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汉大全集

第149章


袁绍说:“冀州兵强马壮,而我的军队饥乏劳累,战斗力差,我如果不能打败他们,就没有立锥之地了。”逢纪说:“韩馥是一个庸才,我们可以与公孙瓒秘密联络,让他攻打冀州,韩馥必然惊慌恐惧,您这时再派有口才的人向他陈述福祸得失,韩馥在危急之中,定会让出冀州。”袁绍采纳逢纪的建议给公孙瓒写信,让他去攻打韩馥。公孙瓒,字伯,当时任奋武将军。公孙瓒率军到达冀州,表面上是声讨董卓,实际上是偷袭韩馥。韩馥匆忙应战,被打败。袁绍抓住这个时机,派荀谌、高干等人游说韩馥。荀谌对韩馥说:“请您自己分析分析,宽厚仁义,为天下人所归附,您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接着又说:“袁绍是当今的豪杰,在各方面您都比不上他,但却长期在他之上,那他必然不甘心屈居将军之下。冀州地位重要,物产丰富,若是袁绍与公孙瓒合力攻打您,您立刻会陷入危亡境地。不过,袁绍毕竟与您是多年的旧友,又曾经结盟讨伐董卓,现在有一个两全之策:如果您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必然会特别感谢您的厚德,而公孙瓒无力与袁绍抗争;这样一来您既能得到让贤美名,又能保全自己。”
韩馥生性怯懦,做事缺乏主见,听荀谌如此一说,也就同意了。韩馥的许多部下都忧心忡忡,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劝谏说:“虽然冀州偏僻,但甲士百万,粮草维持十年绰绰有余,而袁绍则是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就如婴儿在我手上,一旦断奶,就会立刻饿死,为什么我们要把冀州拱手相让于他呢?”韩馥无奈地说:“袁氏是我的故吏,才能也不及他,古人推崇量德让贤,为何你们还要加以责备呢?”驻屯在河阳的都督从事赵浮、程涣听此消息,急忙自孟津驰兵东下,请求出兵拒袁绍,韩馥不同意。最终,韩馥决定搬出官署,又派儿子向袁绍送交了冀州牧的印绶。
袁绍代领冀州牧,自称承制,送给韩馥奋威将军的空头衔,既无将佐,也无兵众。袁绍手下都官从事朱汉曾遭到韩馥的非礼,一直对韩馥耿耿于怀。他知道韩、袁二人之间有很深的积怨,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居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韩馥逃到楼上,朱汉抓住韩馥的长子,用乱棍拷打,将两只脚都打断了。为此,韩馥受了很深的刺激,虽然袁绍杀死朱汉,他还是逃离冀州投奔了张邈。一天,在张邈府上,韩馥见袁绍派来使者对张邈附耳低语。韩馥感到疑云重重,胡思乱想,顿觉大难临头,于是举刀自杀了。
袁绍得了冀州,踌躇满志地问别驾从事沮授:“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袁家世代受到朝廷厚爱,我决心竭尽全力匡扶汉室。然而,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的辅佐,很可能就做不了霸主,勾践没有范蠡也不能保住越国。我想与卿同心协力,共保社稷,不知卿有何妙策?”沮授说:“将军年少入朝时,就扬名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得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从拥有一郡的兵卒,扩大到拥有一个州的兵力,威声越过河朔,名望重于天下!现在将军如首先兴兵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军;还可以讨黑山,消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定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到那时,您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从此以后就可以号令天下,诛讨不愿投降的割据势力,谁抵御得了?”袁绍一听,眉开眼笑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啊!”随即加沮授奋威将军之号,让他监护诸将。
袁绍又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这两人为人正直无私,但在韩馥手下之时却颇不得志,难以发挥才能。此外,袁绍还用逢纪、许攸、荀谌等人为谋士。但是,袁绍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他在冀州纵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困苦不堪。
袁绍独吞冀州的事令公孙瓒大为不满,决定出兵讨伐袁绍。他率军驻扎在盘河(今山东乐陵东南),上书朝廷,列举袁绍罪状,然后,向袁绍发动进攻。许多冀州境内的县城都背叛袁绍响应公孙瓒。
(4) 诛杀董卓
董卓性情残暴,刚愎自用,属下稍有闪失,就被立即杀死。有一次,他在坞设宴,当场杀害抓到的数百名起义军。割其舌,砍其手脚,再挖去眼睛,最后扔进烧沸的大锅中煮,有的人还没断气,在案几前翻滚抽动,惨不忍睹。宴会上的大臣们吓得面无血色,手中的餐具都掉在地上,董卓却谈笑风生,神情自若。董卓还废掉汉以来的五铢钱,改铸小钱,造成物价飞涨,一石米达数万钱,百姓苦不堪言。董卓凶残无道,激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当时长安城中流传着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即“董”字,十日卜即“卓”字,意为诅咒董卓快些死去。许多公卿大臣也想除掉董卓。卫尉张温曾与司徒王允共同谋划诛杀董卓,但事情被泄露,张温被杀。越骑校尉伍孚非常憎恨董卓,决心去刺杀他,为天下除害。他暗藏佩刀去见董卓,谈话结束后董卓起身送他时,伍孚突然拔出刀刺向董卓,没能刺中,董卓死命抵抗,左右亲信围上来将伍孚砍倒在地。伍孚忍着剧痛,大声喊道:“我恨不得将你这奸贼斩成数段,以谢天下!”说完气绝身亡。
连环计 年画
之后,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又密谋诛杀掉董卓。
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世代为州郡官。王允很受同郡郭林宗赏识,郭林宗曾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啊。”就与他结为知己。
王允年轻时有为国立功的志向,时常诵读经传,早晚学骑马射箭。三公都征召他,让他做了侍御史。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王允被特选任豫州刺史。他任命荀爽、孔融等人为从事,上书解除党禁,镇压黄巾别帅,大获全胜,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等受降黄巾军几十万人。期间,王允曾告发中常侍张让。张让怀恨在心,后借故中伤诬陷王允,将其逮捕入狱。
后遇大赦,王允官复原职,但仅仅十天,王允又因他罪被捕。王允的品行很受司徒杨赐赏识,杨赐不想让他经受痛苦侮辱,于是派宾客告诉他说:“皇上因张让的事,一月再次征召,凶祸难测,你当深思熟虑。”从事流着眼泪给王允送去毒药,让他自杀免辱。王允厉声说:“我为臣子冒犯了皇上,本应服极刑以谢天下,怎么可以饮药求死呢?”朝中大臣没有不为其惋惜的。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合上书说:“人君内视反听,有自知之明,忠臣就竭力侍奉皇上;对贤者不计较其小的失误,奖励他的才能,义士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孝文皇帝采纳冯唐的意见,晋悼公原谅了魏绛的罪过。王允是被破格任用的,杀戮叛逆、抚尉归顺,不及一个月,州境扫清。正想列举他的功勋,上奏朝廷加爵赏赐,却因稍有过错,就要处以极刑。责斥轻,处罚重,有失众望。我们的确认为王允应蒙三槐之听讼,以明忠贞之心。”奏上皇帝,王允得以减死论罪。这年冬天大赦,王允却不在赦免之列,三公又再次为他求情。到第二年,王允才得以获释。这时宦官横暴,官员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也要遭到他们的加害。王允为了免遭宦官陷害,于是改名换姓,流浪河内、陈留间。
灵帝逝世,王允回京师奔丧。这时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和王允商量并请他任从事中郎,调河南尹。献帝继承了皇位,王允任为太仆,再调署理尚书令。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王允代杨彪为司徒,同时任署理尚书令。董卓迁都关中,王允将全部兰台、石室图书秘纬中重要的东西收集起来带到关中,到了长安根据其内容分类保存,又收集汉朝旧事应当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经籍得以保全,王允功不可没。董卓当时还留在洛阳,无论大小朝政,都托王允一人处理。王允假情屈意,唯命是从,董卓对王允很放心,所以王允能够勉力扶持危乱之中的王室。
自吕布帮助董卓杀了丁原后,董卓视他为心腹,并与吕布结为父子。董卓知道很多人痛恨他,出行之时总让吕布紧随左右担任护卫。但是董卓脾气暴躁,一次,吕布因一件小事不合董卓心意,董卓拿起手戟就向吕布投去,吕布幸亏躲闪及时,才未被刺中。吕布又连忙给董卓道歉,才平息此事。从此,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吕布还同董卓的一名侍女貂婵私通,总怕董卓知道,心里很不踏实。吕布与王允一向关系很好,吕布见王允时,把自己险些被董卓杀死的事告诉了王充,王充便乘机将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求他做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我们有父子之情,这样办恐怕不妥当。”王允说:“你姓吕,他姓董,与他没有骨肉关系,如今考虑生死都来不及,还谈什么父子?董卓向你掷戟时,有何父子之情!”吕布无言,只好应允。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身穿朝服,乘车进宫。从军营到皇宫的路上都布满了警卫,道路两旁,左边为步兵,右边为骑兵,保卫十分周密。吕布跟随在董卓身边担任护卫。按预定方案,王允让尚书仆射士孙瑞把写好的诏书交给吕布,吕布让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伪装成卫士,在北掖门内等待董卓。董卓刚一进门,李肃举戟向他刺去,董卓衣内有铠甲,未能剌入,只伤及手臂,跌到车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