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书金渐渐对这些报告漫不经心了。
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对自1966年以 来的三年“文化大革命”的总结,又是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 进行权力再分配的新的较量的起点。对他们来说,共同的敌人已 被打倒,巨大的障碍业已扫除,林、江携手作战的蜜月时代已告 结束,他们贪婪的目光,共同瞄准了毛泽东之后党的最高领导 权。赴京开会的龙书金,秘密会见过林彪,林彪认为:中苏之间的矛盾完全是因为争夺国际共运领导权引起的,即使有一些边境 磨擦,尚不至于酿成大战。另外,从苏军的兵力部署上也可以证 明这一点。林彪最后诡秘地说:还是有一点边境纠纷好,可以提 高军队的威信,加重几个军区司令员在中央领导层的分量。
本来珍宝岛事件发生后,龙书金着实紧张过一阵子。经林彪 这一指点,他顿时放宽了心。
但是丰泽园里的毛泽东却另有所见。 当周恩来进来的时候,毛泽东放下手中的《二十四史》中的 《南史》,听他报告。
“主席,有几件事件要向您报告。一是四位老帅根据可靠情 报,对中、苏两军的边防部署、态势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苏 军虽然由原来的20几个师猛增到现在的55个师100多万人,但 不可能大打。”
“噢,”毛泽东转过脸来,“何以见得呀?”
“四老帅的理由是,苏军的战略理论历来是集中优势兵力, 实施多路突破和战役速决。二次大战出兵东北时,他们集中了 155万部队,坦克和自行火炮5556辆,战斗飞机3446架,各种 火炮26137门。而要对付我国,起码要集中300万部队,一万辆 坦克,这是他们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去年苏修侵捷,就动用了 20多个师50万部队,现在有6万人留在了捷克,要集中300万 部队就更困难。”
周恩来说到这些数字时没有看任何记录,全凭记忆。他超常 的记忆力令人惊讶。
“主席,四老帅还认为,我军的布防大都是战略要地的梯次 配备,边界并没有大量集中的部队,苏军要想重创我军,势必要 侵入我国腹地,他们没这个力量,也没这个胆量。现在乌苏里 江、黑龙江已经解冻,倒是新疆那边,苏修会有些动作。”
毛泽东就此发挥道:“以前打笔墨官司我们不怕,现在刀枪相见也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让他进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到那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对,电告新疆军区龙书金,西北可能 要出问题,要有准备。”
周恩来作了重要补充:“还有一个情况,3月28日,美国前 总统艾森豪威尔病逝,苏联派出一个代表团参加他的追悼会,3月30日晚间,据可靠情报,苏联国防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偷偷 越过波托马克河,钻进五角大楼,与早约定的美国防部长莱尔 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的 内容不详。临分手时,崔可夫赠送给两人他本人撰写的《斯大林格勒之战》一书。惠勒回蹭他一枚纪念章。四老帅分析,他们会 谈的内容可能有三:一是协商美苏共同联手对付中国的可能性; 二是苏美在欧洲问题、限制核武器试验等问题上达成谅解,以便 苏联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的可能性;三是对苏联最近在亚洲推行 ‘亚安体系’,旨在包围中国的说明。……”
毛泽东拧眉细想:“美苏联手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他历来 不相信大国间的联合,因为各自都想将自己摆在第一的位置,利 益摆不平,合作难以持久。
周恩来也说:“陈老总认为,尼克松上台后,对外政策发生 了一系列变化,迫于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急于从越南撤军。几 次公开讲话,都提到愿与我国加强接触。另外,他们托刚上任的 法国驻华大使马纳克转达了尼克松的口信,愿意就两国一切感兴 趣的问题进行谈判。陈老总建议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打开 冰冻巳久的中美关系,我认为这既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又 可以牵制苏联……”
毛泽东说出他的意图:“我看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步子不 宜迈得太快,有些老朋友得先打打招呼,免得让人家感情上转不 过弯来。尤其是越南的胡志明。美帝的飞机还在人家那儿轰炸 嘛!军队还在那儿杀人,我们不能不顾及朋友的感情。”
龙书金接到中央军委关于毛泽东最近指示“西北可能要出问 题”的电报,只是付之一笑,并未对下传达。进入6月,外交纠 纷的报告多了起来,有时一天多达20余份,龙书金感到有些小 题大作,擅自下了一道命令:“此后一般性的外交纠纷,可逐级 报告,本级能处理的,可不必报告上级。”
这个口子一开,麻烦便惹大了。谁都知道,外交无小事,一 粒火星,也能燃起两国大战。龙书金很快便得到血的惩罚。
8月13日上午8时,副连长杨政林率领三排37名官兵,执 行例行巡逻任务。行至戈壁,突然一发炮弹在他们中间炸响,迅 即六辆苏军坦克钻出草丛,300多名苏军官兵也从土堆里爬出 来,尾随坦克向中国军队冲击。杨政林指挥队伍向苏军还击。杨 政林是有经验的,他的左臂已被炮火洞穿,无暇顾及,他将报话 机从巳牺牲的报话员手中解下来,对着话筒大声呼叫:“塔城, 塔城,我是杨政林,我们在铁里克提东10公里处遭敌伏击,苏 军坦克六辆,步兵300余人……”这时,空中传来嗡嗡声,杨政 林抬头,看到两架直升机在头顶上盘旋,杨政林发出了最后的誓 言:“请党相信我们,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粒子弹,决 不会出现一个俘虏……”两颗汽油燃烧弹扑向孤立无援的中国士 兵,大火吞噬了全部的生命和血迹。
等到中国陆军第八师的一个团从60公里外赶来时,战斗早 已结束,被烈火焚烧过的38具尸体,已经面目全非,难以辨认, 成了血色黄昏中大漠最惨烈的一缕孤烟。
半个月后,为了弄清事件真相,中央军委调查组来到了乌鲁 木齐,朱后调查了司令员龙书金、政委王恩茂、副司令员赛福鼎 以下近百人。
塔城军分区政委王新光、参谋长南仲周认为,事件发生前, 苏军调动频繁,情况异常,这些情况多次向军区司令部值班室汇 报过,现有电话记录可以作证,汇报中曾多次要求暂停巡逻,但上级都没有答复。北疆军区副司令员任书田说:“接到塔城军分 区的报告后,我们是慎重研究过的,并且有情况不明暂不巡逻的 决定,但上报军区后,一直未得到批复,不得已只好让值勤分队 继续巡逻。为了此事,赵副司令员曾亲自打电话找到龙书金,并 且吵骂了一通。”其他有关人员也说此事报告过龙书金,龙让报 告外交部,而外交部已有回电,让新疆军区自行确定。从北京到 新疆,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酿成了 “八一三” 的大祸。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这些纠缠不清的 失误才落到林彪死党龙书金的头上。
事情传到了联合国总部。
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兴奋异常:“苏中再度发生流血冲 突,苏军歼敌30多人。”他拿起电话,向苏联驻美大使馆询问苏 共领导人对此事的反应。
然而苏联领导层对此并不像马利克那样乐观。在苏共中央政 治局全体会议上,葛罗米柯气呼呼地首先发言:“我刚刚听说, 昨天格列奇科同志命令军方擅自动手,在新疆消灭了中国一支30多人的边防巡逻队,我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是 因为在达曼斯基岛(即珍宝岛)我们吃了亏就在新疆反咬一口 吗?这种做法,未免太短视,太小家子气了!这与我们国家的伟 大形象相符吗?”
柯西金赞同葛罗米柯:“如果是为了教训中国,这种隔靴搔 痒的做法有什么用呢?去年我们的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已经 让我们国家的形象蒙受了重大损害。要知道,我们正在推进的亚 洲安全体系很可能因格列奇科同志的这一顿枪炮而破产!这划得 来吗?”
勃列日涅夫却不尽然:“不至于这么严重吧!”
葛罗米柯从公文包里抽出几份文件,递给勃列日涅夫:“请你看看吧,这是20多个使馆今天打来的电报。如果说达曼斯基岛发生冲突时,世界还弄不清是哪一个首先挑起战火的话,那这 次可就昭然若揭了。不会有一个国家不认为我们是战争的挑起者。”
在一旁一直闷头吸烟的格列奇科终于坐不住了: “我坚持我 的意见,在中国狂人面前,我们的态度必须强硬些!如果想惩治 他们而又避免我们的损失过重,那么就应该让我们的原子弹显显 威风。要根除中国的威胁,就必须用几百万吨级当量的核武器, 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一劳永逸的打击。只有通过这样的外科手 术,才能摘取亚洲的毒瘤!”
苏军总参谋长輿加尔科夫也心存疑虑:“那不引起世界大战才怪呢!”
柯西金有些激动,站了起来:“格列奇科同志,你想过没有? 对付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动用几颗原子弹 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况且,中国人手中也有核按钮,一且到了不 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不计后果进行反击的,到那 时候,恐怕不仅仅是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了,我看世界的 末日也该到了!”
小说推荐
- 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 内容简介: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亦友亦敌、忽离忽合的奇特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全面展示他们从握手到分手乃至兵戎相见的历史漩涡和内心波澜,不少情节鲜为人知 作者:所写的《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共和国风云中的毛 泽 东与周恩来
- 内容简介:有一种比喻说:毛泽东是“湖南辣椒,周恩来是“绍兴黄酒。这不仅描绘了出生地及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也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习惯爱好。谁都知道,毛泽东爱吃辣,周恩来爱喝酒。又一种比喻说:毛泽东是“土包子,周恩来是“洋包子,这又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在青年时代的经历对后来漫长革命生涯的影响;再一种比喻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9章
-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
-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作者:赵宏 第一部分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竹村人。王采玉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但她青年时代命运不佳。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道中落。王采玉以一双灵巧的手,做针线活,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王采玉初嫁于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0章
-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作者:杨天石最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处在剧烈变动的时代。许多动乱的发生和曲折发展的过程,里里外外,直接间接,似乎都不能不注意领导人物、群众活动、文化变迁、国际因素等的相激相荡,才构成中国现今的局面。至少在半个世纪之前,以近代史作为史学学术研究的一支,还颇见争议。近代历史虽有数据宏富之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5章
- 蒋介石传
-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1906年,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曰本学习军事。赴曰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1908年春被保送曰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9章
- 蒋介石传
- 客观的介绍了蒋介石的一生,是非功过自有人评 作者:所写的《蒋介石传》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7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口述:翁元记录:王丰翁元,本书口述者,蒋介石、蒋经画的贴身侍从副官。他入伍即做蒋介石侍卫,深得蒋介石喜爱与信任。他为蒋家服务四十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光,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永远公而忘私,这就是蒋氏父子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具体写照,也是我觉得一生对家人最亏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9章
- 毛 泽 东与郭沫若
-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是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桥梁,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子《毛泽东与郭沫若》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5章
- 特德蒋科幻小说合集/特德蒋
- 特德蒋科幻小说合集作者为:特德蒋特德蒋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位刻画作家。共有一个下载包,里面有7篇小说。1.巴比伦塔2.除以零3.你一生的故事4.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5.领悟6.七十二个字母7.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 作者:所写的《特德蒋科幻小说合集/特德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