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吃饭时间,梁漱溟一下车,毛泽东就说:“先吃饭吧。”梁漱溟一看,桌上只摆了几样小莱,都是素的,没有酒,知道这是特意为自己设的,就不客气地坐下一起吃饭。他们边吃边聊。
毛泽东问起梁下乡的观感。
梁说,土改反映了贫苦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很有必要,也很及时。但有些地方政策执行得不好,比如政策规定不许打地主,但据他亲眼所见,不但有打的而且打得很凶。有一对地主夫妇因此一块跳河自杀了。这个问题要注意,不然地主没有活路,不是反抗,就是自杀。
毛泽东笑笑,点上一支烟,说道:“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的,但我们总的政策是斗倒地主,给他出路。问题是贫雇农受苦受压迫多年了,怒火一点着,就难控制。我们要认真执行好土改政策。”
这次谈话,梁漱溟特别提到邓小平在四川的功绩,说他对待四袍哥问题处理得好,人年轻有才干。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高声说:“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看来毛泽东早有考虑,不久,邓小平奉调中央工作。
所以,要说1953年以前,毛泽东对梁漱溟确是尊敬有加的,凡事都愿听听这位知名思想家的意见。有空的时候,便约他来长谈。为了使梁漱溟能安心生活、写作,毛泽东把梁一家安排到颐和园居住。
他们的交谈一般都在晚上,但1952年5月7日的谈话,却在下午1时开始,谈话内容也有所变化。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学习苏联“老大哥”,梁漱溟最感兴趣的就是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他向毛泽东提出去苏联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但毛泽东不赞成;“这不合适。要么你去游历一番,参观参观;要么,派你去进修这门学问。你的情况这两种都不是。人家会发问:中国的什么单位派这么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去搞什么研究?人家不好理解。”毛泽东还是坚持他原先的设想:“像你这种情况,我看应该在国内各地继续参观访问,做社会调查。你愿意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喜欢调查什么就调查什么。我可以通知各地负责同志,要他们给你提供一切照料和方便。”
梁漱溟说可以考虑。
但这一年梁漱溟哪里也没有去。毛泽东派徐冰来间候,只好空手而回。
梁漱溟也不会闲着。他想建立一个文化研究所,自己来当顾问。他想把这个想法告诉毛泽东,以便得到支持。正好遇到邵力子,说9月18日怀仁堂放一部新电影,是主席点的,他肯定去,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主席。
梁漱溟去了,没有遇上毛泽东,倒是周恩来到了。梁便将自己的打算简单跟周恩来说了说,周恩来让他写一个具体的计划和预算,交给他,拿到政务院办公会上通过。
梁马上写了一个草案,说明这个研究所的职能和名称,以及办公形式。他想在开始阶段由中央派人主持,而后由他主持。
事又凑巧,他揣着草案准备随时交给周恩来,正碰上主席召他谈话,他便先将草案给毛泽东看了。毛泽东看后,表示不同意。梁漱溟为难地说:“是应总理之嘱写的。”
毛泽东马上改了口气:“既然与总理说妥,设置也是可以的。”
梁漱淇也怪,也改了主意:“主席既不同意,就算我没提。”这之后,他没有将草案交周恩来。开办中国文化研究所的事也不了了之。
●7.友情从此了断,怀念却日渐加深
1953年9月,接连开了两个会,前后有10天时间。先是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后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8日,政协副主席周恩来做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梁漱溟在小组讨论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总路线原是人人意中所有的,我对此深表赞同,没有什么新意见可说。路线既无问题,那么就看怎样去做了,要事情做好,全靠人人关心这一事业。发现不论大小问题,随时反映给负责方面,以求减少工作上的错误。例如《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时常有人把他所见到的问题写信提出来,而党报收到来信亦马上能注意检查或交给该机关部门去检查纠正,这就是最好最好的。这样做,一面看出人民能关心公家的事情,一面看出党和政府能够随时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解决问题。这种精神,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应继续发扬。只有自始至终发扬民主,领导党又能认真听取意见,这建国运动才能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效率就能倍增。”
下午,召开大会,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梁漱溟所在小组由章伯钧汇报,其中包括梁漱溟的发言。第二天的会议应是由个人作大会发言。
汇报会结束后,周恩来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明天的大会你也说一说,好不好?”
梁一口答应:“好。”
第二天,大会发言踊跃,梁漱溟便写条子给周恩来,说会议应尽量让外地来的人多发言,在北京的人说话机会多,而且今天大会就要结束,他的发言改为书面发言即可。周恩来答复说:为让大家能充分发表意见,会期要延长一天,你明天可以在大会上发言。
9月11日午后大会上,梁漱溟即席发言。这次发言与前面讲的不太一样,讲得既长又有条理,看来梁漱溟做了认真思索。
他讲的重点是农民或乡村问题。他说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的,但自从进人大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人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向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忽视了他们,人家会说你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政府引起重视。
梁漱溟提醒注意的话,并不过分。当时在场的人也没引起大的反响。可到了第二天,这些话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本来,这一天是由彭德怀报告抗美援朝情况,而后毛泽东即席发言。不知他是看了会议简报,还是听了什么人的汇报,他的讲话没有谈潮鲜战争,而是针对昨天的发言:“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仁政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毛泽东说得动了感情:“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是工农联盟,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毛泽东没有点谁的名,但坐在下面的梁漱溟却听出句句都是冲他而来。他不禁有些吃惊,这不像是他多年认识的毛泽东,好像换了一个人。但台上的确是毛泽东,而且说这些话时一脸严肃。他很感委屈,便在下面开始给毛泽东写信。信的大意是说,听了主席的一番话,明白实为我昨日的讲话而发。但我不能领受主席的批评,我不仅不反对总路线,而且是拥护总路线的。主席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是不妥当的。不仅我本人受屈,而且会波及他人,谁还敢对领导党贡献肺腑之言呢?希望主席给我机会当面复述一遍这原来的发言而后指教。
13日上午,梁漱俱将信当面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约他当晚谈话。是晚,在怀仁堂京剧晚会之前约20分钟,梁漱溟见到了毛泽东。他当即要求解除对他的误会。但毛泽东则坚持认为他是反对总路线之人,只是不得自明或不承认而已。二人言语频频冲突,结果不欢而散。最后,梁漱溟仍不肯作罢,他要求有机会复述自己的观点,让公众评议。
9月16日,梁漱溟终于有机会在大会上陈述前两天的发言内容,再次申明自己不是破坏总路线,而是拥护总路线。梁漱溟说得情真意切,当天并无不良反应。但梁漱溟在发言中标榜自己是“有骨气的人”,而港台一些新闻机构也以此大为蛊惑,再加上梁漱溟以为民请命的身分自居,重提那令人颇不顺耳的“九天九地”之说,这些,不能不引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反感。
第二天会议上,周恩来发言,联系历史上梁漱溟的过错,批评了梁的说法。在周恩来发言时,毛泽东不止一次地插话,有些话也比较重,比如说梁漱溟“没有以刀杀人,却是以笔杀人的。”
“人家说你是好人,我说你是伪君子”;“假若明言反对总路线,主张注重农业,虽见解糊涂却是善意,可原谅;而你不明言反对,实则反对,是恶意的”;“对你的此届政协委员不撤销,而且下届政协还要推你参加,因为你能欺骗人,有些人受你欺骗”等等。
梁漱溟要求当场答辩,但主持人说:“你准备明天发言吧。”
第二天,个性倔强的梁漱溟上台发言,把憋在肚里的话全掏了出来:“昨天会上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很出乎我的意外。当局认为我在政协的发言是恶意的,特别是主席的口气很重,很肯定我是恶意的。
小说推荐
- 两岸惊涛中的毛 泽 东与蒋介石
-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纪风流三部曲》第三部。始自解放南京,止于蒋介石去世。围绕两岸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往来,以翔实、生动、鲜为人知的内容展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6章
- 毛 泽 东与郭沫若
-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是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桥梁,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子《毛泽东与郭沫若》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 内容简介: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亦友亦敌、忽离忽合的奇特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全面展示他们从握手到分手乃至兵戎相见的历史漩涡和内心波澜,不少情节鲜为人知 作者:所写的《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哈利戴(JonHalliday)内容提要毛泽东,这个曾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统治者,去世已经三十年。他的统治导致至少七千万中国人在和平时期死亡。但他的真实面貌,一直在云遮雾罩之中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与夫婿乔·哈利戴,以十二年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披阅难以数计的中外文献资料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2章
- 毛毛
- 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第一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1章
- 幸福就像毛毛虫
- 刘笑笑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女主角简洁的出现让三个不懂理节的富家公子改变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唯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
- 毛豆毛奇遇记
- 【儿童文学数字传播大奖三等奖】一年级新生毛豆毛是个背诗困难户,他没有就读过幼小衔接,两相对比,成了班级里的“后进生。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神奇故事机“啦多啦,啦多啦钻入毛豆毛的梦境,从此开启了一场纵横诗篇世界的神奇之旅 作者:斯人语所写的《毛豆毛奇遇记》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斯人语完本
- 最新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好,我是啦哆啦(大结局)
- 梦回汉时:东风若与周郎便
- 清尘,原是当代女子,却因抑郁自杀时阴差阳错,穿越回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她成了周郎的女人,历史只记录结局,其中的细枝末节,却只能亲身经历 我们口中的小乔,那时的桥婉儿,她究竟想做什么,她有什么梦,周郎的身边,果真只有她一个女人么 且看故事。本故事,只是故事。如有违背历史,纯当我不懂事,不懂史 作者:木木
- 都市言情木木木三连载中
- 最新章:第294章、周瑜打黄盖
- 周恩来传
-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两个中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作者:所写的《周恩来传》无弹窗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