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

第218章


为此,他调令南阳的守将万修和坚镡去征伐邓奉。结果万修出师未捷身先死,还在行军途中便病死了。
  不过坚镡没有退缩,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直接面对彪悍的强敌,先是出其不意拿下了宛城。然后,坚镡便后悔了,他被邓奉和董欣困在城中围着打。好在坚镡是个有能力、有勇气、有骨气、有士气、有韧劲的人,虽然孤军防守,虽然缺衣少粮,但他凭着坚忍不拔和不懈拼搏的精神,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带领手下士兵们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就连自己身被重创也不下火线,成功坚守了月余。这为刘秀调兵遣将来支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面对坚镡告急的文书,刘秀心急如焚。他马上派出了一位重要级人物去平叛。这个人便是岑彭。
  前面已经说过,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巡行至河内。韩歆不听岑彭劝阻打算守城抵抗,后见形势危迫,只得投降。刘秀得知韩歆曾想抵抗,欲将其斩杀,又召见岑彭。岑彭分析当前局势:“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他表示愿意归顺刘秀,又替韩歆求情。刘秀这才赦免韩歆。
  岑彭归顺后,前往淇园劝降大将军吕植。刘秀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让他协助吴汉除掉尚书令谢躬,并督察各营。此后,刘秀把平时拿的符节授予岑彭,让他随军平定河北。在此关键时刻,刘秀又想到了这位超级人才。于是,岑彭摇身一变,很快成了征南大将军。为了保险起见,刘秀还给他配了四员猛将,他们分别是朱祐、王常、贾复、耿弇。这四人都是勇冠三军、独当一面的超级将领,此时尽归岑彭统管,一方面说明刘秀对岑彭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刘秀对这次平乱的重视。
  按理说,此时的邓奉该报的仇也报了,该出的气也出了,是时候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了。然而,邓奉显然在人生路上迷失了自我,他打败了吴汉不解恨,打败了坚镡不解恨,还要打败刘秀派来的“特种部队”才解恨。事实证明,人在绝境中爆发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和岑彭带领的特种部队交战中,邓奉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完胜,还生擒了建威大将军朱祐,击伤了执金吾贾复。
  这下没辙了,为了拿下这个刺头,刘秀选择了御驾亲征。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刘秀做出如下军事部署。
  一是令大司徒伏湛留守京师洛阳,主持朝中内务。
  二是命邓禹为“禁军总司令”兼“后勤部长”,负责征调兵马、供应粮草等工作。
  解决了后顾之忧,很快,刘秀的大军直抵河南叶县。在这里,刘秀大军遇到了反将曹欣的当头一棒。曹欣仗着地利优势,又是设伏又是打游击,让刘秀的大军根本无法前进。对此,刘秀不慌不忙地对岑彭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将军之任也。”
  岑彭立即率军采用“迂回”战术,对董欣进行了突然袭击,结果大获全胜。董欣的后防支援中心邓奉眼看情况不妙,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邓奉走了,董欣慌了,眼看汉军强大,慌不择路之下选择了“畏威而降”。
  四月,刘秀手下的大将岑彭、耿弇、臧宫、傅俊等人合力把邓奉逼到了小长安。
  小长安是刘秀的伤心地,他的二姐和三个外甥女都死在这里,而此时二姐夫邓晨的亲侄子居然又在这里干谋反之事。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之祸就在眼前。刘秀不得不亲率众将,对蜗居在小长安的邓奉进行了数轮军事打击。
  无路可退,无军可援,邓奉终于明白了“无法无天”的后果。眼看失败已是必然,邓奉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投降。
  按理说,刘秀亲自出征,邓奉若识时务就应该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才对,但他却等到败得无路可退时,才选择投降。不是邓奉太傻,而是他有恃无恐。
  因为他手中握有一张牌——人质朱祐。
  邓奉除了有万夫不当之勇外,智慧也不差,至少比三国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吕布要强上许多倍。他生擒朱祐后,非但没有伤害朱祐一根毛发,而且还好酒好饭地招待他,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果然,此时朱祐派上用场了。投降的时候,他选择了左手衣服,右手人质。左手拿着衣服,那是为了配合当时最流行的方式——脱掉衣服“肉袒”以表诚意。右手人质,这个人便是被他养得白白胖胖的朱祐。有了这两招,邓奉打动了刘秀。再加上当年邓奉跟随刘秀闯天下时立下的赫赫战功,刘秀对他大手一挥,便要做出“无罪释放”的宽大处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岑彭、耿弇等将领不干了,他们联手出击,把邓奉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众将领说了两个中心句。
  第一句:大爱有疆。邓奉虽然是陛下您的亲戚,但却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如果说和吴汉单挑,那是鲁莽用事;和坚镡对干,那是意气用事;和岑彭掰手腕,那是任性用事;那么,和您对抗,就不是感情用事这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造反啊!陛下您都亲征了,他还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非要等到最后一败涂地、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降,这样冷血无情的人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还有什么爱可谈,还有什么情可原呢?
  第二句:大义灭亲。一个犯了这样滔天大罪的罪犯如果被无罪释放了,那就没有什么法律的约束了。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如何惩恶,如何服众?长此以往,外面的强贼还没有平息,我们自己内部早已乱成一锅粥了。长此以往,葬送的是陛下您的大好江山啊!
  刘秀内心是爱惜邓奉才华的,是不想斩邓奉的,但此时他却难违众议。最后,刘秀只能含着泪、忍着痛下令处斩邓奉。
  都是被小报告逼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刘秀平定南方的邓奉之乱时,坐镇渔阳的彭宠坐不住了,他也来个“潇洒走一回”——造反。
  和邓奉的造反一样,彭宠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同的是,邓奉是怒发冲冠为家乡人,而彭宠却是怒发冲冠为自己。
  自己怎么了呢?四个字:受委屈了。这个委屈不是零星的,而是一重接一重的。
  首先,来看他的第一重委屈:屈才。
  当初刘秀在河北一带被王郎追着屁股打,几乎是陷入了绝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听从了手下大将吴汉、盖延等人劝说,率精锐铁骑投靠了刘秀。不过,此后跟随刘秀在前方征战的主要是吴汉、盖延等人,镇守重镇渔阳的彭宠主要负责保守一方平安,积极做好后勤补给工作。他为前线送粮草、送马匹、送援兵,总之,几乎是倾尽了全部家产和精力来支援刘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秀最后能平定王郎,军功章里有一半是彭宠的。
  彭宠送的是财物,收获的却是虚名。除了赢得汉军的交口称赞外,并没有获得半点实利,因为他并没有得到刘秀的认可。因此,在刘秀称帝后,封吴汉为大司马、景丹为大将军,唯独彭宠这个幕后英雄却一无所获,还是当个渔阳太守,还是在原地踏步,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曾经的部将们一个个爬到自己头上来了,曾经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自觉屈才的彭宠不解了、迷失了、愤怒了,最后直接跟刘秀叫板,说了这样三句露骨而发狠的话。
  第一句话: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第二句话:不要问我做了什么,我的责任是镇守渔阳军事重镇,为什么汉军能平定河北,那是因为有我默默支持、默默付出的!
  第三句话:我的功劳理应封王啊,皇上怎么能忘了我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应该说彭宠的想法是好的,想通过这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让刘秀发现自己这位无名英雄,重用自己。然而,彭宠在这件事中的做法却差强人意,原因有二。
  一是他选错了方式。彭宠表白的方式过于直接、过于强硬。他用嘴大声嚷嚷,口无遮拦地厉声呵斥,刘秀当然难以接受。
  二是他选错了定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求上进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彭宠不想一直原地踏步,有更大的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是,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才能,显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刘秀手下能人众多的情况下,他能封个侯就是祖坟冒青烟了,但却赤裸裸地提出封王的请求。要知道,这是一个异姓臣子不能跨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啊!这一点,一向中规中矩、秉承祖制的刘秀能答应吗?当然不能。刘秀非但不能答应,而且对彭宠的人格和品行产生了很大怀疑,这对彭宠的仕途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伴君如伴虎,细节尤为重要,这一点,显然“马大哈”彭宠是意识不到的,因此他才会在利令智昏中,犯下了上述两点低级错误,彻底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其次,来看他的第二重委屈:屈人。
  彭宠毛遂自荐失败后,屈了才的他不会料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逼彭宠走入绝境的是一个叫朱浮的人。
  朱浮也是最早跟随刘秀在河北干事业的人才之一,患过难、革过命,立过功。刘秀在夺取幽州后,立偏将军朱浮为幽州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