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

第219章


  当时的幽州下面有渔阳、上谷等十个郡,彭宠理所当然地成了他的属下。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浮履新之后,自然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为了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又是扩充军队,加强边防建设,又是修城建房,加强经济建设,还增设公职人员,加强作风建设。总之,这三把火恨不得一下把幽州建设成全国示范城市。
  当然,搞任何建设,前提条件是要钱。没有经费,一切都是痴人说梦。这显然难不倒雄心勃勃的朱浮,他马上想到了两招筹集资金的好办法。
  第一招,拉赞助。他找达官显贵慷慨解囊,直接支持和赞助地区的建设。
  第二招,搞摊派。拉赞助毕竟是一项技术活,得看别人的脸色,得看人家的大气程度,有点乞讨的味道。因此,这样拉到的赞助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资金的缺口,朱浮想到了公摊这个点子。不管贫富,不管地域,只按人头点数,只按面积量地,该上交多少经费就得上交多少。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消息发布,各郡积极响应,粮食和钱财都如期交上去了,唯独彭宠非但没有任何表示,反而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声明。
  渔阳郡兵精粮足,物产丰富,在整个幽州有“鱼米之乡”之称。彭宠在幽州也是德高望重之辈。这样的富裕之郡都不配合工作,这样的风云人物都公然反对自己,这显然是朱浮不愿看到,也大为光火的。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朱浮选择了杀鸡儆猴,找彭宠单聊。
  彭宠岂是胆小怕事的主,他自然是竭力反驳了。怒极了的朱浮不再动口,直接动手,处处给彭宠小鞋子穿。
  然而,朱浮不会料到,彭宠此时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他破罐子破摔,根本不买朱浮的账。
  骂,还口;打,还手;忍无可忍,恕无可恕。朱浮心一横,索性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刘秀打了个小报告,报告的中心思想有两个。
  一是臣有负陛下提携和栽培。因为我无德,没能治理好幽州。因为我无能,没能管理好郡县。
  二是彭宠有负陛下的重托和厚望。他明面上恪尽职守,满口仁义;暗地里笑里藏刀,大搞阴谋。
  接下来,他陈述了彭宠的种种罪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主要体现为彭宠身为一方之主,却受贿,有负陛下的厚爱。
  不孝主要体现为彭宠把自己的妻子从老家接过来住,却把年逾七旬的老母遗弃在家里。连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孝,会孝顺朝廷、孝顺皇帝吗?
  不仁主要体现为彭宠杀害自己的亲朋好友。虎毒都不食子,更何况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
  不义主要体现为彭宠现在招募了大量的士兵,私自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兵器,磨刀霍霍,蓄势待发。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天下啊!
  朱浮毕竟跟随在刘秀身边多年,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时间也多;而彭宠虽然在渔阳接的地气多,但和刘秀面对面的接触毕竟少得可怜。因此,朱浮的报告引起了刘秀的高度重视,他开始质疑彭宠的言行。
  质疑归质疑,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刘秀不敢也不能妄下结论。为此,聪明的他马上想出一招“引蛇出洞”,故意向彭宠透露了小报告的内容。刘秀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提醒彭宠做人要低调点,得罪了顶头上司,不能一笑而过,要好好反省,抓好作风建设;要自觉“照镜子”,寻找差距和不足,要主动“正衣冠”,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二是警告彭宠做人要实,要经常“洗洗澡”,对照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认真“治治病”,努力改正错误和缺点。
  总而言之,刘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彭宠这样的人才也。他就希望彭宠以后能走“百姓路线”,坚持从百姓来,到百姓去,重新做一个好干部。
  按理说刘秀都这么警示彭宠了,他是该静坐“三省其身”了。然而,彭宠非但没有虚心接受刘秀用心良苦的提醒和警告,反而变本加厉地对朱浮痛恨起来。他认为朱浮是个小人,在背后捅他的暗刀子,挖他的墙脚,很龌龊,是个伪君子。
  彭宠不愿做任人宰割的绵羊,因此,他愤怒了、咆哮了,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也向刘秀打起了报告。报告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表达了一个中心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主要内容为,我没有错,我没有罪,我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身正不怕影子斜。朱浮这个小人算计我,诬陷我,是别有用心啊!
  刘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给彭宠回了一封信,就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认错。他告诉彭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事实证明,彭宠是个一根筋的人,他的个性和风格注定他不会低三下四地主动向朱浮认错。
  拒绝认错,据理力争。朱浮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又接二连三地给刘秀打小报告,以爆猛料的方式赤裸裸地揭露彭宠的是是非非、各种过失。
  这下轮到“主裁官”刘秀为难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不成是他没有理。最终,刘秀令彭宠到洛阳来当面对质。
  去,还是不去,这对彭宠来说,是个问题。去,在这个敏感时期去洛阳,恐怕不是好事。不去,皇命难违,那是抗旨不遵啊!
  一番思量后,彭宠做出如下决定。
  第一,去洛阳。这个没得选,身为人臣,君命能违吗?
  第二,找个垫背的。单刀赴会很危险,要拉上朱浮一起去。一来可以当面对质,二来就算死也不能放过朱浮。
  第三,做好最坏打算。写信给以前自己的老部下吴汉等人,让他们替自己在刘秀面前说好话,万一有不测,也有照应和救济的人。
  结果,刘秀没有答应彭宠让朱浮一起进京的请求,理由很简单:召见不是请客吃饭,还能讨价还价吗?
  这下彭宠彻底晕了,刘秀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砍头、撤职、调离……除了升官发财,哪一种可能都有啊!
  以前彭宠是内事不决的时候问妻子,现在外事不决他也问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性情刚烈、雷厉风行的女汉子,她的回答很简练干脆利落:“死了都不能去。”她的理由概括起来为两个中心句。
  第一句:千金之躯不坐垂堂。您现在坐拥渔阳这个兵强马壮、土肥地沃之地,拥有一流的骑兵,兵多将广,好歹也算是一方诸侯,怎么能随随便便、冒冒失失去京城。万一刘秀设的是鸿门宴,那岂不是追悔莫及?您这千金之躯不为别人考虑,也要为自己考虑啊!
  第二句: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天下群雄并起,还是一锅烂粥,究竟谁最后能得天下还是个未知数。您怎么能像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样,任人摆布,任人指使呢?您要有信心,要有志气,要努力改变命运才对啊!
  彭宠听了,虽然心动,但还是不敢行动,马上又召集自己手下的亲信部将征求意见。亲信们也知事大,不敢轻易开口,最后只是惜字如金地说出了八个大字:“刘秀很好,朱浮很坏。”
  这意思很明确,刘秀对我们还是没有什么偏见的,但朱浮这个人太坏,总是打我们的小报告,耳濡目染下,难保皇帝不对我们产生怀疑啊!
  这是暗示彭宠不要轻易去京城。对此,彭宠终于下定决心,先看看风头再说。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彭宠一直迟迟不肯动身来京城,刘秀急了,一封封催促信飞奔而来,但都被彭宠付之于炉火中。
  眼看写信不好使,刘秀决定派人去渔阳质问彭宠为何抗旨不遵,并说服他马上来京。为了让说服工作一击便中,刘秀派出的人是彭宠的堂弟。
  大打亲情牌,应该说刘秀的想法是好的。然而,他不会料到,这一次他紧握的王牌却失灵了。
  “太好了,你留在京城,我正不知道怎么办,现在你来了,我正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彭宠的堂弟到了渔阳,还没张口,彭宠便握住他的手,高兴地说道。接下来,彭宠对他的堂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他的堂弟便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住在渔阳不走了。
  木已成舟,彭宠此时已经没得选择,只好硬起头皮扯大旗干革命了。
  内讧愈演愈烈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彭宠怀着一颗雄心,亲率大军去攻打驻扎在蓟县的朱浮。
  朱浮一边顽强抵抗——守城,一边忙里偷闲——写信。他给主子刘秀写了一封汇报信,大致意思是彭宠谋反,带兵攻打我,我正在全力抗敌,请求皇帝派兵前来支援。同时,他给彭宠写了一封劝谏信。
  这封劝谏信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劝告彭宠要为自己前途着想;第二是仇者快,亲者痛,警告彭宠处理问题时要考虑后果,不要让亲朋好友痛心,而让敌人高兴。
  事实证明,朱浮的书信毫无威力,他很快就被彭宠打得灰头土脸,只能躲进城里死守不出。
  刘秀一看朱浮这边的情况不妙,不能再坐视不管了,马上派出游击将军邓隆前去增援朱浮。
  援军来了,朱浮的信心马上又恢复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写信进行到底,很快又给刘秀来了个飞鸽传书。他这回是“三不报”——不报喜、不报忧、不抱怨,而是“三报告”——报军情、报敌情、报人情。
  接到报告,刘秀的脸马上成了猪肝色,当即骂道:“这个杀千刀的,这个书呆子,这个蠢材,远水解不了近渴,哪有你这样排兵布阵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