏斗场面也是写写改改,反复推敲出来的。
在谈论我的作品Empire State(《帝国》)时,你问过我一个很难的问题,你问我,我是如何使那部作品保持了我的风格。读过你这部作品后,我惊讶地发现,这本书根本就不可能出自别人之手。我相信读者们都很熟悉你的作品,包括你个人网站上的文章,他们一定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请允许我把这个问题问回给你。你是如何让《知更鸟女孩》这部作品保持你的个人风格的?
我早就料到你会问这个问题了,不过,我也不知道答案。
对作家来说,表达是个很难捉摸的东西。如果你刻意地想要塑造某种标志性的表达形式,通常是很难成功的。如果你信马由缰,完全放开,要表达的东西自己就跑到你脑子里来了。也就是说,什么都不必在意,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写作技巧发挥到最高水平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词汇选择、语言风格、人物特点、对话、故事、情节等要素会互相碰撞、交融、补充,一部完全属于你的作品便诞生了。这样的作品即便你不署名,读者也能看出是你的。
说到这本书,不得不说说米莉安。我和她之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我有时候总能听到她在我的脑子里踱来踱去,抽着烟,嘴里诅咒着她自己的命运、你的命运、大家的命运,甚至连没有橘子汽水卖的自动售货机也逃不掉她的诅咒。
另外一个明显的部分就是脏话。
很多读者都知道,我是很喜欢用脏话的,而且喜欢用新鲜的脏话。
我对脏话的偏爱是受了我爸爸的影响。可以说他这方面的影响在我脑子里始终阴魂不散。主题是始终存在的。死亡,鸟,脏话,诸如此类的东西。作家也是人,我们都有各自的小癖好,而且在创作时也会时不时地表现出来。
你已经写了一系列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篇小说,比如Shotgun Gravy,《知更鸟女孩》的风格与青春小说完全不同,你是怎么从一种风格的作品转到另一种风格的?
我猜这恐怕就是作家的天性吧。就像演员要尝试不同的角色一样,作家也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塑造新的人物。
但至于写作风格,也就是作者的个人风格,这部作品和以往的作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它们主题相似,人物特征相似,说的都是两个有着惨痛经历的女性主人公,两人所走的路都近乎疯狂。Shotgun Gravy可以说比《美眉校探》或《神探南茜》更黑暗更扭曲,它的主人公亚特兰大·伯恩斯是个十七岁的小姑娘,和米莉安非常不同,但她们都与黑暗有着无法回避的关系且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脑子里老是蹦出某些主题和创意的想法感到担心,但随后我就意识到,那只是我性格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创作风格的一部分。只要加以约束,不使其泛滥,那么它对一个锐意探索同一主题的作家来说,兴许并不是坏事。
《知更鸟女孩》采用了一般现在时的时态。这是你有意为之的,还是这只是你的写作习惯?
是有意为之的,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如此。初稿,甚至在全书已经接近完成的时候,我用的仍是过去时。
但《知更鸟女孩》属于过程式的创作,它带有电影剧本的风格,而剧本通常都是采用的一般现在时。因为那样显得一目了然,非常直接。所以我就觉得这本书也需要给读者带来那种感觉。尤其是米莉安的超能力在情节中需要带有一定的时间性,一般现在时能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仿佛与米莉安同呼吸,共命运。
有人说一般现在时更有电影感,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的确借鉴了电影剧本的创作手法,而且使情节中的每一个片段动作都突出了这种现时的特点。一般现在时帮助我营造了更为紧张的气氛。因为感觉故事正在发生着,一切未成定论,对于这样一个围绕命运展开的故事来说,这似乎非常合适。
你刚才说到过程式的创作,能否解释一下?
是这样的:
《知更鸟女孩》……实际上是我写的第六部小说,但之前的五部全都是垃圾,根本不值一提。
问题是我完成不了,总是写着写着就钻进了死胡同。而且更糟的是,我直到碰了一鼻子灰才发现自己进了死胡同,而在那之前已经写了大段大段漫无边际的情节。我安慰自己说,没关系,这是一部公路小说,但这只是一种需要即刻消灭的妄想。
不过我总能认清问题的所在,虽然没那么及时。有一天我姐姐写信告诉我说,有一场剧本写作大赛,获胜者可以得到真正编剧一年的辅导,当时说的编剧是斯蒂芬·苏思科,他是Grudge和Red这两部影片的编剧。
他的专长在于改编。我当时想:“嘿,如果我赢了,然后在大编剧的帮助下完成我的《知更鸟女孩》,就能把这部未完的小说写成剧本,然后再还原成小说。”当然,我对剧本创作没多大兴趣,也没有那方面的才华,所以就没抱多大希望。《知更鸟女孩》仍然是一部连题目都没有的半成品,兴许某一天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把它束之高阁,再不问津。
不过没想到的是,我赢了。
所以我打算用一年时间把这个故事写成剧本。意想不到的是,苏思科的家离我家竟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我们还上过同一所高中,有了这层关系,我们的相处就融洽多了。我发现他的建议总是能说到点子上,他向我提出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建议,我恐怕永远都忘不掉:
勾勒故事大纲。
勾勒故事大纲?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故事岂不是完了?那肯定会扼杀我的想象力啊。当然,这只是自欺欺人。他非常清楚地告诉我说,剧本创作这个行当的核心说白了就是大纲。他让我学着写剧本,并让我学着爱上这一行。
一年后,《知更鸟女孩》的剧本完成了,我又花了点时间把它改成了小说。我严格按照剧本大纲去改写,需要调整的地方就做出些调整,就像根据小说拍摄电影那样。
总共算下来,从剧本到小说,《知更鸟女孩》一共改了八九稿,有些时候易稿基本上就相当于重写了一次。
过程虽然很繁杂,但最终总算成功了,现在我对写小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嗯,也就是说,勾勒大纲是关键。可你是怎么勾勒大纲的呢?你经常在网络上向人提供写作建议,那么对于如何勾勒一部小说你有什么高招吗?
我的确经常在网站上为人们解答一些疑问,但是想当作家的话,从网站上是看不到什么教条的。我觉得作家应该经常聊一聊自己的工作,而我最常聊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列提纲。有些作家是不需要大纲的,我也是这一类。我们在创作之初,故事的大概便了然于胸了,只需适当增添些情节而已。
同样,我也不会按照特定的模式勾勒大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