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第44章


周瑜疑惑地看着诸葛亮,诸葛亮道:“现在看不清,天马上就全黑了,请都督点上灯,边饮酒边看。”
  很快,夜色逐渐侵袭了船舱,周瑜下令点上油灯,将船舱中照得灯火通明,同时下令,将环挂在船舱四周的帷慢掀起。他的楼船非常高大,可以俯视面前阴沉沉的江面。这时江上的风已经停歇了,寒气照旧袭人,只是缺了风声的鼓舞,不那么砭人肌肤。周瑜和诸将继续兴高采烈地饮酒,酒正酣时,周瑜望着对岸,眼睛突然直了。他望见对岸曹军营寨开始陆续点灯,转瞬间刚才还黑魅魅的江水对岸顿时灯火通明,沿着江岸一直延续向西,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如果用长龙来形容也不确切,因为龙似乎没有那么长。
  周瑜脸上的笑容当即凝固了,他没想到曹操军队如此浩大,足足有三十万人不止。若不是靠着长江天险,在陆地上和曹军相逢,白己的这点兵力,一定像孤羊人狼群,不能幸免。他默然不语,好半晌,才对坐在身侧的诸葛亮说:“先生是想告诉我,曹兵势大,我们虽然小胜,并不足骄傲。唉,先生是对的。”
  诸葛亮道:“岂敢岂敢。都督久历战阵,若在水上,曹操靡下将领无一是都督对手。不过曹兵确实太多,要彻底击破他们,只怕还得另想良策啊。”
  周瑜阴沉着脸,若有所思。他身边的诸将也都直眼望着长江对岸,面如死灰,刚才的兴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诸葛亮道:“还有一事需要都督注意,曹操在对岸下营,只怕是为了训练水军。他有后方广阔的地盘,可以源源不断输送军粮和武器,他能耗得起,我们耗不起。如果等到春暖花开,他们水军训练得差不多了,士卒对江上气候也适应了,我们将会全军覆没。所以为今之计,一定要速战速决。”
  周瑜心里已经有些慌乱,嘴上倒还硬:“训练水军,哪有这么容易。我自带兵以来,在水上从未遇过对手,经常是以少胜多。我不相信曹操能训练出什么出色水军,和我东吴抗衡。”
  诸葛亮道:“曹操手下掌管水军的将领蔡瑁、张允,都是荆州降将,他们训练水军的能力虽然不如都督,但是只要训练到能以三敌一,我们就难以幸免。换句话说,曹操损失了他这三十万兵马不要紧,他后方有的是人,而我们却经不起多少消耗。”
  周瑜不答话,默默看着对岸发呆。这场庆功宴会因为诸葛亮的到来不欢而散,周瑜知道诸葛亮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他不顾随从劝阻,决定去亲自打探一下。
第八章 蒋干中计
  一、自告奋勇的蒋干
  从楼船上方楼梯上冉冉走下一位女子,身着素色绵袍,衣襟处绣着精致的栀子花图案,举止轻盈,尤其是容颜绝色,使她步下楼梯的姿态宛如仙女下凡。蒋干是个男人,对漂亮女子有着寻常男子一样的好色之心,他只望了那女子一眼,心就剧烈地跳动起来,眼睛也不知道往哪儿搁。
  ※※※
  一只楼船趁着夜色倏忽驶向乌林方向,离岸边不远,周瑜命令抛锚,自己登上望楼,窥视曹营,发现水军营寨虽然只是粗具规模,却也井井有条,他心里明白,诸葛亮所言非虚,蔡瑁、张允还算懂得水军。“必须先除掉这二人,才可击破曹兵。”他心里暗想。
  他正思虑的时候,曹营也发现了周瑜楼船,赶忙击鼓示警,很快水寨门大开,从中飞驶出十几条朦瞳斗舰,向周瑜楼船扑来。周瑜忙令:“起锚。”
  楼船上士卒一起摇动桨槽,好在赤壁在乌林的下游方向,顺江行驶非常迅疾,曹兵追赶不及,只好中途而归。
  曹操听见东吴军队偷窥营寨,也不以为意:“他们军力远不如我们,就算偷窥,又能怎样?待到春暖花开,就有他们好看的了。”
  这时一个帐下身长八尺、面容俊秀的中年幕僚应声道:“丞相是想兵不血刃获取东吴,还是想以武力服之而后快呢?”
  曹操瞥了这个儒生一眼,感觉有些面生,他心里想,废话,要是能兵不血刃征服东吴,当然千愿万愿。这不正好说明我能以德服人吗,不是更可以让天下人心悦诚服吗?不过嘴上倒还客气:“上天有好生之德,若能以德服之,兵不血刃,当然更好。君是我帐下的谋士吗?怪孤眼拙,竟然不认识,请君恕罪。”
  那儒生道:“毛遂当年不自荐,连贤明的平原君也不知道他是谁。不怪永相,怪臣无能罢了。臣姓蒋名干,字子翼,乃九江郡人,和周瑜是同州桑梓,自幼也有些交情。臣才智鸳劣,自蒙摧拔于帐下效命以来,未有尺寸之功报效丞相,甚为惭愧。此番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去对岸说服周瑜率兵来降。”
  曹操大喜:“子翼君谦虚了,若真能说服周瑜投降,孤一定在皇帝陛下面前保举君为列侯,封万户。”
  蒋于道:“丞相放心,臣到赤壁,定要成功。”
  曹操道:“需要置办何物?”
  蒋乾道:“只消一个童子随从,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很快,蒋干率领一个童子,飞舟朝赤壁驶去,远远撑着一面旗帜,表明自己是使者,不是士卒。东吴巡逻士卒看见使者徽帜,没有射箭,迳直将他迎到岸上,并派人火速报告周瑜。
  周瑜这时正和将士在一起苦苦思考对敌的办法,突然士卒来报:“曹营有船来到,被我们截住,船上一个中年儒生,自云名叫蒋干,乃是都督的故人,要求拜见都督。”
  周瑜莞尔一笑:“蒋干,这竖子原来投奔曹操了,我们久不见面,此刻曹操派他来,一定是充当说客。”他略一沉吟,脑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蒋干还像以前相处的时候那么迂腐,这个计策说不定管用。而且不管怎样,死活也得试一试,说不定就成功了呢。于是他下令大开寨门,隆重迎接,并亲自盛装来到渡口。
  蒋干身后跟随一个小童,器宇轩昂地走了过来。周瑜赶忙紧走几步,热情地握住他的手道:“子翼兄,自少年一别,十九年不见,别来无恙乎?”
  蒋干见周瑜对自己这么热情,刚开始还少许有点忐忑的心放下了:“无恙,只是生活困窘,远不如公瑾兄这样手握重兵,驰骋天下的威风啊。”
  周瑜笑道:“岂敢,瑜不过是受孙将军驱使,身不由己,子翼兄不臣王侯,与清风明月为伴,堰仰啸歌,这才是真正的潇洒啊。”
  蒋干脸色尴尬,干笑两声,道:“哪里哪里,不瞒公瑾兄,干如今在曹公帐下做事,仕途坎坷,所以越发敬佩故人啊。”
  周瑜假装愕然:“哦,子翼兄当年一直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没想到到底还如瑜等,未能免俗啊。兄既从曹公处来,难道是为曹公做说客吗?”
  蒋干赶忙否认:“哪里哪里。我和公瑾兄久别想念,特来叙旧而已,兄奈何疑我为说客?”
  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蒋干佯怒道:“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说着假装转身要走。
  周瑜赶忙追上他:“只因身在军中,未免无端紧张,子翼兄莫怪,且请进营寨一叙。”说着挽住蒋干的胳膊,一起步人大帐。
  这时楼船船舱里已经摆好宴席,周瑜带着蒋干步入,诸将皆甲冑整齐,英姿飒爽地排列两旁。周瑜对诸将道:“此乃我同窗契友蒋子翼也。虽然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贼说客。君等勿疑。”又解下佩剑给太史慈,道:“君可佩我宝剑当监酒官,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不许谈军事,否则君可当场斩之。”
  太史慈道:“末将遵命。”接过剑佩在腰间。众将开始献筹交错,劝蒋干饮酒。蒋干望着太史慈,心想,劝降这种事本来也不好当着大庭广众施行,所以周瑜是多此一举,但是否这从一方面暗示了周瑜的态度呢。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想让我提到劝降的事,他绝不会投降。想到这,他有些忧虑。但一转念,或许周瑜知道我的来意,但怕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种隐秘之事,一旦传出去,就算想投降也做不到。谁能确保诸将中没有孙权安插的亲信?周瑜啊周瑜,你也太小看我蒋干了,我蒋干虽然忠厚,但忠厚绝不等于愚蠢,我会在大庭广众之间劝降吗?想到这,蒋干又很快高兴起来。
  饮了几杯,周瑜豪兴大发,道:“子翼,且来参观我的军士。”说着拉起蒋干的手往帐外走,蒋干身不由己地跟着周瑜。
  帐外军士皆全副武装,持戈执戟傲然屹立。周瑜对蒋乾道:“我之军士,颇雄壮否?”
  这些士卒虽然矮小,倒也精干,不过比起曹操的北方士卒,似乎要羸弱一些。他们或许摇船的功夫还不错罢,要是在陆地上,肯定只是曹兵的屠杀对象,蒋干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不赞:“真熊虎之士也。”
  周瑜愈发得意,又拉着蒋干走到帐后一望,粮草堆积如山,周瑜道:“我之粮草,颇足备否?”
  蒋干心里简直要笑出声来,这点粮草算得了什么。曹丞相光在江陵仓缴获的粮草,储量就达三百五十万石,足以让三十万大军整整食用一年。东吴想抵抗曹操,简直是以卵击石,待会儿私下里把这层意思向周瑜好好说说,应该可以说服他投降。但是面对诸将的面,他也只能唯唯连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周瑜大笑道:“想我周瑜和子翼同窗读书时,不曾望有今日。”
  蒋干继续吹捧:“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
  周瑜抓住蒋干的手:“大丈夫出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