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惊涛中的毛 泽 东与蒋介石

第66章


  大陆民众“所遭受的迫害,已达到不可忍受的程度”,“大多 数中国人民,均热切盼望我反攻大陆,推翻中共政权”。
  蒋介石完全是主观臆断。大陆发生饥荒不假,有的地方饿死 了人也是事实。但蒋介石忽视了大陆人民的精神。因为大陆上上 下下都在勒紧裤带,同心同德,不但要抵抗灾荒,而且咬紧牙关 还苏联的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反而激起了大陆人民战胜 困难的热情。连普通百姓听说蒋介石“反攻大陆”,都是嗤之以 鼻;只有福建沿海一带战备稍紧。
  第二,蒋介石企图利用中苏之间的意见分歧。蒋介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宣称:
  “这两个共党集团间的分裂,在赫鲁晓夫或是毛泽东任何一 人被清除之前,没有弥缝的机会”。中共与苏俄间“争执激烈。 如果中华民国军队反攻,苏俄将不会援助中共。……中共与苏俄 之间的分裂,已为中华民国光复大陆造成一适当机会。” “今日世 界反共形势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赫、毛斗争加剧以后,自由国 家如何把握利用这一局势的问题。”
  第三,蒋介石还有他的老主意,就是在台海造势,拖住美 国。这一时期,美国人为了从台湾海峡脱身,重新考虑对华政 策,企图松动同中国大陆的关系。特别是肯尼迪入主白宫前后, 曾发表言论称,他坚信美国必须保卫台湾,但应划一条清楚的防线。他一直认为金门、马祖对防守台湾并非不可缺,美国防线应 仅仅划在台湾本岛周围。肯尼迪的主张,遭到了蒋介石与台“外交部”不点名的批评。肯尼迪上台后,虽然在改变对华政策方面 迈出的步子不大,但已令蒋介石忧心忡忡。他之所以在两度“海 峡危机”之后,再度点起海峡战火,其目的就是企图通过台海局 势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牢牢拖住美国,同时借机试探一下美国 对台“反攻大陆”的真实立场究竟如何,还可在政治上造成一定 的声势,配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成就,引起国际上的瞩目。
  希斯曼听着,无动于衷。他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大陆的中国人是否会欢迎国民党?即使他们反抗中 共,是不是会欢迎过去已失掉民心的国民党政权?何况国民党已 离开大陆13年了。第二,中国对中共不满,固然是事实,但仅 凭‘不满’是不够的;军人对政府不满,并不足以造成政府的垮 台,何况是老百姓。古巴军队只有百分之二十效忠卡斯特罗,这 百分之二十却足够使卡斯特罗政权久立不坠。民众的不满是否能 衍化成抗暴起义,乃是最难预测的。第三,尽管国府列举各种理 由,美方仍认为‘证据不足’;美方确信国府反攻大陆的热望只 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台湾所提出的理由乃是建立在一堆‘假设’ 上面。”
  希斯曼的分析还算客观。蒋经国无法接受,双方各执己见。
  但美国人毕竟是客人。蒋经国愿尽地主之谊,请希斯曼品尝中国 菜。虽有糖尿病在身的蒋经国不听劝说,与客人划起中国拳。刚 刚学会此道的希斯曼连吃败仗,被罚无数杯绍兴酒。蒋经国总算 在酒席上“反攻胜利”,尽兴而归。
  ●4.周恩来让王炳南探知美国的态度
  中共领导人直接与美国人打交道的历史已经沉寂多年。所以,当1959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在武汉东湖边上又会见了美国友人斯特朗时,异常兴奋。
  斯特朗是与她的黑人朋友杜波依斯夫妇一道来武昌看望毛泽东的。毛泽东跟斯特朗说,这是自延安那次谈“纸老虎”以来,他第一次接见美国朋友。大家坐下后,毛泽东谈笑风生。他先问 起各人的岁数。那年杜波依斯91岁,斯特朗73岁,而他自己66岁。毛泽东开心地说:“有三代了!”
  斯特朗纠正他:“只有两代半。”她的意思是她与毛泽东是同时代人,大八岁不能算一代。
  毛泽东挥了一下手:“我们不讨论确切数字问题,可是,杜 波依斯的年龄完全可以当我父亲了。”他十分钦佩杜波依斯91岁 高龄尚能如此身轻体健,他说道:“连我也感到上年岁了,但我 还有精力,人也健壮。我每年还能畅游长江,也在中国其他河域 里畅游过,还希望多游一点。如果你们三位不反对的话,我想在 密西西比河里游。但我估计另外三位一杜勒斯先生、尼克松先 生、艾森豪威尔先生——可能要反对。”
  杜波依斯有点严肃地回答:“正相反。这三位很可能想见到 你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尤其在河口附近游。”
  毛泽东笑起来:“真的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便近日内动身 出发。就算是位旅游者好了。我不谈任何政治问题,只在密西西 比河里游泳。如果艾森豪威尔允许的话,我倒还想看看他打高尔 夫球呢。或许我再去医院探望一下杜勒斯先生。”
  杜波依斯冷冰冰地说:“这可能会给杜勒斯一击。”
  毛泽东说:“这远非我去的用意,我非常希望杜勒斯先生能 康复。作为美国国务卿,他对我们很有用。同时,他对美国人 民,对全世界劳动人民都有用。”他是指杜勒斯作为反面教员的作用。
  毛泽东说社勒斯的话,完全适用于蒋介石。他希望蒋介石这 个反面教员一直当下去。1962年蒋介石急于反攻的消息,毛泽东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自1955年8月1日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到1970年结束, 长达15年,会谈了 136次。王炳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会谈 中的第一任代表,参加了从开始到1964年的九年会谈。这九年 中,美方首席代表先后换了三任:先是约翰逊,后是比姆,再又 是卡伯特。会谈中最尖锐、最突出、最不可调和的主题始终是台 湾问题。谈判桌上,各自非常严谨,互相守住一条防线不放。但 私下里,中美双方代表也进行了大胆接触。有些私人交往是有趣 的,甚至是友好的。有一次,约翰逊大使为解决一个问题,找了 一个僻静的山间别墅,请王炳南吃饭。王炳南也在同一地点回 请。国内京剧团到日内瓦演出,王炳南就请约翰逊和他的助手去 看戏;从华沙去日内瓦谈判途中,要换乘飞机,王炳南又常常与 约翰逊相遇,同坐一架飞机来去。有时途中遇气候影响,飞机不 能起飞,两人还被安排进同一旅馆,没有翻译,两人便用汉语夹 带英语随便聊天,但从不谈公事。“这种时候总是轻松愉快的。” 王炳南如是说。对比较呆板、不苟言笑的单身汉比姆,王炳南也 努力与他进行一些私下会晤,有时请他喝茶、喝咖啡。卡伯特随 便而不拘小节,有时在谈判桌上还开开玩笑。一次卡伯特笑呵呵 地对王炳南说:“你们中共应该感谢我们美国,你看你们胜利后 检阅军队,不是有很多美式装备吗?这些装备是蒋介石供给你们 的。所以你们称蒋介石为运输大队长,他送武器给你们,连张收 条也不要。”
  王炳南在《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中说:“1962年3月,我同卡伯特大使继续会谈……这个时期,台 湾蒋介石集团趁我连续遭受自然灾害之际,又开始掀起一股反攻 大陆的恶浪,福建前线重又战云密布,局势空前紧张。我们当时 得到的情报是,蒋介石正在大量购进新式武器,并改装了飞机, 增加装油量,使之能来往于台湾——大陆。蒋介石集团还宣布延 长服兵役时间,士兵一律不准离开营房,随时待命。他们的鞋上 和皮带上都刻有‘光复大陆’的字样。据说他们还从日本大量购 买血浆。看来蒋介石准备铤而走险,妄图要与大陆决一死战。”
  毛泽东、周恩来非常重视美国的态度。
  1962年春天,王炳南回国休假,周恩来嘱他立刻返回华沙 任所,叫他想办法从美国大使卡伯特身上探听美国的态度。周恩 来对王炳南说:“经中央认真研究,认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决心 很大,但他还是存在一些困难,今天的关键问题是要看美国的态 度如何,美国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要争取让美国来制止蒋介石反 攻大陆的军事行动。”
  王炳南回到华沙后,与卡伯特多次交谈,王炳南对他发出一 系列“警告”,即说明如果美国支持台湾反攻大陆,其后果不堪 设想。卡伯特听了王炳南的“警告”后,当场表示:
  “在目前情况下,美国绝不会支持蒋介石发动对中国大陆的 进攻。蒋介石对美国承担了义务,未经美国同意,蒋介石不得对 中国大陆发动进攻……我向贵大使保证,我们绝不要一场世界大 战,我们要尽一切力量来防止这种事情。”卡伯特甚至说,如果 蒋介石硬要行动,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制止他。
  王炳南听了卡伯特的明确态度,不禁松了一口气。一刻也不 敢耽误,立即将卡伯特的谈话内容报告了国内。王炳南很清楚, 这些情况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对福建前线战略部署的制定。周恩来 对王炳南能及时摸来了情报,了解美国的态度,十分满意。
  卡伯特没有说假。就在1962年3月中旬,希斯曼和哈里曼 再次飞往台北,与蒋介石会谈时,他们明确告诉蒋介石:“反攻 不可行也!”
  但是,蒋介石就是那么一块硬“石头”,他不肯罢休,继续 华盛顿施加压力。中央情报局驻台湾头子克莱思为蒋经国的酒 友,他建议国军采取“秘密”方式大规模登陆大陆沿海,其手法 等于是大型的古巴猪湾登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