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闻言,连连赞叹:“好,很不错,中国古代人民真不简单!”
回到成都后,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在大组会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扛流域规划的报告,25日,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周恩来的报告。
毛泽东认真审阅了周恩来的报告,并在报告的第五项中,针对要正确地解决长江流域规划工作中的六种关系,又加了一条“发电与用电(即有销路)”关系。
在这次成都会议上,一些决议或多或少地受到大跃进思想的影响,但是,关于三峡工程及长江流域水利规划的决定却例外。
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三峡工程间题上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才使关于三峡工程的决定体现了严格的科学精神,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4月5日,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周恩来的报告。文件明确指出:“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可以说三峡工程的预想,是毛泽东“大胆设想”和周恩来“小心求证”风格的完美结合。
正如两位伟人所期冀的那样,有关三峡问题一直在“积极准备”,一直在争论,不论是大刀阔斧,还是小心翼翼,争论中的三峡间题一直在朝前走。1970年,在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水力部门建议先上三峡下游较小规模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以解决电力发展的需要。周恩来主持研究后,同意这个建议,并认为葛洲坝工程可作三峡的实战准备。周恩来把这个意见和当时存在的不同意见即先上三峡的意见同时报送毛泽东,毛泽东批准了先上葛洲坝的惫见。但是,在当时那种动乱形势下,下边一听到毛主席批准了,就自行放炮开工,根本没有报批设计,形成严重失控。钱正英于1971年初从国外访问回来,即受命去工地检查工作,发现设计方案还存在严重问题。周恩来连续听了几次汇报,决定修改设计。但在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工作越来越被动,施工中还发生严重事故。这对于一个大型工程来说实在是致命伤。可是已经宜布开工,又是毛主席“亲自批准”,谁敢将工程停下来正在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之际,周恩来抱病于1972年11月召集会议,听取钱正英等的汇报。那天,会议从下午3时一直开到晚上9时,护士一次一次地给他送药,其他领导同志一遍又一遍地恳求他休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问题尚未解决。最后,他责成有关方面的九人,由当时不同意先上葛洲坝的同志主持,重新讨论葛洲坝应该上还是应该下,并向中央提出报告。经九人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葛洲坝工程的问题是没有按基建程序办事,勘测设计工作太粗,投资估计过低,施工准备不足;把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后,它的经济效益还是好的,也有把握可以建成,因此提议在做好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周恩来同意这个意见,果断决定上述九人组成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以林一山为主任,负责制定设计方案和解决建设中的各项技术问题。
1974年9月,经周恩来批准,葛洲坝于此年底重新开工,从此工程进展顺利,然而此时的周恩来已经进行了癌症的第一次手术。当葛洲坝截流成功之时,周恩来的骨灰已经洒进江河大海。
时光转眼又是20年。
1994年12月14日,两位伟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毛泽东关注、周恩来亲自踏勘过的三峡中堡岛上,开工的礼炮炸响了几代人的夙愿,国歌声中,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呼唤两个名字:毛泽东与周恩来……
第09章 庐山:历史的插曲
庐山,就其自然景色而言,山峰绚丽多姿,气候宜人,堪称避署胜地。山上的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景点,常令人流连忘返。
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给本来就千姿百态的峰壑不断地改变着容颇,为她涂上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
然而,仅就其自然风光而言,庐山算不上天下第一山;庐山闻名于世,其重要原因还在于“政治”。
民国时期,许多重要政治谈判都在庐山进行,国民党的风云人物很少有不登庐山的。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有20多次,也有人说30多次。他头一回上庐山,是在北伐途中,占领南昌后,于11月26日上庐山。
到了共产党打下江山,自五十年代末开始,它也成了会议重地,许多政治事件发生在这里。在毛泽东心目中,尽管庐山云雾燎统,紫气通人,险象环生,却巍峨依旧,摧也摧不垮、炸也炸不平的,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无限乐趣在险峰。
因为彭德怀的一封信,庐山上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1.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北京。一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考察,25日回到韶山,28日到武汉,29日,从汉口乘船到达九江,然后乘车级级登上了庐山。对于江西,毛泽东十分熟悉,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他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了多年,但登上庐山,这还是头一次。
在众人的簇拥下,毛泽东走过潺潺清溪东谷河一侧,来到一片翁郁苍松和碧翠竹林之中。这里有一幢乱石垒成的两层欧式别墅。通常,屋匾庐号总是高悬于大门之上,而此屋与众不同,在院子里一块巨岩上,镌刻着“美庐”两个大字,落款为“中正题”。因为是蒋介石的手书,有人想凿去,以免毛泽东生厌。毛泽东闻知,当即制止,说:“这是历史,不要铲掉,应该留给后人看!”毛泽东一句话,使“美庐”二字留存至今。
“美庐”原是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建于1922年。赫莉太太和他的丈夫都是医生,在庐山上开设“赫莉医院”。这座私宅在当时庐山上是最豪华、最宽敞的一幢,宋美龄甚为喜欢。赫莉太太就将此宅献给了宋美龄,于是此屋改名“美庐”。“美庐”绿门、绿窗、绿顶、绿柱,楼上有宽敞的阳台,四周有1500平方米的花园,幽雅、清新、恬静、秀美。蒋介石在园内叫人植白竹,宋美龄则种凌胃花。
初登庐山的毛泽东,望都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其中两句云: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从毛泽东的诗前小序和诗本身来看,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很好,他甚至联想到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这种愉快的心情来自他对客观形势的估计。尽管也有些国际上和国内的事情不顺心,实际工作特别是大炼钢铁、大办食堂等事情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他总的认为,形势是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在向他汇报情况时曾说,“大跃进”以来,“有伟大的成绩,有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对这几句话很赞赏,进一步发挥说:“有丰富的经验说得很巧妙,实际上是:有伟大的成绩,有不少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成了庐山会议前对全国形势的总估计,也是当时会议的基调。
当众人陪同毛泽东来到蒋介石用过现在重新装修过的“美庐”别墅时,毛泽东冲着江渭清、聂荣臻、曾希圣等人说道:“现在天下大乱了。”
四个人一惊,不知如何作答。
江渭清很快琢磨过味来:“主席,哪里会天下大乱啊?现在形势很好的。”
“好吧,进屋来谈吧!”毛泽东边说边走进屋子,“你们把形势和问题,都一块说说,这次中央扩大会议上,主要是反左的间题,不要怕右。”
众人一块石头落地。在实际工作第一线的领导们怎么会不清楚:本来1958年农业形势很好,风调雨顺,由于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和大办其他事业,增产不增收,大批粮食、棉花,一场大雪全捂在里面。敞开肚皮吃饭,吃饭不要钱的“共产风”,培养了不少懒汉、败家子。
全国的总管家周恩来对经济形势更是了如指掌。
在南宁会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后,周恩来在一般原则上和其他领导人一起表示支持毛泽东提出的争取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这一总体构想,他的内心里又觉得自己跟不上毛泽东。他尊重毛泽东,更为了维护党的团结,他相忍为党。但当他面对实际时,他内心又常常充满矛盾,他难以容忍一些过头的做法和违反经济规律的事,可又不便于在公开场合提出不同意见。就他所处的地位和全国形势而言,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根据毛泽东和中央的决定加以变通,尽量减少实际损失。这与他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对策相似。
周恩来编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被“大跃进”搞乱了。建议“提出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起不了什么约束作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建立人民公社和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的决定。这一年各地“大办”成风,包括大办农业。有的地方粮食放“卫星”,说稻子亩产几万斤,有一阵毛泽东都担心起粮食吃不了怎么办,是不是一天吃五顿饭;可周恩来到一个亩产大户现场看了看,这里稻田里擂着亩产10万斤的标牌,稻田的上空像灯火球场一样,电灯通明,说是为了加强光照,旁边正有一台大鼓风机在呼呼作响,说是为了通风。
小说推荐
- 两岸惊涛中的毛 泽 东与蒋介石
-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纪风流三部曲》第三部。始自解放南京,止于蒋介石去世。围绕两岸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往来,以翔实、生动、鲜为人知的内容展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6章
- 毛 泽 东与郭沫若
-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是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桥梁,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子《毛泽东与郭沫若》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 内容简介: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亦友亦敌、忽离忽合的奇特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全面展示他们从握手到分手乃至兵戎相见的历史漩涡和内心波澜,不少情节鲜为人知 作者:所写的《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哈利戴(JonHalliday)内容提要毛泽东,这个曾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统治者,去世已经三十年。他的统治导致至少七千万中国人在和平时期死亡。但他的真实面貌,一直在云遮雾罩之中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与夫婿乔·哈利戴,以十二年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披阅难以数计的中外文献资料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2章
- 毛毛
- 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第一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1章
- 幸福就像毛毛虫
- 刘笑笑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女主角简洁的出现让三个不懂理节的富家公子改变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唯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
- 毛豆毛奇遇记
- 【儿童文学数字传播大奖三等奖】一年级新生毛豆毛是个背诗困难户,他没有就读过幼小衔接,两相对比,成了班级里的“后进生。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神奇故事机“啦多啦,啦多啦钻入毛豆毛的梦境,从此开启了一场纵横诗篇世界的神奇之旅 作者:斯人语所写的《毛豆毛奇遇记》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斯人语完本
- 最新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好,我是啦哆啦(大结局)
- 梦回汉时:东风若与周郎便
- 清尘,原是当代女子,却因抑郁自杀时阴差阳错,穿越回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她成了周郎的女人,历史只记录结局,其中的细枝末节,却只能亲身经历 我们口中的小乔,那时的桥婉儿,她究竟想做什么,她有什么梦,周郎的身边,果真只有她一个女人么 且看故事。本故事,只是故事。如有违背历史,纯当我不懂事,不懂史 作者:木木
- 都市言情木木木三连载中
- 最新章:第294章、周瑜打黄盖
- 周恩来传
-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两个中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作者:所写的《周恩来传》无弹窗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