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汉大全集

第170章


萧何、曹参原本是县吏,韩信、陈平曾有不光彩的名声,有被人讥笑的耻辱,但他们终能成就王业,名垂千古。现在没有德才很高的人埋没于民间吗?对那些作战英勇果敢、奋不顾身的人,有的可以担任将军、郡守。有的人即使背负不光彩的名声,有被人讥笑的行为,或者不仁不孝却有治国用兵之道的,你们都要把所知道的推荐出来,不得有所遗漏。”曹操这道命令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选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道”的人做官,这是对东汉末年以来以封建道德、家世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直接挑战。
由于曹操非常重视人才,所以在统一北方的进程中,他十分注意搜罗各类人才。官渡之战后,为了尽早取得成功,他尽可能多地延聘冀、青、幽、并四州的名士做官,一方面收服人心,另一方面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由于曹操唯才是举,广招贤才,许多士人都慕名前来。
荀是颍川大族荀淑之孙,聪慧机敏且很有学问。最初他在袁绍手下任职,后来发现袁绍心胸狭窄,不能成就大业,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投靠曹操。曹操与荀交谈后,十分满意,说:“这真是我的张良呀!”曹操特别器重荀,他长年在外征伐,将后方军政大事都交给荀处理。荀足智多谋,屡次帮曹操渡过难关,转败为胜。官渡之战,曹袁相持不下,而曹军兵力不足,军粮又将用尽,曹操有些动摇,打算退回许都,便写信与荀商量。荀立即回信,清楚地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恰似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先退者将失败”,鼓励曹操要坚持到底,不能退兵。曹操在荀的劝说下重新树立了取胜的信心,又采用许攸之计,袭击乌巢,火烧袁绍军粮,终于大破袁绍。官渡之战后,曹操一再上表称赞荀,说:“天下所以安定,荀功不可没。”曹操信任荀,荀也全心全力地帮助曹操,他为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都得到曹操的重用。
郭嘉与荀同郡,才华出众,极有眼光。最初投奔袁绍,后发现袁绍遇事不明,优柔寡断,尤其是袁绍不能唯贤是用,使有识之士无法施展才干。适逢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死了,曹操给荀写信,让他帮助推荐能谋划军国大事的奇士,荀便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他商谈天下大事,郭嘉果然谈吐不凡,曹操高兴地说:“使我成就大业的,非你莫属了!”郭嘉也很高兴,他说:“这才是我可以为之效力的人啊。”曹操任命郭嘉为司空祭酒。他随曹操征伐四方,参与了许多重大战役。战吕布、败袁绍、斩袁谭、征乌桓,他的许多建议都被曹操采纳。曹操说:“只有郭嘉最了解我的意图。”郭嘉征乌桓后不幸病故,年仅三十八岁。对郭嘉之死,曹操悲恸不已,他感叹道:“哀哉奉孝(郭嘉字)!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他亲自上表献帝,请为郭嘉追封。曹操还给荀写信,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他说:“郭嘉四十岁不到就早逝,却与我一起并肩战斗了十一年。许多危险痛苦都是我们一起艰难渡过的,他通达事理,对世事看得透彻。我很想把身后的事业托付于他,哪里料到他这么早就离开了,真叫人伤心不已!”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大败,他惋惜地说:“如果郭嘉在,决不会使我落得如此地步!”
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遵循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善于网罗人才,在周围聚集了许多有志之士,其中有门第高贵的大族,如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也有出身低微者,如刘放、孙资;还有拥戴他的地方豪强,如许褚、李典;不少昔日的政敌也在归降后又被重用,如于禁、乐进、张辽、徐晃等人。他们效命立功,成为曹魏名将。曹操身边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谋臣如林”,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5.争夺淮南
(1) 曹兵屯田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平定关中后,开始准备攻取东吴的行动。出征之前,他让阮给孙权写信,恐吓孙权,同时提出,如果顺从于他,将让孙权继续治理江南,并给予高官厚爵。孙权一口拒绝曹操的威胁和利诱,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转年正月,曹操进攻濡须口(巢湖入长江口处),攻下孙权在长江西岸设下的军营,并俘获了孙权的都督公孙阳。孙权听到消息后,急忙率领七万士兵前来围攻曹军。在双方的一次交战中,孙权把曹军层层包围,发起进攻,有三千曹军被孙权俘虏,数千人落水溺死。曹操兵败归营,损失惨重。孙权几次挑战,曹操都拒不出战。
还有一次,孙权乘船接近曹操营寨,众将领都以为这是孙权前来寻衅滋事,应该还击,曹操说:“孙权是来观察我的部队情况的。”命令军队严加防备,没有命令不准施放弓箭,孙权沿着曹操的防线巡视了五六里,从容返回军营。见孙权军容整齐,武器精良,曹操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刘景升(刘表字)的儿子如猪狗!”孙曹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在军事上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这时已是春天,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春天雨水多,你应该撤军。”还写道:“你不死,我不会安宁。”曹操将信的内容告诉众将领,说:“孙权不是欺骗我,他说的是实话,情况确实对我们不利。”四月,他率军回到邺城。
为加强淮南地区的经济力量,以减少战争时运粮不便的困难,曹操命令屯驻皖县(今安徽潜山)的庐江太守朱光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稻田。早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枣祗、韩浩就提出屯田的建议,主张政府将流民组织起来,用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曹操接受其建议,发布了著名的《置屯田令》。令文说:“安定国家的办法,首先在于有强盛的兵力和充足的粮食储备。秦人因为重视发展农业而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为实行屯田而平定了西域,这都是前代人成功的经验啊!”曹操在许县招募流民实行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翻车汲水 东汉
在推行屯田的过程当中,曹操手下的几位谋士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枣祗、任峻、韩浩、国渊、毛等。枣祗是颍川(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实行后任屯田都尉,是曹操兴立屯田的头等功臣。为表彰他的功勋,曹操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发布了《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令文说:“已故陈留太守枣祗,忠心耿耿且聪明能干,最初与我共举义兵,征讨四方。后来袁绍在冀州,也曾一度想纳枣祗为手下谋臣。但枣祗没有离开我,我让他担任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背叛,只有范和东阿安在,这又是枣祗坚守抵抗的功劳。后来军队缺乏粮食,只依靠东阿供给,枣祗功不可没。待到打败黄巾,占领许县,得到许多军需物资,他又主张兴立屯田。我一一采纳了,任他为屯田都尉。屯田当年,即大获丰收,满足了军粮供应,有效地解决了军粮供应困难的问题。消灭叛乱势力,平定天下,振兴王朝,这完全是枣祗的功劳。”枣祗死后,曹操非常怀念。
韩浩是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人,掌管禁军,封列侯。在曹操推行屯田之前,曾与部下商议,韩浩主张屯田,与枣祗齐名。
任峻是河南中牟人,官至长水校尉,封都亭侯。他对曹魏屯田也作过突出贡献。曹操出征之时,他通常驻守在后方以保证前线将士需要的粮草。曹操推行屯田后,任峻是典农中郎将,连续多年收成都很好,粮仓都堆满了,首先提倡屯田的虽然是枣祗、韩浩,但具体实施者则是任峻。
国渊对屯田的贡献是使这一措施制度化。他在任峻之后总管屯田事务,在总结了屯田推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后,国渊将屯田的百姓作了统一的规划布署,并设置官吏加以管理,同时将各项规章制度公布于天下,并帮助曹操制定了《屯田法》,使屯田得以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毛担任尚书仆射,主管选举,是曹操重要的谋臣,对曹操势力的发展提出过许多重要建议。曹操占据兖州时,他对曹操说:“现在天下分裂,皇帝迁都到长安,百姓流离失所,饱受饥寒;国库亏空,资源匮乏,人民怨声载道,这种局面难以持久。虽然袁绍、刘表现在兵多势强,但他们没有长久打算,也考虑不到这些根本问题。主持正义进行战争者,要广开财源,修耕植,蓄军资,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霸王之业必能成功。”毛向曹操提出的关于政治、经济的建议,对曹操取得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平灭群雄,统一北方起到重大的作用。
军屯和民屯是曹魏屯田的两种类型。曹魏时,凡是有民屯的郡或国,均设有典农中郎将,或设典农校尉,二者的地位相当于郡守,主管该郡国内民屯。凡是有民屯的县,同样均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主管该县民屯。由于郡国有大小轻重的区别,故典农中郎将与典农校尉及典农都尉的官俸、级别亦有高低的不同。典农都尉又称“屯田都尉”或“绥集都尉”。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都可简称“典农”,其下属官有司马、功曹、纲纪、上计吏等。在典农职权下管辖的屯田民,叫“屯田客”或“典农部民”,不同于郡县编户的封建依附民。他们不由郡县乡里组织管辖,而是由屯田官管理。民屯的最基本的单位叫“屯”。每屯设立司马一人,称为“屯司马”。屯田民不能自由迁徙,也不能向郡县管辖的编户转移,只能世代替官府屯垦田地,接受其严密的军事编制,过着农奴般的生活,地位十分低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