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得到洪天贵福还活着的消息时,毫不犹豫地向中央政府递交了报告。递交报告的第二天,他才想到,应该通知曾国藩。但他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等了几天,才写信给曾国藩。
这样一来,曾国藩先接到了申饬他的圣旨,然后才接到了左宗棠的来信。按曾国藩的想法,左宗棠应该先通知他,和他商量是否向中央政府报告。他应该能想到,左宗棠做事向来我行我素,尤其是内心始终没把他曾国藩放在眼里,做出这样的事,合情合理。
这一气愤是很难平复的,他认为左宗棠这是落井下石,有意让曾家兄弟出丑,这是典型的“以怨报德”。
中央政府的申饬和左宗棠的忘恩负义,让曾国藩忍无可忍。他决定这次不再让步,在他内心深处那个“恶”看来,老子我对你们满洲人有再造之恩。如果不是我曾国藩,很难预测,你们这群满洲肥佬是否还能在北京城里张牙舞爪?连狗都知道报恩,你们满人怎么就这么无耻地忘恩负义?!我曾国藩虽然受儒家“温良恭俭让”传统熏陶多年,但绝不是软柿子,随你们怎么捏。
倔强的脾气一上来,情绪占据上风。他向中央政府递了长长的一封奏折,愤怒的利剑透出奏折,直插云霄。
他说,“洪天贵福逃掉,你们让我彻查办事不力的官员,我的回答是:碍难查参。当时贼都从缺口冲出,我军全在巷战,哪里还有多余的官员守缺口?”
笔锋一转,直指左宗棠:“天下人皆知,左宗棠攻陷杭州时,杭州城里十万太平军全部逃脱,无影无踪。据我所知,你们对此从无意见。我们能活捉李秀成,还不是因为他被村民出卖?如果没有出卖他的村民,李秀成现在也如那十万太平军一样,逃之夭夭了。”
这是绵里藏针,意思是,我们纵然捉不住李秀成,你们又能把将士们怎样?
接着,他开始谈金陵财宝。这个问题,很好谈。他说:“我进金陵城后,由于战斗惨烈,贼首洪秀全的伪皇宫都成废墟,何况其他地方?我只发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从未发现什么珍宝。这也是我比较纳闷的地方,洪秀全居然没有藏下财宝!”
慈禧和奕訢把这道奏折看了好多遍,最后一致确信,他们惹到曾国藩了。惹到曾国藩将会出现大问题:曾国藩真要造反,还去哪里找第二个曾国藩来镇压他?
奕訢小聪明是无限的,他把曾国藩的奏折抄了一段,给了左宗棠,这是乾坤大挪移。左宗棠果然炸了,和曾国藩彻底翻脸。他痛斥曾国藩胡说八道,杭州城有十万太平军逃出,你数过?况且,当时我已向朝廷奏报过,确有太平军逃出,我在现场都没有数出来,你未卜先知?
曾国藩也恼火,指责左宗棠,你是个告密分子,小人所为。
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战,慈禧和奕訢看了回热闹,觉得曾国藩造反的可能性不大,否则没必要和左宗棠浪费唾沫。于是再发出圣旨:金陵财宝的事就算了,你之前用的军费也算了,从现在开始计算。至于洪天贵福逃跑一事,不怨你,余孽迟早要死,只是时间问题。
自此,曾国藩和左宗棠彻底闹翻,再无交往。其实,这不能孤立地怪曾国藩或左宗棠,性情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虽侥幸在一起,但迟早会分手。
如果说,曾国藩前面收到的圣旨是大棒,那么后面这道圣旨则是胡萝卜。
曾国藩先被打得气冲斗牛,现在又好像甜得如痴如醉,在日记中,他无限虔敬、肉麻地写道:朝廷真是体恤大臣,幸甚幸甚。
这件事足以让当领导的得到一个重要信息:想让部下死心塌地为你做事,就让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第十章 步入失败的怪圈
新的战斗
收复金陵后,曾国藩常和人说的一段话就是:“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这就叫“功成身退”,它只有在古代中国君主独裁制度下才有市场,而且市场极大。凡不能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的人,都会不得好死。
“功成身退”对于当事人而言最无奈,对当事人的上司而言则最卑鄙。别人辛辛苦苦为你打下天地,天地一稳,你就卸磨杀驴,卑劣程度可以让人对人性彻底失去信心。
曾国藩一生修为的精华,在今人看来,只是把“功成身退”知行合一而已:知道功成身退是天之道,活命之本,马上就去做,而且尽心尽力,不留半点余地。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裁撤湘军,当时湘军和湘军的衍生淮军共计三十万人,但左宗棠的五万人已游离出去,他无法管理;分布在四川、广西、贵州的湘军,早就脱离了他的指挥,他也不必管。至于李鸿章的淮军,本来就是湘军的替补,不可能裁撤。他只能对自己直接指挥的十二万湘军,尤其是曾国荃指挥的五万人下手。
下手非常狠,在收复金陵一个月后,他就把曾国荃的五万人裁撤三分之二,由他指挥的则裁撤掉三分之二。曾国荃急吼吼地来找老哥,按这位军之骄子的看法,裁撤军队没有问题,但应循序渐进,不然会冷了兄弟们的心。
曾国藩平静地对老弟说:“这种事就要快,慢了就毫无效果。岂止是要裁兵,我还要拿了你的官职。”
曾国荃失声道:“老哥你疯了,北京那群鸟人正千方百计地想对付咱们,你竟然还自毁长城?!”
曾国藩不愠不火地说道:“既然咱没有不轨之心,那就应该让朝廷放心。裁撤湘军恐怕未必能让他们彻底放心。为什么呢?咱俩在南中国声望极高,这年头,有声望就是资本,再加上有官职在身,临时招兵都来得及。可如果咱俩有一人离职,那朝廷就会很高兴。我想了想,你离职比较现实,我是两江总督,朝廷暂时还离不开我。你先回家歇息去,等朝廷不再猜忌咱们,你再出来。这叫以退为进,既可以让朝廷消除对咱们的猜忌,也可以保全咱两兄弟。现在外面还有人散播谣言,说咱们功高盖主,迷恋权位,你只要一离开,谣言就不攻自破。”
曾国荃被老哥忽悠得晕头转向,一口应承下来。曾国藩连夜写了两道奏折,第一道在报告了金陵的重建工作后,在最后轻描淡写地说,曾国荃劳累过度,病重需要休息。
第二道奏折在两天后发出,主要是写曾国荃病重的:心神摇动,头晕目眩,站都站不稳,必须静养数月,希望朝廷恩准让他回家养病。
慈禧和奕訢商量了半天,觉得曾国荃病得很好,他们对曾国荃这时候生病很满意,同意让曾国荃离职休养,顺带表彰了曾国藩很识大体。
曾国藩被夸得热血沸腾,又把财权让了出去。两江总督管辖的区域很广,曾国藩说,我只管理两江(江苏、浙江)的赋税就可以。其实,浙江是左宗棠的地盘,他所能管理的只有江苏赋税。
慈禧太高兴了,下旨说,曾国藩是有史以来最识大体的功勋大臣。
曾国藩乐呵呵地写奏折说,这算什么,我已决定修复旗营。
所谓旗营,就是清王朝八旗兵驻扎在各地的营盘,太平军造反以来,旗营制度灰飞烟灭。曾国藩现在江苏各地恢复,热烈欢迎中央政府派来的八旗兵。八旗兵趾高气扬,对他们的再生父母——湘军——不理不睬,湘军将士愤愤不平。曾国藩传令各湘军单位:谁要是和八旗兵闹矛盾,我就裁了谁。
当兵的,尤其是当了多年兵的最怕解甲归田,因为他们只能打仗,不会别的。所以,他们就在忍气吞声中和八旗兵们其乐融融。
当然,曾国藩不是只会做讨好中央政府的面子工程,他是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明白“平定”的意义:剿平敌人不算胜利,只有“安定”了,才是完美的胜利。
安定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恢复乡试的贡院,太平天国在金陵多年,知识分子早忘了乡试是怎么回事,如今曾国藩重新给了他们一条通往光明道路的天梯,知识分子们对曾国藩是感激涕零。
第二件事是修浚秦淮河,秦淮河两岸是商业集中地,盖世繁华的象征,曾国藩下大力气恢复这个商业中心,让金陵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第三件事就是文化事业的重建,恢复被太平军取缔的各种书院,出版儒学大师们的文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情怀,他们都觉得对文化的传承有所亏欠,只要有机会有能力,必会做文化方面的建设。
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曾国藩完美无缺,在私生活上,更是亮点突出。曾国藩向来提倡节俭,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只认可在私生活上提倡节俭,节俭也只有在个人生活中才是美德。纵然已做了两江总督,无仗可打,没有任何大的支出,曾国藩也要求家人保持农家本色,他让全家的女人不能忘了织补,他的鞋子也是儿媳、女儿做的。有人曾不怀好意地问曾国藩:“节俭也是做给中央政府看的?”
曾国藩白了对方一眼:“是做给自己的内心看的。”
就在他在金陵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时,1865年5月末,接连而来的三道圣旨打破了他的平静,让他重新开启了下个战场的大门。
三道圣旨的核心内容一致:僧格林沁被捻军搞死了,曾国藩迅速带兵镇压捻军。
僧格林沁是大清王朝的一张王牌,沙场老手,战功一流,曾多次击溃太平军分支部队,想不到却死在捻军手里,让人不胜唏嘘。
小说推荐
- 慢慢慢慢来
- 都说分手的男女只要有一人还喜欢着对方,那两人就没法继续当朋友 祁曼和池瀚却是例外 为啥 因为祁曼她反射弧长啊 池瀚…能鳖提这事吗?心塞 祁曼 ________ 已经开挖的新文,欢迎收藏 可戳直达通道 撩你,我是认真的 真的不要关注我的微博吗!我写起段子来也是一溜一溜的呢 爪机的姑娘搜一下“晋江殊默”
- 都市言情殊默完本
- 最新章:66 第 66 章
- 慢慢慢慢爱上你
- 【悬疑爱情】从不良少女变成女法医的第二年,我在解剖台上重逢了自己的情敌,也是我曾经最好的闺蜜 她的丈夫前来认尸,我终于又见到了爱过的那个男人。十六岁生日那天,做保姆的老妈把一个大男孩带回家,告诉我他是雇主不能见光的私生子,以后跟我们一起住 是他告诉我,这世上没有坏女孩,只有犯过错的好女孩。他还说,以
- 都市言情唐多令完本
- 最新章:139,结局(下)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曾国藩的升迁奥妙,官场之人不可不读 道光十三年,湖南院试,曾国藩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当时的湖南学政为岳镇南。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 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是科钦命主考官徐云瑞,副主考许乃安,曾的房考官为张启庚 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
- 侦探推理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6章
- 曾国藩家书
- 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
- 现代文学曾国藩完本
- 最新章: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作者:赵月华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1章
-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 作为一本曾国藩的专著,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本书填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首次详细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员的收入与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
- 历史军事张_宏杰连载中
- 最新章:三、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曾国藩,是中国官场史上堪称奇迹的人物,出身农家,却九年内连升十级,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从愤青到成为帝国重臣、屡败屡战到打垮太平天国、功高盖主却全身而退.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独家揭秘了他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驰骋官场、屹立不倒的大谋略 作者:所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无弹窗免费全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5章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 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 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 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 作者:汪衍
- 历史军事汪衍振连载中
- 最新章:一百二十二章 湘潭大检阅 檄文海内传
- 晚清有个曾国藩
-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