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72章


  达开回到内衙将撤军的消息告诉了宣娇,宣娇对于恶劣的军事局势早已作了思想准备、平静地说道:“是该早撤了,还是回到江西去吧,杨辅清不是转移成功,到了景德镇了吗?
  七哥,不要犹豫了,也走铁牛关这条路线北上皖南吧。”
  “不,现在不行了,湘军已有了防备,那条路走不通了。”
  “不见得吧,杨辅清出了铁牛关后,也碰上湘军,把他们打败了就过去了,我们的兵力比辅清强,还怕冲不过去?”
  达开冷冷地说道:“宣妹,实在和你说,那条路是捷径,到天朝管辖下的景德镇只有四百里,杨辅清选择的路线是对的。可我不想去,我不能一事无成丧师失地回去丢脸,更不能再去受天王的窝囊气,我这一生是决不回天朝去了。”
  宣娇耐着心思劝道:“七哥,切莫再赌气了,虽然你心高志昂,想独创局面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天京事变以后两年来,形势大变,今非昔比。这一个多月来,我反复琢磨为什么现在打仗不顺手,原来前后变化太大了。当年你指挥湖口之战,天朝的全部水陆兵力和那么多出色的将军都听你指挥,将士们打仗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一个个舍生忘死,士气高昂,粮食也充足,又有稳固的大片后方基地作依靠,军心安定,所以你能够专心指挥打仗,军事天才可以充分发挥,当然连打胜仗。可是现在怎么样呢?我们孤军作战,没有后方可以依靠,没有天朝的兵马可以配合作战,没有兵员补充,没有粮食供应,将士转战千里,兵员越战越少,士气越来越低。七哥,你纵有天大的本领,怎能驱使饿兵、疲兵去打比过去强大得多的湘军?何况我们队伍中还夹杂了不少天地会的人马,纪律很差,前天把大批队伍拉走的花旗军首领林彩新就是其中一个。能指望他们像我们老弟兄一般舍身报国吗?现在连本家弟兄镇吉都和你疏远了,你也该冷静重新决策了。我看不要再和二哥闹意气了,只有回到天朝才能恢复过去的声威,不回天京,就回皖南也好,不要再固执了。”
  达开沉默了一会,说道:“宣妹,你说的很有道理,今非昔比,我也感触很深,时常细细思量,确如你说的那样,昔日我军的优势如今都成了劣势,如何能打胜仗?我们变,妖军也在变,一支支新的湘军不断在冒出来,我们变弱了,他们变强了,今后的仗是更加难打了,我不想再逐鹿中原,避开妖军主力,到四川去发展吧。那里是天府之国,地广民富,蜀道艰难,过去在蜀中偏安立国做皇帝的,东汉初年有公孙述,三国时有刘备,五代十国时有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我石达开不能争霸中原,还不能割据四川称王称帝吗?宣妹,我打算撤出邵武,南下闽西南,然后从长汀进入江西南部,再往湘南,转往湘西进入四川,你耐心再等等吧,将来你就是新蜀国的皇后了。”
  宣娇叹口气道:“你真想得远,还在福建挨饿哩,就想到去四川做皇帝了,我可没有做皇后的福份。既不能离开你独自去天京,就只能跟了你东南西北去闯荡,总觉心头空空荡荡渺渺茫茫,天天怀着一颗朦朦胧胧的希望填塞这份空虚,但希望往往落空,正不知会落到什么结局。”
  达开笑道:“跟了七哥,还怕没有个辉煌的前程吗?”
  宣娇却忧郁地笑不起来,暗暗叹了口气,吩咐侍儿道:
  “收拾收拾,明天又要上路了!”
天朝悲歌——石达开--第四十一章 镇龙山下,洪宣娇魂断故乡
第四十一章 镇龙山下,洪宣娇魂断故乡
  翼王大军撤出邵武后,突破了清军的围攻,经闽赣边界武夷山区的泰宁、宁化等县而达汀州府城长汀县。一路上山雨绵绵,山路泞滑,粮食短缺,士卒饥困狼狈,怨声载道,除了战死之外,因饥饿而倒毙山径沟壑的也时时可见,军士离心的现象更加严重了。石镇吉带领胞弟石镇常和部将曹广依等两万多人,依然远远避开翼王,而自由活动在长汀东边的连城一带。达开在长汀驻兵数日,命人去召唤镇吉归队,说是不归队就杀了他,镇吉更加不愿回来了。传令的承宣官从连城回来说:“国宗不肯回来,说是此身虽然在外,却不敢丝毫背叛翼王,反可牵制妖兵为殿下一臂之助。”又说,“在连城国宗兵营中还见到贵生兄弟也在那边。”
  贵生便是已故翼王妃春娥的外甥黄贵生,已故翼贵丈黄玉昆的孙儿,此时已是十五岁的少年了,达开命承宣官退下,忧郁地向宣娇道:“众叛亲离,连贵生这孩子都离开我这个最最亲近的舅舅了。春娥若在,不知会怎么痛心,难道都以为跟了我翼王毫无前途了吗?”
  宣娇劝道:“镇吉他们离开你也是不得已,总不成都挤在一起饿肚子,让他们自己去寻觅粮食分担困难不是很好吗?我看他们都能吃苦耐劳,离开你并非受不起艰苦,恐怕是为了离开天朝以后,茫无目的,没有了奔头,我若是一般将士,也会为了这一点而断然离开你的。还是赶快去江西吧,不然万众离心,纷纷舍你而去,那才无药可救哩。”
  九月二十三日,翼王放弃长汀,越过大隘岭,乘虚攻占八十里外的江西瑞金县城,太平军战士久在山区苦熬,下了山来,忽见瑞金周围水网密布绿油油的一大片平野,犹如锦绣一般的江南水乡,不禁纵声欢呼,精神顿时振奋起来。宣娇也与达开下了轿,尽情欣赏眼前的平原秀色,宣娇道:“七哥,你看弟兄们那么兴奋欢喜的模样,我们总算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是该早一点回到江西来啊!”
  达开笑道:“我说过我翼王石达开是倒不下来的,不必再为我担心了。”
  翼王于十一月底攻克了赣粤边界的南安府,和附近的南康、崇义县城,将行营设在南安府北的池口镇,此时南有石镇吉的兵马在攻打广东境内的南雄县城,东有重新归队的花旗军林彩新围攻信丰县城,牵制了清军的兵力,翼王决定乘机在南安休整士马,安度春节。
  没过几天,辕门外忽然来了一名密使,化装成长袍小帽背了青布褡裢的小商人,说是奉杨国宗(辅清)之命,从景德镇前来下书。门官将信将疑,搜他身上并无利器,引他先见了翼殿宰辅张遂谋和曾锦谦,来使从发中蜡丸内取出密信,果然盖了中军主将的印信,遂谋等回身进内,将信递与翼王看了,却是辅清劝他回师北返。
  现天朝重振军威,陈玉成已于七月收复庐州,击毙了前在湖口统带妖军水师的安徽布政使李孟群,
  李秀成于八月收复浦口,并踏破江北大管。十月初
  八日陈李联军二十万人于皖北三河镇大破妖军,击
  毙湘军焊将李续宾与曾国华,收复舒城、桐城,解
  了安庆之围,妖军丧气,皖北大定。闻殿下已进入
  赣南,望乘此良机,取道吉安北上,辅清愿执戈为
  殿下前驱,以图湖北。
  翼王放下信,在判事房中踱步徘徊,半日不语。锦谦问道:
  “殿下,杨国宗信中之意,您以为可行吗?”
  达开断然道:“辅清此信颇有见地,可是我羞与哙等为伍!”
  汉高祖猜忌楚王韩信,将他贬为淮阴侯,上朝列班时,只能与过去的部将舞阳侯樊哙等同站一处,因此郁郁不肯入朝,说是“羞与哙等为伍!”今天翼王也不愿降尊纡贵,与过去的部曲杨辅清、陈玉成、李秀成等并肩而战。张遂谋理解翼王的心情,他也是坚决反对翼王回朝的,说道:“殿下所见极是,何况自从殿下出京后,天王先授蒙得恩为中军主将,现在又改授给杨国宗,不是明明取消了殿下‘通军主将’的称号了吗?天王如此无情,何必还要眷恋。不过今天密使送了信来,传说开去,军中必定有人主张响应辅清而班师回朝。军心一乱,今后进兵就人多口杂,难以划一了。”
  “这事好办,你命承宣传集各统兵官即来大营议事,决定今后进兵方向。”
  一场激烈的辩论之后,决定经过了湘西进军四川的战略目标,达开命遂谋给辅清写了回信:
  赣省湘军云集,北上不易,将由南安前往湖南,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日后若有合兵破敌之机,当再函商。
  达开回到内院,将辅清来信的事告诉了宣娇,宣娇惊讶道:“这么一件大事,也不仔细斟酌,让我帮你推敲一番,就这么匆匆决定了。那个张遂谋,还有曾锦谦,都不顾大局,一味怂恿你自立门户,好让他们做大官,听了他们的话,必然误事。”
  达开辩解道:“遂谋他们赤胆忠心为我图谋大事,跟了我吃了不少苦,并无私心,不要对他们有偏见。所以先作了决定再和你说,因为你总是主张我回朝去,怕你阻挠。”
  宣娇不悦道:“我现在仍然主张你有机会就应该打回天朝去,辅清送来了这么个好机会,为什么轻易放弃了?你是把我当外人了,我可不是一般的妇女,由着男人说怎么就怎么,惹恼了我,也会自带一支兵马杀回天朝去。”
  达开忙搂住宣娇道:“不,不,千万别有那个想法!我们十年爱慕,好不容易才结合在一起,恩恩爱爱,再不分离了。
  你若走,我岂不抱恨终身,你就没有一点留恋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