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

师父的厚爱


回寺之后,朱重阳供认不讳偷馒头的事情。
    在他看来,一顿棍棒而已,之后后是一条好汉。
    佛性把朱元璋叫到他的经堂里来训诫,朱重阳听他的话倒是如同过耳山风,他的注意力全在挂在墙壁上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的经文上,那功夫叫人浩叹,他知道那是佛性日积月累的书法集成,不知是赞美师父的虔诚向佛对,还是赞叹他的一手好字对。
    佛性抹搭着眼皮,在教训着朱重阳,说道:“贫僧问你,偷窃斋食,犯了什么戒?”
    朱重阳诡辩,十戒中没有斋食呀,只有不偷盗。
    佛性用力敲了一下镇尺,大声道:“竟敢巧言令色!”
    朱重阳,提了一口气,说道:“师父不是教弟子时刻不忘行善事吗?今见有人快饿死了,拿了寺里几个馒头活人一命,不是胜造七级浮屠吗?”
    佛性说毕竟也应当告诉管事的一声。他的心地固然善良,但须知,寺中也快断粮了,如今天下大旱,又是蝗瘟肆虐,饥民遍地,有谁还肯施舍于寺院?从明天起,皇觉寺一天只能管僧众两顿粥了,倘连粥饭也不可得时,贫僧也就无能为力了。
    朱重阳调皮地问佛性道“二十大棍还打不打了?”
    佛性不过应个景而已,并不想认真调教他,便挥挥手,让他走。朱元璋面带得意之色地斜了一眼敬陪末座的空了,走了出去。
    空了埋怨长老太宠着他了,担心日后他不知要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
    佛性说朱重阳本不是槛外人,给他一口饭吃,为苍生养一英雄,也是佛门善举。
    空了不明白长老何所指,怔住了。
    那以后,佛性发现朱重阳开始痴迷修炼,虽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指点,可是他却有模有样的,这让佛性好笑不已。
    朱重阳开始没事就去藏经阁看经书,其实他是试图寻找修炼的秘籍,问看经阁的长老问有没有秘籍。
    当然因为禁武令,所以秘籍是不会公布世人的。
    所以长老肯定说没有,并切还告诉了佛性。
    佛性若有所思,开始传唤朱重阳。
    “听说你爱读书”佛性不缓不急的问道。
    “嗯是的,师父。”朱重阳,一脸认真。
    “哦,那进展的怎么样啊。”佛性关切的说道。
    “不怎么样,没人指点。”
    “哦,”佛性顿了下,他接着说道:“那你为何要修炼。”
    “这.......”朱重阳也顿了下,他想到自己不能说看见空了超凡的身手,为之心动,所以才要修炼的。他突然想到天下之事,心中不免惆怅起来,他说道:“为天下苍生而修炼。”此话一出,整个空间仿佛都停顿了下来,大气磅礴,威震山林。
    连佛性都微微一震,不过片刻间,他却笑了起来,说道:“好,为师好生欣慰,如今天下大乱真是,用人之际,你既然胸怀如此大志,或许会有一番作为,为师,有些东西要交你”。
    “师父,你是要叫我修炼吗?”朱重阳,满心期待。
    “可以这样说吧。”佛性点了点头。
    “师傅你叫我什么。”朱重阳问道。
    佛性说道:“你知道,我佛宗的境界如何划分吗?”
    朱重阳一愣,摇了摇头,说道:’不知,请师父明示。”
    佛性笑道:“我佛宗,佛法无边,境界上分为十三大境界。”
    “那十四大境界。”不等佛性说道,朱重阳就问了起来。
    “你且莫急,听我慢慢说来。”佛性笑着,接着说了起来,“我佛宗分为禅定,四向,六通,三明,十八不共法,四果,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三觉,二真。”
    “居然有如此多的境界,师父好神奇啊。”朱重阳,满脸不可思议。
    他忽然想到空了,问道:“师父,空了的境界是?”
    佛性说道:“空了,四向巅峰,阿罗汉向境。”
    “哦,”朱重阳若有所思,他接着想到的是佛性的修为,便问道:“师父,你的境界是.........”
    佛性望着直盯盯望着自己的眼睛,再看看着眼睛的主人,碎岩只有十五岁的年纪,却想必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丝干练,他笑而不语。
    朱重阳看着佛性置之不理,就不在问下去了。
    佛性却开口了,他说道:“重阳,为师这有一心法,名大明咒,不知你可想学。”
    “大明咒,听起来蛮厉害的,明,带来光明。”朱重阳,心中想到,嘴上却没说什么。
    他立马谢道:“多谢师父。徒儿想学。”
    佛性点了点头,“重阳,好的心法,要配上好的功法,这有一套掌法,叫如来神掌,配合大明咒,必定所向无敌。”
    “所向无敌。”朱厚熜杨满是激动。
    “不过,功法再厉害,却是死的,人在厉害,只是一个人,也就这样吧。要想天下无敌,必须要有唯我独尊气概。”佛性莫名其妙的说着这些,打断了朱重阳的思绪。
    朱重阳却不明白,拥有最高深的心法,和最强大的功法,居然还不是无敌的存在,那什么才是无敌的呢?
    “书你拿去,不过你熟记之后,记得要销毁,我不希望,第二人看到这些。”佛性沉声说道,只见,两本薄薄一层,比较破旧的经书,出现在朱重阳的眼中,佛性,递了过来,朱厚熜杨,一首接住。
    “是,师父,我知道”朱重阳应声说道。
    “回去吧。眼下你先修炼大明咒,而如来神掌,在没达到四向巅峰不要强行修炼,否则,力极恶身衰而死,如今的身子,更笨扛不住如来神掌的负荷。”
    朱重阳,得了经书,回到住处,尊了师父的话,熟记之后,便偷偷烧了。
    大明咒,乃是佛家无上心法,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唵、嘛、呢、叭、咪、吽,每个字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字都代表无尽功德大利,即使你只修念其中一两个字,也会得到很大功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咒文读的不准确仍然有功德感应的原因。观世音菩萨曾化身为苍蝇到畜牲道度生,那些猪圈里的猪听到观世音菩萨化身的苍蝇发出的“嗡”声,只凭这一个字,它们就当下得到解脱。每一个字都具大利,这个道理应当明白。
    但是,我们既然要修,就要完整的正确的,依传统一脉,传统是无数前辈先贤上师实证而来的,其中密义深远,包含了修陀尼的真义所在。而我们自行考证而来的读音,虽然在学术上可能是正确的,但是缺少了无数先贤的实证,流于肤浅,不达究竟道地。至于别的真言陀罗尼,我们不反对学习古梵音,但是这一个咒,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其发音早已赋予了诸圆通大士的无上密义,不可轻易更改,老老实实依传统传承为是。当然,音节上这个密主要是义密而非形式之密,是为密义普传,众皆可修习。朱重阳,微微一笑,师父究竟是何人,连如此的心法,他居然也会拥有。
    接着他看了一眼如来神掌里面的招式,说是十二式,却只有
    佛光初现、金顶佛灯、佛动山河、佛问迦蓝、迎佛西天、佛光普照、千佛降世、万佛朝宗、佛法无边九式,朱重阳此刻脑中翻来覆去,全身乏力,他唯有不去想,或许如来神掌太深奥了,超出了人的理解范围。
    他开始一心修炼,大明咒。
    或许是师父格外看重朱重阳,叫他读书识字。从前朱重阳家境好的时候,念过三年书,底子不厚,但悟性惊人。不知为什么,佛性总是固执地认定,这是个日后必定腾达、不同凡响的人物。其时朱重阳正在大雄宝殿如来佛前看经卷,从窗外看,朱重阳极为投入,连佛性很重的脚步声都没能惊扰他。朱重阳置身于香烟缭绕、经幡重重的释迦牟尼像前,左手执经卷,右手握着木鱼槌,想起来就敲几下。由于看得入神,连佛性大师进来他都没发觉。佛性见他看的是《金刚经》,就说:“想不到如净如此专心致志地读经了,可喜可贺呀。”朱重阳忙合上经卷,站起来长揖。佛性早发现经卷里夹着别的书,已露出边角来。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里边的夹带,原来是一本《玉壶清话》。佛性说道:“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闹鬼!贫僧将就你,你也得将就贫僧啊。”朱重阳也觉得有愧,对不住佛性,就说着:“弟子再不敢了。实在是因为经书味同嚼蜡,怎样用心也看不进去!”“又胡说。”佛性说道,“看不进去,是你浅薄,没缘分。”他抖动着那卷《玉壶清话》,说道:“这是专门写宋太祖轶事的帝王之书,你看这个做什么?”朱重阳不免眉飞色舞起来,他有他的独到见解,宋太祖为什么成为一代明君,这本书里藏有真谛。对人要宽容、仁爱,得人心方得天下。“这与你当和尚何干?”佛性说道。“只是看看而已。”朱重阳讲起书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见了周世宗的幼子,问是谁,宫嫔答是周世宗的儿子,太祖问从人该怎么处置?佛性替他说了下面故事,赵普主张杀掉,潘美不言可否。“原来师父也看过,”朱元璋说道,“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规呀。”“又胡说。”佛性说自己是入佛门之前看过的,没忘而已。他问朱元璋,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儿子吗?朱重阳认为一是仁爱之心,二是廉耻之心。宋太祖不是说了吗?即人之位,再杀人之子,天理难容。所以他让潘美收养了这孩子。佛性又说了赵匡胤宽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饭,在碗里看到一条虫子,当时侍者脸都吓白了,御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赵匡胤对他们说:千万不要让御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虫子的事,要不然他们会心上不安。朱重阳不禁点头三叹:“只有这样,才能有天下。”说这话时,眼里闪闪发光。佛性显然注意到了。他说道:“你知道赵普这个人吗?”是宋太祖的贤相啊。朱重阳当然知道。佛性称赞赵普施行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全够用了。朱元璋称赵普是孔明、张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则得天下。佛性不无揶揄地问:“你想结交这样的贤人吗?”“没缘分啊。”朱重阳说道,“一个出家人,更不需要了。”佛性说他倒知道几位旷世奇才,号称浙西四贤。朱重阳急不可耐地问都是哪几个?佛性告诉朱重阳,四贤中尤以刘基、宋濂为优。这刘基是两榜进士,当过县丞,后来做过江浙儒学副提举,他看到朝廷腐败,耻于为伍,便回到青田老家去隐居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