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朱祁镇

第30章


大军护着銮驾离开大同,大半天时间走了四十里路。王振在马上见到士兵们常常抄近路从庄稼地里趟过,人踩马踏,大片正在成熟的庄稼被毁坏。这在几十万人马的行军中是难免的事,老百姓也只能自认倒霉,当是遭遇天灾了吧。可是王振猛然想起,大军若经过蔚州他的家乡时,不也会是这番景象吗?河北平原的庄稼更为茂密,寸土寸金,现在正是秋庄稼成熟的季节。数十万大军踩踏而过,不知要毁坏多少即将成熟的庄稼?这样他王振岂不要在家乡父老面前背上骂名吗?他因为自行阉割当了太监,已经为家乡父老所不耻,再去大面积地践踏庄稼祸害老百姓,岂不会被人骂死?别说光宗耀祖,保不定祖宗牌位都会被人捣碎呢!
一念之间,王振突然改变主意,独断专行地命令大军前队改做后队,从原路返回大同,仍然走宣府这条路线回北京。
这样一个来回,白白消耗了一天多的时间。要知道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耽搁的这一天多时间可能决定全军的生死存亡!况且,郭登力主走紫荆关是因为他熟悉瓦剌人来袭的路线。宣府一线靠近长城,走那条路线必然把我军侧背暴露在敌人的攻击凶焰之下。
众臣的劝阻无效,王振挟持英宗皇帝,重新经由阳和那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惨烈战场,在风雨中踽踽而行。这哪里像一支凯旋的军队,简直就是丢盔卸甲的溃败逃亡之师!凛冽的北风夹着黄沙细雨,无情地袭击着艰难行进的士兵。他们还要提心吊胆地防备从长城各个豁口突然来袭的敌人。
行军速度极其迟缓,好不容易在八月初十到达宣府附近。突有夜不收(大营派出的侦骑)来报:瓦剌数千骑兵紧蹑在我军后面袭来。据侦察敌军打的是伯颜帖木儿的旗号。伯颜帖木儿是也先的弟弟,他若出现,说明也先的主力也离此不远了。
形势陡然紧张起来。明军刚刚扎好大营,只得派遣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断后迎敌。吴克忠原名答兰,蒙古人。父子三人归降已久,屡立战功。他们熟悉胡人战略,也先视其为民族叛徒,必欲杀之而后快。
伯颜帖木儿见明军来迎敌,抢先占据了山上有利地势,待吴克忠兄弟领着疲乏的明军到达,还没来得及布阵,山上飞箭矢石如雨下。明军死伤不少。接着伯颜帖木儿率领骑兵发起冲锋,数千精骑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山上直击而下。明军无论人数和气势均处于劣势,一阵刀光剑影的砍杀之后,明军死伤殆尽。
吴克忠的战马被飞箭射死,他下马挽弓急射,犹射杀数人。但终究陷入瓦剌兵重围,他和兄弟克勤均死于阵中,他们率领的五千兵马全军覆没。其子吴瑾也被瓦剌人抓做活口,因为年少侥幸逃回。
十二日,吴克忠兄弟兵败战殁的消息传到大营。英宗和王振知道瓦剌兵主力追至,心情极为紧张。犹想作最后一搏,便派遣成国公朱勇和永顺伯薛绶率精兵五万前往抵敌。
朱勇是靖难功臣朱能之子,继张辅之后长期执掌兵权。但他缺乏实战经验,勇略不足。薛绶是蒙古人,原名寿童,猛将薛斌之后。朱勇、薛绶是明军中能领兵作战的最后两名战将了,英宗和王振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嘱咐他们一定要阻击也先的主力,掩护车驾顺利后撤。
朱勇虽然位高爵尊,然而久列朝班,徒有虚名,到了战场上根本不是也先的对手。况且他率领的五万兵马,经历从大同到宣府的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得厉害。此时吴克忠等殿后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已在军中悄悄传开,将士们都心怀忐忑,担心也先的铁骑埋伏在什么地方,等着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朱勇命薛绶领兵一万为前锋。他们二人对宣府附近的地形都不熟悉,仓促间连军事地图都没有一张,只能临时摸索前行。
薛绶率领前锋部队发现前面有一座光秃秃的山岭,他从乡民口中打听到那里叫鹞儿岭。薛绶恐瓦剌兵在那里设有埋伏,不敢贸然轻进,派偏将去请示主帅朱勇。
朱勇在马上遥望一阵,哂笑道:“那里光秃秃一座孤山,连树木都没有一棵,我是也先也不会选择在那里设伏呀!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为将者要善观形势而决断。我估计伯颜帖木儿见我大军掩至,早已后撤了。”
于是朱勇率全军大大咧咧地进入鹞儿岭,果然峪口两旁山岭并不见瓦剌伏兵,可是鹞儿岭越走越深,两旁全是陡峭的山岩。虽然没见敌人踪影,但那山势却颇为瘆人。
朱勇心里开始紧张起来。正准备下令后撤,迅速退出峪口。忽然两旁高耸的山岩上,箭矢、滚木如雨点般撒下来。惊慌失措的明军躲避不及,死伤不少。朱勇连忙下令撤退。可是从峪口突然涌进大批瓦剌骑兵。他们大声吆喝着挥刀掩杀,挤成一团的明军毫无还手之力,立刻死伤枕藉。
薛绶见瓦剌袭来,连忙指挥手下的兵丁抵敌。他在马上左右开弓,射杀了好几个瓦剌骑兵。结果箭囊里的箭矢射完了,他抽出马刀奋勇迎敌,又砍死几名敌兵。瓦剌人见他如此骁勇,一拥而上,围住他挥刀砍杀,毕竟瓦剌人多,顷刻便将他砍翻在地,十几把圆月弯刀戳进他的肢体,将他肢解以泄愤。
后来,有个瓦剌头目过来一看,说:“此人不是寿童吗?他随父投奔明朝,还封了伯爵呢。”
那班杀死薛绶的瓦剌人一怔,惋惜地说:“原来他是我们同族,难怪打仗这样勇敢!”
这一仗,明军五万人伤亡殆尽,没有多少人逃出鹞儿岭的虎口,朱勇也死于阵中。
后来,朝廷以朱勇冒险轻进,丧师辱国,致使乘舆沦陷,英宗北狩,追夺其国公封号和爵禄。薛绶为国牺牲,子孙得嗣伯爵。
三 土木堡,大明将士的坟场
英宗听到前方传来朱勇等吃了败仗的消息,早已吓得三魂丢了七魄。料定也先的主力部队已经追赶前来。
这时的明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战斗力。虽然人数上仍然占据优势,然而几经挫折,犹如惊弓之鸟,从上到下只顾仓皇逃命。半路上还有许多士兵冒着被处决的危险觅机逃跑。在经过南洋河坝的时候,居然有十几个士兵从坝上跃入湍急的河中,泅渡到对岸的苇草丛中藏匿。这时王振急着要脱离危险区域往南逃跑,也顾不得去追缉这些逃兵了。
薄暮时分,英宗的车驾在惊慌失措中到达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土木堡是明初在长城沿线修筑的众多屯兵城堡之一。它紧挨着狼山,周围群峰耸立,地势极为险要。
司礼太监王振自诩很懂军事韬略,他看中了土木堡处于高台上的地势。认为占据了制高点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取得战略主动。
土木堡东南二十里就是怀来县城。随行的文武官员一致强烈要求车驾尽快进入怀来。因为怀来城墙高耸坚固,即使也先的主力部队追来,明军也可以据城固守,一时也难以攻破。这样英宗的车驾可以从居庸关而入,迅速驰往北京,摆脱也先的追击。
可这时吓傻了的英宗皇帝已经没了主见,一切都听从司礼太监王振的安排。王振在焦急地等候拖在后面的一千余辆辎重车,因为那些车辆中装载着沿途官员进献的奇珍异宝。
王振极为贪婪,每到一地,官员们都要向他贡献财物。有时分明是进献给皇上的奇珍异宝,他统统据为己有。他自然不甘心这一大笔财宝落入瓦剌人之手,所以坚持要留驻土木堡等候辎重车的到来,不愿意疾驰进驻怀来城。
此时,探子报告,大批瓦剌骑兵已追踪而至。兵部尚书邝埜得报,心急如焚,连忙书写奏章,请求英宗车驾乘夜速入怀来县,在最短时间内退往居庸关。同时发精兵断后,他自愿率兵将在土木堡拦截追击的敌人。
邝埜的奏章因为不合王振的心意,被他无端扣压,英宗根本没有看到。邝埜情急之下,索性只身闯入行帐求见皇上,力请英宗启行。却被王振一把拦住,呵斥道:“你一介腐儒,懂得什么军事?再敢妄言必死!”
邝埜大声抗辩道:“我为社稷生灵着想,何得以死来威胁我!”
王振不由分说,命令侍卫将邝埜拖出帐外。于是大军当夜就在土木堡驻扎下来。
土木堡位于一个东西长约三里的狭窄台地上。当晚,明军营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勉强过了一夜。提心吊胆的朝臣们夜不能寐,遥望四周黑魆魆的旷野中,似乎有星星点点的火光游动。那是不是瓦剌人在调兵遣将朝这边扑来?他们会不会突如其来地发动夜袭?官员们连忙分头行动,通知各营加强警戒,防止瓦剌人的偷袭。
幸得一夜无事平安度过。一大早,群臣就去谒见英宗,请求乘舆尽快启行。可能英宗一觉醒来也感觉到了危险,传令拔营前往怀来城。而且命御营上十二卫保护车驾先行,大军随后。
然而探马来报,由土木堡通往怀来的路已经被瓦剌人截断,车驾当然不敢冒险启行。英宗皇帝心中非常紧张,开始后悔昨晚车驾不该在土木堡耽搁,没有直接驰往怀来城。
据谍报,昨天晚上到早晨,瓦剌的各路兵马迅速调动,伯颜帖木儿的先头部队、太师也先率领的主力和赛堪王的后续部队都已到达土木堡附近,逐渐对土木堡形成合围。由于是明军占据了制高点,他们想进攻也非易事。但他们可以把明军围困在这个孤岛似的台地上,等待事态的发展。
土木堡地势高,上面又没有池塘湖泊,缺乏水源。昨晚士兵们做晚炊,都是到堡下小河中取水,现在瓦剌人占据了那条河的上游,明军不敢再冒险去河中取水,只得在堡中挖掘水井汲水。
可是士兵们一连在堡上打了十几眼井,挖到二丈多深还不见一滴水珠涌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