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唐太宗

第6章


 唐太宗怆然说道,沉默了一下,又威胁道:“你可知道,你若真的那么舍不下元吉,朕可以成全你,赐你一死,让你去地下陪他!”
  洛湄点点头,镇静说道:“皇上若要那样做,反正元吉留下的女儿都是庶出,有她们的亲生母亲抚养,洛湄并没有牵挂。”
  “你真的宁死,也不入朕的后宫?” 唐太宗发出受伤的狮子吼:“朕有哪一点不如元吉?元吉只是一介武夫!朕的文才武略,都远胜于元吉!”
  “元吉的确各方面都远逊于皇上,但是,他是洛湄的夫君。” 洛湄解释道:“请皇上易地设想一下,假如,只是假如,有一个绝色美女毒杀了长孙皇后,皇上愿不愿意纳她入后宫?”
  “这---” 唐太宗没想到洛湄会打这样的比方,提起长孙皇后。虽然,他对长孙皇后从来没有热情,却有更深一层的恩情。他无法想像一天没有长孙皇后帮他主理后宫的日子!
  他试想了一下洛湄的假设:假如,只是假如,有一个美女毒害长孙皇后... 不!朕绝对不能容忍任何人伤害长孙皇后!不管她多美,若对长孙皇后不利,在朕眼中就只是蛇蝎!
  设身处地想过之后,唐太宗长叹道:“洛湄,你赢了!朕不会再逼你,更不会治你的罪。你想出宫,朕就放你出宫吧!不过---”
  他稍作停顿了一下,才接下去说道:“朕不让你去为元吉守墓!你去感业寺带发修行,一样可以为他祈福!如果有一天,你后悔了,想通了,随时可以回宫来。”
  洛湄想说自己不会后悔,但又想,这样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就把这句话咽了回去,只屈身道谢:“洛湄多谢皇上!”
  “嗯!” 唐太宗略带着疲倦意味说道:“你可以回去了!回去收拾收拾,准备明天出宫。朕会派人送你去感业寺。”
  当洛湄告退,唐太宗目送她一身白色孝服飘然离去的背影,才想起来,忘了把珍藏了十一年的那条手绢拿出来给她看。
  唐太宗从自己的龙袍襟内拉出那条旧手绢,揩拭一下额头上因情緖激动而冒出来的汗。他感觉手绢抹到了十一年前留下的,那浅浅一道不太明显的疤痕。于是,他的嘴角泛起了一丝苍凉的微笑。
  
☆、唐高祖談玄武门之变
  洛湄离宫之前,请求长孙皇后让她去向太上皇李渊辞行。长孙皇后批准之后,洛湄就在一名宫女引领之下,踏进太极宫。
  这是李渊当皇帝时所住的同一个寝宫,但气氛完全不同于往昔。以前洛湄跟着元吉来请安时,太极宫总有皇亲国戚们来来往往的繁华热閙,而此刻却是一片沉寂。沉寂之中还有点肃杀之气,因为每一道门口都有卫兵站岗。
  新皇帝竟然需要这样严密看守着太上皇?难道还怕太上皇会溜出去,再发动一次政变,把皇位夺回来?洛湄想着不禁摇头,在心中又给李世民加了一条罪名---不孝!
  李渊本来长相就比较显老,在隋朝做官时,曾被表弟隋炀帝取笑他“婆婆相”,而那时他不过四十几岁。此时到了花甲之年,又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当然越发使他老态龙钟。
  当洛湄看见公公两个多月前大半白的头发变成全白,两个多月前胖壮的体型变得瘦削驼背,她对李世民的恨意又加深了几分。
  同时,李渊看到洛湄一身孝服,十分楚楚可怜的模样,一方面心疼,另一方面也惊喜洛湄还记得来看他。
  “臣媳参见太上皇!” 洛湄向李渊行礼时,依然自称臣媳,意在表示她对元吉的怀念。
  “免礼,免礼!” 李渊略带激动说道:“洛湄,朕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你知道,朕一直把你当亲生女儿看。你来探望,朕真是高兴啊!”他依旧自称朕。这一点,新登基的李世民并不在意。
  “臣媳是来辞行的。” 洛湄说明来意:“臣媳已经获得皇上批准,去感业寺带发修行,为元吉祈福。”
  “你,要为元吉带发修行?” 李渊讶然问道:“世民居然肯放过你?朕原以为,世民一定会纳你入后宫。”
  这下换洛湄惊讶了。她不知该怎么开口表达,但她的翦水双瞳在问:太上皇怎知皇上想纳洛湄入后宫?
  李渊看出了洛湄眼中的疑问。他喟然叹道:“朕早就注意到,世民看你的眼神不一样。朕并不怪他欣赏自己的弟媳。像你这样的美女,哪个男人看了能不动心呢?只要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对。朕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会有一天对建成元吉下毒手---” 
  一讲到玄武门之变,李渊就哽住了,说不下去。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才接下去说:“事到如今,朕只能接受现实。你呢,不如也向现实低头吧!世民,他对兄弟固然太狠,但他对女人一向最心软。这一点,朕非常了解他。特别是对你,他一定会把你捧在手心上疼!”
  洛湄实在意想不到,这位在一夕之间失去两个儿子,十个孙子的老人,竟会为行凶的另一个儿子说话!她立即猛摇头,含恨说道:“不!臣媳永远不能忘记,他杀死了元吉!”
  “唉!” 李渊深深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年轻就是这样,是非分明,爱恨也分明。等你渐渐年岁增长,就会发现,人生的对错,远远比你想像中复杂。玄武门之变,不只是世民一人的错。这些日子,朕想了很多很多,越想,就越觉得,世民之所以痛下杀手,朕也要负一些责任。你让朕慢慢讲给你听吧!”
  直到李渊话起当年,洛湄才明白,原来李渊一向以为,世民适合打天下,建成适合守天下。他一开始完全没有预料到,世民会不甘心为大哥效劳。他也没有深思过,建成与世民因为相差十岁,小时候没有玩在一起,并不曾建立亲密的手足之情,而且世民十几岁就从军,经常在外奔波,与留在家中的大哥四弟见面机会少,难免跟他们越发生疏。
  玄武门兵变之后,李渊思前想后,最懊恼的,就是自己多年来忽略了世民的感受,没有及早防患于未然。当初,李渊认定建成为继承人,除了遵守封建制度下嫡长子世袭的常规,也是因为他在外做官时,曾经长年把照顾一家老小的担子交给建成,而建成从来不负所讬,自然使他认为,李家得到的天下将来该归建成。
  最初世民在太原催促李渊反隋,李渊就坚持等到当时在河东的建成与元吉赶来之后,才肯起兵。当李家打起第一场重大战役,李渊派建成担任主帅,只让世民做副手。
  一旦李渊拥立隋朝的代王登基,在幕后指使傀儡皇帝封他为唐王时,也不忘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尚书令,并且任命他为东讨大元帅,率军十万攻略洛阳。这些做法都是在磨练建成,培养建成作为接班人。
  后来,李渊称帝才一个月,就立建成为太子。建国以后,李渊尽量不再让建成出去带兵打仗,因为做皇帝最主要的是处理政务,至于战争,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皇帝一般用不着御驾亲征。
  然而,当年群雄并起,李唐有很多仗非打不可,李渊为了不让建成出征,就把扫荡各地割据势力的任务全都交给了世民。那时候,李渊的想法过于简单,以为世民反正从小就爱武斗,派他上战场等于让他英雄有用武之地,投其所好。李渊丝毫没有想到,这样对世民,会造成他心有不平。
  李渊当时满脑子只想要两个儿子分工合作---世民负责扩大李唐的版图,而建成留守京城,学习治国。李渊特地聘请了礼部尚书李纲和民部尚书郑善果,来指导建成处理政务。
  这种分工合作本来进行得很顺利,李渊颇为得意。直到世民以仅仅三千五百人马打败王世充与窦建德号称三十万的联军,一擧扫除了李唐最大的两个障碍,李渊才猛然发现,不对!世民这下子成了擧国仰望的战神,他的声望显然超过太子了!
  怎么办呢?李渊一方面不想让世民的风头压过太子,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奖励世民的盖世功勋。他必须封赏世民,但世民该有的头衔都已经有了啊!除了封为秦王,世民还身兼太尉,主管全国军事,又兼尚书令,是尚书省最高长官。由于文官最上面一层的太师、太傅、太保三个官位空缺,世民这个尚书令实际等同文官之首!换句话说,世民已经有最高的文武官位,权柄仅次于父兄,还有什么更高的职位可以给他呢?
  李渊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封世民为“天策上将”,与天策星同名,以示地位崇高。同时,为了让世民觉得胜仗没有白打,李渊不能只给虚衔,于是他允许天策上将自置官属,也就是自行选拔人才作为天策府中的官员。
  结果,世民征召了三十四名官员进天策府,等于组成了自己的小朝廷。
  正在此时,天下渐平,世民不再需要经常出征。他留在京城,不以天策府为满足,而认为自己长年在军界,因此政界人脉不够,就另立了一个“文学舘”,招募了十八学士,与他畅谈政事。
  李渊回想至此,曦嘘不已。他黯然叹道:“都怪朕!世民野心初露的时候,朕太掉以轻心!当初,若是朕早作处理,不让世民建立他的势力,建成,元吉就不会惨死...”
  “请父皇别自责了!” 洛湄劝慰道:“父皇与大哥心胸宽大,哪想得到,有人会狠得下心残杀兄弟呢?”
  “唉!” 李渊哀叹:“朕低估了世民的权力欲!朕原以为,给他坐第三把交椅,就能够满足他。早知道他为了皇位,竟然不惜杀掉亲兄弟,朕还不如在杨文干事件之后改立太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