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

第221章


  更始政权灭亡后,刘永趁机起兵,招诱沛县豪杰周建、原西防起义军将领佼强等为将帅,攻下济南、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城。随后,刘永又联络东海的董宪、齐地的张步,分别拜他们为翼汉大将军和辅汉大将军,成为关东最大的割据势力。
  刘秀在消灭了赤眉大军,平定了邓奉和彭宠内乱之后,对离洛阳最近,威胁最大的刘永不再停留于防备阶段了,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派虎牙将军盖延征讨刘永。为了达到一击而中的目的,刘秀给了盖延“吉祥二宝”。
  第一宝是五虎将,第二宝是五万兵。
  手握“吉祥二宝”,盖延心里那个美呀自然是无法形容了。他梦想着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刘永,以便凑成“吉祥三宝”作为刘秀重用自己的回报。然而,他不会料到,“三宝”还在幻想中,横天一祸却不期降临了。
  祸起萧墙的不是别人,而是内部人苏茂。苏茂是五虎将之一,这次受到重用,本该庆幸和笑逐颜开才对,然而,他却是阴暗和愁眉苦脸的。
  原来,“二进宫”的苏茂屡受汉将的排挤和打压,觉得虎落平川被犬欺,郁郁不得志。灰暗的前途,灰暗的人生,灰暗的天空阴雨蒙蒙,就在进军途中,苏茂选择了叛汉,并且做了四件证明自我价值的事情。
  第一件事:杀鸡取卵——斩杀淮阳太守。
  第二件事:一鸣惊人——攻克数县。
  第三件事:建立根据地——自居广乐(今河南省虞城县)。
  第四件事:寻找靠山——投靠刘永。
  面对苏茂的无私援助和有声支援,刘永高兴之下,马上做出了感恩回馈之举:拜苏茂为大司马,封为淮阳王。
  出师未捷将先反,这是盖延意想不到的。好在盖延是个顶天立地的风云人物,是个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并没有被这一盆冷水泼灭激情,相反,这激起了他更大的斗志。
  盖延马上根据形势需要,采取了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部署,并且做出了兵分两路的军事行动:一路向西,目标是攻取睢阳西面的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另一路向东,目标是攻占睢阳东面的麻乡(今安徽省砀山县)。
  事实证明,盖延果然不愧是一个文武皆备的将才,他的战术和军事行动大获成功,很快襄邑和麻乡就成了他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扫除了外围,接下来,盖延集中兵力,合军围攻刘永所在的根据地睢阳。
  睢阳是刘永的老窝,自然早已做了防范。面对呼啦啦铺天盖地的汉军,刘永显得很淡定,很从容。他的淡定来自足够的自知,从容来自足够的自信:一是城高墙坚,易守;二是兵多将广,难攻;三是粮足水丰,自饱;四是苏茂在外,有外应。
  城内有兵有粮,城外有援兵。刘永有恃无恐,有惊无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盖延这一回没有选择高举高打、强攻强打、穷追猛打的战术,而是决定偃旗息鼓,安营扎寨,收割麦子。
  安营扎寨很正常,但收割麦子却让人纳闷。这是哪跟哪啊,不攻城,收麦子,难不成屯兵务农啊?
  事实再次证明了盖延的高瞻远瞩。这两件事干完后,不说睢阳城的刘永慌了,连全体士兵也慌了。盖延割下的不单单是麦子,而是他们的命啊!衣食父母,未来的军粮被人家提前抢割了,他们心里能不惊慌,能不恐惧,能不流血吗?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盖延此举成效显著。很快,睢阳城里的敌军人心惶惶,无心恋战。
  逮着机会,盖延开始上演虚张声势的表演。他命人敲锣打鼓,营造发动总攻的浓厚氛围,磨刀霍霍、剑拔弩张,制造立马出击的架势。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眼看留在城中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不是战死就是困死,不是困死就是饿死,城里的士兵们开始纷纷往城外跑。这种众叛亲离的局面显然出乎刘永的意料,也是他无法控制的。最后,刘永眼看大势已去,也只好随波逐流,跟着往城外跑。
  跑啊跑,刘永充分发挥腿长的特点,一口气逃到虞县(今河南省虞县),他满以为这里的老部下一定热烈欢迎他的,却哪里料到等待他的是冰冷的刀与剑、无情的血与泪。虞人集体反叛,要擒刘永献给刘秀做见面礼。这回刘永依然发挥先知先觉的灵敏嗅觉和腿长善跑的风格,察觉异常后,二话不说,带领手下数十亲兵就跑。他在逃往谯县(今安徽省亳州)时,妻儿和其他部将都遭了殃,成了刀下鬼。这真是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江山故,妻儿皆可抛。
  就在刘永拼命逃跑时,盖延也没闲着,他在拼命扩大战果、收拾战利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得势不饶人的盖延率大军连夜追击刘永,擒杀他部下的士兵,又先后攻取了薛地(今山东省滕州市)和沛郡(今安徽省宿州市)。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多地相继向汉军举起白旗投降。
  二是设点打援。盖延在收取胜利果实时,并没有得意忘形,相反,他及时整顿兵马,严阵以待,静候猎物——苏茂上钩。
  事实证明,盖延果然是神机妙算。听说刘永的地盘成了盖延肆意蹂躏的对象,苏茂气得差点没吐血。他再也坐不住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决定给盖延一点颜色看看,挽回主子刘永的面子。于是,他联合刘永手下的佼强、周建两员大将,共率领三万多人在沛县以西和盖延的大军展开了一场大战。
  事实证明,在虎将盖延面前,苏茂等人永远都是笨猪。猪永远也敌不过虎,交战的结果没有悬念。在一番“杀声震天动地,尘土遮天蔽日”之后,苏茂的军队很快伤亡过半。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眼看再比下将要全军覆灭了,苏茂等人选择了抱头鼠窜,各奔东西。
  援军溃败。躲进谯县的刘永为了安全着想,再次选择了弃城而逃。他在败军之将佼强和周建的保护下退守湖陵,而苏茂则选择了退守广乐。
  到此,盖延一彭作气,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了沛、楚、临淮三郡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这场龙虎斗并没有结束。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不甘心失败的刘永开始洗心革面、逆境扬帆。为了拉拢当地的大军阀董宪和张步为己用,他遣使者封董宪为海西王、张步为齐王。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刘永有了董宪和张步的支持,无论是实力还是信心都得到了增强。
  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永在两个强力外援的支持下,再加上贤内助——睢阳民众的帮助,打败了汉军,夺回了睢阳。
  挥师在外扩大战果的盖延听闻消息后,立马选择回师,很快就把睢阳包围了。双方再次陷入了拉锯战。
  洞若观火的刘秀不是等闲的主子,刘永的小动作岂能逃脱他的火眼金睛。他马上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的策略,派大司马吴汉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支援盖延。
  吴汉采取的是“剪翼行动”,目标对象是退守广乐的苏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听闻消息,刘永也不敢怠慢,他派部将周建率倾巢之兵去救广乐。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万人之众。刘永赔上老本,拼上老命,目的只有一个:救出老苏,打败老吴。
  吴汉不老,至少斗志不老。面对敌人铺天盖地的援军,他选择了轻装上阵、轻骑迎战。显然,他心里是极为轻视敌军的,结果很快体会到了什么叫马失前蹄——激战中吴汉从马上坠落,摔伤了膝盖,只好及时鸣金收兵,退回本营。
  汉军见主帅受伤,军心不稳,但吴汉却裹创而起,激励将士说:“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在他豪言壮语的鼓励下,在他良好心态的感染下,汉军很快就走出了失利的阴霾,重新变得生龙活虎,斗志昂扬起来。
  第二天,周建、苏茂出兵围攻汉军,吴汉不慌不急,马上来了个三管齐下。
  一是巧布兵阵。他挑选四部精兵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明确了职责任务,组成了阶梯部队,伺机出击。
  二是以身作则。他强忍昨日的伤痛,披甲执戟,身先士卒,为部队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三是出奇制胜。汉军先是拒不出战,待敌人士气渐衰时,吴汉一声令下,突然击鼓杀出,周建军顿时溃散,返身向广乐城奔逃。汉军紧紧追赶,抢入城中,周建、苏茂大败,突围而走,逃往湖陵。
  剪翼行动成功后,吴汉留部将杜茂、陈俊守广乐城,自己亲率大军继续挺进,很快和盖延会师,共同合围睢阳。故事再次重演,两军相持百余日,刘永的危机出现了——城中粮尽。
  没有了吃的,这仗没法打了,刘永只好再次弃城而出,撒腿就跑。汉军和上次一样,依然选择紧追不舍。幸运之神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眷顾某一个人,刘永这一回好运到头了。就在逃跑的路上,刘永的部将庆吾为了生路,把刘永送上了绝路——砍了刘永的头投靠了汉军。
  刘永手下的“绝代双将”苏茂、周建为了生路,选择了赶路——逃往垂惠,共立刘永之子刘纡为梁王。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刘秀开始了斩草除根大行动。他派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围攻垂惠。苏茂、周建率兵出城应战,成功打败了马武部队。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苏茂和周建不会想到,这只是汉军使出的“诱敌计”,因为当王霸率军从苏茂、周建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时,挨打、失败也就是必然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