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彪悍农门妻

126 柳暗花明买下铺子


    没有问题的酱汁又重新运送了出去, 收回了一部分银两。
    才几天要过年, 却出了这样的事, 一家人都不是很开心。
    霍林吉今年是要来镇上过年的, 年前苏小月和袁氏商量着多办了不少年货。
    大年夜的饭菜由苏小月亲自操刀, 做了满桌子的饭菜, 霍林吉好一阵夸赞, 初几都不愿意回县里,这边也没有什么人要走动的,左右无事, 在家里跟苏阿吉和方河喝喝茶,聊聊天,似乎一日便等着那三餐。
    初二那日方河和苏小月回了一趟村里。初八那日, 方亮和方平两家人都上镇上来了, 正逢着开年第一次集市。
    三兄弟跟霍林吉在大堂屋里商量新一年的计划。
    方亮还是去船上帮着打理,霍林吉这次是直接把话挑明了, 将来这支船队必然是交方亮管理的, 他要交给方河, 方河在家重点是酿酱汁。
    方平负责管理从莫明裕手中得来的田地。
    就这样悠闲的过了正月, 大家伙又开始忙碌。
    方亮去船队了, 方平第一次打理这么多良田没有把握, 苏阿吉与方河基本就在方家村和莫家村行走。
    苏小月和袁氏便守着院子带着两孩子,外加他嘴刁的小叔。不过白日里他都去县城里守着铺子。
    开春了,又到种子畅销的季节, 霍林吉每日县里镇上的跑, 于是调来一辆精致的马车,听说他以前但凡出门,必是马车伺候,从来没有在永丰县坐牛车的这样过日子。
    忙到三月下稻谷后,方河终于停歇下来,却从村里带来一个消息。
    夜里,苏小月乘着孩子睡着了,与方河聊了一下今年的打算,苏小月想在方家村圈地建酱坊,那两口泉味道是最好的,她想家里要做船运,必须多开酱坊。
    可是方家村村民的生活越过越舒心,圈地谈何容易,如非拿良田来换。
    两人聊着酱坊的事,后又谈到村里的事,村里姓许的那家外来户听说一夜之间消失了。
    居然有这样的事,许家自上次争了方万家的东边山头地后,村里人对这一家就没有什么好印象。如今方万一家忽然失踪,才几个月过后,许氏一家也忽然失踪,这事透着蹊跷。
    苏小月想了想问道:“方鸿运你可曾看到过?”
    方河摇头,“听村里人说方鸿运在镇上的开的酱汁铺子前几日关门了,老板娘也不知道去了哪儿,方鸿运更是许久不曾见着人了。”
    苏小月惊愕的与方河对视了一眼,方河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你少出门,我在外行走,身上有功夫,真遇上事我随时都能脱身,你跟爹娘和孩子就呆在院子里,我跟爹不在的时候,小叔会过来照看,你也不必担心。这镇上和县里的人不比咱们庄户人家朴质,万事都得注意。”
    方河这么说着,苏小月点了点头,才搬来镇上,莫明裕又在旁边虎视眈眈。
    月底方河要拉四缸松蘑酱送到渡口去,这四缸松蘑酱是打算送去平庭关的,过年那会儿开酱,几家都得了一些,霍林吉直接在苏小月家里吃饭,差不多每日饭菜中都能尝,赞不绝口,若不是年前酱汁出了问题,开年就会把这四缸送出去的。
    苏小月想了想问方河,“要不要写封信过去。”
    往日都是他小叔在送信,这边的情况全是他小叔在交待,方河是从来没有写过信给祈家的,关于写信,苏小月还有一点私心。
    被小媳妇一说,方河动了心,可是家里两人都不会写字,要写信得交待街上卖字为生的读书郎。
    于是两人上街寻了读书郎,由方河口述,苏小月在一边补充,写给祈家的第一封信终于出来了。
    那读书郎写完,准备要收信的时候,苏小月拉了拉方河的衣袖,说道:“我想吃桃花酥。”
    小媳妇这么说了,方河立即起身,转弯处正好有一家,估计是她刚才经过的时候就口馋了吧。
    苏小月见方河走了,她从读书郎那里拿了一张信纸,对方错愕的看着她。
    她没有理会,直接拿起他的毛笔,在信纸上写下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用的是简体字,如果霍林吉的母亲真的是穿越者,必然能看懂她的意思。
    从来没有写过毛笔字,苏小月拿笔的姿式不对,那读书郎刚开始见她执笔很是错愕,看她执笔的手势又摇了摇头,可她落下笔墨后又忍不住侧身仔细看了过来,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她写下的内容,又自觉好笑,这妇人原本就不识字,恐怕想给家里人留下点笔墨,所以写了错别字,他也不点破,由得苏小月把自己写的那页信纸塞进信封中。
    信已经装好,方河过来了,手里有纸包的小食,热乎乎的送到苏小月手中。苏小月起身与方河往回走。
    路上,苏小月问道:“这次送酱回平庭关,是直接送去军营吗?送去军营的话恐怕落不到多少入嘴中。”
    方河想了想觉得小媳妇想的周到,他不是还有一个姨婆在陵州么,于是给了方河建议,把酱送去他姨婆那儿。
    本来就有这个打算,他小叔对他们这么好,有好吃的,怎么能少了姨婆那一份,方河于是欣然的答应了。
    月底正好有一艘船经过平庭关,方亮在这艘船上。方河把松蘑酱送到船上,又把信交到方亮手中,交代了几句,这次船会开到陵州的渡口,那儿正好也是四方商人行船的一个大落脚点。
    霍林吉也从堤上下来了,听到方河还要送信去平庭关,欣慰的拍了拍方河的肩膀,叔侄俩一切尽在不言中。
    方河陪霍林吉在县里酒楼用了晌午饭,霍林吉还得晚上才能回镇上,方河便先回来了。
    牛车刚出了县城转向官道,迎面仓促的跑来一波人,跑在前面的那人衣着褴褛,面容憔悴,身子骨瘦弱,神色慌张。
    后面追杀他的人却是衣着参差不齐,手中执长刀,行动迅速。
    毕竟是会功夫的游侠,转两方的距离越拉越近,有几刀劈下,刀风绞破前面男子的衣裳,衣裳破破烂烂的已经衣不能遮体。
    方河见状,赶忙拉起缰绳已是来不及,还是冲到了这阵营中。
    那被追杀的男子猛的抬头大喊:“大河,救命。”
    听到对方声音,方河定神看去,只见胡子拉碴中看到一张有些熟悉的脸,如今对方已经瘦成皮包骨,双眸圆豉豉的看过来,居然是许二郎。
    虽是同一个村,方河跟许家却没有打个交道,只平时见过几面,许家忽然失踪,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如今见着许二郎被人追杀,他二话不说便喊他救命,显然要把他拉下水去,知道他会功夫,希望他救他一命。
    方河只犹豫了一许,没想对面的人已经误解,上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动了手,方河冷眸扫了许二郎一眼,手掌一按从牛车上跳下迎敌。
    一盏茶的功夫,那些游侠全部倒在地上哀嚎,没有人起得了身。
    许二郎见方河手脚如此麻利,当即心觉不好,转身就要逃走,方河眼明手快的一把提住他的衣襟,借着身高,就这样把对方拧了起来,接着往板车上一扔,把他摔了个四脚朝天。
    祸水东移,哪有这么好的事,他不把事情问清楚,以后这群游侠就赖上他了,他是没什么,可家里还有老小,岂能这般受许二郎利用。
    许二郎从来不知道方河竟然这么厉害,用的手段也干脆,如今沉了脸的方河这么居高临下盯着他,他全身打了个寒颤,感觉自己命是保住了,却惹上了另一尊神,心里惊骇的同时却急中生出一计,他从板车上爬起来,乘方河还没有发话前,先说道:“大河,多谢今日相救,我许家穷途末路,无以为报,手中却有县城里的旺铺四间,愿意用这四间铺子来报救命之恩。”
    铺子?方河冷冷看着他,没有做声。
    在气势上明显没有刚才那么冷了,杀机也收了。
    许二郎见他没有动心,赶忙从怀里拿出地契呈给方河看。
    方河垂首看了一眼,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这四间铺面可是在繁华的地带,得之可不易,有银子也未必买得到,许二郎却是怎么得到的?这铺子先前是谁的?不会因为这四间铺子那些人才派人来追杀他的吧?或许许氏一家人失踪会不会也是因为这铺子的原因?
    可是不管怎么样,这铺子的确吸引人。
    方河没有直接接地契,只问道:“那些人追杀你可是因为这铺子的原因?”
    许二郎见方河这么问,心里有了想法,当即避重就轻的把莫中堂的事说了,只是他说的是在赌坊遇上这位富公子的,并没有把他同方鸿运一同设计的事说出来。
    居然是莫家的铺子,听到这儿,方河反而松了口气。
    莫家早已经得罪透了,而今势同水火,拿下这铺子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方河虽有这想法,却没有第一时间接这地契,问道:“你想要多少银两,我手中银两并不多,多了我给不了,你只能另外卖给别人。”
    许二郎知道方河才在镇上买院子不久,又听说那院子相当大,算是大户家的院子了,虽然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儿赚回来的,可现在他正急需钱逃路,再揣着这地契如同索命符,他只想祸水东移。
    于是说了价钱,“一万两银子。”
    一万八千两银子低价买入的酱铺子,家里人把里面的陈年酱销完,赚了万多两银子,没想转眼入了赌坊被许二郎输了大半,剩下的买了货物准备开杂货铺,现在那杂货铺里准备的七七八八,没想还没有开始赚钱就得逃命去了。
    便是那四间铺子也不只一万两,方河没有急着发话。
    许二郎心里却有些着急,只想赶紧拿了银子去渡口,于是问道:“如何?一万两银子。”
    方河摇了摇头,“六千两。”
    六千两?许二郎气得瞪大了眼睛,一万两已经是折价,当初他们用一万八千两买下,那已经是威逼诱惑压迫莫中堂,从他手中得来的,如今六千两卖出,简直是欺人太甚。
    然而方河没有多余的口舌同他说,也没有时间跟他耗,直接坐上牛车,毫无表情的说:“下车。”
    许二郎讪讪的下车,方河准备打鞭子走人,许二郎慌了,他往左右一看,那群游侠早已经偷偷地潜走了,官道上只有两人,他上前一步拉住方河,咬着牙道:“成交,但你得现在就给我银票,还得送我去渡口。”
    方河摇了摇头,“送你去渡口成,但银两我得回去取。”
    他一向不管钱,都给小媳妇管着。
    许二郎气得双目通红,一屁股坐在牛车上,“那赶快走。”今天不离开永丰县,明个儿恐怕死在了哪个角落,毕竟那黑市里已经下了重金悬赏要他的人头。
    想起这个,许二郎悲从心来,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许家家破人亡,只有他机灵,逃过一劫,一直躲破庙里,搞得人不人鬼不鬼,暗无天日的躲着,没想到莫明裕居然下令悬赏,叫他连破庙都呆不下去,连乞丐见着了都想杀他。
    到了镇上,方河从牛车上下来,往许二郎看了一眼,道:“你等着,我去去就来。”
    方河进院子,直接找到苏小月拿银子,说了与许二郎的交易,苏小月惊讶的合不拢嘴。
    “月儿,给我六千两银子,我这就送许二郎去渡口。”
    苏小月心里一团疑惑,但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她赶紧翻出银两交到方河手中。
    方河走时提了一篮子白面馒头,拿了一套衣裳,便走了出去。
    许二郎看到白面馒头,当即就抢了过去,大口大口的啃了起来。
    方河送他去渡口,天色已尽黄昏。
    许二郎换上那身旧衣裳,向方河告别,等方河走后,他目光阴冷的看了一眼,往地上呸了一口,接着转身往苦力工那边走去。
    此时正好有几艘货运船正在装载,他乘人不注意,扛起一个麻袋就跟着队伍往船上走。
    苏小月等方河回来已是暮色四合,牛车赶进牛棚。
    方河拉着苏小月的小手,两人直接回了内室。
    他从怀中拿出地契交到小媳妇手中,笑道:“以后咱们也有铺子了。”
    苏小月拿着地契有些不敢相信,疑惑的问道:“那许二郎哪来的铺面,不会假的吧?也不知这地契怎么看真假。”
    倒把方河给逗笑,“这世上什么都可以假,但这地契是没人敢做假的。”
    苏小月笑了起来。
    “我们明年就可以做酱汁生意了,便不说这县里的四间铺子,前几日我在镇上看中了一间铺子,如今三大家族都没有人在镇上卖酱,倒是好了咱们,咱们住镇上最是方便,寻一处挨着市街的铺子,咱们把酱汁专们卖给庄户人家吃,月儿,你看如何?”
    苏小月点了点,“那当然好了,现在只要方家村和莫家村的田地没有什么问题,爹娘左右也没有什么事,他们是愿意去铺子里头的,到时我也跟着坐铺子算帐去。”
    两人兴奋的谈了大半夜,后半夜才睡下的。
    这么过去了两日,永丰县忽然满街满巷的传来谣言,那谣言里隐讳指出莫家掌管的四间铺子被方河弄到了手。
    是弄到了手,不是说买到了手,这话可是越传越离谱,传到后头更是难听,但大多好奇这方河到底是谁,居然敢在莫家人手中买铺子,要知道莫家人可不缺钱,在他们手中买铺子还得有这个胆量。
    后来被有心人发生这个方河乃是当年永丰县的打虎英雄,一夜之间方河的许多事迹都传了出来,他明明是一个方家村里的农户,勇猛的能打死一头老虎,却没想才短短几年,人家不但有钱买铺子,还在镇上买了一处大院子,那院子还曾是某位大官的宅子。
    难怪前段时间这处院子要动工,请了不少人来干活。
    霍林吉知道了此事,于是问了方河,方河把那日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他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你说你用六千两银子买下四间铺子?”
    方河木木的点头,苏小月站在方河旁边看到霍林吉难得见到的失态,也不由为方河点赞,那夜她拿到地契就高兴坏了,用六千两银子就把铺子给买了,真是怪事一桩。
    霍林吉啧啧两声,“我说大河,你这是傻人有傻福,说你什么好呢,应该是运气好得不得了,去年我还交代你们赚钱买铺子,只要你们的酱汁在永丰县里卖,很快就能畅销整个县,没想你们今年就不声不响的买下四间旺铺,便是我出手也未必搞得定,这几条旺街的铺子都被几大家族给吞了,外人根本插不进去手,何况你用六千两银子把铺子买下。”他这么说着,伸手拍了拍方河的肩膀。
    方河的肩膀明显往下一挎,苏小月在旁边看着都惊奇,他小叔这力劲,功夫恐怕比方河还要厉害。
    铺子是得到了手,可是那谣言却不容小视,霍林吉却笑道:“怕什么,那许二郎倒有两分急中智,在那样被追杀的情况下,还懂得使计祸水东移,只是这人也是个狼心狗肺的,你救下他的命,又给了他白面馒头充饥,还换了好衣裳,他居然不感激,还把你买下铺子的事放风出去,这下好了,他是安然了。”
    “如今莫明裕知道你得了他那四间旺铺,铁定把你恨之入骨了,你要进驻永丰县,他们几大家族都没有活路,这几年他们还有生存的地方,毕竟你们酱坊的规模太小,等时机成熟,他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如非自愿把酱汁降价行销,毕竟穷苦的百姓占多数,专门卖给这些人吃,而你们的酱汁自然是送给富户品尝的了。”
    苏小月却摇了摇头,说道:“小叔,我们以后也要做一些便宜的酱汁给庄户人家里吃,不能一味只追求盈利。”
    霍林吉点了点头,“小侄媳倒是个心善的,可是这种想法只能当你们有生之年的想法,一个莫明裕就有你们受的,若是一次性得罪了三大家族,那你们就别想在永丰县呆了。所以前几年,你们在永丰县开铺子,酱汁只能贵,且要比他们几家的还要贵,这样他们还有活路的,暂时不会动你们。”
    “当然你们可以利用这几年赚的钱再大肆扩建酱坊,等到你们有实力与另外两大家族抗横时,你们就可以降价了,完成你们自己心中所想。”
    霍林吉的一番话一下子点醒了两人,原本还想在镇上买铺子卖酱,卖给庄户人家的想法只好打住。
    没有理会那谣言,反而乘势准备给几间铺子重新装修开张。
    当几间铺面请了师傅和苦力干活时,街坊们打听了过来,个个站在铺门口张望,探不出方河一家到底想卖什么。
    苏小月不想开张前引来麻烦,于是也没有事先挂牌匾,别人问他们准备做什么生意,他们也不说。
    这样忙活了一个月,里里外外修缮一新,大门紧闭,牌匾依然没有挂上去。
    苏小月只叹自己家里没有做陈年酱,没有根底,每年酿的酱给船队运走还嫌少了,终究来说还是酱坊地方不够。
    铺子已经整理妥当,苏小月和方河便想着回村里去圈地做酱坊。
    于是告别了家里,两人就回方家村去了,这一去估计又得好几个月才能回来。
    来到村里头,回院子收拾屋子,元南花和方芳都过来帮忙,方芳又怀上了孩子,行动有些不便,跟着两位嫂嫂在一起聊天。
    收拾妥当,一家人吃了晚饭,坐在树下的椅子中,方河把这次回村的想法跟方平说了。
    方平沉吟了一会,说道:“东边山脚下的地除围墙内的十二亩,外围还有上百亩良田,那可是平原地的良田,想用山头的水田一亩换一亩人家都是不愿意的。”
    要想大家伙把地换给他们,简直不太可能,一家人商量了好半晌,也没有结果。
    这么在方家村呆了两日打探情况,果然东边山头和北边山头的那些村人都不愿意,山头地干农活得爬山,这样抬上抬下的,也着实辛苦,再说山头地一但到了旱灾时季,必然放不到水就成旱地了。
    最后苏小月给方河出了个主意,“不如咱俩跟村里人签个协议,地是他们的,每年收成多少咱们折现钱给他们算,算是给租子,你看如何?”
    这便是坐着也有钱收了,种地怎么说还担心天灾人祸,如今租给方河签下协议,十年内不管有没有天灾,方河都固定给他们多少现银。
    方河和方平听了大呼这主意好,先前老想着要买人家的地或换人家的地,那地可是根本,若不是迫不得以,谁愿意卖,谁愿意换,如今不是买也不是换,只是租用,这地还是他们的,村里人肯定同意,不用干活也有钱收,这空下的时间就可以上镇上做苦力去。
    方河和方平两人再次去了村里,跟三爷也说了一下这事,三爷听后一脸的惊讶,这里可不比镇上,方河手中本来有大把的良田,还要租别人的地着实不可思议,不过这几年看着方河一步一步起来的,眼看着他越来越富有,从刚开始的不解到后来习惯,他现在有这想法,他也不想大惊小怪了。
    方河要租地的事传到村里头,祖屋这边来了不少村里人,没有那东边和北边山脚地的也过来看热闹。
    这下大家不用方河上门求了,个个都跑来问那租子的事,一年银两能给多少这才是他们想要知道的。
    方河跟族老们商量好了价格,与村里人签下协议,经双方满意。
    转眼东边和北边山脚两地签下百亩良田,相当于比之先前翻了三倍有余。
    圈了地,又要建围墙,因为有上次泉水下毒的事件,这次建围墙方河更加谨慎,围墙决定建二丈之高,反正现在家里的田地全部租给了别人种,也没有别的事情做了,这围墙可以一口气建成。
    方河带人上山头搬运石头,有他在,大家伙安全没问题干起活来也麻利。
    这才四月出头,家家户户都不忙,双抢前的日子,割麦子家里的妇人就行了,现在大多种稻谷。
    苏小月呆在院子,专门负责方河的伙食,时不时跟邻居们窜窜门,再不然就跟元南花上山里头摘摘野菜。
    赵里一家对方芳极好,怀了孕,一家人把她捧在掌心,她没事就跟元南花来院子里做针钱,苏小月跟元南花也帮着做。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方河带着村里人建好东边山头的围墙再去建北边山头的围墙。
    这次有了这一百亩地后,在永丰县卖酱不成问题了。
    地增宽了,酱缸也得打造,好在两人从镇上回来就已经在窑主那儿下了订金,那位窑主听他们说要这么多酱缸后,眼睛都睁大了,只道:“我们家这几年做你们这桩生意就有了。”
    于是把家里的亲戚全都拉上,别的小单子都不理会,专门为他们做起酱缸。
    去年新出的豆子,苏小月向这方圆几村都递了消息,方河大量收购,话才传出去,第二日家门口就洛泽不绝的来了人,苏小月叫上齐有玉几人过来帮忙收豆子,她在旁边记账算数。
    一直忙到傍晚,齐有玉几人歇下来,在一旁感叹道:“月儿,没想到你回镇上才几月,居然学会了算账。”
    苏小月含糊的点了点头,她以前住村里,什么事都是由方河出面,她便是算账也是私下里进行,再告诉了方河,让方河对外说去,所以谁都不知道她会算账,就连苏阿吉两人也不知道的。
    他们两位老人家要是知道了,她穿越的身份不马上就穿帮了。
    院子里先前建的两间大库房被豆子收得满满的,等麦子成熟了,她再收些新麦进来。
    终于到了做酱的时节,酱缸也从镇上运了回来,酱坊也做了相应的设施,那围墙一般人根本爬不上去。
    酱场里的农仆太少,霍林吉又不知从哪儿想了法子,送来一群农仆,接连忙了一个多月,终于妥当了,苏小月和方河都累爬下了。
    两人决定在小院里再住几日才回镇上去。
    夜里两人躺在床上,苏小月只觉得全身骨头痛,她爬在床上,方河心疼的为她揉着,说道:“等过了这几年,咱们在镇上站住了脚根,等酱铺子也妥当了,咱们一家子好好休息一下。”
    躺在床上的苏小月忍不住笑了起来,“大河,咱们这话不知道说了几年了,那时候咱们刚圈下东边山脚十二亩和北边山脚十八亩地的时候,你带着村里的光棍们上山头搬运石头,你夜里告诉我,就缓过这两年,等有了足够的酱汁,咱们就歇下心思,现在咱们越做越大,却发现还是有忙不完的事,我看真要等到停下来,恐怕得等旻儿长大支撑家门才行。”
    方河听着一声叹,小媳妇说的对,谁能保证再过两年后不会遇上新的问题,这些年一步一步走过来,总有一把力在后头托着,到手的银子越来越多,花费的也越来越多,到头来现银还是不多。
    比如今年手中的银两又用了个七七八八了,要有现钱还得等这批酱运送出去才有,这日子过得闹热却是过得忙忙碌碌。
    被方河揉了几下,果真是舒服多了,可方河也很辛苦,他做的苦力可不少,苏小月拉住他的手使他停下来。
    他宽大的手掌中已经起了一层厚厚的小茧,记得自己刚穿越过来时,曾给他擦洗的时候握他手时,那小茧只有握刀剑的几处有,如今是满手都是了。
    “大河,你躺下,我帮你揉。”苏小月心疼他,说完作势要起,方河却按住她,“你好好躺着别动。”
    说完,他也躺下,两人相拥。
    许久方河豉起勇气说道:“月儿,这一时半会儿吧,咱们也没得轻松了,如今旻儿都有四岁了,要不等县里头四间铺子开张,咱们再要个孩子,如何?”
    方河一脸紧张的等着苏小月答话,然而等了半晌,也没有听到答复,他正要垂首看去时,只闻到她那绵软均匀的呼吸声。
    她居然睡觉了,方河又好笑又好气,这些日子小媳妇着实是累的不轻,可惜他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白费了,不过想起当初小媳妇生孩子时那一声又一声的痛疼,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一儿一女啥也不缺了。
    在方家村呆了数日后准备回镇上去,那边方河和方平两人谈事,这边苏小月和元南花说话:“三弟妹,以前张太太叫我不要在永丰县卖豆芽菜,就是怕得罪这些大世家,现在咱们的酱铺子马上要开张了,我想到时在铺子里头劈一点地方来卖豆芽菜,所以等酱汁做好后,这边的芽菜得多弄些了,这小院子不住人,你跟三弟派人多种些豆菜去。如今那么多农仆,入冬前还得建屋舍,到时我跟方河再回来,下雪前咱们还得多储些木炭,等冬季做温室芽菜。”
    元南花点头,“二嫂尽管放心去,我跟忠儿他爹现在也不用亲自下地干活了,这管人的事一定帮你们好好管住,有什么不能做决定的,到时忠儿他爹去镇上跟二哥二嫂商量。”
    这边做酱坊,从农仆中点出了几名小管事,方平只需指挥那几位小管事就行。
    事情交代好了,两人打算要回镇上去。
    牛车赶出村口,才走了几里地的样子,方河忽然停下来,苏小月错愕的看着他,方河脸色窘了窘,苏小月秒懂,看着他跳下牛车进了小树林。
    还真是好巧不巧的是当年齐惠害她的那个小林子,望着这个熟悉的小树林子,眼前浮现出方天稚嫩的面孔,当初若不是他出手,她不会有今日幸福的生活。
    没多会,方河匆匆从树林里出来,苏小月见他脸色阴沉,不知出了什么事,正要问,方河却说道:“咱们回村。”
    “为何?”苏小月一脸不解,大河只不过去树林子里方便一下,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儿?想到这儿不由让她又想起当年方小川的尸体便是在这小树林里发现的。
    方河忍了忍,望着苏小月还是说了出来,“我发现一具尸体。”
    苏小月“啊”的一声,差点摔下牛车,还好方河及时的扶住她。
    许久,苏小月惊惊颤颤的问道:“是谁的?”
    方河摇了摇头,“我没有动那土,只露出一只手出来,没看到真面目。”
    好惊险的一幕,露出一只手来,若不是方河瞧见,要是苏小月,想想那场景就吓人。
    方河就知道小媳妇害怕,可是她好奇的事不告诉她她反而心里不安实,再说这事可不小事,呆会她同样会知道。
    牛车直接赶去了三爷家中。
    方河把树林里发现尸体的事告诉了三爷,三爷也是惊骇不已,方家村里外姓人少,大家都是本族人,在三爷的治理下,个个都安分守己,从没有听说过谁杀人的事。
    只是最近方万一家和许明田一家忽然失踪,三爷曾派村里人四处寻过,没有寻到人,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儿。
    方万一家人,村里人怀疑是跟着方鸿运去城里享福了,这样倒还说得过去,许明田一家就不同,东边山头地上百亩,如今荒在那儿长草,水田拿来长草,看得村里人心痛,这一家人忽然不见就蹊跷了。
    三爷马上集结了村里几个年青力壮的,跟着方河往小树林里走。
    苏小月听方河的话直接回了院子。
    元南花听说她回来便过来问情况,苏小月把方河所见所闻小声的告诉了她。
    方河带着村里人去小树林里,刚进里头,只闻到一股奇怪的腐臭味,大家伙脸色都变了,远远的看到一只白骨生生的手露在外面,吓得几位年青人“啊”的一声。
    稳住了心神,大家伙原本拿锄头要挖地的被三爷阻止。
    三爷吩咐两儿子带着几个村里人去县衙里报案。
    到晌午,从官道上跑来一队捕快。
    那捕快正是上次的一伙人,再次来到这个小树林,为首的捕头忽然觉得头痛,“你们方家村就是事多,这小树林子看来不吉利,改日你们把树砍了,荒几年看看。”
    村里人一至认同。
    忤作上前查看,捕快们很快就把尸体挖了出来,那具尸体早已经面目全非,生生白骨露出来,村里人一片呕吐。
    分辨不出是谁。
    此时方家村的老老少少都赶来看热闹,那捕头往人群里扫了一眼,便问道:“村里头可有谁失踪?”
    大家伙摇头。
    三爷却道:“只有上次给衙里报案的那两户人家忽然失踪外就没有旁人了。”
    那是两家人,老老少少,这是一个人,显然不是同一桩事,那捕头摇了摇头,“看来不是你们方家村的人。”
    但那忤作却道:“不对,这人的双腿有问题,生前应该是个瘸子。”
    瘸子?方家村的村民们沸腾了,人群中一把清亮的嗓音喊了出来,“那是许三郎。”
    许三郎?
    “对对对,许三郎是个瘸的。”有村人附和。
    捕头听到这话,当即就重视起这桩案来,许氏一家全部失踪,如今找到一个许三郎,那其他人是不是也遭了毒手。
    三爷显然也想到了这儿,只有方河一直沉默未语,因为他是见过许二郎的,许二郎还曾被追杀,只是这许三郎死在这方家村不远处就奇怪了。许二郎躲在破庙里,那许家的其他人在哪儿?
    这案子有些复杂,捕头立即叫人把尸体一裹,又叫上三爷和和几位村里人,包括最先发现的方河一并去县衙里问话。
    没想到才到县衙门口,门口的大鼓却响了起来,敲鼓的却是许二郎,他嘴里大声喊冤:“青天大老爷啊,我三弟许三郎死的可怜,可恨方家村方河以势压人,为那东边山头地被我许家夺去,怀了恨意,暗中下了杀手,把脚瘸了的三郎给害死了,还藏尸小树林中……”
    方河看到许二郎,脸色大变。
    他不是已经坐船走了吗?然而没等方河反应过来,县衙里跑出一队整齐的兵卫,个个手持长戟,迅速向方河包抄过来,方河刚要使功夫动手,那捕头迎面撒出一把粉沫,防不胜防的方河吸了粉沫,身子猛的往下倒去。
    众兵卫迅速拖起方河进了衙门,留下一群莫明其妙、不知所措的村里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