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20章


中国人知道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要懂得工作、尊重和爱国的真正意义。
  十五 研究与技术
  中国的技术飞跃?当然是这样,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新的高科技研发方向都在表明,这个国家要在诸多领域迎来惊人的飞跃:空间探索、军事实力、纳米技术、清洁汽车、未来的隐形飞机、信息技术、专利、生物医药、高速列车、机器人等。
  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而这一切不过是小试牛刀,到2030年,中国的科技会有更惊人的发展。
  中国正在寻找其技术优势,并且非常重视对新技术的科研和教育,将其作为新的发展计划里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要培养越来越优秀的干部和工程师,考虑到要赶上——甚至超过——某些西方国家,考虑到它将朝着尖端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领域迈进,中国要在所有这些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中国生产纺织品、玩具、家用电器、电视机、钢琴、汽车、电池、数码相机、水泥、砖、维生素、小麦以及“中国制造”的集装箱。
  在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电脑主板、手机、电力汽车以及未来媒体等领域,中国也逐渐走在了世界前沿。
  纳米技术:世界第一
  三年来,中国的纳米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国。通过发展技术园区和建立大学科研中心,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都处在先驱地位。借助于有效的预防机制,中国是第一个检测出禽流感的国家。在医疗、转基因技术、克隆、高科技以及最新的载人航天技术等领域里,中国都堪称是“专家”了。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这里所召开的科学会议、数目众多的专利以及学术论文,使得中国在科研领域独树一帜。中国用于技术研发的支出逐年增长。机器人技术、电信、生物医学研究、光电子、光子学、化学、工程中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等,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的标杆领域。
  中国走在前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室之一。中国建造了其首个8。5吨的轨道科学实验室。
  中国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努力以及其先进的技术,对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发展要依赖培训、高等教育以及科研,中国很清楚这一点。创新是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最后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以下几大方针:
  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
  工业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
  生物科技;
  纳米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和深海)。
  根据Cisco的一名未来学家戴维?艾梵(DaveEvans)的预测,到2030年,一台最基本的计算机的智慧将足以挑战一个村庄里的所有人。这个“预言家”还说,相比于5年后我们将拥有的知识而言,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还不足其5%。
  于是,我们现如今所不了解的知识(科学、技术、空间、健康等)中的95%将在2060年被发掘出来。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毫无疑问,中国准备在高科技领域占据未来的世界第一。
  十六 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的教育体系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在中国,教育部依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行政部门。中国有超过3亿人在从事教育事业。
  上海的成功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上海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科目中远远优于所有其他国家的参加者。这令全世界感到震惊。
  中国学生的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响亮。他们不再是西方思维模式的“被动受益人”。相反,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拥有自己的思想,设计自己的生活轨迹。
  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发展要归因于在教育领域投入的增多。政府的目标是要把教育领域的投入增加到GDP的4%。
  在外语和计算机方面的教研突飞猛进,继续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以及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同样发展迅速。中国有近30所大学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硕士生和博士生
  大学和学院
  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中学教育专业学校、技校和普通院校
  职业中学初级和高级
  普通中学初级和高级
  初级教育和幼儿园小学
  幼儿园和学前班
  成人教育、军校、民办高等院校等;
  成人自考教育、神学院等
  专业学校或专业课程
  继续教育
  教育无处不在
  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中国要改善西部地区受教育水平低下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自治区;在2015年之前,还要全方位实现“达喀尔行动”的所有目标。
  自从世界教育论坛确立了全民教育的目标以来,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幼儿保育和教育、高质量的免费小学教育、扫盲、消除贫富歧视、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等。
  尽管不同国家的世界排名证实了其教育水平的停滞,上海的青少年独占鳌头:超过前冠军韩国和芬兰,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难道经合组织的专家们错了吗?在震惊之余,经过计算核实,这些年轻人的得分超过600分,比平均分数足足高出100分!
  即使上海的成功不能类比到整个中国教育体制中,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政府、教师和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尽管投入教育发展中的预算不到全球投资的2%,但是中国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罕见成就。
  中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在中国推行全面教育改革之前,教育水平非常落后。根据中国宪法,所有公民有义务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直至16周岁。
  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在减少社会歧视和男女工资差距方面,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教育以及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和扫盲教育等。
  此前,有许多儿童上不了学,只能呆在家里。如今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但往往是在中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而且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消失。
  2009年末,义务教育已经覆盖了全国99。7%的人口。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98.9%;初中达到了94.1%。而且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文盲率已经从80%减少到了5%。
  虽然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但已经在逐渐好转。在某些城市的大学和高中都是免费的,会给学生发放奖学金。在中国的各大省份和城市,教育方面的投资、教学法的支持(电脑、双语教学、体育设施等等)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帮助都在不断开展。
  动员全中国
  要想鼓励教育,首先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谁能在空着肚子的时候好好学习和工作呢?谁又愿意在不健康、条件恶劣的环境下学习呢?
  在中国西部,设置了具体课程以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这种教育支持也增加了当地的种族或文化财富。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农村教育的发展。2009年,中央财政已拨款超过60亿欧元作为专项资金,用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机制。
  例如,在2011年,1600名官员动身前往新疆,带来了超过10亿欧元的额外投资。这种援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当地的教育和社会进步(首先是双语教学——汉语和维吾尔语,然后是住房和饮用水等)……
  再如,到2015年,由中央政府拨款,西藏自治区将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双语学前教育。到那时,藏族孩子上幼儿园的比例将由24。5%增长到60%。目前,西藏人民生活主要依赖于畜牧业和农业,这项措施旨在改善西藏地区早期儿童教育。
  本着同样的精神,农民工现在也可以进入大学了。在放弃学业并成为在上海的农民工七年后,杨帅从来没有想过他还会去上大学。
  这位27岁的年轻人,是第一批获得工商管理培训的1000名农民工之一。其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最后,杨帅在上海电视大学拿到了一个学位。
  即使传统的民办教育不复存在,现代化的民办教育机构也在中国发展着,但是仍然少有需求。不是因为教学质量原因,更多的是出于经济、务实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
  中国教育体制的薄弱环节
  仍然是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领土广袤……因此,中国必须继续推进改革,以满足数以亿计中国人的需要。中国将在小学和中学等早期教育方面大力投资。涉及到教育方面的问题非常敏感,中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仍在不断努力。
  到2020年以后,要完成的战略目标包括:教育的完全现代化、普及全民教育以及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
  此外,中国已经参与了许多国际教育项目,在非洲的塞内加尔等发展中国家兴建学校和学院。
  得益于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政策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国学生结合了中、西方教育各自的优势,对于寻找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信心十足。
  十七 有竞争力的大学
  世界上的“大学校”想吸引来自新兴国家的学生,主要是亚洲和中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规划委员会预计,2000年至2015年,世界各地的学生人数将从1亿增加到2亿,其中四分之三集中在亚洲地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