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第72章


这消息同样刊于成都各大报报端。捉蒋敢死队成员 们扼腕叹息,又痛失了一次捉蒋机会。
  蒋介石是12月13日深夜乘中美号专机从新津机场逃到了台湾。当中美号临空之际,由江口过江的解放军,距机场仅10公里。
  蒋介石离蓉所设的这个骗局,确实成功地骗过了许多人。以致地下党的侦察人员都没有发觉蒋介石是从哪个门离开,去的哪个机场。当地的居民后来回忆说:“我们只见蒋介石进北较场大 门好几次,却从来没有见他出来过。听说蒋介石有好几个替身 呢!”
  替身之谜不知真假,但蒋介石离蓉时,由胡宗南调动了1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倒是确实。在坦克、装甲车的轰鸣声中,在军 校第二十三期二总队一个全副武装的大队护送下,蒋介石一行在 黑夜中出军校正门直向城南驰去.当时,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 外清晰。但由于市民对战车隆隆已习以为常,并未多加注意。直 到武侯祠枪炮声传来,市民才意识到今晚非同寻常丨车队在将抵 机场时,突然遭到地方武装力量的拦截,随行担任警卫的军校学 生立即开枪还击。据军校学生蒲剑虹在1988年回忆这段往事时 说:“我们在卡车上边打边向前冲,蒋介石的轿车就紧跟在我们 卡车后面,车队一分钟也没停,穿过火力网,直开新津机场 ……”这是蒋介石与大陆的最后一别。
  第12章 隔着台湾海峡的较量
  ◆周恩来答记者:“如果蒋中正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的地位。”
  ◆台湾驻美“大使”追问尼克松:“周恩来是否保证不对台湾使用武力?”
  ●1.朝鲜战火又给蒋介石带来—线曙光
  亚热带的7月并无秋意,但草山入夜颇凉。季候风使山林间起着波涛,蒋介石听来如泣如诉。窗外远眺,偶见几片落叶飞 舞,伤感再次涌上心头。解放军登上舟山群岛之后,整个台湾为 之震顫。7月间,长江口外嵊泗列岛又掩入战火,80几个大大小 小的岛屿,两天间全部失落。更令蒋介石震撼的是:共产党的海 军已经出动!
  正在蒋介石呼天抢地,大骂美国见死不救时,朝鲜战争爆发了。蒋介石转忧为喜,眼睛一亮:“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美国 要是打过鸭绿江,共产党那点海陆空,岂能抵挡得住!三次大战 即将爆发,返回大陆指日可待!”
  蒋经国脸上却抹了一层忧愁:“可美国的意思是不主张我们参战,怕引起苏联……”
  “美国就想保存自己!”蒋介石不满地说,“不管它,中共那 边有什么动向?”
  “北平对这件突如其来的事,不可能决定得很快,不过官方 已有所表示,周恩来说……”
  “说什么?”
  “他说他代表北平政府宣布,不管美国采取任何阻挠行动, 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他说美国的武装侵略并未出 乎中国人民的意料……”
  “纯粹是宣传!”秘书送来了电报记录。 蒋经国看完交给蒋介石。坐在一旁的陶希圣也凑过来看。一份是 南朝鲜李承晚的告急求援电,一份是美国杜鲁门总统的声明,声 明中涉及到台湾:“鉴于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 平洋区域的安全,并威胁到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 部队,因之,本人已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并且本人已请求台湾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活动。”
  反复看过电报,蒋介石心情复杂。既觉得美国还在保护蒋介 石,但又不许反攻大陆,等于冻结了台湾海峡的形势,总的目的 是美国想集中力量用兵于朝鲜战场。蒋介石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 走了几趟,口述电报:“即刻电告李承晚,我们将采取有效步骤 进行援助,其中包括派遣五十二军附加十三师共三万三千人出兵 朝鲜,直接参战。对准备参战的部队立即进行兵员、装备的补充 和调整,计划经空中和海上将部队运到朝鲜战场。”
  “是不是给美国打个招呼?”蒋经国问道。
  “应该。通过外交程序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我们出兵的建 议。”蒋介石神气顿增,“从现在开始,要密切注意共党动向,尤 其是毛泽东、周恩来对外对内的各种言论,我们的措施要针锋相 对!切不可错过此次良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为防万一,毛泽东、周恩来在7月上旬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把62万军队调到辽宁凤 城、通化一带。10月,李伪军越过三八线。3日凌晨1时,周总理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就朝鲜战争郑重说明中国政府 的立场,要他转告印度政府总理:“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扩大战 争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当天,印度政府把中国的立场转告美国。
  北京担心的是一旦入朝,如不能很快歼灭美军,形成僵局, 中国刚刚开始经济建设,一旦破坏,必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 他一部分人对共产党的不满。毛泽东在连抽了几支烟后,只吐了 一句话:“许多人被战争打怕了。”所以,在没有得到苏联确切的 援助之前,出不出兵的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还是恩来去问问斯 大林吧,到底能不能给我们以援助?”
  8日,周恩来和林彪带上翻译师哲和秘书康一民,轻装秘密 飞抵莫斯科。第二天午后,两方开始会谈。一边是中国的周恩 来、林彪,另一边是苏联的斯大林和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因为互 不摸底,一开始气氛就比较紧张。虽然会谈是在宴会中进行的。 斯大林捏着他那著名的大烟斗,尽管烟火已经熄灭。他的嘴 唇紧闭着,以致他的胡子把嘴唇几乎完全遮住了,太阳穴上青筋 突露,看得出里边的血液在流动,面颊上的麻点显得比平时更清 晰了。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朝鲜前线的情况,要听听中国同志的看法。
  周恩来随后开门见山地说:“中国由于长年战争,许多有关 国计民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再要负担战争消耗的重担,实在困 难。况且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接济,无不困难重重。战争不是儿 戏,陷人这个漩涡,多年摆不脱身,如何收场?如果僵持不下, 还可能牵涉别的兄弟国家,所以我认为不出兵为宜。”
  斯大林拔下嘴上的烟斗,说:“按目前的情况,朝鲜如无后 援,至多只能维持一个礼拜的光景.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无望地抵抗,不如早点撤退,以保持所剩的有生力量,以等他日东山再 起。”他看了一眼周恩来,笑了笑说:“无论是自己撤退,还是被 敌人消灭,这都意味着让敌人占领整个朝鲜,美军和伪军将陈兵 鸭绿江、图们江。估计那时我们,特别是中国的东北恐怕就不会 有安宁的日子了。那时,他们要怎样騷扰^从空中、陆地、海 上随时可来……从中国东北要比从苏联进入朝鲜容易得多。总 之,我们两家都得承担起这个重任。建议把我们商谈的这个情 况,即撤退的意见,立刻电告金日成,不能拖延。”
  这时,林彪插话说:“不必撤走有生力量,而应让他们留在 教鲜境内。那里多山,有森林,他们可以进入山沟树林,进行长 期游击战争,而且可以转战于朝鲜南北各地,以待时机。”
  斯大林不喜欢这个建议,他的声调变得比先前更清楚、更无情:“恐怕敌人不会允许游击队存在下去,而会很快把它消灭。 既然不打算出兵,我们就得具体地筹划,如何安置和保存朝鲜同 志的有生力量。我们曾经设想过如何帮助朝鲜同志,但我们早已 声明过,我们的军队已全部撤出朝鲜了。所以设想,中国可以出 动一定数量的兵力,我们供应武器装备,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 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护。”他开列了可以提供装备的情况,以 后的谈话就变成了海阔天空的闲谈。斯大林端起酒杯,向林彪敬 酒。林彪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面对那杯红宝石甜葡萄酒,始终 没敢用舌尖舔一下。斯大林讽刺起来:“酒里没有毒药,稍饮一 口无妨。”林彪笑了笑,还是不肯。
  斯大林又去找别人喝酒,嘴里咕噜着:“不知这位将军如何 在前线指挥作战?”
  第二天下午,师哲看到国内来的毛泽东的电报,大吃一惊, 电报的第一句就是:你们走后,我们继续开会,政治局同志多数人主张出兵。
  他急忙转身回到周恩来休息的房间,向他报告。
  周恩来同样大吃一惊:“不会吧,是不是你看错了?”
  师哲把电文的第一页拿给他看。周恩来坐在沙发里,看后一 言不发,双手抱着头,陷人深深的沉思。因为几个钟头前,他好 不容易用极有力的话说服斯大林,中国不出兵,而今又得向苏方 重新交涉,纠正自己几小时前说过的话。但他还是按中央的电报 精神去做,要师哲把电文译成俄文,先送莫洛托夫,再由他转交 斯大林。
  ●2.美国没让蒋介石出兵
  蒋介石要出兵朝鲜的强烈欲望,使得美国当权者为之震惊。 国会也有不同意见。在美国布莱尔大厦杜鲁门总统召集的晚餐会 上,杜鲁门也表示,当他听到蒋介石愿意派兵援助南朝鲜时,他 的第一个反应是应当接受蒋委员长的这番好意。但国务卿艾奇逊 则坚决反对:“当前台湾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区,麦克阿瑟是 明确指出了这个危险,所以我们才决定派第七舰队和十三航空队 去保卫那个岛屿,怎么反而叫那个岛上理所应当的被保卫者跑到 别处去保护他人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