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

第212章


  赤眉没有料到,在让刘玄去死的同时,会让刘秀痛哭。的确,刘玄死后,刘秀突然涌上一种兔死狐悲的苍凉感。为此,他伤了一回,哭了一场。同时,刘秀给征西将军邓禹传旨寻找刘玄的尸首。后来刘秀进驻长安后,把刘玄的尸骨厚葬在霸陵。
  引用范晔《后汉书》的文字对刘玄这位悲情人物的一生进行概括:
  “周武王观兵孟津,退而还师,以为纣未可伐,斯时有未至者也。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非唯汉人余思,固亦几运之会也。夫为权首,鲜或不及。陈、项且犹未兴,况庸庸者乎!”
  
第十章 翻云覆雨
  “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未必输生穷。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
  ——宋·苏轼《薄薄酒二章并序》
  团拜会变成了群殴会
  赤眉军占领了长安,更始皇帝在劫难逃,如果说最着急的是刘秀,那么最失意的人莫过于邓禹了。
  刘秀对邓禹充满期待,希望他带领这支西征大军拿下长安。而刚开始,邓禹也的确是顺风顺水,三战三捷,更始政权震惊,邓禹自己也名声大震。天下人都在看邓禹率领的汉军和赤眉军谁会先拿下长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原本顺风顺水的邓禹却突然改变了行军节奏,非但没有推进,反而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他把军队驻扎在关中北边三个偏远宽广的郡里便不再动弹。
  龟兔赛跑,最后的胜利者是乌龟,因为兔子虽然跑得快,但跑一下休息一下,最终败给了跑得慢但却一直锲而不舍的乌龟。刘秀自然不愿邓禹就当这样一只半途而废的兔子。他当然是希望邓禹早点拿下长安,拒赤眉于千里之外。然而,眼看邓禹不作为、无所为,他心里也急啊,于是马上给邓禹写了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是大司徒你就好比尧,而赤眉军就好比夏桀,现在长安城正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还不知道何去何从,你得早点打到长安去,解救那里的百姓啊!
  应该说刘秀的信写得很委婉,在夸邓禹的同时,明确地告诉他现在应该马上向长安进军才对。
  邓禹接到信后,觉得很委屈,因为他现在面临着三大“内忧”。
  一是忧身。他的部队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兵多而杂,战斗力不强;人多而粮少,温饱还是个问题。
  二是忧心。邓禹担忧的人是寇恂。
  寇恂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因为搞后勤工作不错,刘秀把他比喻成“萧何”。邓禹之所以能在中原一带孤军深入,都是因为寇恂坐镇后方,送兵送粮,让他无后顾之忧,才开创出这样一片天地来。
  然而这个杰出的河内太守此时却因为一步不慎而丢了乌纱帽,致使邓禹的粮草告急。
  寇恂被封杀的原因只是他的一个部下越级向刘秀打了一个小报告。这部下打小报告倒也罢了,但偏偏又让寇恂给看见了,于是,他把这个人连同小报告一起扣留了。
  就是这么一件芝麻大的事,却被刘秀知道了。刘秀就想啊,有人向我汇报,你却把人抓了关起来,莫非你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怒之下,刘秀就将寇恂免职了。
  摘了寇恂的乌纱帽,刘秀转念一想,不对呀,不能因为一件事就来个一票否决吧,于是他马上又给了寇恂一顶新官帽——颍川太守,让你到基层去锻炼锻炼。
  寇恂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在颍川干得风生水起,得到了那里老百姓的拥护。然而,就在百姓对寇恂的一片歌颂声中,却夹杂着一个很特别的声音:寇恂你这个乌龟王八蛋,别让我见着你,见着你一定剥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让你生不如死!
  发出不和谐声音的人名字叫贾复。
  贾复打仗每次都身先士卒,长此以往,刘秀便对他进行了“雪藏”,不到万不得已,不派贾复去战场,原因是怕他太过勇猛,在刀剑无眼的战场上有什么闪失。由此可见刘秀对贾复的器重和厚爱。
  刘秀的担心并不是多余,果然有一次,贾复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医生见了直摇头。刘秀听说后,赶紧来看望贾复,为了让他能安心地去,刘秀还给了他一个承诺:你老婆现在怀孕了,如果生的是个男孩,我就把女儿嫁给他,如果生的是女儿,我就让儿子来娶她。
  刘秀不会知道,就是这样一句话却创造了奇迹。贾复不但奇迹般地挺过鬼门关,活了过来,而且还对刘秀更为敬佩了。
  后来在东西南北乱时,贾复主动要求去平定最为棘手的郾城。刘秀曾派数将都没有啃下郾城这块硬骨头,因此,虽然担心,但还是应允了。事实证明,贾复就是贾复,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很快就平定了郾城。接下来,贾复继续向周边地区开进。
  而正在这时,他却挨了寇恂一记闷棍——原因是贾复有一员部将在颍川残杀了无辜百姓。
  虽说是乱世,但寇恂却是颍川的青天大老爷,他马上派人把这人给抓起来了,这个人很快就把杀人的事实招供了。供也招了,押也画了,接下来,寇恂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把他押到大街上游行示威一圈后,直接送上了断头台。
  原本寇恂秉公办事杀一个罪犯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寇恂的游行示威直接伤害了贾复脆弱的心灵。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贾复觉得自己这回的脸丢得太大了,于是,路过颍川时,对自己手下说出这样一句狠话来:“我一定要亲手杀了寇恂。”
  面对贾复的公然挑衅,按理说寇恂应该避其锋芒,躲起来才是。然而,寇恂就是寇恂,他不是蔺相如,和廉颇出现嫌隙时,看见对方远远便驱车避之。当听说贾复的部队要经过颍川时,他非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而且准备了丰盛的酒肉供他们食用。
  贾复本来一见寇恂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眼看这么多好吃的,他决定先填饱了肚子再来找他算账。然而,等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早已不见寇恂的人影。而且此时再去找寇恂的麻烦,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
  贾复之所以会对寇恂说出要杀了你这样的狠话,原因就是觉得寇恂没给他面子。但寇恂好酒好肉地招待他,正是弥补他失去的面子。
  尽管如此,两人还一直在僵持着,闹腾着。
  后院都起火了,邓禹哪里还能毫无顾虑地进军啊,因此,接到刘秀的“催军曲”后,他马上回赠了一件礼物给刘秀。
  这个礼物很特别,不是信,更不是财物,而是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太守的儿子。这个太守也是刚刚归降邓禹的,太守刚投降邓禹,邓禹就把他的儿子送到洛阳刘秀那里,并且美其名曰洛阳数日游。以后,每隔几天就送一个人去长安,邓禹的喻义很明显:我按兵不动,归降的人也大有人在,长安这边我知道该怎么做,您不用担心了。
  同时,他也委婉地把贾复和寇恂的事告诉刘秀。
  刘秀是聪明人,一经提醒,马上醒悟过来。他很快就做起了和事佬。他把贾复和寇恂两人召集到京,来了个“我们约会吧”。两个大老爷们儿一照面,齐刷刷地把对方的灯灭了,然后大有另寻高就之势。这时,刘秀说话了,他说你们一个都不能走,我看你们两个是绝配。接下来,刘秀进行了现场调解,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左右逢源,消除了两人的误会。果然,再出宫时,贾复和寇恂的手紧紧相握,似乎再也分不开了。
  就这样,寇恂重掌旧印后,邓禹的粮草危机顿解。
  刘秀相信,邓禹很快就会大举进兵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邓禹还是在徘徊,还是在犹豫,还是在裹足不前。兵法有云:兵贵神速。邓禹这样消极怠慢,不是对刘秀有意见,公然和他“对抗”,而是一种策略——等。
  很快内乱被解决,接下来,邓禹不敢再等了,发动了对长安的进攻。邓禹做好了打艰苦战的准备。然而,事情却再度出乎他的意料,他带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长安,看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全城连一个扫地的人也没留。
  等什么呢?等待时机,等待赤眉犯错的时机,等待出兵的绝佳时机。
  赤眉一定会犯错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现实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
  话说赤眉军占领了长安城,打倒了更始政权,一切可以用“功德圆满”来形容。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长安穷。
  长安本来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但更始政权进入长安后,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大洗劫。虽然后来更始皇帝刘玄带领手下文武百官在长安建都,恢复了经济建设,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的光景,赤眉大军已打到长安城来了。而更始皇帝在逃离时,长安城已被张卬等叛乱三人组洗劫一空了。后来虽然更始皇帝又重新打回了长安,但几经波折,长安城里早已粮尽财空。等赤眉军进驻长安城时,全城已是空空如也,有两个事例为证。
  事例一,后宫“白领”成“白骨精”。当时的皇宫里剩下千余没有逃散的宫女,她们平常享受的是“白领”的待遇,吃的是“皇粮”,穿的是“皇衣”,用的是“御品”,可以说是富绰有余。而经过几番变乱后,“断粮”后的她们只好“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到最后只能以后宫里的花草树木等东西来充饥。宫女死了,就相互埋葬,抛尸荒野,落得个庭院深深深几许,乱坟孤魂独自悲的下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