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演义

第44章


梅尔本用他翩翩风度、高雅的举止和热情的关照,获得女王好感。他处处循循善诱,寓教于闲谈和游猎之中,慢慢使女王进入角色,成为典范的立宪君主。
  梅尔本的妻子卡罗琳因与人私通,事情败露后精神失常,10 年前就死去了,他仅有的一个孩子因患癫痫病也早早夭折。子爵孑然一身,需要精神寄托,遇到年轻迷人的女王,他便殷勤侍奉,经常陪伴在女王身边,这既是他的责任,又是精神上的一种需要。而女王一向缺少父爱,母亲身边的康罗伊又野心勃勃,总爱指手划脚,极为讨厌。遇到梅尔本这样可亲可敬的长者,好像找到了依靠。女王在日记中吐露了她当时的真情:“他有某种慈父般的令人敬慕和尽善尽美的气质,让人恋恋不舍。”
  女王作为一国之君,每天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出席不完的礼仪活动。在大庭广众之中,她不得不收敛起少女天真和自然的微笑,摆出一付君王的威严架式,而这些是违反人的天性的,最令人讨厌。梅尔本深知女王的心思,只要能抽得出身,就去陪伴维多利亚,下午陪伴她骑马、晚上给她讲故事。两人无话不谈,无拘无束,这是女王最快活的时刻。在饭桌边,在闲谈中,梅尔本把英国宪法的原则、立宪君主的责任、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历代君王的成败等,都逐渐地灌输给年轻的君主。
  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党制、责任内阁制的各项基本原则都最终确立起来。在政治斗争中,自由党和保守党已在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基础上发展为新型的资产阶级政党,它们有全国和地方的组织系统,有自己的领袖,有行动纲领。两党根据在大选中获得议会席位的多少,胜者组织政府,败者成为“国王陛下的反对党”。政府对议会负责,若政府提出的重大议案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就得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若在大选中仍不能取得多数议席,就只好辞职。女王只能根据大选结果,任命多数党党魁组阁。首相得在本党内挑选内阁成员,组成一党之政府。当然也有两党联合组阁的情况,那往往是因为遇到政治危机,或两党势力旗鼓相当,只有实行两党联合才能克服危机。内阁制成熟以后,女王便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凡议会通过的法令或内阁作出的决定,她只得签署,不能更改。作为一国之君,她也很忙,主要是忙于阅读和签署文件,在必要时也给大臣们提一些建议。她的作用在于她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她超脱于两党之上,常常可以在立法、行政、司法、宗教等机构间进行协调,她还可以利用个人的影响,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1840 年,女王同她的表弟萨克斯—科堡—哥达的亲王阿尔伯特结婚。两人的结合堪称英国王室婚姻的典范。阿尔伯特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特别善解人意,对女王体贴入微。他喜爱数学和自然科学,对爱情忠贞不二。女王因童年郁郁寡欢,难免性情暴躁,她一身兼君主和妻子两个角色,常有一种支配心理,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阿尔伯特总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化解矛盾。两人很快度过婚后的“磨合期”,变成一对难分难舍的恩爱夫妻。
  1851 年,阿尔伯特亲王在伦敦“水晶宫”亲自主持万国博览会,这是对英国繁荣和实力的一次大展示。
  却说这“水晶宫”乃是由巨大的金属构架和无数块玻璃构成的展览大厅,类似庞大的温室。厅内光线充足,光彩夺目,犹如梦境中的仙宫。它占地18英亩,其构架所用的钢管足有34 英里长,所用的平板玻璃达90 万平方英尺。5 月1 日,水晶宫彩旗飘扬,冠盖如云,来自帝国各个地区和世界各国的官方代表和商人身着华丽的礼服,等待在宫外的广场上。10 时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乘豪华的皇家马车来到展览大厅,阿尔伯特亲王主持博览会开幕仪式,由女王亲自剪彩,随后参观者鱼贯而入。
  只见展厅中央,摆满了英国工业革命创造的最新奇迹,其中有最新式的自动走锭精纺机、大功率的蒸汽机、光彩夺目的火车头、高速汽船、汽压机、起重机、各式机床、大大小小的机器引擎、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的模型。英国人用这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及第一流的技术和工艺,生产了世界上近一半的工业制成品。1850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全世界的50.9%,煤占60.2%,棉纺业的纱锭占60.3%。英国成了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英国货在世界市场上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价格都有很强的竞争力。英国的国内市场已无需关税保护。1846 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49 年又废除《航海条例》,撤销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推崇的“自由放任主义”大行其道,政府的政策是尽力为本国工业品开拓海外市场,而对本国的经济则不进行行政干预,任其自由发展。
  英国是个经济大国,本土面积却很小,粮食、原料等等很多都要依赖进口,工业品则需要出口去推销到世界各地,因此经济上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要想增加出口,就必须大量进口外国的粮食、原料和其他产品,否则,外国就没有钱来支付进口英国货。为了扩展海外市场,英国政府废除商业公司的垄断权,例如1813 年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使印度这块庞大殖民地向整个工业资产阶级开放。20 年代,英国同各主要欧洲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进口税率,废除出口机器的禁令。1841~1846 年,先后取消了650 多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103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50~60年代继续降低一些商品的税率。自由贸易政策为英国对弱小国家实行经济侵略扫清了障碍。这时的英国企业家踌躇满志,一切竞争者都不在话下。
  水晶宫东厅陈列的是英帝国各地区送来的展品,其中有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来的重达186 克拉的科意诺钻石,它价值连城,参观者无不为之惊叹。展厅里还有印度原始的纺车,展出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与先进的英国纺纱机进行对照。曾几何时,印度曾是棉纺织业很发达的国家,它生产的布匹只有英国上层社会的人才有资格享用。展厅里还有其他几十个国家的展品,其中很多来自欧洲国家,它们多是引进英国技术生产的。
  博览会持续140 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达600 万人之多,每张人场券收1 先令至1 英镑不等。阿尔伯特亲王把举办这次展览赚下的18.6 万英镑全部用来兴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科学博物馆。它至今还屹立在伦敦市区。博物馆的展品从原始的机械到今天的宇航技术,应有尽有,像一部科学发展史,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它一直是国内外游客最向往的游览胜地之一。只可惜,水晶宫博览会刚过10 年,这位有口皆碑的组织者阿尔伯特亲王便与世长辞。这可苦了女王,这时她年仅42 岁。她哀叹道:“我失去了生活的向导,生命的支柱,我失去了一切。”女王夫妇共生了9 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女王也像别的女人一样,既感到了做母亲的幸福,也尝到了生孩子的痛苦,她后来在同女儿通信时,流露出她对怀孕生子的厌恶,她在信中说:“我认为生孩子的那一瞬间,我们女人就像一头母牛,一只母狗。”
  丧偶的痛苦几乎使女王一厥不振,她长期沉浸在悲苦之中,对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感到心灰意懒,这样差不多过了10 年半隐居的生活。直到1887年为她举行50 周年登基庆典时,她才从悲痛中摆脱出来,重振精神,以一位成熟国君的姿态出现在国人面前。
  话分两头,却说英国上升为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后,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光靠质优价廉的工业品去叩击外国市场的大门总嫌太慢,迫不及待地要借助军舰和大炮去直接掠夺殖民地,抢占市场。在此以前,英国统治阶级中曾有一些人把殖民地看成是一种负担,现在却完全改变了态度,都对殖民扩张产生了浓厚兴趣。
  工业革命使英国获得了向外扩张的巨大物质力量:铁路和公路的发展可使殖民者从沿海向大陆腹地推进;汽船的发明和改进,使英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军队和物资运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越洋电报线路的敷设为殖民地与母国的联系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手段;铁甲炮舰、速射枪、来复枪等新式武器使英国侵略军具有镇压土著居民反抗的强大火力;农业机器的发明为殖民地荒原的开发提供了高效手段。
  在19 世纪以前,英国的殖民魔掌早已伸向美洲、印度、南非和西非、大洋洲等许多地方。19 世纪上半叶,夺占新加坡、沙捞越、北婆罗洲、文莱,变马来西亚为英国的势力范围。1840 年和1856 年,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满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开放通商口岸,并勒索大量赔款。
  地中海是英国通向东方的战略要道,确保地中海各战略据点的安全是英国外交的重要任务。1848 年欧洲革命后,沙皇俄国乘欧洲各国衰弱之机,企图向土耳其和印度扩张,这是英国绝不能容忍的。1853 年7 月俄国出兵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