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272章


去听听,看看他的尾巴向哪边撅。”
  具体执行探听任务的,当然都是级别较低的宦官,都在常侍级别以下。他们把耳朵贴在门缝上,听到何进说:“把常侍以下的宦官杀光……”
  他们跌跌撞撞地跑去向张让汇报:不好,大将军要杀光我们!
  张让说:“好吧,就看谁先杀掉谁!抄家伙!”
  内宫宦官藏有兵器,这是很不正常的。何太后作为中宫之主,实在是太纵容宦官了。可是,有无可能这是她批准甚至要求的呢?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对付哥哥。
  何进向妹妹谈完自己的奇思妙想,兴冲冲地走了出来。
  可是,又有小黄门追上来,说是太后宣大将军。何进一笑,她毕竟还是没一下子领会那个智慧含量极高的主意。
  小黄门把他领进一个侧门里,里面哪有什么太后啊,几十名宦官舞刀弄枪地一下子围住他。领头的正是常侍张让、段珪、毕岚,都是何进想放过的人,但是他们却不想放过他。
  张让质问他:“天下纷乱,难道仅仅是我们这些人的罪责吗?先帝曾经与太后闹不愉快,几乎废后,幸亏我们哭着喊着哀求,才得以挽救,我们又各自拿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送给皇上,皇上高兴了,才没有废后。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托身于你们何家罢了。现在你却想对我们斩草除根,太过分了吧。你说内宫秽浊,那么请问,从公卿以下,可有忠诚清白者?”
  张让说得字字属实,何进理屈词穷,不知如何回答,万分尴尬。
  不过,有人大步跨过来,帮他结束了尴尬,因为死人是不会尴尬的。这人的名字是穆拔,担任尚方监,负责宫内用品制造,现场宦官们横在何进眼前的刀剑,就是他监制的,他对这些刀剑的质量很自信。他拔出剑来,砍下了何进的头颅。名字叫穆拔就可以拔剑吗?他只不过是激情杀人而已,何进这段时间让宦官们无比憋屈,有个缺口就爆发了。
  经验丰富的张让,知道如何让杀人行为正义化。何进脖颈处还在流血,宦官们就拟好了诏书,任命前任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以皇帝之名的诏书写在了诏板上,传给了负责颁发诏书的尚书。
  此前,何进已经任命了司隶校尉和河南尹,现在张让另行任命司隶校尉和河南尹,专门与何进对着干,公开与何进宣战。大家都注意到了,宦官对司隶校尉和河南尹的任命,是以皇帝诏书的形式公布的,也就是说,宦官已经掌控了皇帝,他们的旨意就是圣旨,反对他们就是反对皇帝,就是欺君。
  尚书怀疑诏令的合法性,就对宦官说:“请大将军出宫共议此事。”
  尚书的这个请求点出了当时的政局特点:皇帝诏令说了不算,大将军说了才算。而这,正是何太后对哥哥最不满的一点。
  中黄门宦官把何进的头颅掷向尚书:喏,你们的大将军出来了!
  “何进谋反,已伏诛矣。”这是宦官给何进做出的判决,其实也是何太后对哥哥的判断。
  无头的哥哥就横在眼前,他再也不会威胁儿子的皇位。可是,为什么何太后体验不到胜利的喜悦?
  难道是因为被砍下的毕竟是哥哥的头颅?
  难道是嗅出了权力祭坛上的血腥气味?
  难道是感觉到了局面已经失去了控制?
  恐怖。
  窒息。
  战栗。
  哥哥的鲜血让何太后大脑一片空白,但是又似乎被塞满。在宛城的时候,见过了猪的血羊的血狗的血,还是女孩子的她从来不会感到不适,因为那时流血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可是,现在让哥哥流血,又是出于何等需要?
  何太后听到,宫外响起山一样海一样的喊杀声。何进的部将吴匡和张璋本来就守在宫中,是何进调来准备进宫诛杀宦官的,可此刻却看到何进的头颅从台阶上骨碌骨碌滚下来。
  “为大将军报仇!”吴匡和张璋带领着士兵高喊,挥舞着兵器,向死死闭着的宫门冲去。袁术和吴匡冲在最前面,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合力,用力砍斫宫门。宫门厚重,刀剑怎能撼动,但是砍斫的钝响却摧残着人的神经。惊慌失措的太后牵着同样惊慌失措的皇帝的手,哆哆嗦嗦地哀求宦官:“一定要守住宫门!”中黄门宦官拿着兵器,围着母子二人,说是要保卫他们,其实,宦官知道,只有太后和皇帝在,他们才有可能安全。
  刀剑撼动不了宫门,眼看着到了黄昏时分,袁术等不及了,改用火攻。成车的柴草运来了,堆积在南宫九龙门和东西宫宫门下,燃起熊熊烈火。袁术这招狠毒,摆明了是不惜让皇帝葬身于火海。
  “大将军的士兵造反,焚烧皇宫,我们快走!”张让对太后说。
  “走?为什么要走?”太后小心翼翼地问。外面的人要杀的是宦官,不是太后和皇帝。而且,离开皇宫,太后还是太后吗?皇帝还是皇帝吗?
  “奴才们誓死保卫太后和皇上!”宦官们架起何太后和刘辩、刘协就跑。堂堂大汉天子和太后,居然成了别人用来抵挡刀剑的盾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太后和皇帝所能去的地方,只是宦官的手掌心。
  宦官们选择从复道走北宫。复道就是用来连接楼阁与楼阁之间的空中通道,走复道,是因为地面已经被反宦官的武装力量占领。
  尚书卢植也参加了战斗,他经常出入宫中,熟悉道路,很快在德阳殿追上了宦官。卢植一抬头,看到复道上有一行人在狂奔,皇帝和太后就在其中,而且很明显被挟持了。
  卢植执戈站在复道的窗下,抬起头,斥责段珪。段珪害怕了,释放了何太后。
  作为母亲,她这时应该选择和儿子在一起;作为太后,她这时应该选择和皇帝在一起。但是何太后选择了独自逃生。哥哥残缺不全的尸体,让她对宦官产生了恐惧。
  担心宦官再把她抓回去,她选择了从窗子跳下去。落地时,应该是卢植把她抱住的。她没觉得狼狈,因为她的心里只重叠着一双恐惧不安的眼睛,那是儿子的眼睛。儿子被持刀拿剑的宦官挟持,被踢打着,被呵斥着,转过复道就要拐过去的时候,他挣扎着回头看了母亲一眼。
  这一天是八月二十五日,没有月光,几粒瑟缩的星星,被宫中的烈焰销熔了仅有的寒光。
  袁绍下令关闭北宫门,下令捕杀宦官,无论少长,一个不留。士兵们见到没有胡子的人就杀,因为宦官是不生胡子的。平时讲究礼仪的郎官们,纷纷脱下裤子,证明乃男儿身,以躲过架在脖子上的刀剑,全然不顾母仪天下的太后就在旁边。《后汉书》记载,在这场混乱中,二千多人被杀。威严的皇宫,成了森严的屠宰场。
  何氏兄妹之间的龃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天下皆知。作为何进的亲信,吴匡知道车骑将军何苗一直牵绊大将军,他认为肯定是何苗勾结宦官杀了何进。他流着泪在军中动员:“杀大将军者即车骑将军,大家能为大将军报仇吗?”士卒们都流泪说:“甘愿死战!”
  屠户出身的何进并没有多少威望,但是讨伐残杀兄弟的人能激发正义感。吴匡和士卒们被自己的正义感驱动着,杀向朱雀阙,那里就是车骑将军府。
  毫无准备的何苗被乱刀砍死。一日之间,何太后失去了两位哥哥,儿子又被人绑架,生死不明。
  鸩杀王美人,迫死董太后,争宠争位时她是强者,而在国家危难到来时,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她不知道,这因她而起的一切,何时才能结束,怎样才能结束。
  无边的黑夜,又下起了雨。这一年的天气非常糟糕,从六月就开始下雨,现在马上就要九月了,雨点一直从未真正停过。苍天是在为人间的灾难而哭泣吗?不,老天是在为人性的自私和残酷而流泪。
  被宦官挟持的刘辩和刘协,被宦官挟持了三天,在黄河渡口小平津被卢植追上解救出来,二十八日回到皇宫。
  又能重新握着儿子的手了,何太后却没有感觉到温度,因为她看到儿子身后站着一个凶神恶煞的人。
  这人就是董卓。哥哥当初召外兵进京,打算胁迫妹妹。现在哥哥死了,妹妹要面对这些对社稷神器垂涎已久的外将。
  八月二十九日。
  八月三十日。
  九月初一。
  短短三天时间,毫无根基的董卓就掌控了京城兵权,把持了朝廷。大汉王朝如此不堪一击,实在不能怪在何太后一个女人身上。
  何太后和皇帝被通知上朝。刘辩做皇帝已经五个多月了,但是上朝或者不上朝,他从来都说了不算,以前是母亲和舅舅说了算,现在是董卓说了算。
  说是上朝,皇帝却不能坐在龙椅上,因为他马上就不是皇帝了。何太后望望高高在上的龙椅,多么怀念站在后面替儿子发号施令的时光啊,虽然短暂,但是风光。
  只是,光阴不再,一切轮回。
  尚书隆重地宣读废帝策,说刘辩在为灵帝守灵期间,嬉乐如故,宣淫宫女,玷污宗庙,而何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何太后责不可贷。
  刘辩被废。何太后被废。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毕竟是守不住的。九岁的刘协即位,三十一年后,他被曹丕禅代,成为大汉王朝最后一位天子。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已经被害,刘协为帝后无从立太后,何太后也就成了汉家最后一位太后。
  天下之大,现在何太后能够接近的人只有儿子。她扶着儿子,走下宝殿,战战兢兢,一路走,一路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