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时至今日,如果我们能历史地理智地回望过去,就不应简单地把郭沫若随着毛泽东的调子说了话,做了文章写了戏,就说郭沫若是“应声虫”,“跟屁虫”,“溜须拍马”。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首先,这并不全是政治问题,而也是一个带学术性的问题。政治人物(最高领袖)的毛泽东也可以就学术问题发表意见。当然事实上,毛对任何问题都毫无顾忌,为所欲言,谁也管不着他,他不许别人发言的事则不胜枚举。其次,毛泽东就曹操问题发的言,即肯定曹操,主张为曹操翻案,并无错误,没有什么不对。现如今,不要说对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翻案,对康熙雍正乾隆这样骄奢淫逸的皇帝老倌“重新评价”,实为极力赞颂,大加美化,都无不可,甚至对西门庆这类乌龟王八蛋翻案,都没问题,毛泽东为曹操翻案又算得了什么事呢?再次,如果说因为是毛泽东说话,郭沫若不应该跟进,这于理也说不过去。事实上毛泽东对许多问题都说过话,发表过看法。别的不说,单说鲁迅,他就说了不少,作了很高评价。多年来不少人跟在后面加以阐述,加以发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近年也有人加以“反思”),为什么郭沫若就不能在曹操问题上,呼应毛的看法,着文写戏阐释演义毛的主张呢?不吭声,反对,才是最好的态度吗?这不仅不可能,也无必要。是的,郭沫若这一次确有些“应声”“迎合” ,但也不应该笼而统之,概而论之。有意思的是,1927年大革命时期,郭沫若曾陪同出席蒋介石的一次公开演讲,因蒋的声音太小,台下听不见(当时没有麦克风之类先进科技),时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即手持铁皮制的喇叭大声重复蒋的每一句话,后来他戏称自己真正是做了“党的喇叭”。但这一次,虽然是响应毛泽东为曹操翻案,但毕竟是一个学术问题,和那次做蒋介石的喇叭并不相同。特别是,他创作《蔡文姬》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融入了自己的命运和情绪。他自己就说:“我不想否认,我写这个剧本是把我自己的经验化了在里面。”剧中情结“有一大半是真的。其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不说,想来读者也一定会觉察到。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可以说,“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也正因此,戏剧的演出取得巨大的效果。对此我们不应该忽视或低估。当然,戏中有些写曹操的地方显得牵强生硬,过于联系现实,太着眼为政治服务,确实不可取。
●二、《兰亭序》真伪问题引发的“官司”
郭沫若在忙于政务和频繁的社会活动之余,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还保持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他以历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的身份频频为文艺界和学术界贡献出一些新的成果,给人们带来一次次惊喜,除上述有着“迎合”色彩的“为曹操翻案”外,还有一些并不能看作迎合和紧跟的,这就是1965年提出《兰亭序》帖并非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而是别人依托的见解;还有即下一节要说到的《李白与杜甫》着作。此二者,和毛泽东也多少有些关系。
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因为有毛泽东的介入,其中还有些动人的情节,故有必要在这里用一些笔墨作一番叙说。
《兰亭序》帖又名《兰亭宴集序》帖,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行书字帖,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极为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写。唐代何延之在《兰亭记》中对它有这样的介绍:
(《兰亭序》)逸少(按:羲之字逸少)所书之诗序也。右军(按:即羲之,因羲之官至右军将军,故名)蝉聊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暮春3月3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凝、徽、操之等41人,修祓禊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所无。
所记如亲历者见。不过相传原本被爱好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得,认为堪称王羲之书法之冠,遂令人临摹了许多副本,真迹为其死后陪葬于昭陵。后人见到的《兰亭序》帖,皆为临本摹本。
《兰亭序》贴摹本以冯承素本被公认为最近原作。全篇凡28行324字,写来从容不迫,气韵生动,雄秀兼蓄,文情并茂,真让人感到达到心手合一的高度境界。
除摹本外,唐初的虞(世南)、欧(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书法大家也都有临本传世。但后人评论说:“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去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嗣后,宋代的薛绍彭,元代的赵子昂,也都有临本相传。尽管这些临摹本都各自透露出它们的临摹者自己的个性特色,表现出相当的艺术价值,但均不是右军真迹,不免越发给人临渊羡鱼之情。
《兰亭序》帖不仅因为后人许许多多的临摹本而给人仰不可及爱不可得之感,还因为关于它还有一些传说,更让人觉得它几近神圣的地步。
就是上面说到的那位何延之,写了一篇《兰亭记》,文中除了活灵活现地记叙了《兰亭序》的写作情况,还精心地叙说了一段它后来的命运和遭遇。
他是这样讲故事的:“右军(对《兰亭序》帖)亦自爱重,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付弟子辩才。……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按指王羲之、王献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于是便想尽种种办法诱取《兰亭》,而辩才却始终推说经乱散失,不知所在。后来房玄龄推荐监察御史萧翼去骗取,费尽苦心,终于得手。太宗高兴得不得了,钦令对房玄龄、萧翼、辩才都予重赏。并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终前,向高宗耳语:“吾欲将所得《兰亭》去。”于是《兰亭序》的真迹便被作为太宗的陪葬品而埋进了昭陵。
这真是说得有点神乎其神。特别是太宗死时向他的儿子高宗提出要求把《兰亭序》作为殉葬品带进坟墓,且父子二人是用“耳语”,除非是高宗后来传出,当不可能为第三者所听见,太宗的遗愿,《兰亭》的归宿,又究竟会是怎样呢?
还有一位与何延之基本同时代的人刘其所着《隋唐佳话》也有一段传说,全文是:
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按即后来的隋炀帝),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一作“乃遣问辩才师,欧阳询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诸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这段故事,虽有些情节与何延之所说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依然是把《兰亭序》说得十分神乎,读之仍使人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不过,总的说来,历代比较流行的说法乃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会于会稽之兰亭。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诸诗友饮酒唱和,得诗三十七首,积成一集,王羲之即席挥毫,写下了《兰亭序》。由于爱好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特别欣赏王羲之,认为“尽善尽美”者只有王羲之,他尤其喜欢这个字帖,所以断然肯定系王羲之真迹。其后的许多帝王和士大夫也这样宣扬,使《兰亭序》帖一直享有盛誉。这一说法多少年来几乎是书法界和书法史的定论。
说“几乎”是“定论”,是因为对于《兰亭序》帖究竟是否王羲之所作,还是有人不断质疑,尽管质疑的人不是很多,且终未成大气候。
较早的质疑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即怀疑为何在唐以前一些史籍丛帖未见入载,只是在唐之后经过唐太宗的特别“青睐”,又经宋元明清历代帝王“欣赏”及许多封建士大夫的附和迎合,群起“咏赞”,才把它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然,许多人都不否认该帖有其不可低评的艺术价值,但也有人对其评价不高,认为既经钩摹,即难看出真正的王羲之的笔法精神。
应该说,这些质疑并未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直到清代晚期,先是咸丰年间的赵之谦隐隐约约地提出了对《兰亭序》帖作者的怀疑。他是话中有话,说:
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始唐太宗。今太宗御书碑具在,以印证世上二王书无少异。谓太宗书即二王,可也。要知当日太宗重二王,群臣戴太宗,摹勒之事,成于迎合。遂令数百年书家尊为鼻祖者,先失却本来面目,而后人千万眼孔,竟受此一片尘沙所眯,甚足惜也。此论实千载万世莫敢出口者,姑妄言之。
小说推荐
- 郭沫若自传.第四卷,洪波曲
- 本书收入《洪波曲(含《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苏联纪行《南京印象)与《五十年年谱》两个部分《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写于一九四八年八月至十一月间,是郭沫若最为完整的抗日战争回忆录《苏联纪行》是作者一九四五年六月九日至八月十六日赴苏联访问的日记《南京印象》写于一九四六年夏,是系列关于南京的随笔《五十年
- 都市言情郭沫若.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七章 南京哟,再见!
- 两岸惊涛中的毛 泽 东与蒋介石
-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纪风流三部曲》第三部。始自解放南京,止于蒋介石去世。围绕两岸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往来,以翔实、生动、鲜为人知的内容展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6章
- 共和国风云中的毛 泽 东与周恩来
- 内容简介:有一种比喻说:毛泽东是“湖南辣椒,周恩来是“绍兴黄酒。这不仅描绘了出生地及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也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习惯爱好。谁都知道,毛泽东爱吃辣,周恩来爱喝酒。又一种比喻说:毛泽东是“土包子,周恩来是“洋包子,这又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在青年时代的经历对后来漫长革命生涯的影响;再一种比喻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9章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哈利戴(JonHalliday)内容提要毛泽东,这个曾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统治者,去世已经三十年。他的统治导致至少七千万中国人在和平时期死亡。但他的真实面貌,一直在云遮雾罩之中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与夫婿乔·哈利戴,以十二年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披阅难以数计的中外文献资料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2章
- 含情沫沫
- 《含情沫沫》作者:落落依然是_TXT下载前尘往事如云烟,谁还记得谁?谁还爱着谁“这是送我的“沫儿可喜欢”女子轻轻点头,笑容清怡动人“那沫儿永远戴着它可好”你是我心中唯一的沫儿,银舞凤月簪,便是我们的信物,戴着它,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定能找到你!沫儿,你说,我们永远都在一起,可好-章节内容开始-楔子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9章
- 含情沫沫,总裁要结婚!
- 乔沫同学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挣钱养家讨好容总!容承慎,C市钻石级的王老五,脸俊身材好,引得C市女人狂风浪碟的涌向他 从此她的人生里又多出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来:赶走这些女人!赶小三驱小四的过程中,乔沫发现这些爱慕容承慎的女人质量其实都挺高,不仅家世好,长的也漂亮,自己还真比不上,遂忍不住好奇问“姓容的
- 都市言情苏三苏巳完本
- 最新章:263. 大结局(完)
- 姜沫沫的七零穿书日常
- 姜沫沫因为一个过千万的评价死后穿到了一本死之前看过的小说,成为一个家破人亡自己也惨死的女配 只是老阿姨姜沫沫怎么会认栽,首先要把上辈子被夺走的金手指抢回来,报仇什么的,人不犯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刨其祖坟.当然刨祖坟什么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姜沫沫可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呢 作者:我住长江头H所写的《姜
- 都市言情我住长江头H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3章 番外三
- 毛毛
- 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第一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1章
- 幸福就像毛毛虫
- 刘笑笑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女主角简洁的出现让三个不懂理节的富家公子改变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唯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