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鼻子大王

第2章


    小丢丢,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还有一个略微扁了一点的脑袋——他,什么也没有丢,什么也没有少,就连长在脑袋上的头发,也不比别人少。
    那么,那只红色的尼龙袜,怎么会从小丢丢的裤脚管里丢出来的呢?
    小丢丢抓了抓脑瓜,记起来了:可不是吗?今天早上,当要穿袜子的时候,发现红色的尼龙袜少了一只。奇怪,昨天晚上睡觉前脱袜子的时候,明明两只脚上都穿着红色的尼龙袜。难道在小丢丢睡觉的时候,袜子会长出腿来,悄悄溜走?
    “袜子!袜子!我的袜子呢?”小丢丢一边哭鼻子,一边大声嚷。
    就像消防队员听见了火警警报,就像高射炮兵听见了空袭警报,爸爸跑来了,妈妈跑来了,奶奶跑来了。
    爸爸慌了,赶紧钻到床下找袜子,他的屁股高高地撅着,看上去仿佛像世界最高峰似的。
    妈妈急了,连忙搬开床头柜找袜子,双眼像探照灯似的在搜索着。
    奶奶又慌又急,围着小丢丢打转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不,奶奶不是蚂蚁,蚂蚁不是奶奶。
    爸爸找袜子,那油亮的头发在床下沾满了灰尘,尽管他“劳苦”,却没有“功高”——找不到袜子。
    妈妈找袜子,鼻尖上挂着珍珠般的汗珠,那双探照灯般的大眼睛并没有找到目标——袜子。
    当,当……时钟敲了七下。小丢丢哭得更厉害,那泪水哗哗地流,小丢丢嚷得更响了,那声音在十里外也保险能听得见。
    “得了,别找了!”还是奶奶干脆,从五斗橱中取出一双绿色的尼龙袜,给小丢丢穿上。
    这下子,警报解除。爸爸和妈妈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那只红袜子到哪里去了呢?爸爸不知道,妈妈不知道,奶奶不知道,小丢丢也不知道。
    在做踢腿运动的时候,那只红袜子闪电般从小丢丢的裤脚里飞出来,小丢丢明白了:那是在昨天晚上,临睡的时候,他把袜子随便一丢,有一只袜子丢进了毛线裤里。当他从家里走到学校,袜子就慢慢向下“运动”,来到毛线裤的裤腿口。这么一来,一做踢腿运动,袜子便被踢了出去!小丢丢的脸红了,红得比红尼龙袜还红!
    当同学们明白了怎么回事,一传俩,俩传仨,个个捧着肚子大笑。
    学校里到处响着笑声:
    嘻嘻嘻嘻,
    哈哈哈哈,
    呵呵呵呵,
    咯咯咯咯,
    嘿嘿嘿嘿,
    那天,学校的医务室里挤满了人,忙坏了校医。根据校医统计,全校一千零一名师生,共服用九百九十九片止痛片——因为个个笑痛了肚皮,不服用止痛片,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正常上课。连校医自己也不得不服用止痛片。
    没有服用止痛片的,只有两名学生:
    一名学生叫小丁丁,因为那天她感冒了,没有来上学。
    另一名学生叫小丢丢,因为他只是脸红,只是抿着嘴暗暗地笑,微微地笑,是不会笑痛肚皮的,当然用不着上医务室看病,更不必服用止痛片。
    据说,每本书都要有一段开场白。这段《笑痛肚皮》,就算是开场白吧。
    不过,亲爱的读者,我要提醒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请你准备一片止痛片放在身边。因为这本书中要讲小丢丢许多令人笑痛肚皮的事儿,请你随时注意,别把肚子笑痛了!
    
    第02章 小丢丢这个人
    
    读了开场白,你一定明白了,这本书的主角是小丢丢。
    小丢丢是怎样的人呢?
    开场白中说过,“小丢丢,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还有一个略微扁了一点的脑袋”。
    “简直是废话!”也许,你会这么说。
    其实,小丢丢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脑袋,都跟别人不同,有着种种“特异功能”哩。
    小丢丢的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眼睫毛有多长,眼珠子有多大,对不起,我没注意。小丢丢的眼睛的“特异功能”,是在于擅长哭,擅长流泪,人称“哭鼻子大王”!他要流泪,简直就像自来水龙头似的,拧一下就流出来,那眼泪简直“随叫随到”!
    至于泪流的“强度”,也可以像自来水龙头似的随意加以控制。
    比如说,在“干哭”的时候,虽然嘴巴不断发出“呜呜”的哭声,眼睛里是没有泪水的。这种“干哭”,主要是起警告作用,仿佛拉警报似的,因为哭是小丢丢对付奶奶、妈妈、老师、同学的重要“武器”,甚至连爸爸也会害怕。
    当然,光拉警报,有时候不管用。这就得请眼泪帮忙了。根据泪流“强度”的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那叫“小哭”;
    眼泪像小溪流似的,那叫“中哭”;
    眼泪像瀑布似的,那叫“大哭”;
    眼泪像黄河似的“奔流到海不复回”,那叫“大哭特哭”。
    小丢丢的鼻子,跟别人一样,也是有两个鼻孔,而且鼻孔是朝下的。不过,他的鼻子是“哭鼻子”,能够从鼻腔里不断发出“呜呜”声,就像警报器似的。
    当然,随着“呜呜”声的强弱不同,也可以分为“干哭”、“小哭”、“中哭”、“大哭”和“大哭特哭”。
    小丢丢的嘴巴里,长着牙齿。对啦,还长着舌头。
    对于小丢丢来说,嘴巴是他的“进出口公司”!
    “进口”什么呢?小丢丢的“进口”货物标准,可严格呢。
    在小丢丢的大门牙上,便贴着如下公告:
    公告
    本公司奉小丢丢指示,制定如下进口标准,严格执行,绝对不许稍有违反。
    一、只许进口瘦肉,不许进口肥肉。
    二、只许进口菜心,不许进口菜叶。
    三、只许进口软糖,不许进口硬糖。
    四、只许进口鱼中段,不许进口鱼头、鱼尾巴。
    五、只许进口油条,不许进口大饼。
    六、只许进口包子,不许进口馒头。七、只许进口牛奶、麦乳精,不许进口豆浆、白开水。
    八、只许进口猪肝、猪腰子,不许进口猪肺、猪肠、猪脑、猪尾巴、猪肉皮。
    九、只许进口奶油雪糕、大冰砖,不许进口棒冰。
    十、只许进口小丢丢认为需要进口的东西,不许进口小丢丢认为不需要进口的东西。切切此令。
    进口公司
    至于出口呢?虽说“出口公司”没有“进口公司”那样明确的十条规定(当然,严格地,第十条欠明确),不过,小丢丢经常的“出口货”有以下几种:“奶奶,给我洗手绢!”
    “妈妈,给我盛饭!”
    “爸爸,带我出去玩!”
    在这些“出口货”上,都贴着“MadebyDiudiu”(即“丢丢制造”)的英文标签。
    说到耳朵,那可以说是人的头部最不引人注意的器官。比如,有人问你,你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你马上可以说得清清楚楚;如果问你妈妈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尽管你是在妈妈身边长大的,也说不清楚妈妈耳朵的特征。当然,小丢丢的耳朵,跟大家的耳朵一样,都长着一个馄饨皮似的东西(据说它的科学名称叫“耳廓”),都有一个小窟窿(据说它的科学名称叫“外耳道”)。
    不过,小丢丢的耳朵,不是普通的耳朵!
    说起来,简直叫你不敢相信,小丢丢的耳朵是具有“特异功能”的耳朵!
    不,不,请你千万别误会,我不是说小丢丢的耳朵会“听字”。
    他的耳朵,具有如下“特异功能”:
    “好听话,耳朵尖;
    听批评,耳朵聋!”
    据说,小丢丢的耳朵,曾引起科学家的注意,他们研究了好久好久,总算查清楚:在小丢丢的“外耳道”(也就是那个“小窟窿”里),站着一个小哨兵。好话进来了,小哨兵就说“请进,请进”;批评进来了,小哨兵就说“滚蛋,滚蛋”。
    前面说到过,小丢丢的脑袋,略微扁了一点。这当然可以说是小丢丢脑袋的特征。
    不过,小丢丢的脑袋与众不同。他的真正的特征,绝不在于“略微扁了一点”。
    小丢丢的脑袋,可有意思啦:有时候,他的记性非常好。谁对他说过一句什么话,他牢牢地记住,就像用刀刻在石头上一样,清清楚楚,磨也磨不掉;也有的时候,他的脑子一塌糊涂,丢三忘四,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丢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比如说,在国庆节那天,小丢丢要上动物园玩,爸爸没空带他去,就说:“元旦,我带你上动物园去玩!”
    时间过去九十二天,元旦到了。小丢丢提醒爸爸:“你带我上动物园去玩!”
    “哎哟,今天不行呀,轮到我值班。”
    “不去不行!三个月前,在吃中饭的时候,你亲口答应的。你讲话的时候,妈妈坐在你的左边,奶奶坐在你的右边,我坐在你的对面,她们都可以作证。大人讲话要算数!”
    爸爸没想到小丢丢的记性这么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